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文鴦是三國第一猛將?他到底有多厲害?

用戶6370265476046


這個說法誇張了,文鴦的水平應該和張郃等人相當,距離第一還是差的遠。

在三國後期,隨著前期呂布、五虎上將、顏良、文丑、典韋、許褚等超一流高手的陸續去世,此時的武將武藝水平下降很多,文鴦在三國後期確實是一員猛將,但是距離三國第一還是差的遠。

文鴦的成名戰是樂嘉城夜襲司馬師大營,殺進去以後無人能擋,最後和來援的鄧艾大戰一番不分勝負,最後手下被魏軍殺散,文鴦寡不敵眾,突圍而走。數百魏將前去追趕,也被文鴦殺退。應該說文鴦這個表現確實不錯,但是並非天下無敵。

文鴦夜襲司馬師大營無人能擋,主要還是因為殺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而且此戰文鴦部下有2500人,而司馬師也只有萬餘人,雖然文鴦兵少,但是和甘寧百騎劫40萬大軍的曹營相比,顯然這個兵力差距要小的多。而甘寧照樣能在曹營中左衝右突,無人能擋,文文鴦的表現並不算過於驚人。

文鴦的真實水平還是要看他和鄧艾交手的結果,兩人大戰五十多合不分勝負。雖然文鴦經過半夜的廝殺,此時體力有損損耗,但是鄧艾也是聞訊趕來增援,並非以逸待勞,所以兩人的武藝差距不大,文鴦強也強的有限。

鄧艾除了文鴦外,還和姜維戰平過。而姜維年輕時曾經敗給張翼、王平兩人聯手,應該說他的武藝算不上頂尖,這麼看起來的話,文鴦的武藝也就是高於姜維而已,應該和張郃等人差不多,屬於一流之列,但是和呂布、五虎將等超一流武將還是差得多了。


不沉的經遠


文鴦一生活了54歲,前27年生活在三國時代,後27年生活在晉朝,並不算嚴格意義的三國時代人。

而衡量一個武將是否歷害,得要看他有哪些戰功?而文鴦一生的記載中,只有2件戰功:



一、樂嘉城大戰司馬師

公元256年,因司馬師廢魏帝曹芳,而引起文欽與毋丘儉在淮南起兵反叛司馬師,文欽與毋丘儉想拉鄧艾一起,但鄧艾斬殺來使,並密告司馬師,提前率軍搶佔有利城池,司馬師也親率大軍平叛,來到樂嘉城。

當時年公18歲的文欽之子文鴦勸父親乘司馬師立足未穩,派兵襲擊司馬師,文鴦當天晚上就領兵騷擾司馬師,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等到天亮也沒等到父親文欽的援軍,天亮後,文鴦撤退,司馬師派出大軍追趕,文鴦殺了個回馬槍,率領數十騎殺向魏軍,所向披靡,然後才引兵離去。



然後司馬師又派出左長史司馬班率領8000騎兵追趕,文鴦單槍匹馬衝入數千騎兵中,轉眼間便殺傷一百多人,殺進殺出六七次,文鴦異常勇猛,追兵不敢再逼近 ,然後文鴦就全身而退。

二、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

公元270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晉將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軍既不能擋。公元277年,文鴦受命平鮮卑之亂,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鮮卑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一時名聞天下。

這兩件戰功足以彰顯文鴦之勇猛,但是這兩件戰功也有一些疑問。



1、文鴦大戰司馬師的追兵,確實勇猛,但是與文鴦對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騎兵,連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將領也沒有,至於司馬班,史書中的記載也唯有這一次,其它再無記載。

2、文鴦討伐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只是擊敗,並沒有完全打敗,此戰後,禿髮樹機能仍有能力入侵晉朝,而且禿髮樹機能是被馬隆在2年之後斬殺的,這並不是文鴦的戰功。

