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歐楷半個月了,問一下練多長時間能夠入門,多長時間換帖合適?

千里目119


我是一人。練習半個月能夠練成這樣還可以。

每個人對入門的看法不一樣有高有低,可是入門一定有標準的不能只靠感覺。心境平和才能把字寫好,半個月時間太短了。

每個人對入門的要求不一樣,楷書入門我的要求:一個字連續寫5遍,能夠寫得基本一樣的,楷書才算入門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一定的控筆能力,要寫得基本一樣是不可能的。

不過練習半個月能夠寫成這樣真的很不錯了。

歐陽詢的楷書現在是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最受歡迎的。非常需要注意的是歐顏柳趙四個人的水平是一樣的。

不要覺得學歐陽詢的楷書了不得,也不要覺得自己學歐陽詢的楷書就能找到楷書的捷徑。心態放平穩,不要驕傲。

如果從零開始,半個月就寫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有些筆畫已經知道怎麼寫了,寫有些筆畫已經有自己的習慣,確實是有練習。比如兩個“之”,這個字的四筆每一筆都有一定的目標。提問者記下了某種寫“之”的方法。

但是基礎筆畫,還比較不足,還不夠穩定,還沒有入門。

上圖是當今歐楷知名書家,田英章所寫的基礎筆畫。這個筆畫質量很高,如果以這樣的要求為入門,不知道這樣的要求算不算高?

一人有感

如果提問者,從零開始半個月練習歐陽詢的字,能夠寫成這樣也不是挺好的。

千萬不要以為書法是簡單的事情,很多書法家都是練了一輩子的字。

每個人對入門的要求不一樣,楷書入門我的要求:一個字連續寫5遍,能夠寫得基本一樣的,楷書才是入門。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加油。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換不換帖都還好,看個人興趣,但也千萬不要死磕一本帖。臨帖是為打基礎,為了提高臨帖的能力。最好遍臨諸帖做到拿一本字帖就能臨個七八分像,就算不像,也能看出基本功。第一張是前些年寫的九成宮,我基本上就沒接觸過九成宮,但有些田楷的基礎。後三張是去年臨的,我記得兩張米芾的都是初臨第一遍,大王妹至帖臨的稍多點。我學書法多的時候十幾種字帖同時進行,我也覺得挺好玩。臨帖不在乎在一本字帖臨多久,好多高手可能一開始就比專臨一本帖幾年的要好,關鍵在臨帖能力。我倒覺得題主可以換換紙筆墨,毛邊紙太次都皺了,墨太乾,筆太鈍,再多練習下吧,真的不像半個月該有的樣子!






醉臥棲流霞


題主學習歐楷半個月時間,能寫長這樣非常好,看的出題主還是很有靈氣的。

其實你現在已經入門了,但是才剛剛跨過了門檻,裡面還有很多風景沒有看到呢。先不要著急著換帖。


你現在用筆和結體上都有點問題,寫的還是不夠精,除了我用綠色圈出來的4個字,其它的字都需要改善。

我昨天在一篇問答裡專門講過這個問題,題目叫“你後悔知道太晚的書法秘訣”,在裡面我說到了兩個秘訣,這兩個問題我認為也是你現在面臨的問題。你可以去看一看。

第一個就是不要著急換字帖,通過一本字帖就能學到說法裡的大部分的技法,一定要把一個字帖吃透,再去換帖,這樣你學習其他字帖就會簡單很多,也有利於你通過貫通。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精臨,針對專門的問題去解決,不要這樣泛泛的臨帖,要把基本筆畫練習紮實,一個字多寫幾遍。

一開始練習書法,不要貪多,要儘量的精臨,少去通臨,要把一個字吃透。

以你的對於書法的理解能力,如果做好這兩點,能夠掌握歐體技法並且創作也用不了太長時間,到那個時候再換帖,學習其它的帖也遊刃有餘了。

你們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隨手關注一下啦,點贊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謝謝。


不二齋


臨帖是一個書者一輩子的事,你才臨寫了半個月,就提出這個問題,有點操之過急了!

