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爺爺住樓房,72歲老伴為其做飯,天天到堂屋向兒子“報平安”


“我的老伴有80歲了,雖然耳背,但他卻天天看電視,不少人問我,他聽不見,能看懂電視嗎?其實,我知道他是別有用心。”2019年12月29日,一位吳姓老奶奶談起自己的老伴,頗有感觸,她說,老伴姓儲,近些年,他“痴迷”上看電視,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把電視機打開來看一會兒,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圖為儲爺爺在堂屋裡“看電視”。

吳奶奶現年72歲,家住皖西南大山裡的農村,自嫁到儲家以來,她就知道儲爺爺的聽力不太好,儲爺爺年輕的時候,和別人交流沒有太大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如今聽力越來越差,耳背得厲害,經常和他大聲說話都聽不見。所以,吳奶奶有時是用打手勢的方法讓儲爺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儲爺爺和吳奶奶建立新的家庭後,吳奶奶先後生育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給這個家庭增添無限歡樂,很多村民都說儲爺爺和吳奶奶兒女雙全,有福氣。可是,在那個時候,家庭條件拮据,夫妻倆省吃儉用才把孩子拉扯大,心想,等孩子長大了,肩上的擔子輕了,生活水平自然會提高。圖為上午10點多,儲爺爺在吃午飯。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出嫁後,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很少回來。兒子雖然沒有什麼專業技術,但勤勞肯幹,十年前就在山村建起二層樓房,並且把室內外簡單粉刷裝修了一下,還購買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空調等設備。“兒子年齡不小了,還讓我們老兩口操心。”老奶奶說。

3年前,兒子還沒有談對象,一直是老人一塊心病。吳奶奶總是在兒子面前說,該娶親成家了。後來,兒子遇到了心上人,可是,兒媳婦至今沒有生育孩子,現在,老人稱自己又有些著急了。山裡受條件的限制,儲爺爺家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發展,近些年,兒子出外打工,家裡只剩下儲爺爺和吳奶奶兩個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位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差,走路佝僂著腰。吳奶奶介紹說,“兒子和兒媳婦雖然在外面打工,但對我們很孝順,知道我們身體不強健,幹不了重活,家裡的糧食都是孩子買回來。不過,為了節約開支,有些用具只要自己能製作,就不要孩子買,看,這個板凳就是長期做一些小物件後,成了現在的樣子。”圖為儲爺爺用竹子製作的洗鍋用的刷把。


幾年前,兒子出外之前在家裡堂屋電視機後面的牆壁上安裝了攝像頭。兩位老人明白,這是孩子對他們不放心,擔心身體欠佳時無人知道。於是,每餐吃飯時,儲爺爺就會打開電視機,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其實,儲爺爺是想通過看電視,讓兒子知道他現在的身體還好,不用擔心。圖為攝像頭正對著電視機前的儲爺爺。

上午10點40分,儲爺爺在吃午鈑。吳奶奶家沒有鐘錶,老人不知道此時是什麼時間。吳奶奶每天燒飯給老伴吃,早上天亮就起床,然後燒早飯,中午則是老伴什麼時候感覺餓了就什麼時候燒飯,有時,吳奶奶也感覺燒午飯的時間早了,但礙於老伴餓又不得不去燒,兩位老人還常為此開玩笑鬥嘴,一個說早了,一個稱不早。

老人雖然上了年紀,不種田,但生活在山裡,捨不得放閒,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他們在山腳下的一棟老屋旁邊種植了不少蔬菜,一年到頭,吃菜方面幾乎不用花錢。儲爺爺和吳奶奶在幹活時很小心,他們知道孩子們在外面,最擔心的是父母的身體,老人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儲爺爺每天在吃飯的時候都要到堂屋裡看電視,吳奶奶也不時進去轉轉,她知道,老伴是想通過看電視的方式向兒子“報到”,兒子翻手機時就能看到儲爺爺,讓兒子不擔心。其實,兒子在堂屋安裝攝像頭時沒有告訴老人其用途,然而,大山裡的儲爺爺卻懂得用這種方式向孩子報平安,吳奶奶總是說老伴看電視是“別有用心”。圖為吳奶奶端著碗去堂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