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1.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是為了看別人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的。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對話。與智者交流,能開闊視野,提高認知,強大靈魂。

讀書的目的,不是記憶,而是理解和思考。

2.讀書無用嗎?

說讀書無用的人,要麼是不讀書,要麼壓根就讀不懂書。

讀書的人和常年混跡酒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讀書多了,能形成獨特的氣質,比如文質彬彬、溫文爾雅、腹有詩書氣自華、浩然正氣、器宇軒昂、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等等。

正如曾國藩所說的:“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因為你每天都與古今中外的高人進行思想交流,時間一長,氣質自然就變了。

閱讀這條路,一旦走上去了,想一直淺薄下去,也挺難的。除非,你一直看的都是些粗俗不堪的內容。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3.讀什麼書?

在我們這個時代,從眾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本能,想想我們經常聽到的廣告詞都是這樣:“多少人正在用XX”,“多少人都在吃XX”,“多少人都在讀XX”。

為什麼別人都在做,我就一定要做呢?不管哪個行業,成功都屬於少數人。如果我總跟大眾做的一樣,又能做出什麼出眾的事呢?

讀書也是如此。暢銷書一般門檻低,否則暢銷不了。但這些書是一週兩週內暢銷,然後就銷聲匿跡?還是幾十年來暢銷?

書始終在那裡,不用急著讀剛剛出版的暢銷書。經歷過時間洗禮,但始終口碑很高的書,更有看的價值。

每逢雙十一,我都會給讀者推薦幾本書,前兩年分享的都是投資書,今年我想分享一些其他方面的書。

1.某選。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讀書前,先清空腦中已有的偏見,然後讀會有更深的感悟。任正非管理華為,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本書的影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書有第五卷,收錄了四九年到五七年的文章。因為種種原因,幾乎不可能再出版了。淘寶上有賣,比較貴。

2.《韓非子》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法家的書總是把人性揭露的很徹底,書中的一些故事堪稱冷血,說得人毛骨悚然。但好像也沒法反駁,畢竟史書上斑斑血跡就擺在那。

漢元帝為太子時,曾怪父親漢宣帝不重視儒家學說。太子說,漢代的許多弊端都是因為制度不好造成的,作為皇帝,應當採納儒家推崇的周代思想,來構建一套新制度,取代現有的制度。

漢宣帝聞言勃然變色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所謂霸道,就是法家思想;所謂王道,就是儒家思想。

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看上去獨尊儒術,實際上都是外儒內法。儒家就像企業文化,用來給員工洗腦;法家是管理手段,用來維護統治。

3.《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建議結合《平準書》、《鹽鐵論》等來讀,作者借古論今,雖然不少觀點有失偏頗,但也能開拓眼界,激發興趣。

4.《浪潮之巔》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今年科技股被追捧,5G、區塊鏈等概念層出不窮。要想知道科技革命的未來,不妨先看看過去的歷史。這本書主要寫了IT企業的興衰歷史,並試圖揭示其背後的規律。

5.《參謀助手論——為首長服務的藝術》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好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本有趣的書,被稱為“史上第一太監培訓手冊”或“師爺謀生手冊”,秒殺一切官場小說。

正如該書序言寫的:“這部書不矯飾,不虛偽,不欺騙。真理總是赤裸裸的,那麼,接近真的東西穿衣服也是不能多的——這是一本實話、真話集。”

很多人站在道德的高度鄙視這種書,但不可否認,它足夠務實,不眼高手低。現實中,往往秘書才是真正能幹事的人。

就先分享這幾本吧。最後一段話送給大家:

一本淺薄的書,往往只要翻幾頁就可察其淺薄。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仔細讀完才能領會其深刻。

一個平庸人,通常只要交談幾句就可斷定其平庸。 一個善良的人,卻需在長期觀察之後才能確信其善良。

我們憑直覺可以避開最差的東西,卻需要憑耐心和經驗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