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張飛與呂布數次交手,不分勝負,那麼呂布真的打不贏張飛嗎?

庭州行者


張飛和呂布是一生的死對頭,彼此厭惡,如同仇讎,恨不得把對方碎屍萬段。

在呂布的眼中,張飛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絆腳石。呂布很討厭張飛,因為張飛屢次挑釁他的尊嚴;呂布又很忌憚張飛,因為他拿張飛無可奈何。

在張飛的眼中,呂布是橫在他面前最高的山峰,有呂布存在一天,他張飛就永遠爬不上最巔峰,永遠不能夠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呂布用盡招數,文的、武的、軟的、硬的,但始終奈何不了張飛的阻絆。而張飛則在呂布的強大壓力下,奮發努力和提高,不斷嘗試著向著巔峰發起衝擊。

張飛與呂布這對冤家一共交手過四次,張飛越戰越勇,表現一次比一次好。而呂布剛頹勢漸顯,一次比一次弱雞。

呂布與張飛的初次交鋒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回中,虎牢關之戰。

回目: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兩個人初次交鋒,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

但關羽適時出馬助戰,說明此時的戰況是呂布佔據著上風。關羽心高氣傲,這是他的戰鬥生涯中唯一一次去採取夾攻的方式。如果不是當時張飛的情況不妙,關羽斷不肯拉下面子來這麼做。

關羽終身只圍毆過呂布,他拍馬上前,並沒有示意讓張飛退下,也說明關羽認為以車輪戰的方式不足以應對呂布,必須要聯手。

呂布與張飛再次交手是在徐州,張飛醉酒,呂布趁夜偷襲,這個情節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有記敘。

回目: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書中說,張飛因醉酒而“不能力戰”,這也充分說明張飛的怯意,張飛當然很清楚,自己如果不在滿血是狀態下,是根抵擋不住呂布的。

呂布也“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一來呂布也忌憚張飛以命相拼的狠絕,二來徐州城已經收入囊中,呂布只想將利益最大化,而損失最小化,犯不著與劉備集團徹底決裂。於是,呂布就放了張飛一馬。

張飛和呂布兩人的第三次交鋒是一場實打實的硬仗,張飛奪馬,呂布問罪。在《三國演義》第十六回中有具體的描寫。

回目: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



這是張飛和呂布兩人最體現真實實力的一次較量,雙方都沒有派出別的將領助戰,而是純粹的一對一單挑硬磕。

兩人硬碰硬地打了一百餘合。這次,關羽並沒有助戰夾攻,此時的張飛與呂布對陣,已經完全具備了自保的能力。

與呂布屢次交手,使張飛一次次激勵自我奮發努力,武藝大進。而劉備“恐有疏失,急鳴金收兵入城”,說明雖然張飛已然不懼呂布,能夠自保,但還並不具備擊敗呂布的能力。

呂布與張飛二人的最後一次廝殺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中。

回目: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呂布竟然先派上高順出戰,看到高順完全不是對手,呂布才又親自接戰。

這次呂布真的比較丟人現眼了,居然搞車輪戰,想消耗張飛的銳氣。這也證明呂布的武力值下降得很厲害,根本沒有信心戰勝張飛。以往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看到敵方的援軍到達戰場, 呂布立即擺脫糾纏,主動撤退。這是呂布戰鬥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與敵方單挑的時候主動示弱逃走。

四次交鋒,呂布是每況愈下,從佔據上風,到趁醉偷襲,到百餘合平手,再到撤退逃跑,戰鬥力和勇氣都在逐步降低和消褪,已經完全喪失了做為三國第一名將的尊嚴。

張飛則是越戰越勇,在突破呂布這座巔峰的過程中,張飛付出了心血和努力,逐漸提升和進步,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呂布在白門樓殞命歸神以後,張飛實際上就取而代之,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了。

但張飛也從此失去了激勵自己提高和進步的精神動力,武力值也開始下降,沒有再能夠再進一步。

結論:

虎牢關和徐州時期,張飛的武藝與呂布相比,仍處於下風。

下邳奪馬之時,張飛已經具備與呂布抗衡的強勁實力。

白門樓期間,此消彼長之下,張飛的武力值實際上已經超越了被淘空的呂布。


饞嘴肥貓鏟史官


當然不是了。

整個三國演義,呂布武藝第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那真不是白叫的。

張飛與呂布三次廝殺,虎牢關前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敗。在徐州兩次兩次單挑,一次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敗,一次是張飛喝醉了酒,呂布不敢逼近。似乎是被張飛的英勇嚇住了。這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因為張飛身邊有十八騎燕將保護。

從兩人對戰具體情況看,張飛確實處於下風。套用武俠小說的話來說就是,張飛已經使出了十成的功力,才勉強與呂布打了個平手。而呂布好像只用了八成功力。他還有餘力。

而是呂布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射箭。

其實呂布擅長的是射箭,不是方天畫戟。

轅門射戟,150步之外精準命中。150步有多遠?保守估計有200米!

別人射箭是殺敵於百步之外。呂布能殺人於兩百步之外!這臺牛了。

張飛再英勇,呂布一箭射過去,還等臺就成了刺蝟了。怎麼打,沒法打呀。呂布很少使用射箭技能,是因為他武藝太高了,近身肉搏足以秒殺敵人,不需要弓箭。

總上,張飛單挑呂布,太難太難。


上將噯福斯


呂布打不贏張飛?不存在,特別是兩人第一次交戰,張飛就敗的很徹底!

《三國演義》文中,張飛呂布第一次交手是在虎牢關一戰中,當時十八路諸侯無人敢戰呂布,因為當時一個小小華雄就讓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嚇破了膽,虧得關羽來了一出“溫酒斬華雄”,不然真是太丟人了!這下可好,比華雄更猛的來了,袁紹只能感嘆:“可惜我顏良文丑不在!”

最終,張飛出手了,也想一戰成名,於是大罵呂布“三姓家奴”,呂布聽了也是大怒,雙方交戰在一起,幾十回合後,雙方看似平手。可這時候,關羽出手了,我們可從關羽的反應中抽絲剝繭,關羽為何出手,只有一個原因,擔心張飛有失。

眾所周知,關羽和張飛都是非常傲氣的人,不屑於圍攻,特別是跟人單挑的時候,可關羽就這麼做了,張飛也沒有因此遷怒關羽,覺得理所應當,只能證明一點,呂布真的太強了,張飛真的抵擋不住!

《三國演義》文中也說了,關羽加入戰團後,呂布依然能幾十回合不落下風,隨後劉備加入之後,呂布才不敵敗走。雖然這裡不能就說,關羽加張飛二人一起,呂布還能打成平手,但是打敗他們之中任何一人應該是沒有壓力的!

關於三英戰呂布,其實我覺得《新三國》電視劇中的處理最為合理,劇中,張飛單挑呂布,明顯呂布應對自如而張飛應對吃力,隨後大戰中,呂布抓住機會打飛了張飛的武器,眼看就要一方天畫戟刺死張飛,是關羽急忙趕過來救下張飛。雖然兩人跟呂布大戰,呂布漸漸不敵,差點被殺,劉備加入救了呂布,想讓呂布改邪歸正,可惜呂布不聽,於是就被三人打跑了,這樣的過程我覺得是最為合理的。

至於張飛一人,還真不是呂布的對手。其實“轅門射戟”那次中,張飛已經打心底被呂布的勇猛所折服,感嘆道:“這賊呂布好生了得!”可見,誰強誰弱,張飛也是心中有數了!

我是七夜侃歷史,你的關注,是我的動力,感謝閱讀!