臨帖,先求其形似,再求其神韻。建議專工一帖,把一個帖上的字臨到七分像時,再考慮換帖。如果你真心熱愛書法,並且有充分的時間,能做到持之以恆,要把字臨出形,臨出神,至少要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方可考慮換帖。吳昌碩一生對《石鼓文》情有獨鍾,他九十多歲時,還在臨寫《石鼓文》,結果是臨出了“大名堂”!

下圖為吳昌碩臨的《石鼓文》



具體到臨寫多長時間才能入門,這要看你自己的工夫了。臨帖,重點要掌握好筆法和字法。臨帖前,要反覆讀帖,爾後再按程序進行對臨、背臨和意臨,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再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出帖寫作品了。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較長,有的學書法的人,臨帖臨了一輩子,也達不到“七分像”,何談出帖去創作書法作品呢。

下圖為楷書大家盧中南的字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建議題主還是把心靜下來,摒棄雜念,耐住寂寞,老老實實的把古帖堅持臨下去。功到自然成。只有工夫到家了,才能把字寫好寫出神韻。



在讀帖臨帖的同時,還要用心對書法精神進行領悟。古人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我認為,學書也是一樣,汝果欲學書,工夫在字外。這個道理就留給題主慢慢的悟吧。


中州耕牛堂主


學書法不像文化課,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可以升到上一級。書法臨帖何時合格,以得法為標誌,就是說,你對臨帖的精神已基本掌握,不僅可以背臨、意臨,而且,可以脫帖進行一些創作,這就意味著你掌握此帖,可以換帖了。

但在書法練習中,達到這個水平其實非常難。

你只臨半個月時間,看得出,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寫得放鬆、隨意,這比起一些朋友把歐體臨的過於刻板和模式化要好許多。

但如果你沒認識到“書法有法,臨帖既不是模仿,也不是隨手寫,而是‘悟法’、‘通法’的過程。”“非得要經過一番運用正確的方法和長期的苦練才能修成正果”的道理,按照你現在這種方法練下去,恐怕是很難得法的。

因此,需要你糾正不正確的方法:

一是儘量避免抄帖行為。作為初學者來說,這是極易犯的毛筆。自己感覺不錯,其實全是錯。

(1)選少數有代表性的字進行摹帖,通過摹帖悟到帖的精神;

(2)把字帖稍作複印放大,剪貼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像背英語單詞一樣記筆法和結體要領;

(3)用手指在字帖上反覆摹寫和默寫,加深對筆畫、結體位置和佈局關係的理解。

二是儘量一氣呵成完成整字的臨寫。初臨帖,難免看一筆臨一筆,經過一段時間臨帖,要有意識地養成看一次帖,完成一個字的書寫。這樣做有個好處,可以從整體字形考慮點畫筆法和結體的佈局,為逐步形成筆勢關係養成好習慣。

三是儘量克服急躁情緒。臨帖純屬當作業餘愛好,淡化功利,保持良好心態。心情不好時不要強求自己臨帖,心平氣和才能體會到書法的快樂和意境。


如石書藝


大家都知道臨帖的目的是為了取法。筆法,字法和法度,對吧,什麼時候該換帖,最起碼知道自己提取到了什麼東西,提取了多少東西。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喜歡跳槽,有兩個原因,一是工作內容和自己所學風馬牛不相及或與自己的愛好特長不搭界。二是,心浮,急著賺大錢,想迅速取得成功。如果是第一種原因,換就換吧,強扭的瓜不甜。但是第二種就不好說,最好是在一個公司多做幾年,該學的知識,技術,經驗,處世方法先學了,如果平臺極其利於自身發展,沒必要換,如果不得不換,所學到的東西帶到哪裡都有價值。這與學書法換帖的道理有點像。那如果你非常喜歡歐體,什麼時候該換帖,個人認為對比原帖後若發現,一,線質達不到韌,挺,飽滿則不換。二,筆法上開鋪裹聚立逆提按等不熟悉不換。三,結構上不準,沒有總結出規律不換。四,還沒有學會看筆勢,字勢不換。當然,中間因為練一體倦了,乏了,也可以稍做調整,去其他字帖裡逛一下街,有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捕捉到靈感,馬上再回來,這樣也有助於對原帖的理解。




