我攜“春風”進山坳——記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腦村第一書記屈劍波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一條彎彎的山路,在日月山下蜿蜒,連綴起山坳裡那些古老的村莊。2017年3月,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副處長屈劍波,沿著這條山路來到湟源縣大華鎮莫布拉腦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莫布拉腦村50戶171口人,人均耕地0.36公頃。地處偏遠、氣候惡劣、產業單一、祖祖輩輩靠天吃飯、思想觀念保守落後——一副沉甸甸的擔子,就這樣壓在了屈劍波略顯單薄的肩上……

走進莫布拉腦村,屈劍波看到的是泥濘的村道、斑駁的院牆、失修的老屋,感覺時光彷彿停滯在一個久遠的年代。

一上任,屈劍波白天在村口地頭瞭解村情民意,晚上入戶上炕和群眾傾訴衷腸,用最短的時間與村“兩委”確定了“易地搬遷、產業發展、轉移就業、資產收益、低保兜底”的脫貧思路。

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從2012年起,莫布拉腦村就開始實施易地搬遷項目。在屈劍波駐村之初,尚有10戶貧困戶由於購房資金不足、故土難離等原因而沒有搬遷。

面對貧困戶陳有軍在搬遷中遇到的困難,屈劍波爭取易地搬遷補助資金119.8萬元。全村人搬遷到了位於縣城的安置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同一時間,屈劍波爭取資金71.6萬元,購買兩套新屋作為黨員活動室及文化活動室;爭取資金13萬元,為村衛生室購置了全自動心電圖儀器、中藥櫃、投影儀等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條件,為群眾看病提供了保障。

新村建起來了,但是老村莊以及周邊還要建設種植養殖基地。屈劍波又馬不停蹄地到省市縣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協調項目,努力改善基礎設施。爭取資金20萬元,將一社至二社2.8公里便道改建為砂石路,改善生產、出行條件;爭取資金35萬元,鋪設引水管道3209米,修建3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實施人畜飲水提升工程。

莫布拉腦村丘陵起伏、梯田層層,具有發展養殖業的天然優勢和販養肉羊的經營傳統。

要推動集體產業發展、帶動全村長遠致富,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是必由之路。認準了這一點,屈劍波積極爭取貧困村合作社產業發展項目補助資金271萬元。在養殖基地的建設工地,在收購肉羊的農戶家,在雪後運送飼料的山路上,都留下了屈劍波忙碌的身影。

終於,合作社如期建成投入運營,當年實現盈利。全體村民也積極入股支持合作社發展,實現了入股農戶全覆蓋。

截止到目前,合作社累計實現利潤30多萬元,已連續兩年在每股分紅10%的基礎上,每戶又分紅1000元。村民史國海感慨地說:“感謝屈書記,感謝駐村工作隊!沒想到我們這些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戶人,還當起了股東,得到了分紅!”

解決搬遷後農戶的後續就業、增加收入,一定要從長遠著想。

屈劍波積極協同有關部門,兩年時間裡連續舉辦了三期勞動技能培訓班,為村民增加一技之長提供保障。他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積極向企業反映村民務工信息,幫助村民就業。

由於患有嚴重的肺心病,貧困戶張世軍失去了勞動能力,妻子赫啟梅患嚴重眼疾,不能外出務工,也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女兒正在就讀高中,生活相當困難。駐村工作隊為張家量身制定了脫貧幫扶計劃,住房及收入得到明顯改善,赫啟梅也順利實現了就業,一年可給家庭帶來2萬餘元收入。

變“輸血”為“造血”,一戶戶貧困家庭的面貌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18年,全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835元,較上年增長56.66%。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美麗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創建……全村的各項工作都迎來了可喜的變化。

一件件好事辦成,一樁樁實事落地,屈劍波贏得了村民們的高度讚譽。大家說:“屈書記能力強,熱情高,很有親和力。兩年下來,他的車子來回跑了近6萬公里的扶貧路,我們慶幸遇上了這樣的實幹家和貼心人啊!”今天,站在第二故鄉的藍天白雲下,屈劍波高興地看到,曾經被貧窮久久圍困的山坳裡,一條希望之路正在向春天迅速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