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把中控屏單獨立起來,不做整體的?

村上老樹


其實汽車中控屏不僅僅只有獨立樣式的,下面結合自己一些積累給大家稍微介紹一下目前汽車中控屏常見的種類。


第一種:數字儀表+中控豎屏

這一種屬於作者所說的中控獨立屏,不過判別的特徵是豎屏而不是橫屏,其中典型代表當數特斯拉Model系列了,現在不少汽車都是根據特斯拉這種設計演化而來的,例如說蔚來的ES8、上汽MAXUS的D60,小鵬的G3等等。

這種大屏特點的是功能高度集中,幾乎沒有太多實體按鍵,對於科技控來說比較適合。


第二種:數字儀表+兩塊中控屏

說到兩款屏,首先會想到誰?奧迪肯定是第一印象,例如說在奧迪A8上,就是兩塊獨立的中控屏幕,完全取代了實體按鍵,上面的屏幕主要是影音娛樂、導航等等,下面的屏幕則主要是空調區域的控制。

這樣的屏幕特點在於用觸屏代替物理按鍵功能,但不改變功能的區域,操作會比較方便一點,類似的這種佈局還可以見於路虎的一些車型上。


第三種:數字儀表+橫向中控屏

那麼這一種其實就不是作者所說的獨立中控屏範圍了,中控屏幕與儀表相互連接,兩塊屏幕形成完整的整屏,其中代表就是奔馳S了,這樣的屏幕整體視覺效果比較震撼,儀表與中控的功能相對還是比較獨立,有一些比較常見的交互,例如說中控導航投影到儀表上。

近年上,有一些品牌模仿奔馳S這種設計,也推出了自己的雙屏,可惜只是用了一些加黑邊的小技巧讓兩塊屏看起來“像”是連接在一起一樣。


第四種:無數字儀表+中控大屏

這一種常見在電動品牌上,直接取消掉了數字儀表,車上只有一塊屏幕,無實體按鍵,一塊屏搞定所有的功能,其中代表就包括特斯拉的Model 3、幾何A等,看起來很酷炫,也很前沿,缺點就是有一定危險,畢竟駕駛員需要偏頭去看中控屏。


我行車行



這玩意叫懸浮中控屏,先說明下並不是越來越多車把中控單獨立出來,而是越來越多車不做懸浮式中控屏了。


懸浮式中控屏風潮最早由奔馳S掀起,後早期BBA車型常常會配置懸浮式中控屏,對消費者而言,這種中控屏設計約等於高級車的象徵,這個題主你去翻閱一下自主品牌車的官方新聞就能看到(大部分自主品牌三大件不行,但是內飾豪華感絕對一絕)。


但是自從BBA不在使用這個設計以後,似乎懸浮式中控屏的趨勢已經有所放緩,車企們在往內嵌式大屏中走了。

改款奔馳S

奧迪A6L


而且越來越大...越來越奇怪:

榮威Marvel X


理論上來說,儀表盤,中控屏都是獲取行駛信息的一個工具。工具向何種方向演進,取決於駕駛員希望從這些工具中獲得何種信息。


正常情況下,在開車時,一般駕駛員需要獲得的信息是什麼?老司機一定比汽車小白們有更深的體驗:轉速錶,溫度表,油量表,再多一點就是導航、倒車影像。


在我看來,大屏需求歸根結底是一種面子需求。因為大屏所展示的過多的信息,例如:電視劇、上網、APP互動等等,在實際駕駛中,起到的作用只能干擾駕駛,他所展現的功能毫無必要。


中控屏中的虛擬按鍵屏更是如此,尤其是無阻尼的那種,在實際駕駛中,駕駛員還需要分散注意力去核實是否按正確,簡直是反人類駕駛員的設計。


目前為止,筆者認為的最能滿足目前年輕駕駛員需求的人機交互方式,依舊是寶馬的橫置式中控臺+懸浮式屏幕,機械按鈕做輔助的那種。機械按鈕可以給駕駛員最直接的回饋,比觸摸屏更安全、直接。中控屏展示必要的駕駛信息,足夠。


