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漢字兩三千,我們練習書法只練一個碑夠嗎?

道非道55


常用漢字兩三千,只學一個碑當然是不夠用的,但離開了字帖就不會寫字了,這說明書法還沒學到家。學習書法,臨摹碑帖的目的不是說我就只學會碑帖上的字,而是通過學習這個碑帖來達到學習古人書寫的技法,然後融會貫通把這種技法變成自己的方法,這是學習經典碑帖的意義。

書法的學習是這樣的,先以一家為根本,學上幾年之後,基本讓自己有了這家的面貌,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再遍學諸家,最後相互融合,慢慢發展出自己的書法風格,這是一個書法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根據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時間的長短會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一個書法家一輩子只寫一個碑帖的。

目前我們知道的碑帖當中,最多的也就2000多字,這兩千多字除去很多重複的字,估計也就1000個字左右,因此只學一個碑帖是遠遠不夠把常用漢字兩千多字學到的。那我們該怎麼去學呢?

  • 首先,要學習碑帖的筆法,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收筆、如何轉折、如何提按等等。通過臨帖,先掌握它的基本筆畫的寫法,筆法是基礎。

  • 其次,學習結字規律,學習字帖中不同偏旁部首之間的組合變化,尋找其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把它記住。

  • 第三,章法的學習,章法的學習除了靠臨摹,還要多去看看各類經典法帖,去看一些關於章法方面的書或者視頻教學,瞭解章法到底怎麼回事。

我最近就一直在臨摹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百首》,臨到一半的時候,自己日常書寫的時候,已經不自覺就寫出了啟功先生的一些用筆特徵。例如,啟功先生的字,具備了比較明顯的柳公權的痕跡,用筆的外拓、體勢的修長、撇捺的伸展等等,這就是啟功先生書法的一些外在比較明顯的特徵。

學習古帖的時候,要善於總結,多去讀帖,總結出它的用筆特徵。結體特徵,然後做到舉一反三,真正學到古人書法的精華。而不是對照著字帖會寫,離開了字帖就不會寫了。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這是我平常練習寫的、我個人認為只要能練透一個種已經足以、前提是要練透、因為萬法如一、個人體會[耶][耶]



林榆797


學習書法,法無常法,殊途同歸即可,得一碑能否學習,夠不夠,看的是個人的方法和修為。

昔古人得碑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講的是學書法並不在於字體多種,而在於專攻吃透。

當下我們基本在學習當中都或多或少有浮躁的心態,目琳琅滿目的碑帖,都想試試,殊不知要學好,而在於精,遍學也得知道所學的特徵,如,筆畫,用筆,結體,章法等。



傳習書道


前些天,有位參加了第十二屆國展面試評審的朋友說了一件事。

有位小夥子被要求用參展作品的王鐸的風格寫規定內容。現場是允許帶一本參考資料的,但是很不巧的是,其中有個字王鐸沒寫過,資料中沒有,小夥子不會這個字的草法。

情急之下,他只好將此字折成幾個偏旁部首,再到資料中去找這些偏旁部首的寫法,然後拼在一起。



這件事其實說明一個道理,一件碑帖,不過幾十幾百字,《懷仁集字聖教序》算多的了,也不到兩千字,而漢字多達數萬,學習一件碑帖哪些學會所有字?

但是,我們臨帖的目的是什麼?不是寫出一個個與原帖一模一樣的字,那是複印機的工作。我們臨帖的目的是要通過碑帖來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來書寫我們的內容。


臨帖,重要的學習筆法和結字的方法。

趙孟頫說,“結體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不變的是筆法,而結構可以根據基本法則進行變化。

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件碑帖,即便字數不太多,只要其筆法足夠豐富,那麼我們也是可以以這些筆法,依據其風格寫出其他所有漢字的。

正因為此,有書法家認為,理論上,如果一個人一生只學一個人,只臨一本帖,“與此古人為徒”,完全可以以一手惟妙惟肖的古字立足書壇。確實,在鄭板橋故里就有這樣一位書家,寫得一手極像的“板橋體”,以此帶領一家老小早就奔上了小康之路。

