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所大學創辦“國家實驗室”,許多985院校沒有,實在令人羨慕

說到我國的985和211重點高校,大家肯定都能數出一大堆來。但是,要講擁有國家實驗室的學校我們許多同學可能就不太瞭解了。因為這些實驗室大多都是用於研究和實驗用的,處於我國科研發展的最前端。

國家實驗室是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開展基礎研究、競爭前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根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和具有我國特色和優勢的領域,依託國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建設若干隊伍強、水平高、學科綜合交叉的國家實驗室。

目前國家預算開辦20個實驗室,建成的卻只有五個,所以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講的就是它們其中已經建好了的幾所院校。

這3所大學創辦“國家實驗室”,許多985院校沒有,實在令人羨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是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天體物理、地球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在國內大學是實力榜單中,中科大的名次也是非常靠前,先後為我國的科學發展事業培養了許多人才,而大多數都是出自於國家同步輻射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研究這兩所國家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ESI發佈的2018年3月排名數據顯示,上海交通大學已有18個前百分之一學科、6個前千分之一學科、1個前萬分之一學科。總排名在世界第143位,較之上期上升1位,國內高校第4位。上交拿下了一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

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數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物理學、農業科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社會科學、動植物科學、經濟與商學18個學科位居全球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藥理學與毒理學6個學科躋身全球前1‰;工程學居全球前萬分之一。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國際宇航聯合會、“中歐精英大學聯盟”、“中國西班牙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學校主要為國家輸送航天類的高級人才,在辦學方面設有30個學院,共創辦了55個本科專業,招生對象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甚至是留學生,跨度非常大,它的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在國內航天類佔據第一的位置。

這三所學校本身就是985或211之列的重點大學,它們擁有國家級的實驗室並不是代表它們的實力就能在全國排名前三。只是說,單從國家對這些院校的科研項目投入的期待值上來看,比較高而已。而且,還有14個國家實驗室也正在其他的七所學校裡安營紮寨。

如果大家對此有什麼想法和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哦!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