馮凱8709


臨帖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你從臨帖中學到了什麼。你覺得臨一本帖,已經不能從中汲取有用的東西了,就試一下其他的字帖。當發覺新字帖能更好的學習掌握,則進行下去。如果你覺得還是不對自己的路數,再回頭去臨原來的字帖,或許又會發現,原來的字帖中還有許多奧妙的東西。

古代經典的書法作品,能流傳到現在,不是偶然的。一部作品,是書法家經過數十年的磨礪而鑄就的。後人學習,自然不可能三五個月便洞悉其精髓。劃定一個時間去臨寫一本字帖,這不科學。



人的資質不同,用功不同,有人幾天下來便能得要領。而有人多年臨寫卻連門檻都沒有找到。而且一個人的審美觀念還會隨著外部的影響和自身的興趣,發生改變。


臨帖還有一個重要性,便是訓練手的穩定性,堅持臨寫一本字帖,有助於手的肌肉形成一種運筆軌跡的記憶。這就是同樣的楷書,能寫歐體字的,卻不能寫顏柳趙體。能寫顏體字的,同樣也不能寫好另外幾家的字。

再有學習書法,不是要把自己訓練成為全能選手。第一是做不到。第二是沒必要。書法的風格體式雖然不同,而道理是相通的,專心於一體,長期的臨寫,更能從中發現這個書體中的用筆方法。精臨便能有所得。泛泛的學遍天下,皮毛都得不到,又有何益!



子衿書法


初練書法,如果僅僅半個月即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只能說,你是個天才。雖然說還有很多問題,但這畢竟是隻練了半個月。


換帖,是很重要的學書方法,是博學精進的有效途徑。

換帖要慎重,也要選好時機,一般來說,對初學之帖能夠背臨或基本掌握之後,才可考慮換帖。目前你的水平遠不到換帖的時候。

關於換帖,主要有三種方法。

一、同一字體之換

指同一人的不同字帖的轉換。關於歐楷,明代豐坊有句話:由《九成宮》而斂為《虞恭公》,則於今人筆法近矣。指的就是這種換帖。

其目的在於,擴大對某一書體的字的數量的掌握,和拓寬對這一書體的風格變化的把握,增加對其全面瞭解和更深刻的認識。

二、同一書體不同字體之換

指同一種字體不同人書寫的轉換。豐坊還說過一句:學書以歐為門戶,以鍾為歸宿。指可由學歐轉為學鍾繇。

這樣可開闊眼界,明瞭更多的筆法和結字方法,發現不同的書寫情性,找到更適合自己審美和習慣的東西,有利於揚棄和創新。

三、不同書體之換

指的是真草隸篆之間的換帖。一般來說,先學楷書,再學行書。這種換帖,較前兩種更有難度。

這種方法,不論筆法還是結構,都有了明顯的嶄新的變化,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變化,它可使我們擺脫單一書體的侷限和狹隘的審美束縛。

題主的字,尚需認真臨帖,暫不考慮換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雷家林:說唐代書法

近些年來,餘曾經積累的有關唐代書法的文字,但十分散落,所以得把它們集聚起來,串連起來,完全化,系統化。唐朝盛世與今天的太平盛世的情形有某種相似,因此重視唐代書法藝術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最近的一些國內國際上的有關唐代書法的展示,比如上海“丹青寶筏”展的顏真卿《告身帖》,懷素的《苦筍帖》(本博親臨),東京上野展示顏真卿的《祭姪文》,還有顏氏的碑拓,尤其是《祭姪文》,因其炒作帶來的熱度與影響力,使得我留心,並把自己的文字清理出來,以便讓諸位能作個全局般的總攬。

