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呂布是怎麼死的?

兵哥哥名著說


正史裡呂布之死,與《三國演義》所寫相差不多。我把呂布趕走劉備、獨霸徐州後的故事,作一番梳理。

第一,呂布獨霸徐州

徐州本是陶謙的地盤,陶謙死後,把徐州送給劉備。當時呂布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逃到徐州,被劉備收留。不想呂布實在厚黑,非但沒有感恩戴德,還黑了劉備一把,最後自己霸佔徐州,而劉備則灰頭土臉投奔曹操去了。對曹操來說,劉備就是對付呂布的利器。他撥出一部分兵力交給劉備,並提供糧食,讓劉備得以重振旗鼓,殺回小沛,收羅散兵遊勇,繼續與呂布對峙。

第二,呂布與袁術決裂

呂布霸佔徐州後,一心想當皇帝的袁術極力拉攏,並約為兒女親家。袁術稱帝后,便派人前往徐州,迎呂布的女兒。沛相陳珪力勸呂布與袁術劃清界線,袁術實力並不強,又妄自稱帝,失敗是必然的。呂布遂與袁術決裂,轉而倒向曹操。曹操以朝廷的名義,以呂布為“左將軍”。同時,曹操還給呂布寫了一封私人信件,在信中對他大獻殷勤並極力拉攏。

第三,呂布進攻劉備

呂布名義上歸附曹操,實則貌合神離。對呂布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劉備殺回徐州,畢竟徐州本來是劉備的地盤。為了解決劉備,呂布派高順進攻沛縣。劉備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只得向曹操緊急求援。曹操派夏侯惇馳援,援軍也被高順擊敗。此時的劉備已是孤軍無援,再也頂不住高順的進攻,他棄城而逃。

第四,曹操決意徵呂布

劉備在沛縣失守的消息傳到許都,曹操認為呂布根本是不可靠的,必須武力討伐。打敗劉備後,呂布聲勢大振,一些變民武裝集團頭目紛紛前來投靠,有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獲悉曹操率大軍前來的消息後,呂布自恃驍勇,並不當一回事。然而,有勇無謀意味著危險。

首先是陳登率一幫人馬投降曹操去了,士氣大受影響。呂布幾次出城作戰,可哪是曹操的對手,每次都大敗而歸。他再也不敢出城了,龜縮在下邳城內。

第五,陳宮的計策

謀士陳宮獻策,認為呂布應親率一支步騎兵駐屯於城外,與城內守軍互為犄角,相互策應。用不著十天半月,曹軍的糧食就差不多吃光了,到時前後夾擊,必定能大破敵軍。

呂布覺得這個計謀不錯,打算採納。不想這時老婆跳出來阻撓,認為陳宮與高順向來不和,要是呂布出城,二人怎麼可能同心協力守城呢?被老婆這麼一說,呂布沒了主意,遲遲不肯出城,陳宮的計謀就此泡湯。

第六,向袁術求援

拒絕採納陳宮的建議後,戰也不成,守也不是辦法。惟一的出路,是請袁術出手相救。於是呂布派人求救於袁術。袁術記恨呂布的背叛,沒想全力幫助呂布解決,只是派出一支軍隊,不是去解下邳之圍,而是搖旗吶喊一下,虛張聲勢。

呂布當然知道袁術為什麼不出手相救,兩人聯合,純粹只是利益,談不上感情與信任。為了取得袁術的信任,呂布只能走一步險棋:把女兒送到袁術那兒去。呂布親自護送女兒出城,但一陣混戰,呂布還是未能衝破包圍圈,被迫撤回城內。

女兒送不出去,呂布也不能指望袁術的援救了。

第七,張楊之死

關鍵時候,誰願意來援救呂布呢?袁術不幹,袁紹也袖手旁觀。只有一個人比較義氣,此人便是河內太守張楊。

張楊以前與呂布是同僚,呂布在落難時也曾前去投奔,兩人關係不錯。可是張楊的實力平平,不過此人也算夠朋友,帶自己的軍隊來給呂布壯膽助威。張楊的部將們卻不想與曹操為敵,暗中策劃謀反。楊醜發動兵變,把張楊殺死了。

