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製作當天的幾天後可以吃?

今夜無眠128078090


本期導讀: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製作當天的幾天後可以吃?

看過有關東北人生活的電視劇或者去過東北的人就知道,東北人吃飯的時候餐桌上總少不了大蔥,黃瓜條等,同時還配有一碗醬料,這裡的醬料就是大醬。大蔥蘸醬是東北人吃飯或飲酒少不了的開胃小菜,一口咬下去,些許大蔥的辣味,混合著醬料的醬香鹹香,讓人食味大開。

生活中醬料吃過不少,豆瓣醬、番茄醬、芝麻醬、辣椒醬等,種類比較多。其實大醬並不是什麼特別的醬料,它就是黃豆醬,也稱黃醬,豆瓣醬,大豆醬,因為地域的不同叫法不同,主料不同,口感也不同。

東北和山東一帶叫大醬,主料是黃豆,只配以食鹽和水發酵,口感偏重,凸顯的是“鹹香”的特點。

南方地區叫豆瓣醬,特別是四川、貴州、雲南一帶,主料有黃豆,蠶豆,配料就比較豐富,有食用油、辣椒、調料、各種香料等,凸顯的是“辣香”的口感。

沿海的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一帶則稱之為黃豆醬,主料是黃豆和麵粉,做出的醬料口感比較醇厚,凸顯的是“醬香、酯香、鹹甜”的口感。

大醬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呢?

大醬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將主料炒熟炒香後,經過一次水煮,煮熟煮透,碾碎成細碎的顆粒(不碾碎也是可以的),做成一定形狀的醬坯子,自然發酵,這種發酵後的生坯子可以存放很長時間。待到需要做大醬的時候,將生坯子放於醬缸,加一定配比的食鹽和水攪散,放於大太陽底下晾曬,發酵至完全濃稠有醬香味道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一般從製作發酵到食用,太陽好的話,一月左右的時間。

<strong>如何才能做好一道大醬呢?

做出一道成功美味的大醬,別看食材簡單,其實要做到味道好,顏色正,口感醇香,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黃豆要“滅活”處理。黃豆要充分炒熟,出香味,顏色要稍微深一點,但是不能炒糊,否則會有苦味,火候很關鍵。

其次:醬坯的溼度很關鍵。醬坯子的溼度要掌控好,發酵的環境和溫度要適宜。

其三:大醬晾曬溫度要適宜。晾曬大醬的時候陽光要好,保證適合微生物發酵的溫度,才能做出一道美味的大醬。

藉助今天的話題,為大家分享一道【東北大醬】的做法,歡迎大家學習收藏!

---【東北大醬】---顏色深靚,濃稠醬香,是一道非常開胃的醬料。

【食材】顆粒飽滿的黃豆500克,食鹽250克,涼白開適量

---開始製作---

①【炒制黃豆】

● 黃豆用清水簡單洗淨,洗去表層的灰塵和雜質。瀝乾水分,放於油紙上攤開,晾乾黃豆表層的水分。

● 起炒鍋,將黃豆倒入熱鍋,開中火,不停地翻炒。當黃豆的香味出來後,有“噼啪”的炸響聲音,黃豆已經炒熟了。繼續炒制一會,至黃豆顏色變至暗黃。將黃豆盛出,快速翻動幾下,讓黃豆快速降溫。

②【水煮黃豆】

將黃豆回鍋,加入2倍於黃豆的水量,開大火燒開,攪動2遍。改為小火,蓋鍋蓋繼續熬煮1個小時以上,期間要記得隔一段時間去攪動幾遍,防止糊鍋。如果水乾了,記得加適量的熱水(不要加冷水)。當黃豆完全泡發後,拿起一顆用手捏一下能輕鬆捏碎,說明已經煮透了。

③【製作醬坯】

● 趁熱將黃豆撈起控水,倒在油紙上晾至半乾,用絞肉機絞碎,或者用擀麵杖搗碎。將豆碎末倒入面盆壓緊壓實,然後倒扣出來,切成勻稱大小的醬塊。

● 將醬坯攤開放於通風暖和(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的地方,將表層的十分蒸發掉。時間長了,醬塊表層會長出一些白毛。