唐代書跡在東京展示的意義是非凡的,雖然本人沒親臨,卻十分的開心,因為我們熱愛唐朝,當然不僅僅是天朝的人熱愛唐朝,連島國的人皆是如此,東瀛人或許輕視近代的中原,卻從來沒有輕視過唐朝,或者還有宋朝。唐朝的跡是我們感悟曾經太平盛世的先民心理的原始媒介,我們從他們的書法中找回曾經的夢想與快樂,時間已經不能阻隔不同時代的人的交集與感悟,我們與古人的對話與交流就依賴於這種心理媒介,通常叫做“心畫”,藝事的交流尚不是主要因素,曾經的民族精神的追憶與找回才是真正的主旨所在。

目錄

1唐風尋韻――歐陽詢的洗筆泉池

2飛白,不是飛的白鶴,勝似飛的白鳥(李世民武則天的飛白書)

3李白書法《上陽臺帖》的雲煙氣象

4李白《愛酒詩帖》與他的生活場景

5顏真卿真書與行草書顯示的兩種性格風貌

6顏真卿《送裴將軍詩帖》的特殊意義

7張旭與懷素的草書展示的唐朝浪漫精神

8杜牧《張好好詩帖》--風流浪漫的性情展示

9附文章:漢字在東亞民族群體中的神聖意義

1唐風尋韻――歐陽詢的洗筆泉池

遊歷罷銅官古鎮,由建威兄驅車,幾經周折(因修路的原因),至臨近古鎮的書堂山。

位於望城銅官鎮一山之隔的書堂山,遠觀之鬱郁蒼蒼,山不高而靈氣環繞,大概是見龍在野然後是龍飛的所在,此是歐陽詢少年時代讀書習字的地方,亦是其魂歸之故地,至今留存有他的洗筆泉池,這個世事蒼桑,人世頻換,地上的遺蹟往往經歷朝代的更疊與戰火,自然災害的侵襲,往往大部分當時的遺存不保的情形下,不過總有幾種能夠不容易受時代的變更而變化,就是古井,古山,古塘,古泉之類的遺址,古井你比如太平街的賈誼井,古泉者自然是此處的歐陽詢洗筆的泉池,千百年來還在。

我們剛至山下,從書有“書堂山”三字的門牌入,曲裡拐彎的行至一個綠鬱的池塘邊,一股稻香徐徐飄來,這個池叫稻香池,是一個稍大的池子,半月形地立於山腳下,泉水不斷從山上集聚而來,然後流向下方,池中一灣碧玉之色,中有金魚成群結隊而悠然,“相忘於江湖”。其邊有紀念館,我們重點觀看了一些有關歐陽家庭的資料,還有一卷軸的八分書拓本“洗筆泉”三字,為歐陽詢親筆所書,因而我們有尋訪古池的衝動,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到半山處,見有一清洌泉池,約一米左右的長方形池子,池水見底,此便是傳說中的洗筆泉池了,而且池上石塊上還保存他的字跡,也就是山腳下紀念館所見拓本的字,是八分書,或者隸書書成,原本應當有四個字:即:“洗筆泉池”,目前只存“洗筆泉”三字,其中又只有“洗筆”兩字依稀可辨,我們撫摩石上的字跡,然後在池中淨一下手,回想當年的小歐陽,是如何努力讀書習字,池水盡墨的,亦感嘆,我們此時是站在大唐楷書聖手曾經洗筆的地方,胸中有難言的滿足。