惟一能幫點小忙的好朋友也死於非命,呂布的末日也臨近了。

第八,呂布被擒與被殺

曹軍已圍城兩個月,時間已是農曆十一月,正是一年裡最寒冷的季節。為了困死呂布,曹操下令在城外挖掘壕溝,完全切斷呂布與外界的聯繫。

下邳城池頗為堅固,要如何進攻呢?曹操想到用水攻戰術。下邳城外有兩條河流,一條是沂水,一條是泗水。曹軍便引兩河流之水攻城,一時間,下邳城內外一片汪洋。呂布部將侯成等人突然發動兵變,逮捕陳宮、高順,打開城門向曹操投降。曹軍一擁而入,呂布雖然武藝超群,怎奈寡不敵眾,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白門樓,最終向曹軍投降。

呂布被押到曹操跟前,他強笑著對曹操說:“從今以後,天下可以平定了。”並說:“明公所顧忌的,不過是我呂布而已,現在您已經收服我了。倘若由我率領騎兵,您親自率領步兵,安定天下,易如反掌罷了。”

這裡劉備冷冷地對曹操說:“明公難道沒看到呂布是怎麼對待丁原與董卓麼?”呂布就是個反覆小人,你今天留他性命,明天他就會殺了你。

曹操深以為然,最終下令把呂布絞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呂布有一段恰如其分的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君山話史


我是史明,我來回答。


呂布,生年不詳,卒於199年,字奉先,漢族人,出生於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呂布擅長騎射,膂力過人,號為飛將。。呂布,被人們稱之為“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曾誅殺董卓,擊破張燕,大敗袁術。接下來就由小編來詳解下呂布怎麼死的。


在正史中呂布的死做了非常的詳細的介紹,曹操在下邳城圍攻了呂布好幾個月,最後呂布不停部下的建議,結果被部下宋憲、魏續、侯成造反給曹操做了內應,然後直接把呂布給綁了,送給了曹操了,呂布其實有求曹操不讓殺的,但是劉備當時也說了一句,曹操你想想董卓的下場吧,所以曹操再殺完陳宮之後,就把呂布也殺了,死的依舊非常的慘烈,縊死梟首了。


清晨如風195


首先回答結論,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呂布在下邳被曹操打敗做了俘虜,曹操令手下在白門樓將呂布勒死。呂布這人大家都不陌生,武藝高強,“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但是他的德性太差了,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專幹殺老領導和乾爹的缺德事。他先在董卓的誘惑下,殺了任他為主簿,對他“大見親待”,十分信任的老領導丁原。

他把丁原的腦袋送給了董卓,董卓大喜,認下呂布為乾兒子。董卓“性剛而偏”,曾經因為一件小事,拔出小戟投向呂布,幸虧呂布身手敏敏躲了過去,呂布“由是陰怨卓”,心裡恨死了董卓。後來,呂布與董卓的侍女私通,《三國演義》中把貂蟬的名字安在這個侍女身上。呂布做了虧心事,心裡害怕。朝中的司徒王允等人要除掉董卓,對呂布許下高官厚祿,呂布便重新上演了殺丁原的那場戲,親手把這個董乾爹刺死了。


後來,呂布又投奔袁術、張揚、袁紹、劉備等大小軍閥,都鬧得不愉快。最悲催的是劉備,好心收留了被曹操打敗後走投無路的呂布,安排他駐紮在小沛。沒想到呂布卻趁劉備與袁術作戰的時候,佔領了劉備的下邳,反客為主,把劉備趕到小沛,這事做得很不地道,為日後白門樓喪命埋下了禍根。



此後呂布也沒幹什麼好事,這其中還有許多曲折波瀾就不細說了,總之,惡人自有惡人磨,多行不義必自斃,呂布終於做到了頭。他在下邳被曹操包圍,圍困了三個月,軍心渙散,眾人離心離德,部將反叛,眼看大勢已去,呂布被迫從白門樓上下來,向曹操投降。


