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一壺清酒度此生


怎麼樣才能活出自我?

現在的人生活在一個浮躁的世界,人的三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人生觀,價值觀。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榮心,攀比心。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往往我們每一個人也會隨著社會的大環境而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隨波逐流。找不到我們曾經來時的路。當我們迷失方向的時候我們往往也就迷失了自我。

怎麼樣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生最美的風景,我們不要錯過。不論是我們年少,年輕,中年,老年。都不要錯過人生中最美的風景。不要因為我們的懶惰而錯過清晨最美的一縷陽光。懶惰會讓生命過的黯然無光,懶惰會錯過我們生命當中最美的風景。懶惰也會迷失自我。



怎麼樣才能活出真的自我?

不要隨波逐流。現在的人似乎活得很累。好像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別人而活。我們開著高檔車,穿著名牌衣服,好像都是為了給別人看。其實背後自己過的有多心酸只有自己清楚,人吶,何必要那樣過呢?人與人之間的攀比心,虛榮心,會讓我們迷失自我。沒有虛榮心,沒有攀比心,會活出真的自我。不管我們開什麼車,穿什麼衣服,只要比別人早一點到達終點就是真的自我。就能夠活出真我的風采。


怎麼樣才能活出真的自我?

什麼事我們都要自己動手,不要老想著依賴別人。人生如果缺少了自我的經歷和體驗。我們的人生是殘缺的。我們哭過,笑過。痛苦過,幸福過,經歷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知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認識到真正的自我。

怎麼樣才能活出真的自我?

珍惜父母帶給我們的生命。人生當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傷心事。不要在我們灰心的時候,對人生,對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消極的心態在我們心中養成的時候。我沒有把他殺死在萌芽狀態。多給自己留一點時間,讓我們的心靜下來想一想生命存在的意義。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迷失了自我。

怎麼樣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真正的自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親朋好友,陌生人的關懷。一縷溫暖的陽光,一縷暖暖的春風,一陣淡淡的花香。和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的偶然和必然。我們都要心懷感恩。有了這樣的感恩,我們才會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幸福。才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南城往事璀璨人生


在閱讀本文之前,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隨時觀看到我的原創問答了,謝謝大家。 說說我的跟人經歷吧。我從十歲被父母帶到浙江,然後考當地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這段期間一直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和成長,當時覺得讀書,考試是最重要的事情。還有最最重要的就是聽父母的話,無論對錯,他們也不在乎我。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高一,當時我按照父母的意願選擇了技校裡的普高,然而我並不開心,甚至有點痛苦,坐在教室裡什麼也聽不進去,如坐針氈。於是在開學三天後我就和班主任說我要換專業,換汽修專業。父母竟然出乎我意料的同意了。後來的事實證明我這一步改變了我的人生,後來,高中的汽修專業我只讀了半個學期就棄學了。因為我發現了那並不是我想要的,那什麼是我想要的,當時我也不知道。


2017年,我考了駕照,賺了點錢。2018年,我獨自一人來到寧波,暫時遠離父母。一個人過生活,考驗自己。這段期間,我發現我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我不能與人很流暢的交流,牴觸陌生人,恐懼,害怕未來的生活。就在前今天,我嘗試著從書籍中尋找答案,但是不夠全面。 但是我獨自一人在寧波,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我不在為他人找想,不再問自己別人喜不喜歡自己,不在幻想。關鍵是我找到了我的目標,我感覺我的人充滿希望和意義。


下面是我個人的建議。1.多出去玩玩,多出去看看。2.找到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奮鬥。3.給自己獨處的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什麼的。4看一些勵志電影,比如《白日夢想家》,《楚門的世界》等等。5.一定一定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時間長一點也沒關係。而且你得明白你自己未來在你手中,發現自我,找到自己喜歡的。fighting。


我是黑番薯,我已經持續分享了上百篇優質問題答案,點擊右上角“關注”,可以閱讀我的原創問題和答案哦⊙∀⊙!。


黑番薯


我很喜歡高曉松的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一種生活的觀點,不收眼前苟且的羈絆,朝著遠方奔去。

