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平順縣崖上村莊明慧大師塔,雕工精細,後唐石塔它最佳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虹梯關鄉的虹霓村,距縣城20餘公里,位於虹霓河斷崖上,屬典型的崖上村莊,是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和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村西北創建於五代後唐長興三年(932)的明惠大師塔,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該村一顆閃亮的明珠。圖為無人機航拍的明惠大師塔。

明慧大師塔,此塔紀年確切,雕造精美,保存較為完好,為研究當時石雕和石塔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探訪這個“國保”,幾年前已經列入了出行計劃,可惜一直未能如願,甚至有幾次與其擦肩而過。得知該村要搞“首屆傳統文化藝術節”,便於安陽的建安兄趕了過來。

據清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順縣誌》記載:此地原有一座寺院名“海會院”,明惠大師曾是主持該院的高僧。海會院已不存,塔是明惠大師的靈骨舍利塔。該塔通體青石雕造,高6米,平面方形,單簷五迭四注式,覆缽尖錐頂。塔身正面闢門,門左右浮雕金剛像,肌肉豐滿,剛勁有力,身姿活潑,神態逼真。四邊刻纏枝花邊,刀法流暢,莊重美觀。


塔身左右雕直欞假窗。背面嵌有後唐長興三年石碣一塊,刻記唐乾符四年他主持海會院時,突然有人報說:“保廣要殺大師。”師答曰:“吾久於生死心不怖焉,若被所誅,償宿債矣。”是年正月十八日大師果然被殺。事後由弟子崇昭等奉潞州節度使命,捧舍利為大師建塔。

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6.5米,邊長2.21米,單簷單層五迭四注式,覆缽尖錐頂。通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簷、塔剎五部分組成。整體比例勻稱,輪廓秀美。方形塔基為仿木構建築框架鑿造,四面枋柱交錯,貫以鐵質鉚釘,周飾倚柱、立旌和橫鈐,西角柱頂端雕刻凸起的獸頭,伸出頸項,支撐全塔。塔簷石雕屋簷,塔剎由基座、山花蕉葉、仰覆蓮瓣和錐形寶珠組成。

該塔塔頂高聳,雕成山花蕉葉和仰覆蓮、半開蓮形狀。由下而上由四層雕刻組成,逐層收縮每層均由束腰、山花蕉葉和覆缽構成。雕工精細,完好無損,在國內已知的唐代石塔中,整體保存完好者,以此為最佳。


塔基上為束腰須彌式塔座,上下三層疊澀,束腰部分每面雕刻壺門四個,門內剔地凸起雕石獅十六軀,獅身周系環花草綾帶。這些獅獸,或蹲臥,或靜立,或跳躍,形態各異生動活潑。與五臺山佛光寺唐代經幢壺門內鐫刻石獅如出一轍。

此塔紀年確切、雕造精美,五代原構方形石塔為我國現存石塔所僅有,現保存基本完好,被《中國古代建築史》引為典範之作,為研究平順縣石雕及寺院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

網絡上也看到過該塔的圖片,印象中是在野外孤零零的樣子。沒想到,“國保”已被圍牆和搭棚保護起來了。滿是酒瓶玻璃渣的圍牆,倒還可以理解和接受;用這樣現代的鋼架和彩鋼棚頂把古塔罩起來,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不協調。大門緊閉,一般遊客難以輕易進入近觀。

明惠大師塔東面不遠處,即是由明惠大師住持的原海會院原址上新建的虹霓小學。圖為小學門口牆上的繪畫,這位打坐的長者,不知是不是明惠大師?【《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