曹軍士兵把呂布捆得緊緊地來到曹操面前。呂布說:“綁得太緊了,稍微松一點吧。”曹操說:“捆綁老虎不能不緊呀。”呂布很不理解他為什麼會被部下出賣,感覺自己很委屈。他問曹操,我是很厚待諸將的呀,諸將到了緊急關頭怎麼都背叛我了?曹操說,你背叛自己的妻子,去愛諸將的妻子,怎麼叫厚待諸將呢?曹操一句話,把呂布說得啞口無言。

呂布已為階下囚,卻還在幻想著美好的明天。他與曹操、劉備有一段對話,非常精彩,完全暴露出他地痞無賴的本性。他先向曹操獻媚說,從此以後,天下太平了。曹操不解,問道,此話從何說起?呂布說,明公所顧慮的,只有我呂布一人。以後,您自己統率步兵,派我統率騎兵。平定天下,不成問題。曹操或許是在思考呂布的話,沒有馬上回答。

呂布便轉過臉來,對旁邊的劉備說,你現在是座上客,我作了階下囚,繩子困得太緊了。你就不能替我說一句求情的話嗎?曹操有些猶豫,準備給呂布鬆綁。劉備這時新仇舊恨,湧上心頭,他趕忙提醒曹操,明公不見呂布是怎樣殺了他的領導丁原,還有他的義父董卓的嗎?曹操點了點頭表示同意劉備的說法,呂布見此,頓感絕望,對劉備破口大罵道,你這個大耳賊最不可信了。罵也是白罵,改變不了任何結果。一根繩索套在呂布的脖子上,這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終於落得命隕白門樓的可恥下場。


濱城老王


呂布雖然在後世演義中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但是無論是演義中還是歷史上,呂布都是死於曹操之手。

呂布的一生中其實有很多次機會名垂千古,但是呂布完美的錯過了每一次機會。可以說呂布之死就是死於他的狂妄自大,死於沒有目標,死於不聽良言,死於短視無謀。

一、第一次背叛

呂布一生的起點其實不低,年輕的時候就以武力驍勇馳名,效力於執金吾、幷州刺史丁原,和他一起玩耍的同伴之中不打張揚,張遼這樣的後世名將。

可惜董卓入京後天下大亂,和董卓不合的丁原手握強兵不弱於董卓,可惜呂布短視之極,只看到董卓許下的高官厚祿沒看到天下萬夫所指的罵名,帶著丁原的頭顱給自己換回來了還流淌著丁原鮮血的執金吾的大印。

但是呂布不知道賣主求榮是會上癮的,做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或者是知道了也無所謂。呂布雖然被董卓重用,但是天下人都在等待他第二次出賣的到來。

二、第二次背叛

果然,僅僅因為董卓的一位侍妾,呂布就被王允拿住了把柄,隨後用董卓的熱血換回來了和王允共秉朝政的榮光。王允看似大方的把董卓封給自己的溫侯轉贈給呂布,但是怎麼看都像是王允在和當初苟且偷生的自己告別。

再一次背叛的呂布,因為除掉了國賊董卓,恢復了漢獻帝的統治,這一次沒有人敢明面上指責,但是三姓家奴的罵名在民間口口相傳。

因為王允和呂布的無能,為了活命的西涼士兵爆發出來了驚人的力量,呂布這一次又拋下了王允,自己逃命去了。

三、第三次背叛

這個時候天下各州郡都有豪傑盤踞,呂布要去哪裡呢?呂布心想,董卓殺了袁氏家族,而我刺殺董卓相當於替袁家保持,袁家應該會很感激我吧。

於是呂布挑選了當時袁家最強大的袁術前往投奔,這時候呂布多次叛變的惡果開始顯現,袁術壓根瞧不起呂布。呂布於是決定再次前往另一個袁家後人--袁紹軍中試試水。

袁紹心胸還是比袁術大一點,不但收留了呂布還讓他帶兵打仗,供給糧草。但是呂布有了一點點兵馬,和山賊交鋒打了一點點勝仗,馬上膨脹起來,在河北大地縱兵劫掠,絲毫不顧及袁紹臉面。