當然,現實中,更多的人們不會只滿足於一本帖、一家,總是希望能臨遍諸家,博採眾長,進而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書史留名。哈哈,雖然真正能自成一家的人很少,但往這方面想總是不錯的。

順便說一句,據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評委講,此次國展入展作品中文字錯誤成堆,有興趣的朋友展覽時可自行查找。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寫好字,精練一個碑足夠了!先選好名家碑帖,我推薦《多寶塔》或者《勤禮碑》這兩個碑帖字數多,法度嚴謹。規範訓練,分步驟學習,先歸納分類!點,橫,豎,撇,捺,鉤,轉折,起筆,行筆,收筆!輕重變化,結構特徵等等!只要你能系統規範去學習,定能夠把字學好。學習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每天堅持學習,學習一段時間再來歸納總結,循環往復,鍥而不捨,我敢肯定五年下來你的書法能達到中級水平,所以說,寫好字精練一個背貼足矣!




用戶152801483輝輝


這個提問很好!也正是書法愛好者初學書法的困惑。

書法,中華文明文化的傳承!中國漢字從先古結繩記事至今,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才形成目前的各種藝術書體的文字,現今能見到最早的文字,應是殷墟甲骨文,一路經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書體演變至今。

故,學習書法,選帖很重要,首先要選自己喜歡的書體,因學習書法是一項很枯燥的歷程,沒有興趣做引導,易半途而廢。

書法各類書體繁雜,大體分甲,金,篆,隸,行,草,楷七類字體(其它字體暫且不論)。

一種碑帖再優秀,也有侷限性,例:楷書,分中楷與小楷,小楷又有諸多名帖:宣示表,黃庭經,玉版十三行,破邪論,樂毅論,靈飛經,汲黯傳曹娥碑等等,風格各異;楷書四大名家又分:顏(真卿),栁(公權),歐(陽詢),趙(孟頫)。風格又有不同,顏筋栁骨,歐奇趙秀………顏體來說又分早期,中期,晚期之作:多寶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等………

行書: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行書蘇東坡的寒食帖……等等。

……………

故此,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書法家,學習一種碑帖是不夠的,學習一種碑帖易學死,再優秀也只不過是一個書匠,所以,可以一種碑帖為主,其它諸帖為輔,活學活用,形成自己獨特風格。


捉刀透石


常用漢字通常兩三千字,我們練習書法只練一個碑帖夠嗎?對於這一問題要看碑帖字數多少決定的,如果碑帖的字數多可能就夠用,如果字少當然不夠用的。究竟多少夠用,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常用漢字二千字或者三千字,很大一部分的使用率非常低,從我們的學習經驗上看,使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不超過二百字,基本上都是重複用字,因此可以說,五百字以上的碑帖基本上夠用。特別是有的碑帖已經編排成教程,按照不同字的不同特點編排,可以找到學習規律,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習書法不必把字練的過多,學習起來費力,進步還慢。


墨緣7144611883


練習書法不能只練一個碑帖,無論練哪一個書體,也要把其所有的碑都要全部臨摹完,以掌握其間架和結構。現在,書法界歐體很時尚,這是社會潮流,要學歐體字,首先練習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然後,再練習《皇甫誕碑》和《化度寺碑》。學習顏體字,先練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然後,再練《勤禮碑》和《顏家廟》。要想成為一個書法,必須要知道其碑帖的特點,做到胸有成竹,堅持不懈,經過刻苦的長期練習,才能把字寫好。


龍嘯雲天


只要是熟練掌握正確的書寫技藝方法,多少個字都沒有問題,從這一點來講,一個帖,少則幾百字,多達千餘字,即使去除其中有一些是重複的字不算數,剩餘的足夠了。關鍵是取決於訓練方法,比如,單純的照著字帖寫,像手抄書似的,練多少個帖都沒有用。

練書法,貴在掌握書寫技法和訓練方法,例如: 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臨摹法。其中,結字法,講的是獨體字、合體字的結構類型特點和書寫法則,只要是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熟知造型規律,什麼樣的字都可以寫出來。其實,若是歸類練習,選出常用的單個典型代表,500個字就可以了。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練好一個帖足夠。

能寫好 鍾,就能寫好 中。

能寫好 積,就能寫好 禾。

能寫好 中,又能寫好 禾,一定能寫好 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