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我軍有哪些冷門槍械?

瘋狗的科圈雜說


抗戰中一些經典武器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詳,如漢陽造、毛瑟步槍、三八大蓋、歪把子、捷克式輕機槍、駁殼槍……那麼抗戰中我軍有哪些冷門槍械呢?

手槍:西班牙阿斯特拉M400(M1921)9毫米手槍。該手槍屬於軍用手槍,採用的是自由槍擊式原理而非槍管短後座式,是西班牙於1921定型的制式手槍,本國使用的型號為M400,其外貿型號為M1921,口徑為9×23毫米。因此,該手槍在西班牙很流行,但是其它地方卻很少使用,抗戰時期中國購買了此槍,不知道它的子彈從哪兒補。


德國毛瑟M1910手槍。毛瑟公司最著名的手槍為毛瑟C96,為了順應市場的需要,毛瑟公司於1910年設計出了一款採用自由槍機、口徑為6.35毫米的手槍。該手槍有空倉掛機的功能,當空倉掛機時,套筒前半部分像人張著嘴一樣,中國人形象地將該手槍稱為“張嘴蹬”手槍。

步槍:毛瑟盒子炮騎槍。該步槍是在盒子炮的基礎上加長槍管改進而來,主要裝備騎兵和其它輕裝部隊。


美國M1917步槍。該步槍是英國設計的P14步槍,一戰時美國將其改為M1917步槍。抗戰中,美國將庫存的該步槍裝備中國駐印軍,根據中方的要求,美國縮短了槍管,變成了短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該步槍是1940年晉察冀根據地兵工廠的劉貴福借鑑漢陽造、捷克步槍、三八大蓋研製而成,總共生產了8700支。

嚮應式步槍。1944年,八路軍第120師修械廠溫承鼎利用廢的槍管研製出一款半自動步槍,並以第120師政委關嚮應的名字命名為“嚮應式半自動步槍”。

機槍:法國昌查德M1915輕機槍。該輕機槍的口徑為8毫米,一戰之後,中國的金陵兵工廠仿造該輕機槍,稱為“八米釐自動步槍”,大約生產了100挺,由於性能不佳就沒有繼續生產。


歷史軍魂


八路軍敵後武工隊的屠龍刀是什麼?撅把子土槍

看過電影《地道戰》的朋友們,也許都記得一個情節。群眾和民兵都被敵人堵在地道里面,非常危險。民兵隊長高傳寶決定從一個隱蔽地道口殺出去,掩護群眾突圍。近距離作戰不能用長槍,高傳寶只在腰裡別了一把仿造的左輪手槍。在他衝出去之前,婦救會長趕來將自己的一把手槍交給他。這把槍的外形很像大名鼎鼎的盒子炮,仔細一看卻不是。它的做工粗糙,似乎是幾塊生鐵拼湊起來,甚至需要像獵槍一樣從中間折開裝填子彈。外表難看,威力卻大,傳寶拿著這把槍衝出地道口,一槍就撂倒了一個鬼子。這把土槍,就是大名鼎鼎的撅把子。

撅把子是最適合軍用的土槍

撅把子是一種結構極為簡單,非常容易製造的土製手槍。

該槍在不同的造槍者手中,會有不同的外形,但製造原理相同,結構也相同。

一般都採用類似獵槍的兩段式鉸鏈結構,從打開的彈膛尾部直接裝填槍彈,發射後要將握把向下撅開以便退殼,所以叫做撅把子或者兩撅槍、獨撅槍、獨一撅。

這種槍只有槍身和槍管兩個部分,複雜的裝填機構不存在了。每次只能打一槍,然後再裝彈。因為這個特點,有的地方也把它叫做單打一。

撅把子的零件不超過10個,不需要任何精細加工技術,農村鐵匠也可以打造。對於最複雜的槍管,也不過是無膛線的滑膛結構,有的是一根鐵管,有的甚至是幾根鐵條盤成的。

至於撞針就是一根鐵條,質量很差。這種槍多用外露式擊錘來擊發,提高擊發的力度。射擊前一般先將擊錘扳開,突出的擊錘末端形狀類似牛角。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又把這種土造手槍稱作獨角牛。

遺憾的是,即使用這種大力擊錘,擊發也經常失敗,導致槍打不響。

至於發射的子彈也是亂七八糟,從6.35毫米到11.43毫米的七八種手槍彈,還有發射步槍子彈,甚至獵槍子彈的。

撅把子基本都是在15米內使用,超過這個距離,子彈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好在這個距離內,這種槍的精度還是頗高的。