但是汽車智能化內飾的演變,有時就和智能手機的演變一樣,會隨著車企的不斷產出而形成流行。


自從主打科技和體驗的特斯拉在2014年時開始使用大屏之後,國內外各大主機廠也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大屏造車計劃,試圖為汽車在造型上形成高科技氛圍。這一點看PPT造車車企們的動態就能窺見一二:


注:特斯拉Model X系列,中控屏達到17英寸。


天際ME7內飾


五年過去了,新上市的車型如果沒有大屏,直接被淘汰,大屏沒有超過7寸,也直接墊底。標配化成為當今汽車一個活生生的必備項。


年輕的消費者作為手機大屏一代,中控屏幕的大屏化,對汽車廠方而言,無疑更能討好年輕用戶。


但是大屏作為承載車載系統信息交互的中樞,車企們在造車的時候,必須要保證信息能夠有安全、有效、合理進行分配。


特斯拉怎麼做呢?推出L2級別甚至更高的“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人類駕駛員無需“目不離路”,那麼中控大屏對駕駛員而言,駕駛安全性就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特斯拉Model 3


題主你說的整體,目前有沒有?有。來自據說2020年會量產的拜騰汽車。

拜騰汽車


車企對於這個大屏,打出了這麼個宣傳標語:


為了讓你和愛車時刻心意相通。BYTON的48英寸共享全面屏將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量產車車載大屏,為你的數字生活提供專屬空間。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我反正是hold不住。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車則


從加工設計角度來看,獨立的中控屏對於汽車內飾的改動最少!

隨著大屏幕觸屏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車在車內使用了大屏,從功能角度來看,大屏可以顯示更多信息,也是凸顯內飾高端的一個利器。

最早的大屏時奧迪,在車內創新性的使用一個可升降的大屏,在汽車發動以後,可以自主升起,在汽車熄火以後,可以自動下降並隱藏,這個功能在當時比較高端。不過這個功能實現起來成本並不低,需要在中控內開一個口子,還需要設計機械升降結構,還要考慮機械壽命等情況。

在車內立一塊大屏應該是奔馳最先開始的,作為豪華車品牌,自然不會效仿奧迪再去做一個升降的。而當時的奔馳內飾還屬於中期改款,不可能為了一款大屏做太大的變動,於是,在中控安裝一個額外的大屏就是最顯而易見的辦法。

由於我國在電子設備方面的優勢,於是國內很多車企也就跟風了,畢竟安裝一個獨立起來的大屏成本並不高,而如果把大屏集成到內飾裡,涉及到塑料開模、集成工藝相對工程量更多。

從功能上來說,大屏幕集成顯示可以降低成本

大屏幕是一個集成顯示設備,中控獨立也有助於降低成本,因為只需要利用相關的接口讀取數據,其餘的顯示切換完全可以利用大屏本身的觸控去解決。

不過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更多的車型還是選擇了大屏集成,而不是大屏獨立,奔馳在E級車內率先集成了兩塊屏幕,這樣做法有助於提升大屏幕的集成感提升車內檔次,後來,奧迪也逐漸的採用了大屏,開創性的在車內集成了3塊大屏。

總體來說,大屏有利有弊,好處是顯示豐富,可以提升車內檔次,壞處也比較明顯盲操不行,反饋有限,本來開個空調,一個旋鈕就開了,可是如果是大屏觸控的情況下,很難一次搞定。磁瓦大屏還是一個指紋收集器,髒了以後很難看。


眾口說車


懸浮屏潮流趨勢,這就和穿衣一樣,屬於人們正常的審美變化而已。

如果要追溯歷史,懸浮屏並沒有出現很多年。大概在2010年前後,最早由BBA主推起來。特別是奔馳,比如2013年的全新奔馳C級中控臺使用懸浮屏就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作為奔馳走量款,奔馳C級對它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要說懸浮屏有什麼好處,普遍看來,它有著簡潔大氣的特點,因為角度更貼合駕駛員駕駛視線,舒適性(人機工程)也要稍微好些。因為BBA的大力推動,以及後來一眾豪華品牌跟進,懸浮屏很快被貼上了高大上的標籤。