-》#如下圖,發酵好的醬坯碎末#

④【下醬】

● 颳去發酵好的醬坯表層的深色物質,用清水刷洗乾淨,敲碎成小的顆粒。準備一個乾淨、消毒的醬缸,將豆碎末倒入醬缸中,加入食鹽,倒入備好的涼白開,邊加水邊攪拌至醬碎坯完全化開,成稀泥狀即可。

● 將醬缸放於室外有陽光的地方晾曬(溫度25度為宜),用網罩罩好。每曬一天攪拌2次,早晚各一次。當大醬變得濃稠,有香味滲出,水和醬料融於一體,再曬個1周的時間,大醬的香味愈發濃郁,可以食用。後面就不用曬了,食用完直接密封保存即可。

---東北大醬製作之“技術TIPS"---

①黃豆為什麼要先炒熟再煮一遍?可以直接煮熟嗎?

東北大醬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將黃豆炒熟再煮熟煮爛做醬坯發酵,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大醬叫盤醬。炒過後的黃豆能充分激發豆子的油香,做出來的大醬口感比較醇厚,醬料的顏色呈現深褐色,味道更香濃;一種是直接將黃豆直接煮熟(東北叫烀熟)後發酵,這種大醬叫豆瓣醬,顏色靚黃一些,味道沒有盤醬的口感醇厚。

兩種方法都可做出一手地道的大醬,只是黃豆都要做熟,不管是先炒再煮還是直接煮熟,味道都是不錯的,只是口感上有些許差異而已。

②為什麼做醬坯的時候,要將豆碎晾至半乾呢?

黃豆做成豆碎後,含水量大,溼度高。直接做成醬坯,由於水分多,如果通風條件不好,在溫暖的情況下,醬坯表層比較溼潤,就會導致大量的微生物著床,容易出現長黴斑發黑的情況,導致變質。裡面由於溼度大,不透氣,就容易出現“燒心”的情況,導致醬坯腐爛,甚至發臭,醬坯的製作就是失敗的。更別說拿去做大醬。

將豆碎晾至半乾,可以保證醬坯表層的乾燥,不容易變質,而裡層的豆碎含有適量的水分,可以保證微生物正常發酵的環境,不會出現“燒心”的情況,容易控制醬坯發酵的品質。醬坯發酵良好,做出來的大醬品質就比較好。

③為什麼發酵好的醬坯要將表層清洗乾淨呢?

東北人在製作大醬的時候,醬坯可以提前做,待到4-5月份天氣比較暖和,溫度比較適宜的時候才開始做大醬。提前做的醬坯已經發酵了好久,在醬坯的表層難免不會生成一些黴菌黴斑,出現醬坯表層有發黴、變黑的情況。醬坯表層生成的物質,比如黴斑、黑斑等,多是一些有害的物質,對人的身體無益。因此在做大醬的時候就要將醬坯表層清理乾淨,保證醬坯的乾淨,吃著放心。

另外,雜菌微生物在養料消耗完後堆積在表層形成的固化物中,有一部分是休眠的雜菌微生物,多半是有害的微生物。如果遇到合適的環境,會喚醒這些微生物重新生長繁殖,如果帶入大醬中,會影響大醬的正常發酵,直接影響醬料的品質。

---東北大醬製作之“技術TIPS"---

① 儘量挑選顆粒飽滿的黃豆,這種黃豆做出來的大醬品質高。

② 黃豆稍微洗一下即可,不可在水中久泡,否則黃豆容易吸收過多的水分,炒黃豆的時候容易焦糊。炒黃豆鍋內不要加任何配料,淨鍋幹炒即可,要全程小火,不間斷地翻炒。炒好的黃豆顏色要炒深一些,儘可能多激發一些油脂香味,做出來的大醬口感香濃些。

③ 水煮黃豆的水量要多一些,防止燒乾。水煮過程要記得多去攪動,防止糊鍋。

④ 製作醬坯的黃豆碎末的水分一定要晾置半乾,保證醬坯發酵的品質。不能晾到全乾,否則醬坯不容易發酵。醬坯的發酵要保證通風溫暖的環境,發酵品質好,不容易變質。

⑤ 最後做大醬的水一定要是涼白開,可以減少雜質微生物的進入,保證醬料良好的發酵環境。醬坯和食鹽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1的比例,做出來的大醬鹹度適中,口感好,水量的添加以醬料被完全化開為準。大醬在發酵的過程中記得每天去攪動2次,保證醬料能充分入味,

-》》結語

東北大醬的做法看似複雜,其實還是蠻簡單的。只要注意製作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不管是什麼醬料都可以按照此方法制作,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家嘗試著做做。

我是布丁,一個美食愛好者,喜歡美食,也喜歡做菜。最後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閱讀。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菜譜的製作技巧和方法。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收藏,轉發和關注,謝謝!