新四軍八大隊隊員趙梓山回憶當時:大隊長陸虎子,雖然他愛罵人,但槍打得準。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大隊長到底叫什麼名字,反正上上下下都叫這個30多歲的領導“陸虎子”。陸虎子有一把被大傢伙稱作“撅把子”的手槍,裝上子彈後,大隊長隨手一甩,樹上的鳥兒應聲而落。

由於是折中結構,一次僅能開一槍,之後必須將槍重新折開裝彈,至少也花費幾秒鐘時間,火力持續性很差。如果一槍不能擊中敵人,自己就很危險。

至於耐用性更是爛了!好一點的可以打幾十發,差一點的撅把子打上七八槍,整個都散架了。

性能如此低劣,為什麼八路軍的民兵卻選擇撅把子作為“制式武器”呢?原因也不復雜,因為它是唯一適合打仗的土槍。

農村土槍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發射制式子彈的撅把子,一種是發射鐵砂的火藥槍。

火藥槍打打兔子野雞是沒問題,不適合作為軍用武器!如果要求威力大,就必須多裝火藥和鐵砂,槍就很重很大,扛著都走不動,更不要說隱藏。如果做成普通步槍手槍那樣,這種火藥槍的威力又會很小,甚至十幾米內都打不死人,畢竟人不是兔子和野雞。

------------------這種裝火藥鐵砂的土銃,才是民間農村就常見的槍。這種槍裝彈速度極慢,無法連續射擊,威力不大,顯然不能作為軍用武器。平時農民自己在家打打鴨子兔子什麼倒是可以的,打鬼子就是做夢了!

況且鬼子不是兔子,兔子不會還擊,鬼子則會。火藥槍裝填火藥、鐵砂的速度太慢,需要幾分鐘時間才能放一槍。打仗時候,這幾分鐘時間足以被別人打成馬蜂窩。

撅把子體積不大,威力還可以,裝填速度遠高於火藥槍。使用制式子彈,如果擊中敵人,威力同制式手槍相差不大,還是非常實用的。

撅把子性能似乎非常低劣,但畢竟解決了有槍和沒有槍的根本問題。如果沒有撅把子,八路軍的民兵就只能輪著大刀長矛向日軍衝鋒,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撅把子來源於民間,到抗戰時候已經用了幾十年。早在紅軍時期,這種撅把子就曾大量裝備了紅軍。鄂豫邊軍委會兵工廠曾經制造3000多把撅把子,解決了部分紅軍戰士只能拿梭鏢作戰的問題。

湖北監利設立的湘鄂西兵工廠,也曾經大量生產該槍,裝備紅軍地方政權的幹部和民兵。該槍和傳統撅把子有一定區別,主要長度很大,達到0.6米。

長的目的是提高射程,因為撅把子是滑膛槍,槍管越長射程越遠。

不要小瞧撅把子,很多紅軍部隊就是用這種槍起家的。

1936年1月4日晚, 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在信陽吳家尖山小石嶺村成立。成立時共有7人,共有3支槍:周駿鳴借1支七九步槍、吳仁甫借1支八音手槍、汪心泰借5元銀洋買了1支“撅把子”。鄂豫邊區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革命武裝隊伍。當晚處決了小石嶺保長汪心樂,打響了鄂豫邊區革命游擊戰爭的第一槍。接著打宋衝羅樓、大橋窪、何大廟等幾處 敵人據點, 鍛鍊了游擊隊員,擴大了黨的影響,鼓舞了鄂豫邊區群眾。在各級黨組織的支持下,游擊隊很快發展到30多人槍,編為3個班,2個長槍班,1個炊事班。

抗戰中,撅把子顯神威

抗戰以後,八路軍和新四軍很多部隊因缺乏槍支,又沒有造制式槍支的能力,也大量製造撅把子。八路軍兵工廠曾經將農村造槍作坊和造槍小販,大量收入部隊幫忙。而這些人最擅長製造的,自然還是撅把子土槍。

早在1938年,八路軍129師先遣支隊就開辦修械所,1940年2月20日正式成立軍工部四所。

1943年夏,為粉碎敵 人對根據地的蠶食,我黨決定發展敵後武工隊,插入敵人的心臟,軍工部指示四所為地方武裝研製一批適用的槍支。四所的工人試造出一種叫“撅把子”的單響短槍,口徑7.62毫米,由於攜帶方便,使用靈巧,射擊命中率高,很受地方幹部歡迎。四所生產這種槍近2千支,有力地支援了地方武裝。

1941年4月,活動在江漢平原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奉命整編為新四軍第5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1942年初,各縣地方武裝也得到發展,應城、安陸等縣相繼設立“撅把子”手槍製造廠。

紅軍時代的撅把子和八路軍時代的撅把子,在使用上有一定不同。

------------------大名鼎鼎的撅把子,它也有很多種式樣!