但如果說除了以上這些,懸浮屏是不是還有其他優點,我覺得就不太好說了,首先在功能屬性上它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操作體現也沒有發生質的升級;其次,懸浮屏更容易受外力損壞,有些懸浮屏還可以活動,雖然高大上,但也增加了故障的風險。


而且題主這個問題可能會很快過時。從新的潮流趨勢看,懸浮屏可能成為歷史。究其原因,普遍看來是因為現在大量10萬級車型都能配備懸浮屏了,這種設計已經逐漸失去了“高級感”標籤。


所以我們能看到,繼奔馳S級等車型取消這個設計之後,2018款奧迪A8L也取消了這個設計,改為尺寸更大、清晰度更高的全液晶內嵌屏幕。可以預見,下一輪潮流會是“一體式全液晶內嵌屏幕”的天下。

像哈曼、拜騰這樣的超大全面屏就不多說了,吉利博瑞GE上的一體化全面屏設計也很唬人(儀表盤、中控屏與副駕臺採用一體化全面屏設計)。


東拉西車


汽車中控屏形態的變化有兩點原因

其一是為迎合用戶習慣的改變、其二是適應生態的多樣化。

早期的中控屏大部分為6~8英寸的橫屏,功能非常單一隻有媒體播放功能和GPS導航演示;這一階段的中控機屬於功能機,系統可以使用的軟件僅限於導航軟件,充其量有些視頻播放器。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部分車主逐漸適應了豎屏操作,汽車製造商為迎合用戶習慣的變化逐漸將中控屏的形態轉換為與手機相同的豎屏,這種設計看似增加成本實際不然。

豎屏的優勢不僅是展示區域更寬,過大的屏幕會大面積佔用中控區域,甚至會延伸到物理按鍵的區域;與其通過異形設計增加成本,不如一步到位讓把物理按鍵集成到中控屏內虛擬控制,這種車比如。

而把物理案件集成到屏幕中對於老司機而言幾乎是“反人類”的設計,誤操作的概率提高很多、便利性直線下降、同時影響駕駛證操控安全性。

所以豎屏很快就被消費者否定了,但技術只能進步不能倒退,再用回小尺寸橫屏的可能性是沒有了,於是才有了獨立外置屏幕和旋轉屏。

將屏幕獨立在中控臺上部既留出了物理按鍵的控制區域有顯得特立獨行,不過固定屏幕又必須是橫屏否則尺寸過大會遮擋視線,最終的解決方式只能讓屏幕轉起來。

物理按鍵仍舊保留且屏幕同時集成虛擬按鍵,正常駕駛中使用橫屏不影響操作、需要以觸摸操作為主時屏幕可以自動旋轉提供虛擬操作,提供兩種選擇用戶則可以逐漸適應不同的操作習慣、排斥的心態也會逐漸被功能抵消。

其次汽車在智能化後中控屏不是在單純的播放器,而是能使用N多APP的智能終端。

  • 假設在使用導航時豎屏只能在上部分小區域顯示,可視範圍較小不容易識別;而旋轉屏在打開導航後屏幕自動旋轉為橫評可以全屏現實,識別的難度變小駕駛安全也會升高。

  • 其次如果想在駕駛中拍一條小視頻上傳共享的話豎屏又有很大優勢,大部分平臺只支持豎屏視頻共享這點是橫屏做不到的。

系統生態越來越豐富汽車中控的可玩性會很高,不再是僅限於聽音樂和看導航,最終會成為與手機一樣的智能終端,所以形態自然也要按照需求來變化。一體式集成CD的中控屏已經是過去式了,後期會以旋轉屏居多,嘗試適應全新形態的中控後期換車也能比較快的適應。




