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狂野史:美國國防部、Libra 和數字美元|CoinDesk專欄


數字貨幣狂野史:美國國防部、Libra 和數字美元|CoinDesk專欄

這篇文章是 CoinDesk 的 2019 年年度回顧的一部分,年度回顧收集了 100 篇專欄與採訪,並介紹了當下區塊鏈行業的現狀。

數字貨幣 Libra 如何在職能上與中央銀行相似?前蘇聯在信用卡的發展史中扮演了怎麼樣的一個角色?而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又是如何推動了數字貨幣的誕生?以上問題,我們都能從芬恩·布魯頓(Finn Brunton)這位已在技術與媒體領域研究長達十餘年的歷史學家口中得到解答。

我與這位紐約大學教授相約在他位於格林尼街七樓的辦公室,討論了他的學術興趣:數字原生貨幣(digitally-native currencies)的狂野和多變的文化歷史。

在布魯頓近期出版的書籍 Digital Cash: The Unknown History of the Anarchists, Utopians, and Technologists Who Created Cryptocurrency 中,他結合許多看似不同的亞文化以及相關概念,講述了加密貨幣出現的背後所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東西都非常有趣,並不是因為它們具有前瞻性,而是因為它們已經過時了,” 布魯頓說道,“我這麼說並不是為了貶低它們”。

以下是本次談話的主要內容:

Q:你是如何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

我是一位研究科技以及科學發展領域的歷史學家,並且我還寫了一本書來講述垃圾郵件的發展史。在某些方面,它顯示了互聯網是如何發展成型的。通過研究,我發現廣告需求是如何製造了那麼多的網絡垃圾。我們需要在網上處理如此多的惡意軟件傳播、劣質內容以及垃圾信息,風險投資之外,廣告成為了付費的主要方式。

曾經有很多人試圖發明其他的在線支付方式,他們嘗試利用其他方式讓錢得以流通,無論是實驗性的小額支付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新型平臺。但廣告取代了理想的小額支付系統,成為了融資的基礎。我曾經看待比特幣的方式與當時大多數人的觀點沒有什麼區別,只覺得它是一個有趣的科技性實驗,或只是為了趣味性,畢竟只是一群業餘興趣愛好者在試圖去解決人類二十多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但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我意識到我已經找到了一種有效可行的方式去了解數字貨幣,比如我能夠跟蹤調查許多試圖去創造具有交換價值的數字代幣的團隊。

Q:這些項目能夠逃脫你所謂的 “骯髒的互聯網” 嗎?

我對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大衛·查姆 (David Chaum) 十分著迷,我會讀他過去文章中與數字現金相關的部分,因為它們看起來十分合理,並且從數學推理上可以成立。他們有公司,有資金,也與許多重要人物進行了會面。但正當這些資源結合在一起時,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事情屢見不鮮,而歷史學家們則能夠研究,為什麼當時他們的計劃沒有能夠成功?

Q:加密貨幣成功的條件是什麼?

加密貨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70 年代,當時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人們對於未來監管的恐懼,即對於監管以及更直接操縱交易數據可能性的恐懼。我曾在我的文章中提及一位計算機科學家保羅·阿莫爾 (Paul Armor) ,他曾在美國國防部工作,70 年代時也在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就職,期間他被要求設計下一代監視系統,主要用於監視前蘇聯並預測他們的行動。

對此,他的團隊提出了電子支付系統,因為他們認為通過對資金流的監控可以獲取許多有用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

每一次有用戶通過該系統付錢,你都能得到帶有相應時間戳和地理編碼的記錄,長此以往,你就會擁有對每一個人的言行、活動以及所有交易記錄都有詳細記錄的檔案。比如你能夠知曉每一個人的地理位置、興趣愛好以及他們是怎麼樣的人。很多在早期參與數字現金髮展的人,其實都在為大多數經濟以及商品數字化做準備。如此一來,每個人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監控和控制。這就是如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出現的背景,它們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讓事物更加高效,同時也是為了保護人們不受監管以及侵犯。

Q:人們似乎願意為了電子支付的便利性而放棄自身一定程度的隱私權。

查姆當時意識到了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打破顧客以及企業之間的平衡。如果一個公司知道你有多好,他們就可以通過哄抬你的價值在市場上牟利。我們將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操縱手段。如果我們對 Facebook 的 Libra 進行最壞的設想,Facebook 將對你的財產流向進行監視,並可能使用 Libra 代幣進行私下交易。不難預見,Libra 的推出將使得市場很難運作,甚至停止運作。

Q:你在研究數字現金時最喜歡的亞文化是什麼?