活出自我,就是要活出本心,活的真實,為自己而活。我不得不承認我不是一個優秀的女人,沒什麼特長,網上傳的那些“女生一定要會幹嘛”“一個優秀的人必須如何”,我幾乎是不達標的,當一個優秀的人那麼累,我不想優秀,渾渾噩噩的挺好,我周圍的人不討厭我,和我接觸深的人說喜歡和我一起玩,我要那些優秀有什麼用,只不過是給不瞭解我的人一張精修過的名片而已,對於我而言,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在很多著名的演講中都說過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我確實不理解,變得更好究竟是什麼樣,現在這樣不也挺好嗎?記得在《過得剛好》裡邊有一段話“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見青松不見它”,很多人眼裡的優秀,不正是那山下的花,照著一種標度把自己刻畫成別人眼裡的美,備受稱讚;真實的自己,是那棵又胖又醜毫無修飾的自己,沒有華麗的外表,卻禁得起內心的洗刷。同在一片藍天下,雄鷹飛地再高,任然飛不出藍天,麻雀的確沒有那般廣闊視線,但叢林美景一覽無餘,生活照樣快樂。在現在的各種潮流帶領下,優秀好像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可觸。就像是戲曲《風雪夜歸人》裡,魏蓮生晚年拖著過早衰老的病體重回故土,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這才更深刻感到當年那個大紅大紫的主角只不過是在給別人做事,真實的自己早已踉踉蹌蹌迷失自己。而且,很多人的優秀是一種模仿,模仿別人的髮型,模仿別人的穿衣,甚至模仿別人的說話語氣,陰不陰陽不陽的。網上流行彩虹包,就一定要買到以顯示自己的潮流,朋友圈轉的大學生就要學PS就瘋狂的轉載學習,喊麥嘻哈文化火熱就一定要來幾首,我記得問過一個同學,快手抖音有什麼好玩的,他說了一句很震撼我的話“別人都在玩啊,我也玩”,讓我聯想到快手的廣告詞“十四億人都在玩的APP”,這廣告詞沒有說什麼快手神奇功能,光是這十四億人都在玩,就勝過其他費盡心思宣傳的廣告,正是運用了人們這種跟風,這種潮流,彷彿自己不玩就落伍了,可是這些上面真正學習到的東西有多少?所以我拒絕這些潮流。按照最真實的樣子去生活,不強迫自己每天讀幾頁書籍,不要求自己會幾門特長,有努力奮鬥的生活,有懶散閒逸的日子,有我要的生活。


小夭啊



蛻變的英雄


這是一個流傳了幾十年的偽問題,尤其是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女青年中一直比較流行。比如,常常會有這樣的文字——夜深人靜時,放下白天面具,面對真實的自我……酸得令人掉牙。

什麼是真實的自我?從哲學的角度,這是個本體論問題,千百年來無數哲人智者給出了無數的答案,但至今仍然沒有共識。我理解,題主總不會來討論哲學問題吧,應該是指日常生活層面。頭條極少有哲學問題,太難。

人在世上,不是孤立的存在,必然受到包括其他人在內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盧梭說,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薩特說,他人即地獄。但我覺得還是馬克思說得比較簡單明瞭——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具體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有著不同的社會身份。在家裡,你既是丈夫妻子,又是父母,還是子女;在職場,你是領導,又是下屬,管理別人,又被別人管理(沒人管的牛人從理論上講只有一個);在社交圈,你是朋友或者敵人……這些身份或者角色不是固定的,隨時隨地發生著變化。比如你週末出去購物、吃飯,你就是顧客;週一你接待客商,這時候對方成了你的顧客。

不同的身份角色就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你在父母面前是子女,就得有點禮貌,但面對自己的子女,你可能更多流露出慈愛。同樣,你可能一分鐘前還在領導辦公室恭恭敬敬接受任務,一分鐘後你就在自己的辦公室平易近人地給下屬佈置任務。

有句老話:人面前說人話,鬼面前說鬼話。雖然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但其實完全正確。你跟人說鬼話,跟鬼說人話,這不是找抽嗎?比如,作為單位領導,你當然可以用命令式口氣跟下屬說話,如果回到家面對老婆孩子還用同樣口氣,非得吵架不可。又如,一個女老師下班前剛剛批評了一個淘氣學生,下班後約會男盆友,該撒嬌還得撒嬌。聰明的女老師不會把男盆友也當熊孩子教訓。

當前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的社交圈也越來越大,每個人的社會身份也越來越多。為了符合各個不同的身份角色的標準,每個人都猶如一臺電腦,必須隨時切換模式。因此,不論是男女老幼,不論是富貴貧賤,大家都在喊“累”。於是就有了題主“真正的自我”這樣的問題。

可是,人作為社會的人,不存在單一的自我。無數個不同的自我的疊加,才是完整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所謂的“面具”,也是“我”的有機組成部分,不管你喜不喜歡。

什麼是成熟?成熟不是虛偽狡詐、老奸巨猾,也不是暮氣沉沉、求穩怕變。成熟就是能夠自覺自如地切換自己不同的社會角色而遊刃有餘。成熟的人不會提出“真正的自我”這樣的問題,成熟的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並恰到好處做好每一個不同的自我。



