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是如何寫出古拙味的?

張浩天Tony


🎈隸書要想寫出古拙味,首先要了解隸書的字型特點,瞭解隸書的用筆方法,還要尋捷徑學習漢隸,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

🎈一、隸書的字型特點

✨隸書整齊美觀,前人書寫的隸書多半掛在廳堂,書房共觀賞用,不僅有其藝術價值,而且還有實用價值。隸書在風格上秀麗蒼勁,渾厚朴實,勁健如鐵,變化自如。

✨隸書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筆蠶頭,收筆雁尾,變弧為直,變畫為點。變圓為方,變連為斷。筆增停頓,畫有粗細。漢代是隸書藝術的高峰,各種風格隸書的名碑異彩紛呈,大致可分為遒勁雄強、飄逸秀麗、工整精嚴、端莊博雅、古樸厚重等風格。總體來說,漢隸代表了漢代文化的總體風格——“沉雄博大”(魯迅語)。它的最主要特點是:大氣,厚重,生動,而且不乏精緻。

🎈二:隸書的用筆方法。

✨隸書的用筆特點是點畫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創新出隸書特有的波磔筆畫的線條美,篆書基本上用的是圓筆,隸書則是在圓筆的基礎上產生了方筆的用筆方法。什麼是方筆?凡是稜角分明,點畫方正的叫方筆。方筆是用逆鋒折筆寫出來的,如隸書中的《張遷碑》、魏碑中的《龍門二十品》等即是用方筆的典型。

✨隸書結體的突出特點是扁方取橫勢。筆畫結體最重要的原則是“雁不雙飛”就是一個字只能用一個波磔筆畫,一個雁尾,不能有兩個波磔畫,此外還有因字立形,點畫避讓,偏旁錯落、形斷意連等要點。

🎈三:尋捷徑學習漢隸。

✨要想寫出隸書的古拙味,寫好隸書必須掌握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講究字的結構和安排好章法等基本技法,除了這些一般性的基本技法以外,我認為還要注意一下三個問題:

✨(1)要善於選擇碑帖。

學習隸書當然是從臨摹漢碑入手,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碑,然後臨寫,先學筆畫,次學結體,最後要得到漢隸的氣韻。在這裡,我們介紹一個“隸書口訣”,本出篆書,波磔新奇,蠶頭雁尾,雁不雙飛。掠畫逆行,折角另提。也可暗過,方行篆意。因字立形,氣韻生輝。

✨(2)講究筆法,筆法要有變化。

書法,主要就是筆法。筆法,簡言之,也就是運筆的方法。隸書所以那樣豐富多彩,正是筆法多變的反映。運筆包括起收、正偏、方圓、藏露、輕重、疾澀等內容。

比如中鋒運筆問題,這是書法家們歷來奉行的筆法準則,只有筆鋒中正,行筆時,墨汁才能隨鋒流注,均勻散開,寫出的點畫,才能圓滿健勁。寫隸書要以中鋒為主,但也要結合使用偏鋒。其實,中、偏鋒,是相互依賴而並存的兩種基本筆法。無“偏”也就無所謂“中”,結合用偏鋒,可以使筆法更富於變化。

✨(3)要善於汲取多方面的營養,以增強自己的書法藝術修養。

歷來對臨摹的要求是:先入碑帖,然後出碑帖。從入碑帖到出碑帖,也就是從似到不似,從有法到無法之意也。“入碑帖”就是要求形似,而且神似,“出碑帖"就是從原碑帖中脫化而生,變古人之法,產生新的意境。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有法必有化”之意。如此,既可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進而創立自己的獨特風格。要“變”、要“出碑帖”,我認為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轉益多師,博取眾長,多方面的學習借鑑,汲取多方面的營養,以增強自己的書法藝術修養。

🎈綜上所述,隸書要寫出古拙味,要學好隸書必須付出汗水和心血。在臨習碑帖時,除了臨習好它的形態和神態之外,在用筆的技巧上還要狠下功夫,要做到中鋒行筆且富於節奏,提按使轉,純熟自如,線條質量凝重渾厚,內涵變化豐富,這些都是學習書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基本功。學習者一旦掌握好以後,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謝謝!