袁紹很生氣,打算殺掉呂布。但是有了袁術的案例在前,呂布也算是對袁家兄弟留了個心眼,感覺不對馬上準備主動告知袁紹自己準備撤了。袁紹決定既然對方已經察覺,還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斬草除根。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袁紹的追兵不但沒能暗殺成功,反而露了臉被呂布嚇退。背叛袁紹的呂布和袁紹徹底結仇。

四、虎軀一震的錯覺

準備投靠自家老鄉張揚的呂布迎來了人生中另一次好機會。曹操的發小張邈和曹操的部下陳宮等人不滿曹操隨意殺戮名士,在曹操出兵之時發起叛亂,在當時尊漢的周邊勢力中只有呂布在名氣和武力值上比曹操強大。

張邈陳宮等人於是邀請呂布入駐兗州,並承諾將盡全力扶持呂布擊敗曹操。

可惜,真的以為自己虎軀一震便有小弟來投的呂布,覺的自己已經勝券在握,只有三個小城的曹操那裡是自己對手?便不聽陳宮等人的建議,結果僅僅兩年時間,呂布就被曹操打的投奔徐州的劉備。

五、再一次背叛

到了這個地步,呂布還是壓根沒有反省自己為何會一直失敗,只是出現了著名的幻覺:“我能反殺!”

於是乘著劉備抵擋袁術,呂布再一次背叛了收留自己的恩人,將劉備的大本營徐州收入囊中。然後故作寬宏大量,又收劉備為小弟駐紮小沛,由此開始了兩人的相愛相殺之旅,不知道互相背叛了多少次。

六、呂布的“初戀”袁術

這時候打算稱帝的袁術,看到了呂布的強大,於是派遣使者,以迎娶呂布女兒作為皇后為代價,請求和呂布結盟。

呂布剛開始大喜過望,馬上送出自己的女兒。但是沒想到這事兒被陳圭知道了,陳圭忠於漢室,一想到袁術稱帝,呂布和他結盟的話,大漢最富庶繁華的幾個州將不在歸漢朝所有。於是陳圭故意誇大其詞挑撥離間。

呂布中了激將法,想起第一次投靠袁術被拒絕的尷尬,馬上派人追回自己的姑娘,並且把袁術的使者斬首,並獻給已經在許昌的漢獻帝以示忠誠。被擺了一刀的袁術大怒,和呂布大戰一場結果失敗而歸。

但是共同利益往往會讓敵人握手言和,袁術和呂布在兩年內又互相想起了對方的好處,他們兩像一對脾氣不好的情侶,不斷的分手又不斷的和好,只不過這次聯手,他們共同的敵人是曹操和劉備。

七、呂布之死

呂布可以擊敗失去了根據地,失去了軍隊的劉備,但是對於劉備後面的梟雄曹操卻顯得力不從心。

曹操一方面替劉備出頭,另一方面要解決身後的大威脅,於是親自率軍擊敗呂布。

呂布這個時候已經上下離心離德,於是在一場大戰之後被部將綁到了曹操跟前,於是誕生了呂布人生當中最後一段對話。

呂布:“縛太急,小緩之。”

曹操:“縛虎不得不急也。”

呂布:“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emmm……

劉備:“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以史為鑑


《三國志》記載: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布遣救於術,(術)自將千餘騎出戰,敗走,還保城,不敢出。術亦不能救。布雖驍猛,然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呂布有勇無謀,被曹操打敗;反覆無常,三姓家奴,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為此被殺。呂布為了投靠董卓殺了丁原,“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謁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呂布和董卓有矛盾“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在王允挑撥下殺了董卓“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後來呂布兵敗逃亡袁術,“布自以殺卓為術報仇,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袁術不收留呂布,呂布又投奔袁紹,袁紹又猜忌呂布“紹患忌之。布覺其意,從紹求去。”袁紹兄弟都因為他反覆無常不願收留呂布。

呂布又和張邈陳登一起謀奪曹操的兗州“郡縣皆應,唯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後來被曹操打敗,投奔劉備“擊破布於鉅野。布東奔劉備。”

