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三思”:不打折,不促銷,依然能火


營銷“三思”:不打折,不促銷,依然能火


100年前,百貨商店之父約翰·沃納梅克就曾說過:“我在廣告上的投資有50%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50%。”

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市場怎麼打,才能實現產品的高效轉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對於品牌營銷的幾點思考,希望能幫助你的品牌有效實現和用戶的鏈接。

01

與其過度聚焦於爆款的打造,不如選擇過濾掉一些滯後的品類。

前段時間,朋友給我發來了一條微博鏈接,點擊鏈接,是一個博主發的關於一本攝影集的購買鏈接,以及攝影集的大體介紹。

吸引我注意的是,這些攝影作品是攝影師在她還是青少年時期拍下的,主題是關於“愛”,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加上這本攝影集本身的魅力,我很快就下單購買了。

而自從我買下了這本攝影集後,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

我會時不時地去刷微博,看看那位博主最近有沒有推薦哪些新的攝影畫冊,也會將博主經營的微店加為“特別關注”,以期在第一時間獲得畫冊上新的最新消息,不知不覺,關注這家微店上新的動態,已成為我消費生活中的一個習慣。

在接近兩個月的觀察中,我發現博主經營書籍微店的一個做法是,她聚焦的是英文原版的攝影畫冊,會不定期地精選出一些比較受歡迎的畫冊,然後再推薦給大家,這樣事先對畫冊做一個品類的篩選,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大家到這家店購買,都能買到很不錯的原版畫冊,接著就會做口碑分享。

比如,當我購買了那本攝影畫冊後,我覺得畫冊的質量不錯,店家的服務態度很好,我就會第一時間就拍照曬圖分享了,這其實非常有助於累積顧客的信任資產。


營銷“三思”:不打折,不促銷,依然能火


02

限制產品銷售的數量,或許能讓產品賣得更加火爆。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我觀察到,博主不但會對畫冊做精選,而且每期上新的單本畫冊數量都非常有限,有時一本畫冊的存量只有十幾本,多的話可能就80本,錯過這次的購買機會,可能就要等上好幾個月才能購買了。

這對於部分顧客(包括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絕招,每次當我看到一些喜歡的畫冊,一般都會猶豫一陣子,但是隔幾分鐘,看著庫存一本本地減少,就只能速戰速決,爽快地下單購買了。(攤手)

利用這種損失厭惡的心理,可以持續地緊抓顧客的注意力,大家如果錯過了喜歡的畫冊,就會總是心心念念,這種心理作用又會反過來促使你持續關注店鋪的上新動態,和店鋪的服務建立起更緊密的鏈接。(就好比我已經在那家店鋪入手了三本畫冊了~)


營銷“三思”:不打折,不促銷,依然能火


03

要想實現和用戶的有效鏈接,真誠的互動必不可少。

在我看來,和用戶的互動更多地在於品牌營銷的前端。比如,朋友最初是通過微博關注到那位博主的,而我也是通過朋友的推薦才瞭解到博主的微博,那麼微博就是和消費者互動的前端,而微店則是後端,畢竟我們總不能在微店上經常給顧客發廣告,發信息,這其實會引起顧客的反感。

而在微博上,我關注到,那位博主每次發微博後,底下都會有一群小夥伴留言,大體內容都是說很想購買畫冊,以及購買了畫冊,覺得非常滿意然後跑來微博底下留言以表感謝的,而博主對於每一條留言,都非常用心地回覆,而這種真誠是能夠互相傳遞的,當用戶感受到你的真誠以待,也會更願意持續地和你進行互動。

回頭再來看這整個過程,看似關注一家微店,一個博主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必然,在品牌營銷的任何時候,產品是核心,持續地輸出好內容、好產品,才能持續累積用戶口碑,沉澱信任資產。

在產品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傳播的調性以及統一性,才能夠迅速抓住用戶的注意力,吸引用戶持續關注,最後,銷售的實質其實還是一種與人之間的溝通,真誠的互動必不可少。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