天中山人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隸書上承篆書下接草楷,是整個書法史中最重要的轉折環節之一。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豎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古拙美感。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們的喜愛。

初學者當以形似為第一要務,由生漸熟,熟後則求筆力、骨勢。形似是求筆法,神似為得筆意。

傳統學習路徑是從臨碑開始,即漢代典範銘石書 ,以禮器和張遷入手,配合著名家視頻,先臨他個一兩年,絕對有效果。

時不時看著精緻的漢簡墨跡,體會則更多。其次唐隸是隸書法度的高峰,程式化成都最高,可參考其筆法,清隸入古出新,是書法史上隸書發展的第二高峰,在臨習漢碑熟練之後可以適度學習。

寫隸書宜慢不宜快,要對筆畫的書寫節奏和粗細把握有熟練地掌控。寫好隸書的人都是有耐心,能夠靜心書寫的人。所以想要寫好隸書要通過努力的練習搭配良好的心態。希望大家能夠持之以恆哦。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知心閨蜜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各時代的隸書風格大致可分為遒勁雄強、飄逸秀麗、工整精嚴、端莊博雅、古樸厚重、奇逸恣肆等風格。總體來說,漢隸代表了漢代文化的總體風格—“沉雄博大”。那麼隸書應該怎麼寫才有古拙莊重的感覺呢,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書寫隸書時的筆法。

在這裡,我們介紹一個“隸書口訣”:本出篆書,波磔新奇。蠶頭雁尾,雁中不雙飛。掠畫逆行,折角另提。也可暗過,方行篆意。因字立形,氣韻生輝。

隸書的基本筆畫實際上就三種:平畫、彎鉤畫和波磔畫。其他點、撇、捺等筆畫都是由這三種筆畫伸縮變化而成。隸書結構是將篆書修長的縱向取勢變為扁方的橫向取勢。漢代名碑中,《乙瑛碑》筆法與鐫刻都極為精到,字口清晰,結體最為端莊,所以下面以《乙瑛碑》為例說明隸書的點畫與結體。

平畫:寫平畫時,要藏鋒落筆,然後運用右行,中鋒行筆,即筆鋒在點畫的中心線上運行,收鋒時回鋒提起。這是完全從篆書中繼承下來的,要寫出篆書的高古之氣,不能寫得浮薄無力,歷來書家主張習隸必習篆,就是這個道理。

彎鉤畫:起筆藏鋒,行筆中鋒,轉折時中鋒逆行,收筆時要回鋒護尾,要寫得渾厚圓潤。


撇畫:寫法與彎鉤畫的寫法相同,只是根據字的需要,形態略有變化而已。

波磔畫:這是隸書最具特徵的筆畫,俗稱“蠶頭雁尾”,有一波三折之勢,展現了漢代文化那種博大飛動的氣勢。隸書的橫畫、捺畫都這樣寫。

隸書的波磔都要有“一波三折”之意,如“八”字的捺,貌似直筆,實則在起筆處仍有迴轉筆鋒的波折之勢。

捺畫:有些隸書的捺,書寫時在出鋒處有向上彎的意態,實際上都是順勢提篇筆直出,有飛動之意即可,不可故意翹起尾巴,否則會顯得造作俗氣。

隸書的筆畫結體的最重要原則是“雁不雙飛”,就是一個字只能有一個波磔筆畫、一個雁尾,不能有兩個波磔畫。


折畫:隸書的折畫要分兩筆來寫,這是隸書和篆書在轉折處寫法的根本區別。

一是提筆換鋒,迅速地另寫第二筆。下面的“守”字上面的寶蓋和“臣”字中部的折都是分兩筆寫的。分兩筆寫,要筆斷氣不斷,第二筆起筆要有迅疾之勢,即刻藏鋒下行。

二是用內折法,筆鋒逆時針方向旋轉而下。下面的“甲”字的折畫就是用的此法,唐代歐陽詢楷書的折法也多用這種書寫法。

三是外折法,筆鋒順時針方向旋轉而下。種寫法實際上是保留了篆書圓轉的寫法,只是比篆書多了提鋒轉折,但是不明顯的換鋒另寫在外形上要渾圓有致、不留痕跡。下面的“司”字就是這種寫法。