天和Auto


要說近兩年來汽車內飾上的改變,我想科技化一詞便能很好的概括。試想,在以往車機屏幕的尺寸較小,流暢度以及功能性都受到許多限制。但如今,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在其汽車產品中加入了中控大屏,全液晶儀表盤、全液晶多媒體屏幕、全液晶的空調操作面板等等,更有像特斯拉這樣的“一屏解決所有”的設計。針對這樣的趨勢,不由得讓人們產生一個問題,這些大屏幕從原有的整體設計到如今的獨立式,其優勢會有哪些?汽車廠家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點:人機工程學上的進步。如果車機屏幕僅侷限於整體設計,那麼車機屏幕的位置會受到整體內飾的影響,也就是說車機屏幕的位置並不能完全為了人機工學來考慮。而獨立出來後的車機屏幕,位置往往都在中控臺的上方,即使是行駛過程中也能有著更好的可視性,讓駕駛者能夠不過多分心就能獲取相關的信息。所以,人機工程學上的進步,是車機屏幕獨立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點:易於內飾整體佈置。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一旦車機屏幕僅侷限於整體設計,那麼車機屏幕與內飾整體之間的佈置就要互相妥協,內飾設計師的發揮空間也會被壓縮。為了擁有更多的內飾整體佈置,為了騰出更多的地方佈置功能按鍵,車機屏幕的獨立化功不可沒。這也是如今內飾整體設計越來越前衛、越來越大膽的一個因素。

第三點:功能性的突破。以往,我們都會吐槽車機屏幕或是車機系統的發展過於落後,無論是導航或是其他功能都有著非常差的使用體驗。然而隨著車機系統的快速發展,系統內的功能性愈發完善,人們使用車機的頻次也越來越高。這個時候,車機屏幕唯有獨立化,才能有尺寸上的突破,才能有功能性上的延伸。從效果來看,獨立式的車機屏幕的確要比整體式車機有著更好的使用體驗。

小結:從以上三點就能看出,車機屏幕的獨立化有著眾多的好處,但也不排除某些汽車廠商會為了設計而設計。總的來說,車機屏幕再大、功能再華麗,也需要有完善、流暢的使用體驗才能帶給消費者好感。你們覺得呢?


汽車觀察家


我覺得奔馳寶馬奧迪設計內屏不失檔次,也不失去美觀,為什麼單獨立屏呢?我的想法中控屏12寸正好,裡面附帶 導航、音樂、收音機、空調暖風控制、天窗。就行。儀表臺剩下留著出風口就行和美觀就行,這些中控屏功能跟5年前手機功能差不多,現在有這麼難設計嗎?還單獨設計出來,還怕影響其他功能?真愁人[捂臉]


丁大年


我認為中控屏單獨豎起來有兩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現在的中控屏幕越來越大,如果做成內嵌式的會佔用很大的實體按鍵空間,為了使一些很實用的實體按鍵得以保留,就不得不把屏幕獨立出來騰出空間。次要原因是審美跟風,類似於手機的超窄邊框設計。下面來分析一下內嵌式和獨立式中控屏的優劣勢,這樣你就明白為什麼會設計成獨立式的。

屏幕信息越來越豐富,屏幕在變大,原有的內嵌式設計弊端越來越明顯

近年來,中控屏幕的中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屏幕也越做越大。這樣的設計最典型的是保時捷的卡宴、國內的博瑞GE,由於中控屏幕過大,一般大於10寸,導致空調出風口和空調調節實體按鍵只能往屏幕下方佈置,但這樣的壞處就是失去了檔把前邊的儲物空間,而且空調出風口位置過低,製冷效果不容易發揮出來,而且空調調節位置過低。

博瑞GE的12.3寸大屏,導致空調調節按鍵非常靠下,已經低於檔把,如果與檔把位置過近會導致操作空調時彆扭,甚至由於空間有限,直接把空調溫度調節按鍵做成了虛擬按鍵。

寶馬的中控屏幕由內嵌式改為獨立式

寶馬的中控屏最開始是內嵌式的,如2011款的寶馬X5就是內嵌式的,屏幕較小,不到10寸。而2019款的寶馬X5屏幕尺寸已經達到了12.3寸,為了使中控臺能騰出更多的空間佈置實體按鍵,寶馬不得不把屏幕做成本獨立式的,奔馳的也是這個發展套路。

大眾一直堅持內嵌式,原因是屏幕比較小

我們知道,大眾的車子都是內嵌式的中控屏幕,我認為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大眾的中控屏幕一般是小於10寸的,即便有大於10寸的車型,如大眾途銳搭載12.3寸屏幕,但是造成了途銳沒有空調實體按鍵,在操作便利性上打了折扣。

即便是頂配,大眾帕薩特的中控屏幕依舊很小,但是實體按鍵得以保留,操作便利性上更好。

大眾途銳為了突出科技感,設計了一塊很大的屏幕,導致實體按鍵無處安放,操作便利性打折扣。PS:大眾途銳都70萬的車了,方向盤咋看起來這麼廉價?