剛開始從事加密貨幣工作的人通常也從事密碼學相關工作,所以他們很清楚想要實現數字監控是多麼容易。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議題也讓我很感興趣,比如美國的自由主義者,他們不想被監管,他們對貨幣的新形式很感興趣。

一般來說有兩種自由主義者,一種是持有傳統的硬通貨觀念,即馮·米塞斯(Von Mises)方法論的自由主義者,他們希望貨幣能夠保有一定的稀缺儲存價值,或接受數字黃金貨幣(digital gold currencies);另一種自由主義者則認為新的貨幣形式應該被傳播,並且應該有新型的銀行來發行貨幣,從而讓市場機制來接管。

Q:看起來 Libra 受到了許多的阻力,尤其是來自歐盟的政治家以及監管部門,這是因為 Libra 會與國家主權貨幣產生一定的競爭關係嗎?

當然。中央銀行會徹查像 Libra 這樣的產品,是因為它對於國家的金融主權是一個威脅。中央銀行歷來對國家金融主權、名譽以及貨幣交易能力的維護持堅定不移的態度。他們擔心新的技術創新會非常不穩定且缺乏監督,當人們對這些創新產品投入大量資金後,這些實驗性的產品會消失或者失敗,從而引起經濟動盪。

Q:但是 Libra 並不是一個投機性投資產品。

政府會站在對於國家貨幣主權控制的維護以及對於宏觀經濟負面影響的角度來對新的貨幣形式採取措施。我想用佈雷頓森林體系來對照 Libra,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對於戰後貨幣秩序所產生問題的解決方式,是建立能夠作為結算系統來管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差額的銀行,而這也能夠防止某一個國家的動亂影響到其他國家。

但在 20 世紀 40 年代,前美國財政部首席經濟學家哈利·德克斯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則提出,美元應該作為世界通用的儲備貨幣,如果說是凱恩斯提議了中央銀行的職責是去通過保持平衡,避免蕭條,以及溫和的通貨膨脹來維持經濟的穩定性,懷特則提議中央銀行的目標是去通過美元主導形成國際儲蓄系統來維護國家主權。

Q:有報道稱,美聯儲正在嘗試數字美元的相關實驗。事實上,美聯儲最近表示他們正在積極考慮開發一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你認為這與當前的官方貨幣政策有什麼關係?

中央銀行歷來都十分保守,但對科技性實驗尤其感興趣。同時,他們也對犯錯極度提心吊膽。有一個由科技歷史學家大衛·艾頓(David Edgerton)所提出的名詞叫 “儲備技術” (reserve technologies) ,也就是即使擁有能夠良好運作的新型科技,決策者仍然會傾向於將原有的舊科技保留,就好比房子裡有了電燈,但房屋主人仍然會留幾個蠟燭在抽屜裡。從銀行背後的技術基礎建設中也同樣可以看到這一點,當任何事物發展到如美聯儲一般的規模時,他們必須對金融科技持保守並且謹慎的態度。

有一個非常宏偉的卻未曾被正式記載過的歷史,講述的是美聯儲如何在 911 事件後維持整個美國的運轉。當那些信貸和銀行同業結算的中樞被搞得一團亂時,是美聯儲讓銀行明白,即使支票已經充斥著美國,但美國的信用系統仍然會正常運作,並且將開始貼現。

他們為所有的東西都設計好了退路,所以,如果我想在宏觀層面對加密貨幣的未來進行一些預測,我會關注它們如何變得無聊。無論它最終偏移加密貨幣的願景有多遠,大型、穩定、無聊的機構都對銀行間結算或創建明確的穩定幣平臺感興趣。

Q: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加密貨幣需要多久才會達到較為理想的狀態?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價值最重要的媒介物是匯票(bills of exchange),或者為幫助人們更好地分配物品所有權的賬本機制(ledger mechanism)。整個橫跨歐洲和中東的商業網絡由已知、確認身份信息組成的賬本和合同制度所支撐。如果這些歷史價值載體的潛在機制是基於比如區塊鏈一樣在某些方面起作用的東西,我不會感到驚訝。

從長遠來說,我對我們如何擺脫現金然後轉向把東西放在賬本中作為抵押品很感興趣。未來,我們的生活將基於把密碼保存到包含用於彼此交易貨幣代幣(tokens of money)的錢包中。

芬恩·布魯頓(Finn Brunton)是一位目前在紐約大學任職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 Digital Cash: The Unknown History of the Anarchists, Technologists, and Utopians Who Created Cryptocurrency 以及 Spam: A Shadow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兩本書籍的作者。本文系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 CoinDesk 中文版立場。


翻譯:喬治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