撅把子一大特點就是輕且小,除了鄂豫邊區獨特的長撅把子以外,其他的都和普通手槍差不多。紅軍時代,紅軍在自己的根據地作戰,主要需要撅把子的輕,便於攜帶翻山越嶺打運動戰。

而八路軍時代,由於多是在敵後作戰,尤其武工隊之內經常要穿便服,還要和日偽軍打照面,撅把子的小就特別重要了。

長槍無法隱藏幾乎無用,而撅把子可以放在輕鬆的藏在身上。

八路軍地方武裝和民兵,都大量使用撅把子。

絕大部分時候,這把射程很近且只能打一發子彈的土槍,是用來自衛的。

冀中地區的八路軍第三縱 隊民兵馬扶增,回憶當年用來防身的撅把子:1942年5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五一大掃蕩”。三縱隊雖給予敵人一定打擊,但主力部隊損失很大,被迫撤到平漢鐵路以西,冀中軍區抗日家屬學校被迫分散。17歲的我沒法回家,也沒能轉移。他轉入地方,開始從事敵後鬥爭。一開始,我在安國縣二區當交通員,送情報、搞聯絡。後來,我任二區武裝委員會主任、區委委員。 當時敵對分子不少,他們給鬼子通風報信,很可恨。幾乎每個村都有敵對分子,日偽軍還經常掃蕩,鬥爭環境特別惡劣。那時候,缺槍少藥。我一開始用的是土槍,土話叫‘撅把子’,打一槍就得掰開上子彈,身上最多時只有5發子彈,多是用來自衛。

其他人的回憶更有意思: 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三年春,挖地道是任河縣黨政軍民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劉青山傳達了地委的指示,佈置了任務。區、縣兩級領導層層發動,當時在群眾基礎好的村莊,每天夜間青壯年和民兵都投入到挖地道中,每晚都挖到半夜或拂曉。一九四三年秋的一天,敵人包圍了西杜各莊,民兵用“撅把子”打死了一個鬼子,和群眾鑽進地道。敵人拽住一個尚未鑽洞的民兵趙景珩,用繩子拴上他,拉著栓他的繩子,讓他下去喊群眾出來。趙景珩下洞後,群眾給他解開繩子。他拉拉繩子向洞口的 敵人說:“再見!老子走了”。氣得鬼子哇哇直叫。

必要的時候,撅把子也是進攻利器。

河北八路軍安國縣敵後抗日武工隊隊長孫佐培,回憶用一把撅把子起家的往事,寫到:

1942年,日軍進行 “五一大掃蕩”,保定地區許多抗日組織遭到破壞。為避其鋒芒,主力部隊撤到外線。這時,我被組織任命為安國縣第一區“青會”主任兼武工隊隊長,領導當地群眾開展敵後鬥爭。武工隊創建初期,僅有一支能單發的土槍,那就是我手中這把“撅把子”。就是靠著這把土槍,武工隊才慢慢發展壯大起來。農曆七月初八這天,偽鄉長劉富剛的長子結婚,我和3名隊員裝扮成賀喜的親戚來到劉家。不一會兒,敵人三三兩兩地從炮樓裡下來,也到劉家喝蹭酒。等鬼子漢奸酒醉八分時,我裝作敬酒的樣子湊過來,冷不防把酒碗砸在一個鬼子的臉上,抬手一槍打死另一個鬼子。其他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下了槍。等炮樓上的鬼子衝進劉家大院,我們已趁亂撤出,消失在青紗帳裡。這次行動繳獲了1支短槍3支步槍,得到了上級的嘉獎。

----------------撅把子獨特的裝彈方式,從中間撅開。撅把子雖土,卻是一種不錯的土槍。為什麼呢?關鍵部位製作的不錯,使用制式子彈,近距離威力很強!電影中,婦救會主任把槍打開,檢查一下子彈。

李向陽的原型,太行軍區 七分區鄉輝縣武工隊隊長郭興謙的回憶也差不多。

他也是靠著一把撅把子,拉起了隊伍:1941年1月,太行軍區七分區的皮定均司令員到輝北檢查工作時,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決定讓我到七分區工作。於是,我終於實現了從軍夢。經過1個月的接觸,皮司令員發現我辦事幹練,具有一定的指揮能力, 就給了我3個兵2把槍,一支老掉牙的“漢陽造”長槍,一支“撅把子”短槍,長槍只有3發子彈,短槍只有2發子彈,讓我回家鄉組織敵後武工隊,發動群眾抗日。臨 走前,皮司令員找我談話,給我明確了3項任務:第一,用5個月的時間,把隊伍拉起來,要壯大到七八十人;第二,一年內消滅5個日本鬼子、100個偽 軍;第三,從敵人手中奪取2挺機關槍、100支步槍,手槍不限。 我回到家鄉後立即著手發動群眾,組建武工隊。群眾一聽說要打日本鬼子,都爭著報名參加。當年9月,隊伍發展到40餘人。這期間我們還積極尋找戰機,同敵人 打了好幾仗。就靠著一長一短兩把槍起家,前後消滅日偽軍100多個,繳獲步槍110支、機槍2挺。