七夜侃歷史



呂布打不贏張飛?不知從何說起;在“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武藝超群出眾,獨步天下,怎麼可能打不贏張飛;“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人馬之中,漢末兩絕”呂布的實力,是公認的最強;沒有任何一項數據,足以證明呂布不如張飛;

  • 呂布的成名之戰,為“三英戰呂布”;虎牢關前,呂布頭戴紫金冠,腰繫獅蠻帶,手持方天戟,一人一馬衝出陣前,叫陣請戰,氣勢如虹;
  • 五合斬殺河內名將方悅,一合斬殺穆順,十餘合斬掉武安國手臂,若不是八路諸侯一齊救應,武安國也難逃一死;公孫瓚自認武藝高強,也要與呂布交鋒,結果兩合之後,便慌忙敗逃;
  • 若不是張飛及時施救,公孫瓚也難逃一死;呂布見張飛口出狂言,氣勢洶洶,便棄了公孫瓚,來戰張飛;
  • 呂布接著,酣戰一陣,眾諸侯見張飛槍法漸漸散亂,而呂布越添精神;旁邊關羽見狀,也急得不顧及形象,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作以多擊寡,勝之不武,有損形象的事;
  • 呂布接著廝殺,三匹劣馬,三班軍器,攪作一團,三十合後,關羽、張飛戰不倒呂布;
  • 玄德見狀,也被迫加入戰鬥,三籌好漢,方才佔到上風;

所以!從三英戰呂布來看,張飛與呂布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 再從紀靈來比較;
  • 關羽戰紀靈不分勝負;
  • 張飛戰紀靈,十合之內,斬於馬下;
  • 再看呂布與紀靈,“如提童稚”,紀靈在呂布面前,就像個孩子,哪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而且,呂布的轅門射戟,三國之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一百五十步外,一箭射中戟上小支;另外,呂布還有單挑曹操六員猛將全身而退的表現;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可都是曹操方面出了名的猛將,此戰,絕不下於三英戰呂布!!

方方面面來說,張飛都不是呂布的對手!!


愛尚文史


我個人認為呂布前期應該是吊打張飛的,而後期呂布只能和張飛戰平,甚至要弱於張飛的,簡單的分析一下,虎牢關三英戰呂布,足以說明呂布的勇猛,怎麼說呢,呂布在戰三英前,已經和多名大將交手並且將他們斬殺,這時張飛才和呂布交手,但是戰沒多久張飛已經有些只撐不住,關羽看出了張飛以有敗像,所以上前支援,而張飛關羽合力戰呂布,劉備怕兩位弟弟受傷,所以也上前幫忙,形成了三打一的局面,逼退呂布,雖然呂布敗走,但也說明了呂布的勇猛不凡,而不是前期的張飛可以媲美的。再講後期呂布殺死董卓之後,職位發生了變化,從一名武將變成了一方諸侯,而且又得到了美女貂蟬,從而已經不僅僅專注於武學,還有更多的牽掛,權利會使人膨脹,更有美人相陪,所以這個階段的武力值是明顯下降的,而張飛是屬於成長型武將,所以經過大大小小戰役,武力值更是不斷上升,到白門樓呂布更是用車輪戰讓高順和張飛對戰,見高順不敵自己才上,在心理上就已經處於了劣勢,所以這個時期的張飛已經能和呂布戰平乃至戰勝呂布的。


河四


印象中,《三國演義》呂布共四次戰張飛,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醉酒丟徐州,小沛張飛搶馬逗呂布,呂布下邳突圍求救兵。三國迷中,有很多張飛崇拜者,認為張飛是第一勇將,即使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並沒有過多突出張飛,他們也認為張飛四次鬥呂布一次比一次厲害。果真如此嗎?