布丁愛生活


黃豆大醬現在會做的人都是年紀大的人了,我小時候總看見我母親在做。日子也非常固定,是每年的農曆二月份。

首先我們準備的食材有:黃豆,也叫大豆、食用鹽、花椒、大料

做法:

1,先將黃豆用清水浸泡,浸泡到發漲後放入鍋中煮熟,煮熟後加入食鹽、花椒、大料,不停的翻炒,直到水份增發、炒幹。


2,將大醬原料盛出,裝入紙箱中,在溫暖的房間裡發酵一個星期左右。屋裡冷的話也可以用舊棉被蓋一下,直到黃豆上長毛,表皮龜裂。

3,發酵好後,打開紙箱,倒出大醬豆,放在太陽底下爆曬,天氣好的話,2~3天即可。

44四,將曬好的大醬豆放入缸中,加入適量的水,適量的鹽,攪拌均勻,把缸口用布封好,等待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發酵,等時間一到,大醬就可以吃了。

這就是我們這裡做大醬的方法,大家那裡都怎麼做,歡迎大家交流意見。


兄弟姐妹是親人


大醬做製作方法:一,蒸醬坯,把小麥面和成和蒸饅頭面一樣,死麵不發,團成和饅頭一樣大小,然後上鍋蒸熟。二,捂醬坯,把蒸熟的醬坯涼涼,然後放進容器中,上面用透氣的布或青蒿草蓋好,青蒿草可以防蠅。三,發酵,把醬坯放容器中讓其自然發酵,以長出黃菌絲為好,大概需要4-5天時間。四,曬醬坯,把發酵好的醬坯弄碎曬乾。五,做醬,把醬坯放在容器中加一定量的水,一斤醬坯三兩鹽和各種香料拌好,然後放在太陽下暴曬,但一定要把曬醬的容器用塑料布蓋好,以防蒼蠅,記住每天都要打扒二至三次。

這樣有三個星期,自制大醬就做好可以享用了。

黃豆醬的做法和麵醬做法基本相同。


痴騎朽翁


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需要多少天能做好,可以吃?這個沒確切時間,地區、季節、溫度溼度的不同,大醬製作成熟的時間不一樣。這麼說吧:

一、什麼是大醬

大醬是醬的一種。北方叫大醬,南方叫豆瓣醬,中間叫黃豆醬。江淮地區就是,叫黃豆醬,也是用黃豆做的,不用其他材料做。但是在北方就不這樣單純,有黃豆和麵粉兩種材料,麵粉比例大,黃豆還要搗碎,不像黃河以南,黃豆都囫圇個。四川更是味道獨特,不僅用的蠶豆,還放辣椒,一曬幾年,我覺得是豆醬裡最好吃的。當然,曬幾年的豆瓣醬一般人吃不著,超市沒賣的,除非你在郫縣地區有親戚,或許能有這口福。