撅把子的製作很粗糙,使用時間一久,往往還容易生鏽,看起來就像一塊破鐵。因為這種武器實在不像槍,鬼子還因此鬧過誤會。

一個日軍老兵回憶,他曾 經在1945年應徵入伍,分配到膠東負責修建沿海工事,防備美軍登陸。當時剛剛17歲的他和幾個新兵奉命在周邊村莊搶糧食,突然被打了冷槍,一個日本兵手臂中彈。他們四處搜索,抓到了一個強壯的漢子,從他身上搜出一把撅把子。可是這幾個新兵都不認識土槍,就問這個漢子:這是什麼?漢子沉穩的回答:這是做木匠的工具。日本新兵看著這個粗糙不堪的鐵塊,做夢也沒有想到是槍,就扔還給他,揹著搶來的糧食,扶著傷兵走了。

回到部隊,向小隊長一彙報,他們每人都吃了一記耳光:什麼木匠工具,那個就是槍,你們這群蠢貨,放跑了八路!

等到他們再追回去,那個八路軍民兵自然早就跑沒影了。

---------------------------撅把子難看,威力卻不小,一槍就撂倒了鬼子。它解決了有槍和沒有槍的問題。如果沒有撅把子,民兵就真的只能用大刀長矛和日本人幹了。估計死幾十個,才能拼到一個日軍吧。

撅把子可以說是最差的手槍,卻讓八路軍戰士不需要赤手空拳和鬼子對抗,大大增強了敵後武工隊的戰鬥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撅把子也是抗戰的大功臣!

自然,如果能有一把最差最破的制式手槍,即便是八路軍的民兵,也是不願意用撅把子的!

撅把子不過是無可奈何的產物罷了!


薩沙


1.美製薩維奇(savage)1907/1917年式手槍

槍長167毫米,槍管長92毫米,口徑7.65毫米,槍重600克,10發插入式彈匣

中國民間俗稱野人牌,來自於握把上的原住民酋長“跛熊”頭像,1907年由美國槍械設計師厄伯特.西爾斯設計,試圖成為美國陸軍制式手槍,但最終不敵柯爾特1911式,遂試圖銷往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和葡萄牙軍隊也部分裝備了此槍。薩維奇設計中不乏先進元素,比如,它是第一種用槍管旋轉來達成延遲反衝作業的手槍,瞄準也極為方便,但薩維奇廠因為以步槍製造設計為主,故手槍產品不被看好。民國成立後,各地軍閥也曾小批量進口薩維奇手槍,抗戰中少部分裝備桂軍與晉綏軍。


2.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

為著名槍械設計師伊曼紐爾哈力克設計,缺點是工藝複雜,價格高昂。作業原理導氣式,槍長1156毫米,槍管長738毫米,口徑.7.92毫米,槍重4.54公斤,10發或者20發插入式彈匣

此槍於1931年至1933年,售往中國285支,客戶分別是東北軍與桂軍,東三省兵工廠曾在918之前試圖自行仿製,但事變後兵工廠與圖紙,樣槍都落入關東軍之手。


3.八一式步馬槍

1940年9月,晉察冀根據地兵工廠設計師劉貴福,參照漢陽造和三八式設計出的“混血”步槍,口徑7.9毫米,全重3.36公斤,但機柄又來自捷克,採用五發彈夾,共生產8700支

4.英國路易斯M1917輕機槍

作用原理導氣式,槍長1250毫米,槍管長660毫米,槍重12公斤,採用47/97發盤式彈匣,射速700發/每分鐘


1928年至1930年,四川軍閥劉湘曾先後向英國伯明翰軍工廠分三批訂購了3000挺,抗戰中主要裝備川軍。


5.UD

M42手提機槍

作業原理:自由槍機,槍重4.1公斤,槍長807毫米,槍管長279毫米,口徑9毫米,25發插入式彈匣,射速每分鐘700發。

由美國軍火生產企業高標準公司設計,並由美國聯合國防供應公司,統一配發給戰略情報局,以及二戰中各盟國敵後游擊隊和特工組織,所以序號帶有UD2字母。珍珠港時間後,M42手提機槍也經中美合作所,配發給敵後的“忠義救國軍”,進口數目在2000支左右,被我國軍民暱稱為“猷提槍”,射速快,重量尚可,火力猛,性能皮實可靠,但缺點在於自由式槍機與保險缺陷,容易走火,所以保險方式是彈匣中最上面一發子彈反裝,等待戰鬥開始前,再將其復位。