第一次,可以說張飛關羽劉備很不光彩,三人戰呂布百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呂布之曉勇;第二次張飛獨守徐州,因嫉妒呂布,而遷怒其岳丈曹豹,被呂布趁其醉酒偷襲了徐州,醉酒狀態的張飛在呂布面前不堪一擊,丟了劉備家屬自己逃跑,可謂不忠,呂布還是不錯,最終完好歸還了劉備家屬;第三次張飛不顧劉呂聯盟,背地搶奪呂布戰馬,可謂不義,呂布顧及聯盟之情,與張飛打鬥肯定未用全力,兩人戰至平手,並非張飛武功有了長足長進;第四次呂布被曹操困在下邳,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幾近絕望,被迫突圍去袁術處求救,途中遇到關羽和張飛,以當時呂布之形勢,定是無心戀戰,加之在下邳酗酒縱情,身體被掏空,與關張再戰,已是力不從心,敗走。

張飛確實是三國裡數一數二勇將,但幾次與呂布交戰,並沒有體現出張飛的忠勇,相反卻顯示出小人特點,故此呂布三國演義裡第一勇將當之無愧!




家常理短708


三國演義中,呂布數次與張飛交手,不分勝負,呂布真的打不贏張飛嗎?



三國演義中,呂布至少與張飛有兩次單挑,交鋒過程一次比一次精彩,第一次是大約初平元年(190),十七路諸侯響應曹操檄文,組成聯軍討伐董卓,虎牢關外,呂布首戰聯軍,連殺方悅、穆順兩員大將,砍斷武安國手腕,諸侯之一公孫瓚急了,也不指派部將,親自出馬來戰呂布,呂布揮戟迎面,戟沉力猛,公孫瓚招架不住,轉身就跑,赤兔馬如風掣電馳,尾追而來。



萬分危急之際,暫編在公孫瓚麾下的張飛,揮矛上陣,截住呂布,救了公孫瓚。張飛、呂布鬥過五十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舞刀助戰,再幹三十合,仍幹不倒呂布,劉備揮雙劍參戰,劉關張三人圍住呂布,走馬燈般廝殺,呂布遮攔隔架不住,虛刺劉備一戟,乘劉備急閃,授意赤兔馬,衝出包圍,逃回城裡。這就是“三英戰呂布”。



對於酣戰惡鬥,自古有“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說法,這是現象,事實上除了拼命氣勢,基本素質也很重要。三英戰呂布之戰,對參戰雙方,都有點意外,張飛關羽雖已出來混好幾年了,但以前對戰的黃巾,全是烏合之眾,基本沒遇過厲害角色;呂布開始對戰的聯軍大將,都是沒啥本事慫貨,這樣,張飛、呂布初次交手,都有一個逐步熟悉、磨合、適應過程。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關羽在張飛幹呂布五十合出手,說明已經看出,張飛一人再單幹要吃虧。因此,張飛相對呂布,雖有十多歲優勢,但這時的呂布進入巔峰期,張飛則還缺歷練,能打五十合,已經接近極限,繼續單練危險性極大。



張飛、呂布第二次交手,原因是呂布派人從北邊買回一批戰馬,被張飛截走,呂布氣憤😠罵陣討馬,張飛則回罵呂布以怨報德,偷襲徐州,拒不還馬,這一次,張飛呂布幹過一百合,劉備怕張飛有失,加上當時劉備整體處於下風,自動撤走息戰。此次交鋒,張飛採用宣傳、斥責、說理加武力綜合戰術,當眾揭露呂布忘恩負義的小人嘴臉,呂布丟人現眼、心裡有虧,打戰自然放不開。這距離當年三英戰呂布,已經有好幾年,巔峰期一過,呂布已逐步走下坡,而張飛則明顯進步,兩人一增一減,疊加效果就是翻倍體現。



迴歸提問,要是排除這些因素,多年以後的呂布張飛交鋒,結果如何?這很難說,要看兩人臨場發揮,呂布雖不一定輸,但張飛肯定會有上佳表現,遠超三英戰呂布。這其實與斬顏良、誅文丑時的關羽,具有相同點,那時候,呂布可能已經打不贏關羽,只是呂布兩年前已駕鶴西去。所以,張飛如超長髮揮,有打贏、或者再戰平可能。但這戰平不同以前,已有質的提升。(607)