二、大醬製作的工藝原理

山東大醬,東北大醬,最多的還是黃豆來做。工藝原理,南北都一樣,先把豆子泡透,蒸熟,麵粉拌了,堆積發酵。然後放入醬缸,加水放鹽,曬到醬香撲鼻就好了。

三、製作流程

按著江淮地區的做法說。

東北大醬做法不同的地方,就是把豆子煮熟後整碎成泥,再做成豆餅,發酵後再行破碎,其他都一樣。

第一步,把黃豆充分泡透,為的便於蒸熟。泡透後瀝水。

第二步,蒸鍋裡蒸熟透,一般蒸饅頭的火候和時間就行。蒸熟後端出來攤涼。東北做法,為了黃豆含水率更高,便於熟了搗碎成泥,一般的是煮不是蒸。

第三步,拌麵,麥面或玉米麵都行。江淮地區的拌到豆粒之間不粘黏,分開個。東北的把煮透了的豆子,在拌麵過程中搗碎成團,然後成型做餅。

第四步,發酵,豆子鋪開2釐米厚一層,豆餅就均勻排開。保持一定溼度,溫度在20℃以上,40℃以下,便於發酵。這個過程在5-7天。

第五步,備料曬制。發酵好的豆子放入醬缸,按10斤豆2-3斤食鹽,不要加碘鹽或有其他添加劑的食鹽,加水到完全淹住豆子。豆餅的要碎開。

第六步,每天早起把豆醬徹底攪拌一次,缸口用透明的物件罩住,防止蚊蠅飛蟲和灰塵進入,防止雨水進入。

第七步,一般夏天曬20天后就有濃郁醬香,顏色也變成黃亮醬色。這時候醬就曬好了。不過很多的要延長時間,曬的時間長,味道更好。曬好的醬,裝起來,一般封口就行,全程不要沾生水。

第八步,曬好的醬,可直接作調料吃,大蔥蘸大醬,饃蘸醬。也可以做烹飪調味料,還可以做專一調味品。吃法多種,久放不壞。


普濟


據麥兜君瞭解,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有很多家庭會自己製作大醬,自制大醬不僅美味而且更健康,平時切個黃瓜,整個蔬菜啥的,不炒不炸,蘸一下大醬,鹹香無比,賊美味。


做大醬的方法特別多,基本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絕密妙招,配方也不盡相同,但是都離不開黃豆這個基本原料,至於題主問的製作當天的幾天後可以吃,這個每個人的製作方法不同,時間也略有區別,麥兜君的這個方法大概需要40天以後才可以吃。


選豆

首先要精挑細選黃豆,剔除掉壞的、變質的豆粒,挑出雜質,然後用清水把黃豆洗乾淨。


煮豆和燜豆

黃豆放在鍋裡開始燜煮,黃豆粒用手一摁,酥爛了,就關火燜至次日上午,豆燜成呈紅色即可,越發紅,說明豆子越好,這樣做出來的醬就會越香。


制曲

按照大豆:面=10:1的比例,把熟了的大豆和麵攪拌均勻做成醬塊,用紙包好,放在室內發酵20天左右。


下醬

20天后,把發好的醬塊表面用清水刷乾淨,碾碎成粉狀,放入提前準備好的缸內,準備鹽料水(除了鹽加入一些八角,桂皮,茴香,幹辣椒等),按投放1公斤黃豆,0.5公斤鹽,2.5公斤水的比例,把鹽料水加入缸內,一天打一次耙,大概20天后發酵好就可以食用了。


是不是自制黃豆醬還是很簡單的?喜歡吃大醬的朋友,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法,簡單又快捷~


以上是麥兜君的分享,希望給大家有參考作用。喜歡作品記得點個贊,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您的鼓勵就是麥兜君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分享美食美景,一路同行,謝謝喜歡,感謝觀看,感恩分享。

麥小麥逛吃逛吃


黃豆大醬只存在於我們這代人的記憶裡了,小時候每家每戶都做大醬,而今真的很難再見到純手工大醬了,那種久久不能忘懷的開缸一閃那的豆香,真的再也聞不到了。

  1. <strong>現將黃豆用清水浸泡,泡到發漲後放入鍋中煮熟,煮熟後要加入麵粉,不停翻炒,直至水分蒸發,在放入玉米麵繼續翻炒,炒幹,這邊是製作黃豆醬的原料。

  2. 將大醬原料盛出,晾曬至半乾,然後用手捏成拳頭大的幹糰子。

  3. 將捏好的幹團捲入青桔草或麥草中。放置通風地方,蓋上棉被髮酵15日以上,直至麵皮長滿綠色斑毛,表皮龜裂,用錘敲打成小塊。

  4. 將小塊放入清水中浸泡,並用碾子或磨,磨成大醬形態,此時應為灰白色。

  5. 然後加入適量的鹽巴,拌勻後再陽光下暴曬,多次攪拌,加鹽,直至大醬曬至黃褐色。

  6. 三天以後開始打耙。每天用醬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訂了一塊板)打耙,大約堅持打耙一個月時光,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打耙把打出的沫子盛出來,直到將發勁兒(醬液外貌生出的沫狀物)徹底打除為止,每天打耙醬會變的很細,等醬發了就可以吃了。

我是大連林子,希望可以幫到你!


大雄與海


在我們東北必須過月可以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