而且衡量一個武將是否勇猛,還要看他的對手是誰?如些看來:文鴦算不上三國第一猛將,排名前五都算不上。



像文鴦這樣七進七出殺入敵軍的,還有三國時期的張遼,帶領800勇士大破孫權10萬大軍,而且還斬殺江東名將陳武,擊傷宋謙、徐盛,還斬殺了2員大將,幾進幾齣,張遼幾乎打到了孫權的中軍大帳,差一點就抓住了孫權,要知道孫權可是主帥,張遼此戰打得孫權落下一生的陰影,光此一戰,文鴦就不如張遼勇猛。

三國第一猛將是關羽。萬軍之中斬殺敵方主帥,關羽是整個三國時期唯一一個做到的,關羽斬顏良,勇冠三軍,關羽敗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在三國時期,也是一個唯一做到威震華夏的武將,而且關羽是萬人敵,三國之中,只有關羽和張飛有些稱號,而這些都是靠戰功得來的。



三國時期的以武將勇猛來排名,如下:

第1名、關羽

第2名、孫堅

第3名:張遼

第4名:張飛

第5名:典韋

第6名:文鴦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一提到三國第猛將,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想到“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樣的排位。不過,這樣的名將排位都在三國的早期,沒有囊括整個三國時期。其實三國末期還有一位猛將,如果把他和前期的那些大神比較,也絲毫不弱。有人甚至認為,他可以評為三國第一猛將。這個人就是文鴦。

(文鴦)

文鴦本名俶,其事蹟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中都有記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同樣有對於文鴦的描述。我們今天就從兩個角度來談談文鴦。

首先說《三國演義》中的文鴦。

文鴦登場是在三國末期,他是魏國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的兒子。當時文欽對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的舉動感到不滿,因此與時任鎮東大將軍的毌丘儉等人在壽春起兵,共同討伐司馬師。

司馬師暗中率軍來到了樂嘉城,鄧艾率領大軍前往迎接司馬師。

文欽見兩路大軍前來,非常慌張,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時文鴦年僅18歲,他告訴父親,若趁著敵人未站穩腳跟,發起突襲,定可大破司馬師。

當晚,文鴦與父親文欽兵分兩路,趁夜圍攻司馬師。

(司馬師)

當時司馬師眼睛上長了個肉瘤,剛處理完,傷口還在流血,就聽到外邊兵馬大亂,喊殺震天。隨即有人來稟告,說大營遭一隊人馬突破,為首一將勇不可擋,左砍右殺,如入無人之境。

司馬師聽聞後急火攻心,眼珠直接從肉瘤的創口上掉了出來。而文鴦在營中衝殺了幾番,卻始終沒有見到父親文欽,無奈之下之下只得暫時撤退,魏國士兵竟然不敢上前抵擋。

不久後,鄧艾率領數百名將領殺到,文鴦勃然大怒,大喝道:“鼠輩何不惜命也!”隨後他提鞭上馬,衝入魏將群眾,接連打死數十人,魏將多方圍堵,卻都被文鴦一人殺退。

這就是著名的“文鴦踏營”的故事,羅貫中將文鴦塑造成了一個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雲和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結合而成的形象。也就是說,在羅貫中的眼中,文鴦甚至是比趙雲和甘寧還要勇猛的人物。

(鄧艾)

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中,文鴦又是怎樣的呢?

《資治通鑑》中對於“文鴦踏營”一段的描述,更加誇張。

故事的前半段不變,在文鴦尋找父親無果,撤退之後的故事發生了變化,並不是鄧艾率領數百魏將趕來,而是司馬班率領8000驍騎追擊文鴦,文鴦單槍匹馬殺入數千人的人群中,先後衝殺了六、七次,每次都能擊殺百餘人,最後揚長而去。

當然,司馬光畢竟是八百多年以後的宋朝人,他寫《資治通鑑》,也是從大量的史籍中尋找素材,甚至受民間傳說的影響。因此這一段記載的準確度,可能有待考證。畢竟單槍匹馬擊殺數百人,並且還全身而退,要完成這樣的操作,恐怕只有“神”才做得到。