放眼山下四周,遠山水田,竹籬村舍,一派優美田園景緻,亦是歐陽詢居家時曾經所見,除了屋舍的格式,人民的服飾,此田園風光大體應當沒有太多的變化。在池邊想到的是歐陽詢的書體風格,主流的楷書與他的峻削的行書,其實還有他的八分書,其中八分書或者隸書多不為人知,這與字跡流傳較少有關,人們多熟悉他的《九成宮》、《化度寺》、《虞恭碑》等等,還有他的行書《張翰帖》、《夢奠帖》等等,其實從古意的角度說,他的隸書亦相當見功底,其中我們熟悉的是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頭,用的大歐的集字,還有日本是當時是和平憲法限制的國家,其《朝日新聞》的報頭至今用大唐帝國書法大師歐陽詢的字作為支撐門面的神蹟。那麼在書堂山紀念館所見“洗筆泉”三字,是另一幅隸書的帖子了,當然網上亦有一帖《房彥謙碑》聲稱為其隸書,所觀此帖卻不完全是隸書而是其楷、隸的合體,其實上他的楷書如《九成宮》不少字保留了隸筆風格痕跡,這種舒展的筆意風格展示了唐民的嚴謹中的自由,規矩中的靈活,他的隸書傳世不多,觀此三字,便是彌足珍貴,值得注意的是湘地的清代書家黃自元繼承發展他的嚴謹書風,有相當的聲譽與影響力,而有幸的是黃自元不僅長於楷書,亦長於草書,這個我從後來觀杜甫江閣文字展覽中見有黃自元書晉人草書的圖片(見圖),足見楷書家其實亦有性情自由開張的一面。山上還有歐陽詢的草堂(仿古),讀書檯與墓地,墓地稱太子圍圩,在山頂處,有林木環繞,名太子圍圩與歐陽詢曾任太子率更令的官職有關聯。

近代以來受西方強勢文明的衝擊,曾經有一個到鼓吹“取消漢字”結點,隨著時代的推移,國家的上升境地,國民對於自己傳統的,優秀朝代的文明與文化有了正確的認識,書法藝術幾經反覆,又重新得到重視,從上層到民間,有意志的習書往往不會再多一點功利觀,而是一種修為,一種美的生活體驗。我們從大唐楷書聖手的少年生活與魂歸故鄉之地尋訪,就象行書的愛好者到紹興的蘭亭尋訪一樣,有特別的意義在其中。實際上我們自己輕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的時段亦存在,比如“文革”,“文革”後日本的書家得意地稱中國沒有了真正的書法家了,當他們看到林散之的作品後方有所改變。《朝日新聞》社沒有把大歐的報頭集字更換成他們國家偉大領袖的字跡,因為唐朝的風情,在東瀛人的骨子裡,仍然有崇高的位置。因此我們的國民需要的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追尋曾經輝煌的過往,喚起一種自信,傳承昔日的文明,融入今天的現代生活中。

鄭板橋《詠書堂山》一詩中道:“麻潭長聳翠,石案永攤書。雙楓今夾道,檜柏古連株。稻香泉水湧,洗筆有泉池。書堂稱故址,太子呈圍圩。”究竟有多少書中之豪傑曾經朝聖歐陽詢的出生入死(歸葬)之地,無法有一個清晰的記錄,但只要古洗筆池尚在,中原的一些文脈遺蹟尚在,值得諸位遠足而親暱,獲取靈感與學習的信心來源。此次遊歷忽然想起朱熹的那首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歐陽的字來自他的前朝,至少是隋朝之前,他的好學精神,下馬觀碑的故事,能夠激勵我們的後來者,接過文明的聖火,永不熄滅。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劉建威

附下榻酒店簡介:

長沙橙子酒店位於長沙市韶山南路,地處長沙市主要交通幹道韶山路與中環路交匯處,交通便利。 長沙橙子酒店是由中南林院國際交流中心橙子投資有限公司按三星級標準投資開發,集餐飲、客房、休閒、會務為一體的先鋒商務酒店,是投資公司下屬商業地產"橙子498街區"的主力旗艦。長沙橙子酒店作為設立於湖南長沙新南城依託長沙第二高校商圈內的商務酒店,它服務的主力對象為大學生、時尚白領、藝術家。


雷家林書畫


這因人而異,多長時間都可以。看你想要什麼效果,達到什麼目的,入門到什麼程度?換貼也可以變成讀貼讀其他的貼,目的和手段多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