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鬆的花鳥畫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傳統之美 雅緻清新

——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範美俊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圖1:劉松 乍暖還寒(中國畫),紙本色墨,2006年

劉松是我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就讀期間的同學,我們已相識22年。畢業後,他喜歡畫畫且堅持畫畫,一直著力於花鳥和山水畫的創作。為提升自己的水平,他拜師進修而且到處寫生。他出版過畫冊,作品偶有入展,但並不刻意為展覽而創作。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我們的性格都差不多,沒事就呆在畫室裡面對空空如也的畫面。只不過,有時我會在電腦屏幕前碼點文字。近年來,劉松已創作出數千張花鳥畫,家中到處是他的畫。當然,廢畫三千,他的畫並非張張都好,但不滿意的畫他不會扔掉,會仔細觀察問題在哪裡,是否可以救回來,只有滿意的作品他才會題款鈐印。我看過不少畫展,加之研習美術史有一些體會,發現劉松的花鳥畫還是有些特點的,這裡就不妨說幾句。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劉松花鳥畫

“觀者先看氣象,後辨清濁。”(王維《山水論》),說明觀畫首先要是遠觀“氣象”。劉松的花鳥給人的印象是——傳統。無論題材、構圖,還是筆墨、款印,無不具有明清以來的傳統模式。看了五花八門的太多創新,或許是多長了幾歲經歷多了一些,眼睛逐漸對音樂的流行榜之類的東西不太感興趣了。看畫,我還得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以不多的藝術經驗去發現和欣賞自己認同的作品。坦率地說,花鳥畫審美我還是偏傳統,畢竟中國畫的傳統非常深厚,似乎也不以創新為目的。傳統是一條流動的河,藝術的變與不變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沒有不變的傳統更沒有永恆的創新。那種“為創新而創新”的想法必然導致面具盛行,那種“為傳統而傳統”的想法也終究留不住傳統。傳統和創新之間應該,還有不少填充空間,似乎都可以達到某種高度。建國後流行新傳統的中國畫,也並沒有掩蓋傳統的黃秋園、陳子莊,以及傳統又現代的潘天壽、既不創新也非傳統的眾多畫家。無疑,劉松的作品也有一些謹慎創新。比如,在《乍暖還寒》一畫中,構圖取簡,幾條線條構成的頑石、竹枝和梅花,與呈現團塊效果的小鳥形成強烈對比,加之豎式的長題將畫面分割得大開大合,簡繁相形。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劉松花鳥畫

中國畫講“筆墨”。筆墨為根基的中國畫歷經數百年的積累已達到極高審美境界,成為與西方對峙的東方繪畫體系。花鳥畫講究神韻、情趣、生動,但即便是工筆畫也絕不追求照片感的畫面。基於書法用筆的筆墨運用,加之平面化的造型,這就與自然物象拉開了距離,而且帶有個人秉性、才情等痕跡,且不易被複制,因而“畫如其人”是講得通的。傳統花鳥畫深受民眾喜歡,但面對熟悉的題材與穩定的程式,要想在筆墨水平、畫面語境上達到一定高度則相當不易。劉松的花鳥畫未必有多高水平,但無論是鉤勒、皴擦、點染,還是烘托、破墨,用筆都顯得瀟灑輕鬆,有著自徐渭以來的中國畫傳統的沉著痛快與筆酣墨暢。劉松還善用水,喜歡用清淡的顏色滋潤畫面,特別是蘭花、翠竹等常見題材,即便水墨為之也給人水墨淋漓之感,一如其故鄉蜀南竹海,無邊無際而且“空翠溼人衣”。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圖2:劉松 (中國畫),紙本色墨,2008年

劉松的花鳥畫,飽含著對美好意境的真摯追求。其用筆乾脆鬆動、畫面乾淨清爽、畫面雅緻清新、境界質樸內美。造型方面,他似乎對不少畫家工兼寫的勾花點葉不感興趣,即便是比較搶眼的花卉,也多是點到為止,絕不會刻板雕琢。劉松作品多是傳統花鳥畫的含蓄內美與溫柔敦厚,這既是他喜歡的,又是因教學需要得要有傳統程式與韻味,得暫時壓抑住“創新”的誘惑。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劉松花鳥畫

當今的藝術潮流可謂是讓人應接不暇。傳統中國花鳥畫的意境雖無太多新意,但依然受到不少人骨子裡的喜歡。在我看來,劉松在用畫筆承接傳統的同時,努力追求現代都市喧囂後面的那一份寧靜,藉以拯救自己甚至他人沉重的肉身。藝術,有時如清茶一杯,雖淡卻是讓人如此沉醉。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劉松(左)

畫家劉松:1972年12月生,四川宜賓,1997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2010年出版個人花鳥畫專輯《學院派精英•劉松》。2012年花鳥作品入編高校《新媒體傳媒藝術》教材。2013年作品四方墨跡《名家扇面典藏》

傳統之美,雅緻清新——品讀劉松的花鳥畫

作者 範美俊

本文作者:範美俊,美術評論家、九三學社社員。現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