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沒有人能夠無視USB-C接口在顯示器上重要性的快速提升,然而只要加上新接口就足夠潮了嗎?看看這款更"全能"的產品吧!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要不是用上ps有桌面顯示內容的官圖,小編更願意用一張背影、側臉,或者底座照片來代表飛利浦276C8顯示器的美,畢竟窄邊框流行之後,正面太容易臉盲,產品之間的外觀差異越來越小。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通體黑色,勾勒邊緣的均為非常硬朗的直線,沒有"曲線"的美但充滿精氣神,這就是飛利浦276C8給人的第一印象。同時,它的薄與窄到沒有的邊框設計更令人眼前一亮,畢竟這兩個主要由零部件決定的特性,很難為獨家把持,它做出了更多心意。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在27英寸的大尺寸映襯下,實測厚度不到6mm超薄機身宛若一面鏡子,直接落在桌面上。實際上,這還是包括了LCD面板的背部保護及裝飾金屬襯板的厚度,已經接近結構更簡單的OLED面板產品的最小厚度。如果不是為了放下支撐屏幕的支架機械結構和控制電路,276C8整機都可以保持這樣的厚度。27英寸QHD分辨率面板的顯示面積為597mm×336mm,而無邊框的276C8主機部分面積為610mm×362mm(其中344mm為面板)。從這組數據可見,該機的"無邊框"是無物理機身邊框,而非無視覺邊框,只有在顯示畫面時,才能看到左右和上方的6mm超窄邊框。目前,只有LGD能夠提供這種完全無需機身邊框保護的超薄面板。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說起276C8使用的這塊LM270WQ4 LCD面板可謂大有來頭,它採用寬色域表達能力的AH-IPS第三代面板,表面為25%反光的磨砂硬質。其實測色域為135%的sRGB、119%的NTSC、82%的AdobeRGB、94%的DCI-P3以及61%的Rec.2020覆蓋面積,最大亮度376cd/m2(亮度均勻性95%),均略高於標稱性能水平。276C8在這款面板標準性能基礎上,將最大刷新率從60Hz提升到75Hz,併兼容HDR10信號輸入,最大黑白格靜態對比度875:1,輸入HDR10兼容內容時畫面動態表現力明顯增加。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輸入HDR信號需要更大的帶寬並使用兼容相應格式的接口,雖然276C8纖薄的機身上沒有預留接口及控制按鈕,但是它特殊的不能拆卸的底座集成了這些功能。其底座保持了方方正正的直線條設計,前面看起來非常低調。然而,它背後隱藏著276C8強大連接能力的秘密。該機提供了HDMI 1.4、HDMI 2.0和USU-C等3個視頻輸入接口,HDR信號輸入需使用中間的HDMI 2.0接口,而其USB-C接口使用DP信號傳輸,因此能否HDR顯示支持手機等信源輸出尚存疑問。由於機身本身並未集成音箱,276C8的底座上提供了經過解碼的數字/模擬音頻功能,為統一的3.5mm插孔輸出,用於連接外置有源音箱或耳機。

另外,276C8支持多輸入畫面同屏顯示,也就是PIP(畫中畫)、PBP(窗口並聯)等模式,便於同時顯示多個終端的畫面,提高工作效率、擴展顯示空間。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控制顯示器自身OSD功能的5向撥杆也被集成在底座後方,操作方式與顯示器上的撥杆完全相同,上手無難度。各種接口及控制功能集成在底座上,也決定了這個底座不能輕易從主機上拆卸下來,也"順道"沒有了VESA掛架安裝、顯示器升降/旋轉功能,顯示器高度固定,且僅留有-5°到+20°的俯仰調整能力。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重點來了,276C8最大的變化之一莫過於採用了USB-C視頻接口輸入接口,同時其具有高打65W的USB PD電力輸出功能。其自身顯示器部分最大功耗47W(HDR顯示),卻配備了總輸出功率高達120W的"巨型"電源適配器,才能足瓦輸出20V 3.25A的電力給USB-C顯示器。與主機風格格格不入的電源適配器、更多的桌面空間佔據,為的就是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一線連"。

這款USB-C顯示器有顏還有料 一時難遇勁敵

缺乏VESA支架的大幅度調整能力,以及USB hub多設備連接能力、USB-C接口單一,但是這些對個人用戶都不重要。漂亮的外形、驚豔的無邊框設計和多功能底座,已經能夠吸引到大多數用戶;多色域兼容能力,以及不錯的色彩表達能力、HDR 10兼容能力、75Hz的高刷新率,進一步俘獲重度影音娛樂用戶;2499元的標價雖不便宜,但綜合其多項優勢,還是可以吸引到注重顏值以及關注USB-C接口的眾多消費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