《三國志》中對於這一段的記載,就比較容易讓人信服。“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俶(即文鴦)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

(文鴦踏營)

這一段中就只記載了文鴦夜襲敵營,併成功撤退的事蹟,並沒有談到擊殺百人,或者類似於七進七出這樣的橋段。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文鴦真的做到了獨自擊殺數百人的壯舉,那他在《三國志》中,肯定會有一番重點描寫,單列個傳也是有可能的。

那麼,文鴦是吹出來的嗎?答案也不盡然。

史料記載,西晉時期,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擊殺了多名封疆大吏,讓整個朝野陷入恐懼。文鴦臨危受命前往征討,僅以三個州的兵力,就大敗禿髮樹機能,讓二十多萬人歸降。

僅憑這一點,他就絕對有資格躋身三國一流名將之列。

但由於他主要生活在三國末期和晉初,實在沒辦法拿他和三國早期的名將進行比較,因此,他究竟在三國名將中該怎麼排位,實在也不好說。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生全精彩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人們一說到三國時期有哪些猛將,我們隨口便能說出呂布啊、趙雲啊、關羽和張飛等人。這些都是三國曆史裡的名人,趙雲和其餘人(呂布等)都是屬於一個時代的。

<strong>

而文鴦屬於三國後期的新生代猛將,雖然能打,沒有對比,自然就不受關注。

而恰好我們不在意不關注的這位武將,遠遠的勝過了他們,卻沒有人知道。

這個人就是三國後期魏國的將軍文鴦,當時可以說是勇冠三軍 ,三國後期幾乎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由於文鴦出生於三國時期的後期,那時侯的趙雲或者呂布等武將的名聲都已經很高了,沒有什麼人知道文鴦。那個時候文鴦年齡還很小,所以在那個階段文鴦更是比不上趙雲這些武將的名氣 。

但是文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將。在三國後期,由於司馬懿殺了曹爽,作為魏國曹操的舊部 ,他的父親和文鴦舉兵反抗司馬家,那時文鴦一個人就殺了幾百個司馬師的精兵。而且自己還沒有事情,毫髮無損!

那些之前的名將早已經老去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文鴦既然沒有打敗那些三國時期的名將,就代表他沒有那些人強。

文鴦的確實是一名猛將,曾經趙雲帶著蜀國的兵馬去攻打魏國 ,但是趙雲知道了自己需要對抗的是文鴦後 ,趙雲毫不猶豫的就繞行了 。

趙雲他是勝在靈活,而且有智有謀,而文鴦則是一名徹徹底底的武將。在我看來我覺得三國第一猛將是趙雲,因為趙雲的7進7出。這足以說明文鴦在三國後期是一位武力超過趙雲的武將 。

他能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靠的不是名氣,而是自己真正的實力 。他作戰時間長,戎馬一生,趙雲不及他,文鴦一輩子都在打仗,立下無數軍功。


江水趣談


為什麼有人說文鴦是三國第一猛將?

據統計,漢朝鼎盛時期有人口五千五百萬,晉朝的時候只剩下了七百餘萬,雖然還有一些隱戶沒有統計上來,可見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群雄割據時期,將星雲集。

因為戰爭的頻繁發生和突發性,所以作為一軍之將,可能要身先士卒,作為表率,再者漢人尚武,這個時段的猛將表現在他們的武力值上。

如果按照這個“猛”來排名的話:

1.呂布,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惜智力欠缺,命喪白門樓。

呂布:

2.典韋,張繡在宛城復叛的時候,就去先去將他的雙戟偷了。如果典韋手上拿著雙戟,那可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3.馬超,西北地區民風彪悍,馬超十六歲就博得“錦馬超”的美名,並且在羌人中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按原著來理解,馬超是略強於張飛和許褚的。