在劉備手下,趁劉備出征袁術,徐州空虛,就奪了劉備的徐州“備東擊術,布襲取下邳,備還歸布。”

袁術想和呂布結援,聘取呂布的女兒,在陳珪的阻撓下,追回了嫁往袁術在路上的女兒“布亦怨術初不己受也,女已在塗,追還絕婚,”在陳登父子的謀劃下,攻擊袁術。

又和袁術結盟攻擊劉備“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最後被曹操擒獲,命喪白門樓。

呂布反反覆覆,被群雄所忌,被劉備記恨,最後曹操也不想留他一命,直接殺了。


凌煙閣主


呂布被曹操戰敗所殺死,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分析深層次的原因,與其說呂布死於被曹操所殺,還不如說呂布死於為自己的背信棄義所殺。

呂布是一個無信無義、不講做人原則、沒有道德底線的人。為了個人利益,他可以不斷易主並殺主求榮。例如,先事丁原,為丁原部將,拜丁原為義父,後受董卓唆使與誘惑,殺了丁原投奔董卓,又拜董卓為義父。再後來又為王允唆使殺掉董卓,所以呂布被稱為“三姓家奴”。為了個人利益,他可以背後對朋友捅刀子,反戈一擊。例如,呂布一次戰敗後走投無路便去徐州投奔劉備,可是乘劉備與袁術打仗之機,見徐州空虛就乘機佔領了徐州,將徐州據為己有。可見,呂布是何等賣主求榮之人,是何等見利忘義之人!

曹操本是重才之人,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凡為自已所用之人都儘量網羅。呂布是東漢第一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被稱為“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照理人才難得,被曹操打敗擒住後,應該留下重用。曹操起初也有不殺呂布之意,呂布為了話命也表態願意歸附曹操。可是劉備一句話提醒曹操“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教訓了嗎?”曹操於是便下決心將呂布殺了。

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做人首先要把道德操守放在第一。有才無德是危險分子,其危害程度比普通人還高。像呂布這樣隨時可以背信棄義之人,即便再有才能,誰還敢留下重用?越是這種有本事卻無信義可言之人,留下他就是給自已日後留下禍根,被殺掉以免除後患那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所以,與其說呂布為曹操所殺,不如說呂布為自已無信無義所殺。


逛逛笑笑說說


大家好,我是挑軟柿子捏,我來解答。

呂布字奉先,是五原郡九原縣人。可以說呂布在三國是第一猛將,大家也都聽過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吧,那麼這麼一個猛人是怎麼死的呢?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性格反覆,見利忘義

呂布一開始是跟著幷州刺史丁原,丁原很欣賞呂布的驍勇,一開始就讓呂布做了主簿,跳過了基層的幸苦打拼,並且對呂布特別信任和厚待。

可是後來被董卓拉攏利誘,竟然殺掉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丁原,可以說是見利忘義,不擇手段。

司徒王允也很欣賞呂布的強壯勇猛,正巧呂布因為董卓差點殺掉自己而惱怒,於是兩人一合計又把董卓弄死了。

呂布的反覆無常盡人皆知,於是呂布投奔袁術被拒,轉頭袁紹又被猜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收留自己的人-劉備,還把人家的徐州奪取了,這下子可是把幾個能人都得罪了,不死都對不起他的所作所為。

沒有主見,不能馭下

呂布這個人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對部下諸將言聽計從,不能有自己的主見,這是一個為將者的大忌,部下的意見只能做參考,最後拿主意的還得是為將者,這一點呂布可以說是完全做不到。

曹操兵臨下邳城給呂布寫了一封信,向他說明利害,呂布都想投降了,可是呂布的部下陳宮等人,自認為身負重罪,阻撓呂布投降,上下各有心思,怎麼能打勝仗呢,堅持三個月,無奈下城投降,最後被曹操讓人勒死。

呂布對沒有主見,不能讓隊伍上下一心,不是個好的領導者,失敗是必然的。

人品低劣,無人敢用

呂布的勇猛盡人皆知,而曹操又是愛才之人,那麼為什麼在呂布投降之後,曹操不用他呢?在呂布投降之後,也曾表明忠心想為曹操效力,這時候曹操猶豫了。

曹操心想;呂布確實是勇猛,可是這人反覆無常。正在考慮的時候,劉備說:明公沒看見呂布是怎麼對待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

雖然呂布的死確實有劉備一句話有關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呂布見利忘義,反覆無常已經深入人心了,沒有人敢用他,再加上呂布非常勇猛,不殺他也是個隱患,所以呂布必死。

我是挑軟柿子捏,希望大家關注我,我會不斷的分享歷史故事!