獨立式屏幕設計可以滿足更大的屏幕尺寸需求,但是會破壞整體性

雖然越來越多的車型採用獨立式中控屏的設計,但是如果屏幕尺寸太大,反而會影響中控設計的整體性以及豪華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比亞迪的唐,雖然它的外觀看起來像幾十萬的車,但是中控這一塊太單調,留白太多,略顯廉價。同樣的例子還有新天籟。

為了滿足豪華感和操作便利性上雙重目的,更多的車型選擇了一體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奔馳的一體屏,這種一體屏解決了屏幕過大無處安放的困擾,同時也不失豪華感、科技感。不過奔馳最新的中控屏幕貌似要改成特斯拉那種豎屏,個人覺得奔馳的豪華感直接掉價30%。

最新一代奔馳S級內飾諜照,個人覺得奔馳的內飾已經被這個屏幕毀了。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車型,也有不走尋常路的,比如說奧迪的新款A6L,做了兩塊屏幕,幾乎沒有實體按鍵,雖然科技感上來了,但是你不覺得變得不那麼優雅豪華了嗎?時間一長,屏幕上可能到處是手指印,或許這也就是新款奧迪A6L賣不好的原因吧。


道遠說車


車子的內飾設計,嚴謹的說並不屬於機械加工領域,它更代表一種時尚、風格,有些類似咱們的服飾、髮型等領域,追求的是一些流行元素,通常十幾年、亦或者是幾十年來一次輪迴;懸浮屏(立瓶)整整引領了快10年的潮流,在這十年之中、很多車企紛紛跟風,不過時至今日集成式整體屏又開始逐漸迴歸,這沒有什麼玄機之處、只不過是一些大廠對時尚、潮流的一種嘗試而已!


最早玩懸浮屏(分體式立屏)的是奔馳,早在10年開始嘗試這種風格,之後是奔馳、寶馬也開始採用這種設計,再之後就是絕大多數車企紛紛跟風玩懸浮屏,弄的滿大街的各種車子都是懸浮屏,所以這種早期代表高端、前衛的設計風格,如今已經爛大街,早已看不出半點脫俗之處!所以現如今集成式一體屏(中控內嵌式)又開始逐漸復甦,所以這就好比各種流行元素一樣,十幾年、幾十年必然迎來一次徹底的輪迴!

懸浮屏的一些優勢

說懸浮屏的優勢,得站在十年前的審美角度去看,那個時候消費者早已習慣了一體式的屏幕設計,所以當時奔馳率先推出懸浮式的中控屏幕後,不少消費者所以這種設計充滿好奇、認可,認為這才是代表科技的設計;屏幕可以不在受中控面積的限制、做的更大,更加簡單直觀的設計,各別高端車的懸浮屏還可以轉動一定的角度,更適合駕駛者觀察一些數據;而一體式的屏幕布置位置較低,駕駛者看起來有些不直觀,所以懸浮屏的優勢僅此而已!

懸浮屏設計的劣勢

在中控上方支出一塊屏幕,無論怎麼點綴都有嚴重的割裂、不協調感覺,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屏幕有些多餘,各別車型立屏的設計根本就與內飾風格不匹配;而支持的屏幕有一種放了個手機的感覺,如果不習慣這種設計的朋友會覺得這個屏幕是後改裝的(非原裝),特別足的汽配城風格;鄙人就接受不了這種貌似潮流的設計,前幾年剛看到這種設計、下意思的感覺就是這屏幕肯定後裝的!而且耐用度方面也不行,各別車型用上幾年,固定屏幕的位置就開始活動了,有的甚至斷裂;所以很多朋友喜歡這種設計,同樣有許多朋友討厭這種設計風格、沒有層次感!