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家,化家為國,發動戰爭就要經過廟算、後勤、情報等等,軍隊也向訓練精銳、升級裝備、保障制度配套的方向發展。

進入這一個階段了之後,個人的勇武和堂堂大陣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這個時段的猛將就表現在作風硬朗,敢於打硬仗,敢啃硬“骨頭”。

比如說後世的“三猛三快”, 猛衝猛打猛追,戰前瞭解敵情要快,衝擊時突破要快,突破後擴大戰果要快。

按照這個“猛”來排名,文鴦可為三國第一猛將。

文鴦:


忠於王室,隨父討賊,驚死司馬老賊,這是一猛

文欽與毌丘儉、鄭翼、呂宣、張休一同起兵反抗司馬氏。鄧艾也受到了邀約,他卻暗中將信使斬殺,架設浮橋迎接司馬師大軍。

文欽本來是想來突襲鄧艾的,看到司馬突然率軍來到,戰場情況有變,進退難捨。

而文鴦卻立即勸進:

“雖然算不到司馬師突然到來,司馬也以為我們會後退,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趁著敵軍立足未穩,攻其無備。”

司馬師剛進行眼部手術,傷口未愈,但是此次平叛關乎家族大業,所以還是抱病出徵了。

夜裡,文鴦率領勇士到司馬軍寨前,大喊司馬之名,司馬受驚,眼珠竟然跳了出來,大出血,回去之後就死掉了。


為救部下,攻入萬敵叢中,如若無人之境,又是一猛

第二天文鴦為了儘量打擊敵軍士氣,又率百餘騎殺入敵方騎兵陣中。

當殺出重圍的時候,還有一部份部下沒有殺出來,被圍於陣中,士兵一起大喊:

“將軍,您難道忘記我們了嗎?”

文鴦又率領殺出來的部下,重新殺入重圍去解救他們。

救了那些被圍的部下之後,跟他一起去救人的部下又被敵陣包圍,士兵又在喊,“將軍,您忘記我們了嗎?”文鴦又率領剩餘的部下又殺進去。

如此反覆六七次,敵軍再也不敢逼進,文鴦率軍揚長而去。

龍城飛將,大破鮮卑,威震北地,這是最後一猛

泰始六年(270年),禿髮鮮卑部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

咸寧三年(277年)三月,文鴦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橫掃北地:


各花入各眼,看各人是怎麼理解了。三國說得再多,終是內戰,成就越高,為禍越烈。

如果文鴦不死,北地無憂。他能守住北方,成長為像李廣一樣的“龍城飛將”。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亭榭


剛日讀史



三國中提到“猛”字,大家都會想起張飛、典韋、許褚等人,然而在三國時代的後半段,最猛的應該是文鴦。



文俶(wén chù)(238年?-291年),字次騫(cì qiān),小名阿鴦,世稱文鴦。譙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晉初名將。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之子。文鴛為何“猛”冠天下?且看:

場景一:

司馬師率大軍前來征討, 文鴦率領幾十騎,衝進司馬軍軍陣,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後來司馬師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鴦不怕,更抖擻了精神,轉頭殺向這八千人,進出六七次,一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最後在幹掉百餘人後,文鴦安全撤出。此戰文鴛揚名天下!

場景二:

鮮卑族想要謀反,率領軍隊來攻打晉朝,胡人天生驍勇善戰。他們接連攻下的幾座城池。士氣非常高,司馬昭派文鴛出戰,文鴛一出馬胡人馬上節節敗退,他一舉擊胡人主力讓他們潰不成軍,最終紛紛向文鴛投降。此戰收服降並二十餘萬!