以上便是今天分享的書法內容,希望對書友有所幫助


鄲攬風塵


隸書要寫出古拙味,必須要掌握隸書的特點。

隸書,偏旁和結構都發了比較巨大的變化。隸書將拋棄部分複雜的形體,將結構變得更加簡單。將小篆過長的引下垂筆都截斷,形成方正形狀的隸書,奠定了方塊漢字的基礎。同時出現了左伸右展的波筆,在氣勢上拓展,使得隸書字體扁平。關於隸書的特點,我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字立形,高低有致

由於隸書中出現了左右分展的波磔,使得整個字體呈現出橫的走勢,但並不是所有的字形都是寬扁,橫勢不等於扁方,由於的筆畫多少不同,組合形式也不同,書寫時就因字立形,這就使必然有長短,大小以及寬窄的變化。

二、布白勻和,穩定均衡

所渭“布白,就是合地排好書法作品中的空白。在隸書中對於空白的處理求勻合理、同時書結構中的任何部分都要安排均,書寫時筆提按要含蓄,不能

太過突兀,然有粗細區別,但是仍然要結合自然的重心平穩,人十分穩定的感覺。

三、部首獨立,參差錯落

隸書中的每一個部首都能獨立存在,自成形體,它是篆書獨立的部首演變來的。每個部首部相對獨立,那麼組成的字自然比較平穩,從而顯示出隸書端莊,

厚重的韻味。但是如一味的持平穩又會出現的呆板氣息,於是書中常用偏旁部首錯落的方式,正中求偏,使字保持平穩的重心又富變化。

四、左右分張,波磔飛動

隸書中最顯著的結構變化就是左波右磔的出現,中間收緊,兩翼張開。字結構勻稱,其形狀好似燕子展開雙翅飛翔,動感十足。一般來說,一個字只能出現一個波或者磔,這就是所的“蠶無二設”,“燕不雙飛”。

五、點畫呼應,穿插避就

雖然隸書當中的點畫偏旁部首的獨立性比較強,但是一個字總是由於連續書寫而成的,因此在運筆過程中然會產生動勢,這樣點畫之間就有互應的

,要想使每一個字都寫的各自不同的形態,這就要求在整個字的結構安排穿插避就。

掌握這些隸書的特點以後,那麼就會找到練字的方法,這樣的話,這才能越寫越好,越有古風意韻。


金牌書法精講


隸書是如何寫出古拙味的?正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想將隸書寫出古拙味,首先在選帖的時候需要從漢隸中挑選,其次在筆法和結體以及筆意上需要融會貫通。

一、漢隸

隸書萌芽於戰國中晚期,經歷了秦代、西漢共300多年的不斷實踐和積累與發展,到了東漢才達到鼎盛,狹義地說,我們現在所說的漢隸,主要就是指東漢時期的隸書。

東漢以後從三國開始,是由隸書轉變為楷書的過程。魏時期隸書用筆雖然繼承漢隸,但是其結字多方正,與漢代諸碑的體勢已大不相同。晉、唐以行楷流行於世,其隸書傳世墨跡從數量到質量都與漢隸相去甚遠。因此,只有從漢隸入手,才能更直接得到隸書法度的真傳。

二、古拙

古拙,在書法風格中可以理解為:古樸少修飾、古雅質樸。古跟今是相對的,距離今天越遠的就越古老。

隸書的筆法特點:橫平豎直,藏頭護尾,波磔挑法,左右分背,雁不雙飛,蠶不雙設,圓轉方折,筆不作結。

具體地說:

1、橫畫、豎畫基本如同篆書的寫法。橫畫欲右先左,逆鋒入紙,調鋒鋪亳向右行筆,筆盡處向左回鋒收筆。

2、豎畫欲下先上,逆鋒入紙,調鋒鋪毫向下行筆,筆盡處向上回鋒收筆。

3、撇、捺左右分背,行筆欲下先上,先輕後重,至下半截略帶向上捲起意,至筆盡處稍駐作波挑出。

4、長橫波畫是隸書最富個性的筆畫,要作“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起筆向左逆鋒落紙,翻鋒隆起作蠶頭,鋪毫向右行筆,筆盡處頓筆向右上方斜提作雁尾收筆。

