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

“大道汜兮”,大道是無邊無際,氾濫四方的。

“其可左右”,它既可左又可右,可以向十方八面延伸,無處不在,無窮無盡。

這跟前面一些同樣講道體的章節很像,但它不是重複,而是一種強調。

老子很有意思,他一會兒講道體,一會兒講道用,一會兒回過頭講道體,一會兒又開始講道用。這一章就是這樣,前面剛講完“知人”,現在又重頭開始講道體。為什麼?因為,講用講得太多,大家就容易產生一種功利心,過於追求小術,而遺忘大道。所以,老子每次講完道用,都會回過頭來強調一下道體。其目的就是告訴我們,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更不要因為學習小術而執著結果,要知道,結果是暗合於道的,你執著不了。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跟文學經典不一樣,它不是讓你欣賞的,而是讓你學習和效仿的,它有點像學習手冊。所以,從文學的角度上看,《道德經》同樣很美,但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啟迪,而不僅僅是表達和展現,佛經也是如此。

有人曾經問過,為什麼佛經中有那麼多重複的內容?原因就在於強調。佛陀也罷,老子也罷,都是在用強調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你應該記住、不該忘掉的、非常重要的內容,有點像老師給學生們劃重點。所以,如果你發現哪裡有重複,就要好好地體會和品味它,這是閱讀中國古代經典的一個竅訣。

過去,佛陀講經也跟我開講座一樣,每次都有很多新人參加。為了讓這些新人也能汲取全部的營養,有些內容佛陀每次都會重複,一方面可以讓新來者也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可以讓大家重溫一些重要內容。有時,他甚至會花很長的時間,講解一些過去曾講解過的東西。老子的聽眾只有尹喜,所以他不用像佛陀這樣,將同樣的內容重複幾遍,但是,對於修道中最重要的那些內容,他仍然需要不斷重複,並且逐層深入,結合不同的內容,讓它擁有不同的意義。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佛陀的心,也能理解老子的心。

我們接著說《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道可道,非常道,它是廣闊無邊,無處不在的。“萬物恃之以生”,萬物都必須依靠道,依靠道的規律、能量而生長,沒有道,就沒有萬物。

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


“而不辭”,辭有兩種解釋:一是拒絕、告辭,二是用語言表達出來,說出來。在這裡,這兩種解釋都能說得通——“大道周遍十方、頤養萬物,但它從不表達”是對的,“大道周遍十方、頤養萬物,對萬物它都不加拒絕”也是對的。

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說出了大道的特點:它就像一個無名英雄,雖然無處不在,什麼事都離不開它,但它從不表功。比如,你見過哪棟房子的業主是道嗎?你見過道在什麼東西上加了標籤,寫著“這是我的”嗎?沒有。道成就了萬事萬物,但它對萬事萬物都不會據為己有。這就是“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衣”是天的意思。古人認為,天就像衣服、鍋蓋一樣蓋著我們,因此老子用“衣”來指代天。天覆為衣,地載為養。大地承載著我們,滋養著我們,所以叫“養”。“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的意思是,道像天地一樣滋養覆蓋著萬物,但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萬物的主人,不將萬物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

“常無慾”,你看不到道有什麼慾望性的表達,甚至不知道它需要什麼。許多地方都有供奉、祭祀老子的儀式,但沒有任何儀式是專門供奉或祭祀道的,比如祭道大典之類的儀式,任何國家都沒有這樣的儀式,任何地方都沒有這樣的活動。而且,不但政府沒有,民間也沒有。不過,道不需要這些東西,因為大道沒有慾望。

“可名於小”,我們可以稱之為小。那麼,這個小到底是多小?比分子、原子、中子、微中子、引力波、超弦更小。換句話說,人類所認可和認知的最細微處,仍然有道,道小到極致,因此我們觀察不到它。這種表述跟科學家所認為的暗物質、暗能量很像,那麼它們是不是老子所說的道?不是的。暗物質、暗能量中也有道,但暗物質、暗能量涵蓋不了道。

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萬物都歸附於它,但它仍然不做萬物的主人。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一個國家叫道國,沒有一個皇帝叫道皇帝——除了宋徽宗別稱道君皇帝之外。不過,就算宋徽宗叫道君皇帝,他也不是道,他只是一個不管百姓死活的亡國之君,連自己都被金人給擄走了,客死他鄉,怎麼可能是道?所以,萬物不會跟任何人爭著做天下霸主,它從來不做皇帝夢。

“可名為大”,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小到人類可知的最小元素中仍有道,大到無邊無際,甚至比浩瀚無垠的宇宙更大。為什麼?因為道是一種本體性的存在。沒有任何一種物質能逃過道,能逃避真理,萬物必須沿著道的規律駛向自己的使命。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因為它從不認為自己最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這一章對應的正是前面所講的那些術,比如自知、知人、有力、強、富等,其目的是讓你向道學習。學什麼呢?學“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就是說,你即使衣養萬物、滋養萬物、成就萬物,也永遠不要去控制它們,不要去主宰它們,只管幫助它們。這才是真正的大。歷史上有無數非常偉大的人物,他們惠澤四海,惠澤各個民族,各個民族都知道他們、需要他們,尤其是孔子、老子等人,但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功勞。

一定要明白,智者是不貪功的,有智慧的人不會把功勞歸於自己。如果誰說“因為我,某事才如何如何”,就說明他不是智者,是個傻瓜。因為,許多成功都是諸多條件的聚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條件,都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要把任何一種成功據為己有。

聖人德庇萬物而不為有,這才是真正的大用。

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


好 書·推 薦

▼▼▼

道和術都很重要,不要重視小術而忽略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