智帝輝煌


文鴦確實在後三國時代煞是威猛,但是說文鴦是三國第一猛將這個就過於誇大其詞了,曹魏名將張郃不也照樣在街亭之戰中開過無雙嗎!那你能說張郃武藝數一數二嗎,五虎若在他一個都打不過,不過在演義中出場只一回目的文鴦表現確實很優秀。

後三國時代的猛將

文鴦,,魏末晉初名將,曹魏揚州刺史文欽之子。為人驍勇善戰,早年和父親依附於大將軍曹爽,效忠於王室,司馬師廢黜皇帝曹芳後,隨父文欽聯合毌丘儉於淮南起兵勤王。

文鴦在演義中武藝相當彪悍,表現不俗。

夜襲司馬昭:文鴦出場的時候不過十八歲,首次亮相便夜襲司馬師的軍營。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 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鴦只望父到,以為外應,並不見來。 數番殺到中軍,皆被弓弩射回。鴦直殺到天明。

樂嘉橋邊開無雙:文鴦和父親被亂軍衝散,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 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 聲,直衝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魏將聚在一處, 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併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復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

文鴦的精彩表現有兩處,一處是夜襲司馬師大營,橫衝直闖,殺敵無算,直接造成司馬師眼珠崩出不久便因此而死;第二次就是在樂嘉橋邊大戰追擊他的數百員魏將,文鴦發起神威,擊退追擊魏將,殺死數十人。

文鴦武藝的上限

文鴦的表現確實不錯,但是把文鴦放在超一流猛將中甚至有些好事者將其列為武藝前幾甚至和呂布齊名,這就大錯特錯了,文鴦的另外一場單挑決定了他武藝的上限。

大戰鄧艾決定了文鴦武藝的上限

文鴦夜襲司馬師大營,和鄧艾打過一架,演義曰:鴦縱馬看時,只見一軍行如猛風,為首一將,乃鄧艾 也,躍馬橫刀,大呼曰:“反賊休走!”鴦大怒,挺槍迎之。戰有五十合,不分勝敗。正鬥 間,魏兵大進,前後夾攻,鴦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

文鴦和鄧艾大戰五十合讓文鴦丟分不少,鄧艾的武藝只能勉強算是一流,文鴦本人殺的都是無名魏將這也是一個丟分項目。

五十合戰平鄧艾決定了文鴦的武藝也就是一流武將中比較強的,離超一流武將的差距比較大,鄧艾在巔峰期的關羽、馬超、張飛、趙雲的面前也就二十合的水平撐死。

歷史上的文鴦

歷史上的文鴦除了沒有那麼無雙的武藝表現外,軍事能力相當強,和父親參與了淮南之亂,毌丘儉兵敗壽春後,文鴦和父親文欽投降吳國。後魏國大將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昭,吳國命令文欽父子及全端、唐諮等人 入壽春支援,結果諸葛誕猜疑心重,居然起疑心殺了文欽,文鴦和其弟文虎聽到父親死訊,二人隻身穿越城牆,投奔司馬昭。

司馬昭赦免二人死罪,又表薦文鴦、文虎作將軍,賜爵關內侯,可見司馬昭確實是很大氣的一個君主。

西晉代魏,文鴦仍仕晉朝,歷任平虜護軍、平西將軍。

司馬炎駕崩後,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掌控朝政的太傅楊駿及其黨羽,東安王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致使諸葛誕敗亡、屠滅三族。司馬繇為了給外公復仇竟在政變後,誣告文鴦與楊駿一同謀反,因而遇害,被夷滅三族,時年五十四歲。


我家的貓叫皮蛋


三國第一猛將有些過分了,三國時代他就是一小屁孩兒!

<strong>

文鴦又叫文俶或文淑,是魏晉交替之際的一代名將,曹魏揚州刺史文欽的兒子!