5、隸書轉角,或圓轉,或方折,都要轉鋒換向,不能像楷書那樣頓筆作結。

6、隸書點、挑、鉤的處理也不同於楷法,點、挑通常如同隸書短橫畫的寫法,幾點橫列時,左右兩點可作短波挑法,鉤一般向左下方彎曲作波發。

總而言之,

學習隸書想要達到其古拙、古樸的風格,是要領會其筆法要領,不僅要求形似,還要求神似,做到形神兼備。這就要多臨帖,認真臨習和揣摩,才能對其筆法特點加深領悟,如此方可到達。

觀點一致的請點個贊支持下,有不同見解的請留個評論一起探討,謝謝。


書法有云


首先我這樣定義:

一、橫平豎直橫畫平穩,豎畫正直,整個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動,筆畫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寫出和諧勻稱、端莊整齊、生動活潑的優美之感。

二、蠶無二設隸書中的波捺之筆處於主筆地位,然而使用較嚴格,一個字中不允許出現二個以上的蠶頭,在書寫時必須避免重複出現。

三、雁不雙飛與蠶頭一樣,在一個字中不的有二個以上的雁尾出現。如多橫的字應選取最關鍵的一橫作為雁尾,使結構主次分明活潑生動。

四、左右舒展隸書字形一般為扁方,上下緊縮,而左右的撇捺之筆儘量伸展,形成橫勢。

五、上下精密一般情況下,字的結體避免寫的過高過長,橫畫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儘量寫的細點、緊湊點,筆畫宜清秀遒勁。切記過分壓縮,須加強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穩每個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穩端莊,掌握不好,字就傾斜跌倒。字的重心筆畫,須落在字的份量較重、位置較關鍵的中心點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應 當字裡出現上下或左右相對稱的部分時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呼應、顧盼、配合關係,要貫氣生動。

八、重濁輕親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筆畫較多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筆畫較少較稀的要濁。清就是輕或瘦些,濁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筆畫粗細相差較大,力求整體勻稱。

九、比例相等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適當,分佈均勻,各佔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穩,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勻、大小不等。

十、參差錯綜形態相似的筆畫在一個字中出現二筆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動多變,參差不亂,跌宕生姿。筆畫排列疏密適度,穩中寓險,氣韻統一。

十一、捺畫宜上為字的結構美觀起見,有兩畫以上的橫畫出現時,某些字型的波畫應選取上部的橫畫,使整體更協調和生動。

十二、捺畫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現若干橫畫時,力求其字勢活潑,應選取中間的橫畫做波畫,以突出關鍵的主筆。

十三、捺畫宜下有的字形為求字堅實穩重,應選取下橫畫作為波畫,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穩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畫的長短可視上部情況而定。

十四、捺畫宜小一個字中如波畫下面有兩肩相墊時,其蠶頭雁尾不宜過大,應略瘦薄。否則會使整個字不協調和不美觀。

十五、左旁宜平字的左邊部首小,應把左部與右邊大的主體平頭,以讓右邊主體部分充分展示其筆畫,使整體既和諧又有主次。

十六、右旁宜中字的右邊部分小,應把右部分與左邊大的部分相靠近,並居與中間,切記偏上或偏下,以使整體有平衡協調之感。

十七、宜豐勿瘦筆畫少、結構疏的字,要以豐襯疏,宜把筆畫寫的粗壯豐滿開張些,字形有飽健飛動寬宏之感,間架端正,遒勁自然。

十八、宜瘦勿肥筆畫繁多、結構寬大的字,應以瘦襯密,要求清瘦但不細弱,宜把筆畫的略細和緊密些。運筆時注意間架結構勻稱,不使字有侷促或鬆散之感。

十九、宜穿勿粘筆畫交叉多的字,應注意上下或左右間隔布白及交叉筆畫的疏密、長短、寬窄,穿插交叉處切不要粘連擁擠,筆畫要清晰,穿插要得體。

二十、偏旁揖讓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據主體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體較大,則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應、迎讓得體、密切配合,以窄讓寬、以小讓大,和諧協調。

二十一、避同求異有兩個以上相同部分組成的並列或重疊,其相同部分的寫法應各有區別,以各部分微小的變化來豐富和活躍整體的和諧與生動。忌形態相似狀如算子。

二十二、畫距均等字形端正、橫豎筆畫教多的字,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勻稱,筆畫要整齊,切勿過空或過密、過偏或過連。為避免呆板,展現活潑動態,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變化。