用戶69792950182


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工程師劉貴福研製的一種手動步槍。總共只生產了8000多支,由於缺乏鋼材八一式馬步槍的槍管只能選擇了雜質多、強度不足的鐵軌鋼,這直接導致八一式馬步槍的射擊壽命只有1000餘發,遠不如採用合金鋼的日本三八大蓋的12000發。精度就更不能要求了,除此之外步槍生產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對當時的八路軍來說把用來造步槍的鋼材拿去製造更簡單、見效更快的擲彈筒、手榴彈似乎更加划算。

還有研製成功向朱老總55歲生日獻禮的而命名的55式步槍,槍管也是用的軌道鋼,道理差不多。只能說填補了空白。



萬川集海2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工業水平完全參照清末遺留下來的標準,槍械中能自產並做為制式的僅漢陽造、中正式(都是仿製德軍)。其他裝備以萬國造為準,根據題目要求,給大家介紹幾款抗戰中比較冷門的槍械。

抗戰期間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槍械進口渠道也是五花八門,所以除了上述兩款制式步槍外,還有各式各樣少見的槍械。

大家都在談國內土法打造槍支,這裡就直接不再羅列,直接找一些國外引進的少見槍械供大家瞭解。

下圖左一是德國MG13輕槍機,這款產品在德國由於MG34的出現,戰場實際應用不廣。隨德式裝甲車少量進入我國,該槍採用左側25發彈匣供彈(或75發彈鼓供彈)。

下圖右一是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該槍是應中國要求研製生產,前後進口了10000多支。不過對使用者要求較高,國內主要由張學良衛隊使用,以及作為中央軍36、87、88師班長制式裝備。

張學良衛隊正在使用ZH-29半自動步槍。

這是由八路軍使用的丹麥產麥德森機槍,外形特徵很顯眼,抗戰期間訂購了3000多挺。原來引進生產線準備仿製用於替代ZB26捷克式,後來訂購機臺設備被日軍炸燬於滇緬公路存放站,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瑞士啟拉利輕機槍,有點像現代的突擊步槍,發射7.92mm槍彈,由25發弧形彈匣供彈。國民政府曾採購3000挺,川軍仿製了6000挺,數量看起來不少,不過在抗戰百萬軍民中還是很少見。

法國哈奇開斯M1922式輕機槍,採用15發彈板供彈,在我國極少見到。


河東三叔


抗戰中我軍有那些冷門槍械?在抗日戰爭中,我國軍隊的裝備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中漢陽造和中正式是主流步槍。中正式是國民黨中央軍比較常見的裝備,這種步槍模仿了德國的毛瑟步槍,但是並不是模仿的德國的毛瑟98K,而是模仿的1924年的德國毛瑟制式步槍。漢陽造則是一種比較老的槍支了,是德國19世紀的裝備,在當時國內的各方勢力錯雜,所以各種各樣的槍械都有,特別是一些雜牌軍,堪稱是武器的博覽庫,槍支的種類複雜,總體裝備水平比較差。中正式和漢陽造主要在一些成建制的軍隊中出現,特別是中正式幾乎是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專利。



在抗戰期間,除了這兩種比較火熱的槍支之外,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槍支,在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和蘇聯都對中國進行了一定的槍械援助,其中主要是步槍。蘇聯援助過中國5萬支莫辛納甘步槍,因為當時國內的生產力有限,中正式的數量也不到一百萬,以裝備數量來看,莫辛納甘並不算是非常冷門的槍械。春田步槍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美蘇援助中國的槍支之一,這款槍是美國援助中國的槍支,雖然名字比較像日本名字,但是實際上卻是美國採用德國毛瑟步槍的技術製造的。因為中正式也是毛瑟的仿製版,所以兩把槍比較相似,春田也被稱為花旗中正式。在抗戰後期,春田的裝備數量要高於莫辛甘納步槍,因此春田也不算是非常冷門的槍。



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研製出的81式馬步槍僅僅生產了不到一萬支,可以說是比較冷門的槍械了。而為了彌補國內的生產不足,中國軍隊進口了一些槍支,一些槍支進口數量有限,成為了比較冷門的槍支。這類槍支裡面就有著名的納粹屠刀毛瑟98K,國軍進口過捷克仿製的98K,但沒有大批量進口,是相對冷門的槍支。捷克的zh-29自動步槍也是一種比較冷門的槍械,當時國內進口了一萬支左右,主要是東北軍和中央軍使用,因為這款槍在全球生產的數量有限,所以並不知名。