江南俗士1972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會因為世俗的眼光而懷疑自己、止步自己的追求。小達有個朋友小Z就是活出了她自己的人生。小Z是個女孩子,她愛攝影,大學讀的也是跟攝影毫不相干的文化專業,但她最後卻成為了一名攝影師,最近還獲得了日本某雜誌的青睞,買了她一副作品,獲得了不少稿費。平時她到處跟人家約拍,賺到約拍的錢又可以用來周遊各地,領略不同地方的人文風景,完成了很多白領上班族隨時去旅遊的心願。不靠父母支助,在上海有自己小小的寫真館,偶爾會約上一群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交流經驗,開過自己的攝影展,在他們圈子有一定的權威。

小Z現在的成功都是她堅持自己,她是女孩子但是沒有走一般女孩子那樣的路,大學畢業後沒有回到自己家鄉,沒有因為年齡到了而結婚生子,而是去到上海這個大城市努力的綻放自己。她不是富二代,她最初的攝影工具不是多高大上的單反,而是3、4千元的微單,後來的攝影器材也是因為賺了稿費才升級的。她到處去旅遊不僅是玩,也是工作,哪裡約拍夠來回交通費了,她就走起。她專業不是攝影,但她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自己不斷摸索,每次跟圈子裡的人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碰撞、技術昇華,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接拍的單子可以多起來,還搞攝影展,出書,賣圖冊。



小Z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沒有這樣的勇氣、機遇、天賦等等,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沒錢就努力掙錢實現夢想,不懂就學……大膽的去做,勇敢的去追求,你也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關注今日頭條:融配達,專注鋼鐵資訊、價格行情分析介紹;每月定期活動派紅包)


融配達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必須要確立一個人生目標,無論目標大小,只要方向明確,人生之舟即可揚帆起航。

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必須樹立強大的自信,要有一顆強大的心,因人生之路決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痛苦煩惱,挫折失敗在所難免,有了強大的自信,才不會被困難嚇到,才不會被周圍的流言蜚語所困擾,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不言敗!朝著既定目標奮進!

鎖定目標,方向明確,才不會因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愛自己喜歡的人……面對干擾與困惑不為所動!

不攀比,不計較,不妒忌,個性鮮明,不會隨流合汙也不去隨大同,尊重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不做違心事,做人做事有態度有原則有責任,思想獨立不妥協,對事對物決不將就。

自尊自愛!自信而不自大,自尊而不狂妄,自愛而不自戀,活出自我,並不是做井底之蛙,自尊不是自以為事,自愛也不是閉關鎖國。

合理有度,進退自如,心歸寧靜,內心安定,這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年年有餘yfm


在我看來,活出自己,需要擁有製作和創造“小確幸”的能力。

“小確幸”來源於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隨筆,意思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這種幸福很簡單,得來也很容易,每一枚“小確幸”持續的時間3秒至3分鐘不等。

有一篇文章這樣描寫“小確幸”——用四個字形容:心生歡喜。描述得複雜一點,它有一股子甜柔、豐饒、溫暖的感覺,好像有隻看不見的神秘之手把一勺充滿花香的蜂蜜灑在心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它流淌、漫溢、消失。它是人們生活中小小的幸運與快樂,是流淌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且稍縱即逝的美好,是內心的寬容與滿足,是對人生的感恩和珍惜。

我覺得,在生活中,只要我們“打開感官”,用心去體會,便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小確幸”。如果我們能記下這些瞬間的感動,這種幸福的感覺便能延長、持續。

後來我發現,對於“小確幸”,僅僅發現是不夠的,記下來也不夠,要真正活出自己,還需要有意識的製作與創造。

在業餘空暇時光,我時常組織和參與一些親情活動。比如爬山、出遊等,適時將活動場景與家庭成員重要時期的形象拍攝固定下來。女兒高考以後上大學之前,我請一名攝影師朋友,以紹興古鎮為背景,為女兒拍攝了一組照片,效果特別好,覺得應當再利用發揮一下。於是,我收集當年家庭活動的一些其他照片,製作家庭檯曆:以小家庭成員為對象,按照自己的意願巧妙搭配。影樓的專業人員根據我的創意,進行藝術加工。於是,一本以我和妻女三人為主角的家庭檯曆就誕生了。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自己製作家庭檯曆(直到女兒成婚),並養成了空暇時間信手翻轉檯歷照片的習慣。

我覺得,檯曆上每個月的照片,都是一組其樂融融的畫面,都是一枚溫馨的“小確幸”。

我還覺得,制定工作目標與實現工作目標的過程,其實就是收穫一枚枚“小確幸”的過程;適時組織參與親情活動的過程,拍攝固定美好瞬間的過程,以及日後欣賞回味曾經美好的過程,也是一枚枚“小確幸”形成與感受的過程……