流譽後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呂布是從三國起到三國止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呂布武功天下第一這是沒有爭議的。我們所知的其他英雄像趙雲,張飛等都要在他後面排著。連曹操都說“呂布非一人可勝。”因此我們看到三英戰呂布,曹營六將齊戰呂布,這種僅有的兩次幾個一流或者超一流武將圍毆一個超一流武將的事情。而且呂布還全身而退了。這也足以見識呂布的能耐,絕非其他人可以比的。

呂布是三國天下第一,但凡站在一個領域最高點到人難免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呂布也一樣。站在三國武功的最高峰不代表呂布沒有忌憚的人。還真有,這個人就是張飛。

張飛我們都知道,劉備的三弟。前期多是展示出自己的勇猛和魯莽給我們看。他也是三國唯一一個和呂布打過兩次架的人。這就是呂布犯怵張飛的原因之一,張飛老是來煩自己,而且還非常難纏。一次兩次是呂布都精了,怕了張飛了,躲著吧。

還有就是,張飛老是揭呂布老底。大家都知道呂布做人無底線。認一個乾爹就殺一個。這種事情說出來我估計呂布自己都覺得丟人,但張飛還總是在公共場合揭呂布老底。這會讓呂布很不爽。但是想輕易殺死張飛呂布也做不到,而且還會耗費體力和精力,與其這樣還不如忍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張飛這個人肯玩命,打架不要命。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張飛就屬於那種不要命的。一打起來能嚇死人,換了誰都會犯怵,呂布也一樣。

其實呂布真的很怕張飛嗎?不見得,只是稍微有一點怕。五十回合就能打的他槍法散亂,一百回合還能佔張飛的上風,按理說這樣的對手談不上很怕。

之所以會犯怵張飛,一來呂布知道張飛的能耐,知道張飛不好惹。二來是張飛有著強大的背景。在劉備沒遇到諸葛亮之前,三人都是一起行動的,張飛之所以敢和呂布叫板一來是有能耐,二就是有兩位大哥照著。呂布要是真的忍受不了張飛,大戰張飛,那時間一長,劉備,關羽肯定也會去幫忙,一個張飛已經不好對付,又來了個同樣不好對付的關羽。三英戰呂布的苦頭呂布可是嘗過的,被圍毆的滋味可不好受。

因此,張飛每次和呂布叫板,不是呂布不想揍他,而是他有兩個同樣強大的靠山,而呂布只有一個人。所以呂布只好忍了。

綜合以上情況,就是為什麼呂布有點怕張飛的原因。

最後回到問題。呂布是一定能過打過張飛的。在虎牢關,劉備,關羽不來幫忙的情況下,呂布可以在100回合以內殺死張飛。這是除了呂布以外,其他人都辦不到的。就算後來張飛成長了,呂布退步了,在二百回合之後輸的還是張飛。所以呂布是一定可以打過張飛的。


泠朔


張飛可能是《三國演義》中唯一與呂布多次單挑而未分出勝負的猛將。張飛呂布二人交戰極有特色,挑戰者每次都是張飛,而呂布只是悶聲接招。張飛除了打鬥以外,還夾帶高聲怒罵,而呂布則除了應戰,口頭並無回應,氣勢反而低很多。難道呂布畏懼張飛,或許呂布打不過張飛?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絕對的第一武行高手。



張飛與呂布多次發生衝突,其中經典的捨命相鬥有兩次。早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兩人就有過第一次交手。當時虎牢關一戰,呂布一騎赤兔馬,一杆方天戟,如入無人之境,敢於交手的將領紛紛死於他戟下,各路諸侯根本無人能抵擋,只有逃命躲閃的份。此時唯獨只有張飛挺槍出馬,截住呂布大罵:"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未分勝負。


張飛的罵給呂布帶來了心靈上的打擊。早年呂布投奔丁原,成了丁原的義子,後被董卓收買拉攏,呂布殺丁原投靠董卓,搖身一變又成了董卓的義子。在古代,改換門庭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被人看好,何況殺掉舊主獻媚新主,自然是滿身汙病。一句“三姓家奴"堪稱千古絕罵,把呂布老底掀了個底朝天。呂布除了挺戟決戰,哪能說得出半句話來?