一體式屏幕的迴歸

懸浮式中控屏已經火了快十年,不少消費者對這種割裂分割逐漸厭煩、而BBA等幾大承擔引領潮流的品牌也逐漸發現這種設計已經被各路車企跟風、不再擁有特殊性,所以最近這段時間,BBA的旗艦車型有悄然的換回了一體式屏幕設計,而且設計的更加漂亮;從上至下、會逐漸把整個產品線改回來,所以用不了多久一體式屏幕又迴流行回來,所以立屏、一體式都是潮流輪替而已,十幾年、幾十年必然存在一次輪迴!


總而言之,不少車企將屏幕玩懸浮,沒啥為不為什麼的,只是他們認為這麼設計、消費者會喜歡,從前幾年來看、的確是這樣,不過最近幾年的格局又發生了改變,一體式屏幕又重新開始流行,所以用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車企就會重新設計成一體式的,這只是一個對於流行元素的追求而已;鄙人希望等全面復甦一體式屏幕的時候,不要再產生為什麼不做懸浮屏幕的問題,無論一體、懸浮,廠家認為哪種更受歡迎、就會做那種,這裡面沒什麼玄機,所以也沒必要想複雜了!


非專業車評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把中控屏單獨立起來,不做整體的?我覺得是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及人們審美的變更,就好像手機一樣,第一代的大哥大就像板磚一樣,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技術的個性,這樣笨重且落後的機器註定被淘汰,慢慢演變成如今的大屏無邊框設計,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懸浮式中控屏幕,在增加顯示效果的同時也不會損失原車的物理按鍵,便於車主盲操,大大增加行車安全。

汽車中控屏幕的發展

想必大家對於中控屏幕最初的印象就是車輛剛剛流行的時候,為了增加車子的科技感都會選擇安裝車機系統,安裝這個的最初目的就是能實現倒車後視功能以及車載導航功能(曾經火爆地圖市場的凱立德地圖,隨著免費的手機地圖的發展,逐漸被淘汰掉了,我身邊幾乎看不到有人還在使用凱立德導航,基本都是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

流行趨勢則是安卓大屏機,從最初的7英寸上升到10.1英寸,但是安卓大屏機在我看來完全是“為了大而大”,很多廠商在設計安卓大屏機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美觀性,由於中控的空間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很多廠商在直接將屏幕設計的突出於儀表臺之外,美觀性實在太差,並且大屏機的推廣伴隨著物理按鍵的消失,這是最大的退步,當車機系統發生故障的時候,車內的中控功能將全部失效。

懸浮式屏幕的鼻祖——奧迪A6L,最早看到懸浮式屏幕的車型就是換代之後的新款奧迪A6L,啟動的時候屏幕升起,熄火自動收回,慢慢的都是科技感;還有換代之後的寶馬5系以及新款的奔馳GLC等等,這些車型無一例外的在配備懸浮式中控屏幕,主要還是汽車儀表的空間有限,屏幕與實體按鍵必將發生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想要繼續使用實體按鍵,就必須將屏幕獨立,並且懸浮式的屏幕大小也可以按照廠商的意願來控制,這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中控內嵌式屏幕的弊端

中控儀表臺的大小和縱深是有範圍的,所以如果想要安裝內嵌式的屏幕的話,也是有很多限制的,並且如果想要屏幕大,就肯定要將實體按鍵和屏幕上的虛擬按鍵進行整合,為了美觀而喪失實用性,我覺得是十分不明智的。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奔馳想到了最這種的辦法,S級採用12英寸的中控屏幕,將儀表與中控連成一個整體,並將實體按鍵移植到中控扶手中間,大大增加便利性,也能滿足車主日常的盲操,算是對於實體按鍵的一種妥協吧。

總結

越來越多的車型配備懸浮式屏幕,而放棄內嵌式屏幕,主要是因為內嵌式如果想要將屏幕做大,就必須犧牲原車的物理按鍵,將其整合到屏幕上成為虛擬按鍵,最大的弊端就是操作不方便,容易誤觸,並且當車機系統發生故障時,車輛的空調和其他一些功能將全部無法調節;但是設計成懸浮式的屏幕則不一樣,在保留物理按鍵的同時,屏幕的大小完全可以跟隨當下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