挑軟柿子捏


俗話說得好:“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是三國演義裡有名的汗血寶馬,而呂布可不僅活躍在演義中,正史裡的呂布依然是當之無愧的三國名將。說到他的死亡真相,這並不是指他因為什麼外因導致他的生命活動停止。所謂“死亡真相”應當是導致他敗亡的原因。因為追究他在白門樓上是被吊死還是被斬首是沒有意義的。

導致呂布敗亡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呂布的性格導致他最終的軍事失敗,另一個就要得益於劉備的助攻了。

呂布自身

呂布為什麼被人家張三爺叫做“三姓家奴”?因為此人反覆無常。自己本性呂,拜丁原作了義父,後來為了匹馬殺了義父,拜董卓作義父。被稱作三姓家奴。這反覆無常的性格已經成為呂布的標配了。他殺了董卓之後出去自立門戶,後來又投靠劉備,又背叛劉備。歸順朝廷又叛出朝廷歸順袁術。放別人身上可能還需要考慮考慮自己這天天叛逃是不是不仁不義。呂布則是覺得理所當然,要是忠義無雙那就不是呂布了。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再次反叛朝廷與袁術結盟,派中郎將高順、北地太守張遼攻打沛城,劉皇叔不敵呂布被擊敗了。隨後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劉備,也被高順等人打敗,九月,高順等人攻破沛城,俘虜了劉備的妻兒,劉備敗投向曹操。這是一個關鍵,這裡呂布徹底惹上了曹操。

曹操決定親自率兵攻打呂布,大軍抵達下邳城下的時候曹操送了一封信給呂布,希望能成功勸降呂布。呂布想投降,但旁邊的人很不贊成,譬如陳宮同志就相當排斥向曹操投降的行為。作為第一個有幸聽到曹丞相“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演說的同學,他深知在曹操手底下活不長。所以他就對呂布說:“曹操遠道而來,撐不住。你可以帶著軍隊駐紮在城外,反正你猛的很。要是這曹阿瞞打你,你就擋著,我從後面進攻。要是不打,耗著他,看誰糧草多。等糧草不夠他們遲早要撤,到時候乘勝追擊,豈不美哉?”呂布頓時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僅限於覺得有道理。

呂布這人,剛愎自用,總有一股子迷之自信。一邊聽著陳宮建議不聽點頭稱是,另一邊又自作主張向袁術求援,自己率領起兵出城,被人捶了又跑回來守城不出去。導致他手底下幾乎是人人離心。然後曹操在那圍著,一直圍到漲水,一波水淹下邳給呂布來了個團滅。此時,呂布投降曹操還是有可能的,畢竟曹老闆愛才,這麼一位五星級史詩無雙猛將是不容易遇見的。

劉皇叔的補刀

前面我們說到過劉備在被呂布打敗後投了曹操,所以在呂布的戰犯審判會上劉備是在旁邊的。

當時,呂布雖然失敗了,但還是滿臉希望的告訴曹操:“你領步兵,我統騎兵。你我合心,天下任行!”為曹操簡單勾勒了一出極其完美的霸業藍圖,順便介紹了一下自己的獨特價值。曹操動心了,不過還是象徵性的問了下左右。劉備閉著眼睛,緩緩地說了一句:“你還記得丁原、董卓怎麼死的嗎?”曹操冷汗下來了。這要是收留了他,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於是,呂布一邊痛罵劉備屬實是個大耳賊,一邊被嘁哩喀喳的解決了。雖然呂布敗亡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反覆無常又剛愎自用。但是最終劉備的話卻是個決定性作用。你怎麼認為呢!歡迎關注!