第二次張飛呂布之戰是在徐州的小沛。經歷了“三讓徐州"的劉備終於成了徐州當家人,後收留了失敗而流浪的呂布殘部,安置在小沛縣城扎往。不久呂布趁劉備關羽等遠去作戰張飛守徐州之機,突襲徐州,張飛因酒醉不能作戰被部下挾持逃走。從此徐州易主,呂布成了徐州當家的,劉備人等屈居小沛縣城。因自己貪酒誤事,呂布小人得手,讓性烈如火的張飛那個恨如何得消。

張飛瞅準一次機會,安排人搶走了呂布手下人新購的幾百匹戰馬,呂布大怒率人找劉備算帳,但劉備全不知情。張飛毫不躲讓,跳了出來大罵:"你搶走了我哥哥的徐州,我憑什麼不能搶你的馬"!理由充分,呂布無言以對,只能武力相拼,兩人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



這呂布也真不咋的,挨張飛罵是必然的。不仁不義的事不斷在他身上重演,第二個義父董卓也是被他殺了。董卓固然罪該萬死,但誰都可殺,唯獨呂布不能,因為他是兒子呀。何況還是為了搶老爹的一個叫貂蟬的美女。此時劉備見他落魄收留了他,他卻又下陰手奪走徐州。張飛怎樣罵他都無法還嘴,張飛本身光明磊落正直敢當,全無捱罵的地方,頂多就是長得醜陋了一點,罵一句“環眼賊"再找不出第二句了。

說實在的,罵歸罵,打歸打。如果兩人死鬥下去,張飛還是會敗給呂布的。

虎牢關一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但關羽是個武術行家,在一旁看得非常清楚,知道戰下去張飛生命有慮,所以趕緊出手雙戰呂布,後劉備也出手形成群毆,史上稱三英戰呂布。呂布終於戰敗逃跑。

至於小沛一戰百合未分勝負,劉備更是心中有數,戰到一百回合立刻鳴金收兵,也是防止張飛失敗受傷。張飛敢於拼殺,從不退縮,夾帶著高聲怒罵,不管是品格上氣勢上勝呂布多矣,所以人們常以為呂布怕張飛,甚至認為打不過張飛,原由即來源於此。


湘水微波


《三國演義》中,如,呂布與張飛共戰了四次,從這四次之戰來分析,個人認為呂布是可以戰勝張飛的,現在從四次之戰依次分析。

一、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和呂布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後來,關羽和劉備上來了,呂布才敗走。這一戰說明,張飛已有敗象,關羽和劉備才上去助戰。

二、呂布偷襲徐州。張飛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惹惱了呂布,張飛因為醉酒,不能和呂布力戰,因此退走。這一戰,從表面看不出誰厲害,但可以看呂布是放張飛一馬,否則張飛應該是比較難逃走,雖然有十八騎燕將。

三、張飛搶了呂布的馬。當時,張飛搶了馬之後,呂布惱怒,帶兵打劉備,張飛和呂布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四、曹操圍攻呂布的時候。呂布陣中,高順先和張飛大戰,沒有取勝,隨後呂布出戰,但是,正在大戰之時,曹操率軍殺到,呂布退走。這一戰,也是因為有救兵,兩個人沒有真殺。

從以上四次之戰看出,除第一次和第三次是真打,剩下的兩回都沒真打,而且從戰爭過程看,呂布都沒下全力作戰,也可能呂布投靠曹操已無門,考慮自己的後路,沒有真和劉備三兄弟為敵,所以呂布應該是可以戰勝張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