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法帖簡介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漢順帝時,司隸校尉楊渙主持重開石門洞,完成中原與四川之間的連接。數十年後他的同鄉王升來此為官,於石門的石壁上刻文頌揚楊渙的開鑿之功,是為《石門頌》。這副石刻號稱是東漢隸書的極品,法度嚴謹又富於變化,古樸自然卻意趣橫生,筆法以隸書為主,又兼帶篆書,草書和行書的筆意,被譽為“隸中之草”。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隸書」開鑿之功——《石門頌》

(本號致力於整理最清晰的法帖,完整版敬請期待)

其文曰:

(碑額)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

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餘字)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

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誤作“人”宇)秦。建定帝位,以漢氏(原種作“詆”)焉(焉字別寫)。後以子午,途(原碑塗加艹上下結構)路澀(原碑為歮)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閡(原碑作垓)隔(別寫)尤艱。

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原碑作餘),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別字)殘,橋樑斷絕,子午復循。上則懸(原碑為縣字)峻,屈曲流(別字)顛;下則入(碑作人字)冥(別字),傾(別字)瀉(原碑為寫字)輸淵。

平阿淖(別字,一釋泉字)泥,常蔭鮮晏。木石相拒(原碑作距),利磨確盤(別字),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原碑奇為竒),滯(原碑氵為辶)礙(別寫)弗前。惡蟲弊(原碑加草字頭)獸(原碑作狩字),蛇蛭毐蟎(別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別寫)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別寫),尊看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

於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隸校尉犍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儀駁(別字)君遂執爭,百僚(別字)鹹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烝烝艾寧。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犍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原碑作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勳。其辭曰:

君德明明,炳(別寫)煥彌光。刺(別寫)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御(碑作衙)強(碑作作彊)。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雅(原碑牙似楷書耳為篆書隸變,非耳)以方。寧靜蒸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

鹹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懨(別寫)弘大節.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釋(別字)艱即安,有勳有榮。

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鬥(似升字)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說雍、商人鹹西嘻,農(別寫)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別字)億載,世世嘆誦。

序曰:明哉仁智(原碑知字),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五官椽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碑為別字)漢強字產伯,書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別寫)字文寶,主。

王府君閔和穀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韓(別寫)朗(碑作別字)。字顯公、都督椽,南鄭魏(別寫)整字伯玉(碑作王)。後遣趙誦宇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積(碑作別字),萬世之基。或解高閣(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別寫)。

伯玉(碑為王字)即日徒(碑作從)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臨習要點

1. 筆法

《石門頌》雖為漢隸,但實際包含了大量篆書的成分。書寫時,逆入藏鋒,隨即反向而行,保持筆走中鋒,行筆要穩健,最好能感受到筆尖的發力。收筆時不用筆筆回收斂鋒,將鋒慢慢離紙即可。偶有雁尾狀收尾則注意通過提按來控制筆畫的形狀,一樣要注意控制速度,保持筆畫的圓潤。轉折則用的是隸書的寫法,往往將其分為兩筆來寫,兩筆之間的相對位置靈活豐富。另外要注意的是,《石門頌》中的筆畫並不追求平直,而且變無定法,臨帖時要注意觀察並體會,切不可有意顫抖扭曲去模仿石刻的效果。

2. 結字

《石門頌》的結字還是以方形為主,因字立形,不拘一格。偶爾有某一筆畫出人意料,險絕之極卻又奇趣橫生,比如“命”字的長豎,“焉”字右下角向外側的勾起等。在臨摹這些妙筆時,要注意理解筆畫之間的呼應和搭配,不能將字寫得太過鬆散或者失去重心,不然險情就會變成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