在經常製作、創造與感受“小確幸”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真正活出了自己。





今有所悟


不精不誠,無以動人

蔡博

莊子說不精不誠,無以動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精誠就是最大的領導力。可以不專業,可以不聰明,可以沒有學歷,可以…,但是如果你是精誠,你一樣可以成就你的夢想,一樣會有無窮的力量。

論語又談到,要至誠無息,不是不成功的時候,很精誠,成功了就不精誠。這樣的成功,不會持久。開始打天下的時候,大家容易齊心協力,但是有所成的時候,就想著自己的利益。開始幹革命的時候,很精誠,革命成功便看不起比自己低的人,沒有自己有錢的人。這些都不是至誠無息的理念,這樣,早晚盡失人心。

兩年來堅持聚會,我們的聚會大概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人人是平等的,無論你是老闆,還是教授,或者文盲,不會額外多對你好,而對他不好;

二,人人都要有發言的機會,光當聽眾是無法提高自己的,只有發言並且要鍛鍊他的即興,聚焦能力(不跑題);

三,學會歸納,大部分人沒有歸納意識,歸納是為了再一次複習,也是覆盤意思;

四,發現你是人才,我們會逐漸地給你機會,或當主持或當講師。

聚會的時候,高潮迭起,讓人不忍離開。聚會的時候,有的人提高很快,慢的人就會即渴望來聚會,又怕來聚會,但是最終還是要來,因為渴望改變命運。

主持人並且會調動氣氛,不要一團和氣,不要沒有“衝突”,或者調侃,或者“打擊”,或者鼓勵,或者幽默,如此儘性,人們便也會打開心扉。

聚會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生,如果沒有賺錢,也沒有提高,我們會建議你不要來了。因為所謂的人頭遠遠沒有高質量,哪怕少數人,有力量。


怪怪的教授


空白也是一種色彩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我們全時全意去做的,有時候適當的空白也是一種色彩。

花很多時間吃一頓豐盛的午餐,用一整天讀一本很久沒有讀完的閒書,整整一天都穿著睡衣在房間裡游來蕩去。

有時,日子就這樣悠閒地度過,事業固然是每一個人必須營造的聖殿,但在這個聖殿的後面還應該有一個花園。

太多人忙忙碌碌,爭取金錢和地位,沉溺於瑣事和俗務,讓頭銜、身份,財產充滿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而這種沒有空白的生命,最終總是贏了別人,卻輸了自己。

空白是不著一字的風流,是無為而至的悠然,是一種閒適而富有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和哲學。

就像有些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公職,退休不久便棄世而去,實在是因為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領略到這種智慧,至死都沒學會這門哲學。

空白讓人解開功名的繩索,卸下利祿的重負,去享受生活的營地,如同生命大吐芬芳的良宵。

沒有空白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慾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永遠都不會有心靈的寧靜,不會有恬靜的陶醉,不會有精神的愉悅,更不會有人與自然的交融。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

活法不止一種

生命有太多太多的形式,活法當然也不止一種。

在這個世界上,能隨心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大概就是最有意義的活法了。

我曾羨慕過仕途上的某個位置,後來我發現,在這個位置上得到的尊敬大多是虛假的尊敬,我放棄了這種羨慕。

我曾仰視過很大的人物,後來我發現他們離開權柄之後,剩下的僅是猥瑣,我不再有這種仰視。

不羨慕別人,不卑賤自己,按自己的天性過著自己的小時日,就是天堂的日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享受生命,不要拖著生命艱難前行,即便無人欣賞,也不必把自己活給別人看,心中不過份在意時代的臉色,會使生命更有趣味。

始終不卸妝的演員,永遠端著架子的領導,轉身之後,人們也只會蚩之以鼻。

幸福是靈魂的香味

如果說幸福是磁石,那人生就如同鐵,哲學家與詩人探求人生的真諦,說白了就是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幸福。

芸芸眾生,執著地活著,追求愛情的甜蜜、婚姻的圓滿、事業的成功,莫不是其間蘊含著人類的幸福。

幸福是靈魂的香味,沒有物化形式,沒有量化標準。卑鄙者可以有快感,無道的人可以有滿足,然而,他們都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

沒有在冰天雪地裡踟躅過的人,不會感到曖室輕衾的舒坦;沒經歷過飢餓煎熬的人,不知道溫飽的含義;沒有過殫精竭慮的人,不會有大徹大悟的淡然。

快樂時,我們可以歡呼,幸福降降臨時,我們迎接它的通常是含淚的雙眼。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可以表達,幸福總是默然。

幸福就像上帝擲到人間的一塊最費思量的誘餌,沒有得到的時候,它讓你魂牽夢縈,一旦得到,又讓你感到味道索然。

而只有活出真正自我的人,才能擁有切切實實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