而美國的二戰神器M1卡賓槍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來援助中國,數量在一萬支左右,這個數量就顯得比較冷門了,不過作為一種新型利器,數量不多的卡賓槍卻是讓日本軍隊吃到了不少苦頭。除了這些步槍之外,抗戰時期手槍、機槍、衝鋒槍的裝備數量都是比較有限的,考慮到當時的戰爭主要武器就是步槍,而且國內的生產力有限,這些槍支的冷門也是情有可原。


軍武小咖


在殘酷的抗戰歲月中,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建立了最大的黃崖洞兵工廠,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從槍械修理、翻造子彈,到生產地雷、手榴彈,再到研製迫擊炮彈,為八路軍制造了大量的武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其中,製造了五五式步槍和八一式馬步槍這兩把步兵槍械,儘管產量不高,外界不是非常熟悉,算是冷門槍械,但畢竟是我軍兵工廠歷史上最早生產的兩把步槍,所以在我軍使用的槍械史上註定是要留名的。


五五式步槍,黃崖洞兵工廠仿蘇制步槍的第一把步槍,全槍長1.39米,槍重4.05公斤,口徑7.92毫米,有效射程300米,總體戰鬥性能與國軍制式裝備仿德國毛瑟步槍的中正式步槍相仿。

由於當時的八路軍缺少製造槍管和其他金屬部件所需要的高性能鋼材,只能動員部隊和民兵破襲鐵路,把鋼軌搬運回來當作製造槍械的原材料。

因此每生產一把五五式步槍,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此槍之所以被命名為“五五式步槍”,是出於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的尊敬,1940年那年,朱總司令剛好55歲,此槍成了送給朱總司令最好的生日禮物。

八一式馬步槍,是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富組織小組研製而成,具備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大方漂亮等特點,因槍管上方準星顯得格外耀眼,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從而在八路軍內部出名。

此槍原型槍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口徑口徑7.92毫米,全長小於1米,重量為3.36公斤,有效射程為400米。八一式馬步槍,是黃崖洞兵工廠生產質量最好的步槍,因為槍身短,所以稱馬步槍,對抗戰的貢獻極大,具備分量輕、槍身短、攜行方便等特點,因而受到八路軍指戰員的歡迎。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抗戰時期我國的槍械可以說是萬國造,型號很駁雜,冷門槍械實在太多了。介紹幾種名氣較大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步槍類

1.毛瑟Kar98k步槍

現在很著名的98K,從1935年開始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中華民國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補充大量損失的軍火因此向德國訂購了數萬把的Kar98k,由於納粹德國大力擴充軍力,導致產能也到達了極限。所以中國裝備的這款步槍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還有不少是殘次品。抗戰中,毛瑟系列步槍很多,但是真正的98K卻很少。

2.莫辛-納甘步槍

當時中國的莫辛-納甘步槍又名為“水連珠”、“連珠槍”,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當時的蘇聯提供了數萬支槍支給國民革命軍,後來關係破裂蘇聯的援助也告中斷。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到1939年,國民政府與蘇聯重新修復關係並向蘇聯購買軍械,並於1939年中期中引進了5萬支莫辛-納甘步槍。

3.三十年式步槍

由於其保險桿用銅合金製造而且是鉤形,所以在中國被稱為金鉤步槍。三十年式步槍是日本三八式步槍的前身。清朝末期,中國政府購買一定數量的三十年式步槍,到抗戰時依然有少量的三十年式步槍的身影。

4.M1加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在中國被俗稱為“八大粒”或“八粒快”。不過由於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口徑是德式的7.92mm,而美國的武器口徑是7.62mm。因為子彈口徑的不同,給後勤補給造成不小的壓力。所以M1加蘭德步槍在抗戰時,中國裝備的不是很多。

5.M1卡賓槍

M1卡賓槍是美國陸軍1940年左右要求研製的一種替代制式手槍的自衛武器。在二戰期間,M1卡賓槍及其變形槍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步兵近戰武器。

1945年初,美國根據援助法案援助給中國國民政府的,剛開始裝備給中國國民革命軍憲兵,後來在解放戰爭中,大量被解放軍繳獲。<strong>

6.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

ZH-29是捷克布魯諾兵工廠的瓦茨拉夫·哈力克設計的一種半自動步槍,在1929到1938年間生產,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就停產。只有中國採購過這種步槍。第一批就訂購了150支。後來陸續進口約10000多支。張學良的衛隊採用過該槍。中央軍一些部隊(36.87.88師)的的班長的制式裝備。

7.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一種手動式步槍,於1939年由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技師劉貴富組織研製。該槍的特點是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漂亮。槍管上的瞄準星被彭德懷譽為“天下第一準星”。最突出的是槍上可自動展開又能固定的三稜刺刀。