魏門寒士


呂布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猛將,他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陳壽的《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中,詳實的記載了呂布的平生。建安三年,呂布反叛曹操支持袁術,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呂布,兵臨呂布佔領的下邳城下。剛開始,曹操還想招降呂布,呂布也想投降曹操,但反叛曹操的陳宮自認為身負重罪,害怕曹操算舊賬,千方百計的阻撓呂布投降曹操。呂布雖然驍勇善戰,但有勇無謀。曹操圍下邳城三個月,呂布手下的大將侯成、魏續、宋憲綁縛陳宮投降曹操,呂布見大勢已去只能投降曹操。

《三國志》記載:逐生縛布,布曰:“縛太緊,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優。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額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曹操綁住了呂布,呂布請求綁松一點。曹操說“綁虎不得不緊啊。”呂布說“明公不就害怕我呂布嗎?今天我服你了,取天下就沒有可以憂慮的了。明公您率領步兵,命令我率領騎兵,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曹操面有猶豫之色。劉備提醒曹操說“明公不要忘了丁建陽和董卓是怎麼死的嗎?”曹操點頭。呂布指責劉備說“你是最不講信用的人。”於是,曹操下令縊死呂布。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曹操殺呂布的情節確實真實。也就是說呂布先被吊死,然後梟首,首級送到了許昌。


因為呂布也算是亂世中的豪傑了,所以,曹操也給了呂布諸侯最高的待遇“縊殺”,而不是斬首。

《三國志》記載;布便弓馬,臂力過人,號為飛將。呂布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也算是一路諸侯了,憑著自己的勇猛獨自闖出了一片天地,還不時的給各路亂戰的軍伐添點亂。成為了各路諸侯都不敢小覷的一霸。如:曹操就在濮陽城被呂布打的大敗而逃。

呂布雖然勇猛,但反覆無常,有勇無謀。對愛惜人才的曹操來說,殺呂布也猶豫了半天,最終才下決心殺了呂布。


智者無疆風清揚


說起呂布我們都是耳熟能詳徳,呂布字奉先在演義乃是天下第一戰將,正史中呂布戰力雖然不是第一也是僥勇善戰的武將,正史中的呂布跟演義中差不多,都是讓曹操下令給處死的。

曾幾何時我乃包頭呂布成了我們一句笑言,不錯呂布就是現在的包頭市人,三國時期的五原郡人。

呂布本來是丁原部下,為了利益殺丁原投靠了董卓,董卓得勢之後認呂布為義子,封中郎將,都亭侯。董卓與呂布雖然是義父義子關係,其實兩人的並沒有多深的感情,後來呂布被王允教唆,呂布誅殺董卓,被王允封為將軍,假節鉞,儀比三司,進封溫侯,故呂布又稱呂溫候。

董卓死後其舊部攻入京城,呂布率軍與董卓舊部對戰,呂布戰敗而逃,率軍逃走之後的呂布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張邈、劉備等。

後來呂布率軍與曹操對戰,曹操部將率軍攻打呂布城池下邳,由於呂布無謀,被曹操圍困於下邳。

呂布被困的期間,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呂布見大勢已去,要求部下斬其首級以換取自己的身家性命,部下不忍沒有照辦。說呂布為了將士性命也好,為了自保也罷,呂布投降於曹操,請求曹操留用,最後被曹操下令處死。

關於曹操為何處死呂布有兩種記載,在《三國志》中說服曹操殺死呂布的是劉備,而在《獻帝春秋》卻記載說服曹操殺死呂布的是王必。

兩人說服曹操的說法也有點不同,劉備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來說服曹操處死呂布,王必則是以“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來說服曹操誅殺呂布。

兩個不同的記載,兩個不同的人,說服曹操的方式也不相同,我們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還是《三國志》的可信度高一點。

畢竟當時呂布雖然已被曹操擒獲,若按照王必的觀點來看,顯然其他降將也得被處死,曹操處死呂布還是聽劉備之言,為了除後患才下令處死呂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