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秀才叫做崔郊,他這一生流傳到後世的就一首詩,卻成了耳熟能詳的經典,這首詩叫做《贈婢》,又名《贈去婢》。對於這個詩題,你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說到那句“一入候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話,估計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崔郊的這首詩是首七絕,背後有段虐戀情深的故事,不過最後結局是圓滿的。但凡故事,放在詩裡,讓人們在賞詩的過程中還能看到人世間的各種真情,這就足夠吸引人了,例如跟崔郊同姓的詩人崔護,他也就一首《題都城南莊》比較出名,而這首七絕後面也有著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美好而又悲涼。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迴歸來看崔郊的這首《贈婢》,它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全唐詩話》裡崔郊篇幅裡有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元和年間的秀才崔郊在姑母家居住的時候,看上了姿容秀麗的婢女,據說這名秀女的美貌是遠近聞名的,這也自然而然的引起了這位多情詩人的愛慕。作為一名秀才,崔郊必然是有才華的,且眉清目秀的文人氣質也讓該婢女暗生情愫,兩人就這樣互生愛戀,想要攜手到老了。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然而現實總是有太多的問題,姑母家因為家境衰落,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就把這個貌美的婢女賣給了襄州司空,有情人被迫分離,這是大部分愛情故事必有的套路。然而我們的痴情男主崔郊忘不了愛人,即使對方和他已無多大的可能,但總是期盼著再次見面的。於是在寒食節那天,苦苦等候的詩人終於在司空府邸外見到了外出的戀人。兩人見面之後,自然是百感交集,淚流不止,這個秀才書生有感而發,就寫了首詩,那是一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後來廣為流傳,也傳到了襄州司空的手上,讀完之後亦是很感動,就將婢女贈予了崔郊,並賞賜了他們萬貫家財,落魄書生突然間抱得美人歸,還獲得萬貫家財,著實令人羨慕不已。可見文化的重要性了。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公子王孫每天都在追逐你身後的輕塵,你卻如同綠珠,淚水沾溼了羅巾。一旦嫁到豪門世家裡去就像深陷進了法海里,從今往後情郎也成了陌生人。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詩人這短短四句話,卻運用了兩個典故。崔郊愛慕的這個婢女自然是極美的,這在前文中已說過,美人自然是讓人趨之若鶩的,於是那些公子哥閒來無事就來追求美人表達愛意,而美人對此毫不在意,卻在見到情郎的時候哭成淚人。詩人這裡以“綠珠”來對比愛人,綠珠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傳聞中她“美而豔,善吹笛”,因為貌美被權貴仗勢索取,石崇不願意被下獄,綠珠也墜樓身死。以前的綠珠就是被人豪奪,崔郊想到的自然也是愛人被人奪走了。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詩的後兩句崔郊以“蕭郎”自稱,這裡又有一個典故。蕭郎是指梁武帝蕭衍,他風流多才,英俊瀟灑,建立了南朝的梁國,在歷史上是個頗有名氣之人,故後世常用“蕭郎”來比喻美好的男子或是女子愛慕的男子,崔郊在這裡寫蕭郎,顯然是說自己作為女子的情郎的身份。想到心愛的女子入候門之後,就要置身於大海般的險境之地裡,從此連曾經的愛人都變成了陌生人,這種感覺真是辛酸到極致了啊,崔郊的這首詩可見其深情與悲痛了,與愛人分別,想想就覺得很難過了啊。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崔郊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很是失落與絕望的吧。或許是剛剛熱戀的年輕人,卻驟然遭遇此打擊,想著心愛的人該多無奈啊,又想著那入了候門的女子,是否有一天和自己相見時,彼此卻成了路人,這該多令人心痛呢?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幸運的是,他們倆被人成全了,最終還是在一起了,並傳成了一段詩壇佳話。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彼此錯過,最終就真的互為路人了呢?這種情況自然是大多數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崔郊的文采,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如同這位襄州司空惜才愛才,大度成全。許多人錯過了就是一生,也成了永遠的遺憾!

崔郊一生唯一流傳詩作,贈給愛人,後兩句成為人們傳頌的經典


“一入候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是很經典也很現實的寫照,“候門”是許多女子的悲劇,也是許多愛情的悲劇,放到現在,也會有類似的事情。可放在時代大背景下,卻無人可以改變這種境遇,這就是時代的悲哀了,更是封建社會所有女子的悲哀,而幸好,如今時代在發展,相信我們也會看到更多的愛情喜劇,而不是令人傷心的愛情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