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道德經:內心不靜,別人的“口舌”,皆為是非煩擾。

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01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在這個世上,很多人或許管理不好自己,但總喜歡作為一個道德標榜的君子,去評判他人。

世上的皆大多數是非,都是經別人的口舌傳來,所以有人就說:人的舌頭就是一塊爛肉

這句話雖然說的有一些誇張,但是也有其中的道理,老人常說“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我們即使能做到讓自己不論是非,但是也捂不住別人的嘴巴。

無論你做什麼樣的事情,總有人會在背後議論你,在人生這一場蒼茫而又緊湊的旅途中,你能否接受別人的非議,會不會被別人非議所阻擾,這就在於你自己的內心。

20世紀有一個哲學家叫薩特,他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他人就是地獄

這句話的本意就是說: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如果被惡化了,那麼就是地獄一般的關係,而自己就是身處地獄中的人。

我們反觀到生活中,其實真正的地獄並不是與他人的糾葛,而是活在他人的嘴巴里面,太過於在乎別人的是非議論,那麼人間就是地獄。

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從前,有一群人到偏僻的山上去遊玩,其中有一個人不小心掉進一個坑洞裡面了,他的右手和雙腳都摔傷了,不能用力,只有一個健全的左手還可以正常活動。

那個坑非常深又特別陡,上面的人也束手無策,這個時候下面的人非常堅強,他用嘴巴咬住草,然後用左手慢慢的撐著巖壁裡,慢慢的往上爬。

上面人的人看到這一幕之後,就紛紛議論起來,說:“這真糟糕,他的手腳都斷了。”

另一個人說:“這樣很難爬上來了。”

其他人又說:“這些小草怎麼可能撐住他的身體呢?如果他摔下去了,他的龐大家產就沒有意義了。”

又有人說:“他的家人可怎麼辦呀?”

就在這個時候,坑洞下面的那個人實在是忍不了了,怒吼著對他們說:“你們趕緊給我閉嘴。”我不想聽到你們議論,就在他鬆口的那一瞬間,再次落入了坑洞之中。

這個故事中,坑洞的那個人像不像我們生活中的自己?而那些議論的人,又像不像我們背後那一些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聖人”。

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左手和嘴巴,咬住小草爬上來,但是大多數人,都因為受不了別人的是非,嘗試著反駁,嘗試著辯解,最後又落入坑洞之中,這個坑洞就叫做“口舌煉獄”。

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02

《道德經》中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外在事物的五色五味五音,都令我們內心發狂,人心不得安寧,而在俗世之中,他人隨意的議論和指責才是讓自己內心產生煩惱的根源。

有很多人總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給我們產生了痛苦。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痛苦的根源並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身。

每個人都會經歷別人的口舌是非,但是有的人能坦然處之,有的人卻把這一些是非,放在了自己心裡,讓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煉獄。

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永遠要明白一句話:任何人的評價,都只是站在主觀角度,摻雜著主觀情感而說出的言論,並不代表客觀是非。

每個人都有主觀的情感,他評判一件事情的時候未必是客觀的,所以別人說的話未必是對的,未必是符合客觀的,你為什麼要在意呢?

所有的痛苦都只是因為你自己內心執念,自己內心在意,當你不在意了,這一些事情也就不存在了。

有人總以為外在的是非言論,對自己的名聲產生了傷害,其實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只要你自己內心坦蕩,又何懼別人的三言兩語。

有多少公眾人物因為媒體的誤導,成為了很多人口誅筆伐的對象,但是時過境遷之後,那一些言論是非還有意義嗎,真相也會大白。

道德經:他人的口舌,就是自己人生的“是非煉獄”

換一個不同的立場,我們作為別人的人生旁觀者,也要做到讓自己的嘴巴乾淨,不要讓自己的嘴巴成為是非的根源。

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不要隨意的評價,沒有經歷過別人的壓抑,就不要給別人產生是非,這也是一種善良。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