8.毛瑟1871步槍

1871年式毛瑟槍。此槍系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專家彼得·保爾·毛瑟於1866年發明,1871年為德軍正式採用。採用槍機旋轉閉鎖機構,閉鎖突榨位於機頭部位。中國江南製造局1883年試造12支外,四川、河南、廣東、廣西等機器局曾先後生產。出川抗日的川軍大量裝備這種老式單發步槍。

9.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在中國被稱為“英七七”,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也是英聯邦國家的制式裝備。不過中國對英制武器一向不感冒,所以李-恩菲爾德步槍在中國裝備的很少。

衝鋒槍

1.司登式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一款讓自己人和敵人同樣頭疼的衝鋒槍。該槍整體的設計可以說非常的簡便,槍管是有鋼管構成的,在裡面可以看見彈簧,槍托的話則是焊接而成的,簡陋的不能在簡陋了!司登衝鋒槍最大的問題就是走火,不少盟軍士兵不是被敵人打死,就是被斯登衝鋒槍打傷或打死。甚至英國士兵相信,只要將司登衝鋒槍扔出去,絕對會有走火的槍彈擊傷敵人。抗戰末期,有一些斯登衝鋒槍支援到了中國,國人俗稱“偏插梭”。不過大量裝備還是在後來內戰時期。

2.M3式衝鋒槍

M3式衝鋒槍,是二戰爆發後,美國軍隊為了滿足對沖鋒槍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研製生產的一種衝鋒槍。由於外型像是替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潤滑油槍,也叫M3黃油槍。抗戰後期,開始援助給國軍。不過大量進入中國還是在二戰之後的內戰時期。

輕機槍

1.蘇聯DP輕機槍

DP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因供彈具為一個大圓盤狀的彈盤,所以國人又叫它“轉盤機槍”。1937年8月,中蘇正式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經濟貸款和軍事援助,中國遂得到了該槍。在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共提供了5600挺DP輕機槍給中國,除國民黨政府外,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得到一批。

2.芬蘭拉蒂LS26輕機槍

由芬蘭槍械工程師拉提和沙勒倫共同於1926年設計完成,全長1180 毫米,重9.3 公斤,發射7.62×53毫米子彈,由槍身下方的25發彈匣供彈。抗戰爆發後,中國向芬蘭政府訂購了三萬挺拉提M26輕機槍,並要求將口徑改為可以發射7.92x57毫米毛瑟步槍彈,但由於日本向芬蘭政府施壓,最後只有1200挺到貨。

3.法國哈奇開斯M1922輕機槍

哈奇開斯M1922輕機槍是哈奇開斯槍族成員之一。全長1150mm,重8.5公斤,發射法國7.5×54mm萊伯爾步槍子彈,由15、24、30發彈板或是20發彈匣供彈。中國自1931年起開始採購哈奇開斯M1922輕機槍,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已買了2,620 挺。

4.劉易斯機槍

“劉易斯”式輕機槍最初由塞繆爾·麥肯林設計,後來由美國陸軍上校I. N.劉易斯完成研發工作,曾經廣泛裝備英聯邦國家。劉易斯機槍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採用粗大的散熱筒包著槍管,作用是當開火時令空氣被吸入筒中成為風把槍管吹凍,但後來證實此筒對冷卻槍管效果有限但卻白白增加槍重,另一個是在槍身上方的彈鼓,劉易斯機槍原本採用47發彈鼓,彈鼓採用中心固定式,開火時彈鼓軸承轉動把子彈推入槍內。

中國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進口此槍,並參加直奉戰爭、北伐、內戰、抗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

5.麥德森輕機槍

丹麥生產的麥德森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實用的輕機槍,從1905年至1950年間,麥德森機槍大量生產裝備本國及出口,有不少於36個國家裝備過麥德森機槍,並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被廣泛使用。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兵工署向丹麥訂購了兩批麥德森機槍共3,300挺。1938年,中國政府聯繫丹麥購買生產許可和相關設備,可惜在1940年6月,生產的全套設備及圖紙在運輸途中被日軍炸燬於滇緬公路西南運輸處的存放站。最後第51工廠只好繼續生產已經熟悉的捷克式機槍。

6.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

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也可以稱為勃朗寧輕機槍。是一代槍械大師勃朗寧於1917年設計的一款輕機槍。槍的口徑為0.30英寸(7.62mm),自動方式為導氣式,射擊方式為半自動和全自動。

後來比利時FN公司購買了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的生產權,衍生出了FN M1930輕機槍。在1933年上半年就採購了5000挺,到1937年已經進口了9148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又訂購了8000挺,至1939年5月,通過滇湎公路一共運往內地7412挺FN Mle 30輕機槍。