二十三、斜中求正字形、筆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偏斜的字,要在點畫形態、中心線、支撐點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體產生玲動態勢,給人以活潑之感。

二十四、內外適中包圍結構的字,內部要均勻、充實,內部不宜過大或過小、過高或過低,位置要居中,不可與外圍相逼,注意內外相稱,配合得當,不得有空曠或臃腫之感。

二十五、向背分明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間要穿插避讓、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體,做到[向不犯礙],[背不脫離]。

二十六、因字生形每個字的筆畫有多少、長短、大小之分,書寫時必須根據其特點和自然形態,來決定字的高低、寬窄、大小的形狀。

二十七、上覆宜寬寶蓋頭一類的上寬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寬的部分覆蓋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狀,但重心不倒。上實下虛,相映之中見神采。

二十八、橫長豎短凡中間或底部穿插一橫的字,要突出橫畫,橫宜長豎宜短,長橫要豐滿狀實,但不要臃腫,使靜態邊動態。

二十九、橫短豎長中間貫穿豎畫的字,要使豎畫正而直,稍微寫的長點,突出豎畫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寫的安穩壯實,如同堅挺的柱子。

三十、左小右大有的字形處於結構變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寫的小點,而把右部分寫的大點,伸展稍長,粗略看去是有傾斜,其實不失重心,平衡統一。

三十一、左大右小有的字左邊寫的較大,右邊部分則寫的較小,放左斂右,右邊拘緊,左邊舒展,兩部分之間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遙相互應,別有情趣。

三十二、左右避讓有的字由於結構或筆畫繁簡等問題,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現鬆散、不和諧,應此要把有的筆畫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擁擠又不分離,保持整體的穩定。

三十三、上大下小有的字,上部要寬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處理,要做到上寬下窄、上實下虛、以虛托實。

三十四、上小下大有的字,下部要寬大舒展,而上部宜緊小短促,似三角形。具體筆畫根據各自結構進行處理,要做到下寬上窄、下實下虛、穩實端莊。

三十五、橫宜扁方形狀扁闊的字,要順其自然,取橫勢,結體稍扁,生動豐滿。要防止把筆畫象左右拉的過長,上下把形體拉的過扁。

三十六、縱宜長展形狀狹長的字,取縱勢,清秀雅緻,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筆畫勿壓的過緊,也不要把筆畫拉的過長。做到橫斂縱放,上部較密和下部較疏成對比。

三十七、 內緊外舒隸書的特點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橫勢,形成長撇長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宮緊密,中間部分收攏,具有內手外展的特徵。

三十八、 宜選斜捺當多筆橫畫與斜畫同時出現時,橫畫應服從斜畫。一般情況下,橫畫不能用雁尾做捺腳,應選用斜畫做捺腳,使整體更為美觀。

三十九、左高右低為字的美觀活潑起見,有的字左右兩部分可寫成左高右低狀,形成錯落參差、顧盼生動之感,在協調中求變化,使整個字和諧和靈動。

四十、同字異形在一個內容中,出現兩個以上相同字時,應避免寫的雷同,要從結構、筆畫上給於變化,使通篇文字豐富多采。


新文化傳播社


前賢留下有許多的碑帖可供學習,為主靠自己的喜歡及審美選擇筆法和結體,另多理解先賢用筆的內涵。




子初80812756


隸書寫出古拙味,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其路徑不外乎多臨習古碑帖,主要是漢隸碑帖,如: 《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初學從這些碑帖入手,待有一定基礎,若想深入,那就臨《石門頌》,此碑帖古拙濃,但不提倡初學者臨習。


說三道四者


多寫摹崖,比如封龍山,西狹,石門等等。然後多寫金文和石鼓,把大篆和摩崖的用筆帶入隸書結構會顯得古拙,再適當融入一些大篆結構也會顯得更加高古。


忞廬


要想隸書寫出古拙味,簡而言之有三:一是靜心臨習古碑帖,是不二法門。二是適當學習篆書,追溯其淵源關係。三是切忌臨寫現代人隸書,尤其是電腦體,此為大忌。淺見,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