其一生主要乾了這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18歲跟隨自己的父親一起擊退司馬師

文鴦的父親文欽驍勇善戰,乃是三國後期曹魏名將,深受大將軍曹爽的器重。


後來高平陵之變,司馬氏篡權,曹氏一族被屠戮殆盡。大權在握司馬氏囂張跋扈,一手遮天。司馬師更是廢掉了當時的魏帝曹芳。

文欽忠心曹魏,對司馬師的舉動頗為憤怒,於是聯合同樣不滿司馬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等人,決定一起率兵討伐司馬師。

當時文欽和毌丘儉假借太后的懿旨,歷數司馬師的罪行,於壽春起兵,討伐司馬師。

當時年僅18歲的文鴦也隨軍出征。


由於鄧艾不合作,導致義軍處於被動,為司馬師在樂嘉城所阻。

此時司馬師勢大,文欽有些膽怯。反倒是年輕的文鴦並沒有慌亂,親率大軍,主動出擊,迎戰司馬師。

司馬師聽聞之後大驚,他沒想到文鴦有如此膽識,當夜突襲。當時的司馬師正患眼疾本就是帶傷出征,結果被文鴦這麼一驚,眼疾惡化,眼珠迸裂而出,吃了大虧。


不過由於父親援兵未至,司馬師又閉營不出,文鴦叫陣一番後只得撤退。

此時,司馬師又乘文鴦撤退之機,派兵追殺。文鴦心道 ,來得正好,又調轉馬頭,殺了個回馬槍,在敵軍陣中大殺四方。奇人勇猛無敵,單槍匹馬卻在敵陣中來去自如,最終給魏軍留下百十具屍體後,揚長而去。

而司馬師經此一戰後,眼疾無醫,回去沒多久就死了,這才有了後來的司馬昭上位。

經此一役,文鴦算是出名了,為當時青年將領至翹楚。但也僅僅只是一名新秀,僅此就評價他第一猛將說不過去。

第二件事,文鴦投晉之後,大破胡人,名震天下

當年勤王失敗後,文鴦跟著父親投了吳國,然後諸葛誕起兵再反司馬家,文鴦又跟著父親投了諸葛誕。但是諸葛誕與文鴦父親不合,藉故殺了文欽。文欽因此又投了司馬昭。併成為了西晉開國大將。

270年,鮮卑部落首領進攻晉,先後殺死了很多晉的大臣,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派文鴦去迎戰,文鴦結合多方軍力,大破外敵,使得有近20萬人投降,這使得文鴦名氣大噪。

所謂的三國第一猛將,就是因此而得名!

但是在三國時代,胡人就是弟弟,從公孫瓚到張遼再到司馬懿,哪個不是戰功赫赫。這個也是不夠的啊!

要說猛將,我還是服趙雲!


白話歷史君


方圓論壇觀點!

歷史上三國時期呂布以勇武聞名天下,號稱“飛將”當時有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由此可見呂布之勇猛。就算是小說演義呂布的勇猛也是毫不遜色。

但在三國末期曹魏陣營又出了一個絕世武將,武力值甚至不在呂布這個“飛將”之下。這個人就是文俶,小名叫阿鴦。所以世人也多稱他為文鴦。在小說《三國演義》裡有一段描述文鴦單騎退雄兵,來形容文鴦的勇武。但在歷史上文鴦之勇更甚小說。



文鴦是三國時期魏國前將軍文欽的兒子。後來文家得罪了司馬家族被派到揚州鎮守防備東吳。後來司馬師廢了魏帝曹芳,文欽憤而起兵討伐司馬師。再次期間文鴦大展神威,曾單人單騎殺入數千騎兵陣中,來回衝擊了六七次,擊殺百餘人,策馬而去,這一段和趙雲的七進七出有這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文鴦的這段記載是歷史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絕非杜撰。之後無處可去文欽帶著兒子文鴦等人投奔吳國。之後吳國大將軍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文欽和文鴦父子也在其列,但因為矛盾文欽被諸葛誕殺死。文鴦無處可去又重新投奔回司馬昭。



