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早就聽說北京有一個

以市為名的村子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深厚,

這就是位於昌平區陽坊鎮的西貫市村

這裡90%以上都是回族,

“京北迴民第一村”之稱,

穆斯林文化和清真美食吸引著

我來到這裡進行了一次深入探訪。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西貫市村位於昌平區陽坊鎮,

與海淀區接壤,清代碑文中

對這裡的描述是

“山川環拱,形勢秀雄”

關於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入京師,次日清晨西太后攜光緒帝出德勝門西逃,當晚的落腳處就是西貫市。


據說這個村的回族村民熱情接待了西太后一行,不僅預備了三乘騾馱轎載太后與皇上一路西去,而且派鏢頭楊巨川護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貫市一夜”。


西太后回京後,感念村民“滹沱麥飯”之恩,封楊巨川為四品引路侯,其餘隨扈者也各予五品官。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村裡有一座清真寺,建於明弘治七年,清真寺坐西朝東,有山門三座,居中一座體量與規格明顯高於兩側角門;此山門券洞門額上五個小巧的金色“清真禮拜寺”從右至左鑲嵌在藍色基底上,而屋脊及挑簷上的綠色獸飾,則昭示著其身份的“大不同”。


再向西,與其同處中軸線上的,前為五間整修一新、色彩鮮豔的大過廳,後為規模較大、“神秘莫測”的禮拜大殿。作為寺內的“核心”部分,禮拜大殿為前後三脊連套,前有走廊,後有窯殿,窯殿上還有六角窯亭(又名望月樓)一座。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到清真寺後面,在寺的頂端可以看到大清皇太后慈禧所賜之物——黃琉璃寶瓶。當年帝后在重返紫禁城後,對古道熱腸的西貫市子民論功行賞,就有了這黃琉璃寶瓶。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除了清真寺,村裡還有一個古蹟——藥王廟,走進這裡,透著古色古香,雖已部分損毀,但仍向人們展示著歲月留下的痕跡。


據說,這裡將會作為陽坊鎮的圖書館對外開放,對於熱愛讀書的人,在這流淌歲月聲音的地方,走進書的海洋,真的是一大樂趣。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行走間,還路過了西貫市回民小學,這是一所從清真寺中走出來的民族小學,107年間歷經五次更名,四次遷校,現如今依然煥發著無限生機。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不覺到了吃飯的時間,陽坊地區由於回族人民在這裡生活,自然清真美食聚集,除了

陽坊大都涮肉和陽坊勝利涮肉這兩家赫赫有名的店外,這附近的牛肉燒餅、羊蠍子、羊湯……每一樣都讓人垂涎欲滴,真是讓人犯了選擇困難,只怪肚子太小。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最終,我還是來到了陽坊勝利涮肉老店。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店裡牆壁上的裝飾畫描繪了這裡的歷史。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坐下之後先點鍋底。他家的火鍋還是沿用老北京的炭火銅鍋,對於北京人來說,這樣的火鍋吃起來更有感覺。以前的銅鍋只有清湯鍋,現在銅鍋也有鴛鴦的了。而且除了大銅鍋,還可以選擇每人一份的小銅鍋。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其次就是吃火鍋必備蘸料:麻醬碟+香菜+蔥花,再加上剛炸出來的辣椒油。蘸料聞著就很香很濃郁的感覺,據說原料是百分百純芝麻,用石碾碾壓研磨出來的。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局氣大板羊肉。端上來的時候看著特過癮,長長的一大板,羊肉都切的薄薄的形成大卷,用筷子夾起肉卷順板而下,進入銅鍋,稍微一涮就熟,立刻解了饞。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除了肉之外,還各點了一盤蔬菜拼盤、菌菇拼盤,也都很新鮮,量還挺大。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這裡的油豆皮也很有特色,色澤微黃,表面光滑,富含很多高蛋白,更關鍵的是脂肪含量很低喲。餐廳裡有一個區域,師傅正在現做油豆皮。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最後還點了幾個羊肉串,真是吃到扶牆。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酒足飯飽,繼續閒逛。原來,昌平人口口相傳的佳明眼鏡店就在陽坊鎮西貫市村,據說這裡配眼鏡價格十分實惠,比潘家園眼鏡城還要便宜。今天見到,果然名不虛傳,整個陽坊鎮除了飯館以外估計就這人最多了。


【遊記】探訪京北迴民第一村,品嚐清真涮肉


此次“京北迴民第一村”之行真是不虛此行,不但瞭解了回族人民的穆斯林文化,而且品嚐到了好吃到爆的清真美食,下次有機會一定會故地重遊。


圖文來自:微博達人—曹梓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