本來文鴦是死路一條的。本來文鴦和他父親就是背叛了魏國,現在回來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司馬昭考慮到和吳國大戰在即,若果殺掉了文鴦那麼吳國可能就沒人敢投降了,肯定會拼死一博的。所以司馬昭赦免了文鴦的死罪,還封他做了將軍。並且告訴對面的吳國。連文鴦我們都不殺,你們還不投降等什麼。果然吳國軍心動搖。


鹹熙二年西晉取代了曹魏。而這個時候鮮卑背叛了晉朝。並且殺了好多晉朝的邊疆官員。晉武帝司馬炎派遣文鴦平叛,文鴦帥軍大破鮮卑,使得鮮卑再次臣服於晉朝,俘虜草原胡族二十多萬人。從此文鴦名震天下。由以上可見,文鴦甚至在能力上遠超呂布。呂布個人武力無敵不假,但是統軍作戰能力就一般般了。而文鴦個人武力能在數千騎兵中殺十幾個來回。統兵作戰還可以降服鮮卑。可見綜合能力之強。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在《三國演義》中,文鴦的筆墨並不多。他是曹魏大將文欽之子,登場於“淮南二叛”,也就是文欽、毌丘儉反抗司馬師之戰。當時司馬師專權,廢黜曹芳改立曹髦,文欽、毌丘儉佔據壽春發起叛亂,文鴦隨父親駐守樂嘉城。

司馬師率軍親征,鄧艾、諸葛誕、胡遵等人為先鋒。文鴦認為司馬師勞師遠征,我軍以逸待勞,應趁其立足未穩而夜襲敵營。於是文鴦和父親文欽各引一路兵馬前去劫營。

司馬師大軍初到,夜晚人困馬乏。文鴦引軍先到,沒等父親前來就引軍殺出,卻殺了司馬師一個措手不及。而司馬師當時眼生肉瘤,疼痛難忍,被營內的喊殺聲嚇得肉瘤從眼內蹦出,血肉模糊。

雖然司馬師軍亂作一團,但中軍營帳護衛森嚴。文鴦衝擊幾次未果,又尋不見父親的身影,眼看自己所部傷亡殆盡只能撤軍。這時鄧艾等人前來追擊,把文鴦團團圍住,文鴦力斬數將,在敵陣中反覆衝殺了6、7次,最終竟然毫髮無傷地突圍而去。

樂嘉一戰,我們可以從文鴦身上看到兩位猛將的身影。一個是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另一個就是百騎劫魏營的甘興霸。此戰中的文鴦是兩人的綜合體。

不過文鴦和兩人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趙雲是懷抱阿斗,單槍匹馬,打遍曹操手下猛將,還斬殺數十將。甘寧則是帶著100騎兵夜襲魏營,最終未損一人,圓滿完成任務。文鴦和他們比起來還差了許多。

在正史中,文鴦的戰績要比演義中的還要誇張。《資治通鑑》記載,文鴦面對司馬班等8000騎兵的追擊,竟然一個人主動衝入敵陣6、7次,在殺掉百餘人後,敵軍無人敢追,文鴦便毫髮無傷地撤走了。

如果真如《資治通鑑》記載,那麼文鴦的武力絕對是三國第一,遠超呂布、關羽、趙雲等人。

不過在《三國志》中,卻沒有文鴦單騎衝陣的記載,只是說他和父親文欽分兵夾擊司馬師,文鴦雖然擾亂中軍,但其孤軍深入,未能和文欽匯合,最終撤退。相比之下,還是《三國志》的記載較為客觀真實。

此戰後,毌丘儉被司馬師擊敗,壽春失守,文鴦隨父親文欽逃到了東吳。後來諸葛誕反對司馬昭時,文鴦和父親與諸葛誕聯合。而諸葛誕和文欽內訌,文欽被諸葛誕所殺,文鴦投降司馬昭,帶兵平定了諸葛誕。

西晉建立後,文鴦率軍在西北大戰鮮卑,取得了輝煌戰績。但他卻因害死了諸葛誕,被諸葛誕的外孫司馬繇陷害,最終被誅滅三族。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