7.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

馬克沁-託卡列夫輕機槍,原本是軍用航空機槍,1926年蘇聯槍械設計師託卡列夫和波蘭合作將這種用於飛機的氣冷馬克沁機槍搬到地上。1937年到1940年間,蘇聯為了牽制東方的日軍,向中國提供援助,他把這種基本上已經是庫存的產品搬了出來,交給了國民革命軍,前前後後,一共給了1400多挺。

重機槍和通用機槍

1.法國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

法國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由美國人班傑明·哈奇開斯所開設的哈奇開斯公司研發。1892年一名瑞典軍官發表了一份導氣式槍械運作的設計方案,哈奇開斯公司用錢把此設計版權買斷了,以此發展出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1904年的日俄戰爭當中日軍就把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用於實戰,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就是其改良型,該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30年,中國政府開始由法國進口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並要求將其口徑改為可以發射7.92 x 57毫米毛瑟步槍子彈。到1935時,已經進口了1192挺,除了買原廠法國貨外,中國兵工廠也開始仿製。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政府又向法國訂購了1300 挺,但是,由於日本在外交上給法國施壓,最後只有300挺到貨。根據統計,抗戰時中國軍隊總裝備了2792挺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

2.ZB37式重機槍

ZB.37為一種氣冷式重機槍。與ZB26式輕機槍是同門兄弟,都是捷克布魯諾兵工廠的傑作。1935年,研製成功樣槍,1937年定型量產。

國民政府在抗戰開始前的1937年,從捷克進口了1000挺左右,主要裝備各地的中央軍精銳部隊。ZB-37型重機槍火力猛,火力密度高,比同時期中央軍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和日軍裝備的九二式和三年式重機槍在性能方面要佔較大優勢,深受國軍官兵的喜愛。

3.MG13通用機槍

MG13通用機槍,是希特勒上臺後,由西蒙和祖爾公司將水冷式德萊賽M1918式輕機槍改造而成的氣冷式輕機槍。當MG34式機槍出現後,德國遂將該槍出口。國民黨整軍時購買的I號坦克及其他一些通信搜索車上裝備的就是MG13輕機槍。八路軍在1938年的長樂村戰鬥中,就使用過繳自國民黨部隊的MG-13輕機槍,在抗日戰場上做出過一定貢獻。

反坦克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軍的反坦克步槍,後來有一些援助給了中國。1945年初日軍為了配合豫西鄂北戰役而進攻河南西峽縣,4月3日夜,該隊日軍的裝甲部隊在重陽店被配備博斯反坦克步槍的78軍反坦克步槍隊伏擊,日軍9輛坦克被擊毀而國軍無人傷亡。不過抗戰末期國軍已配發巴祖卡火箭筒,博斯反坦克步槍已變得作用不大,故也很快被淘汰不用。

鳥銃

這個不知道算不算。


東斯坦因


我以前就感覺,抗戰當中我軍的輕武器是收藏家的天堂,軍需官的噩夢。

光從步槍來說,除了比如漢陽,中正,三八,元年式之類常能聽到名字的,還包括各個廠生產的以這些槍原型(毛瑟1888,毛瑟標準型,毛瑟98之類)的小改變體。


另外比如意呆利的卡爾卡諾1891,20年代時候曾購入數萬支,可能和當年意呆利幫國軍組建空軍有關。

還有諸如奉系少量裝備過的捷克半自動步槍ZH29

其他比如奧地利的曼麗夏,法國的勒貝爾也都有,在當時戰場上都拖出來用了。如果細分可以寫一本書,這還只是步槍...

另外還有比如有人提到的八一式馬槍,其實還有一把土造的嚮應半自動步槍(不過這個已經是解放戰爭時期了)

其他諸如毛援的各式武器,中美租借法案的各式武器,加拿大援助的各式武器...

解放戰爭結束之後,上繳的槍裡邊幾乎就沒你想不到的...


瘋狗的輕武


抗戰中,在那樣殘酷的歲月中,所謂的冷門槍械,應該指的是那些不是主流的本土槍械品牌,或者模仿主流槍械的仿製品。抗戰中,八路軍曾在華北地區修建一些兵工廠,比如著名的黃崖洞兵工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修建的,八路軍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摸著石頭過河,從最初的槍械修理,到改造子彈,之後再逐步造出了地雷和手榴彈,進而研製出了迫擊炮,為八年抗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抗戰時期著名的五五式步槍和八一式馬步槍。

作為我國兵工廠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武器,這兩把槍械註定要成為我軍軍械史上的元老,雖然很冷門,但是對於我軍武器裝備的研究還是很有意義的。當時的這兩種槍械雖然產量不高,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但是卻對我軍抗戰提供了強大的幫助。五五式步槍是仿製蘇聯步槍的作品,長達1.39米的槍身,全重4.05公斤,配備7.92毫米口徑,有效射程可達300米,這樣的戰鬥性能,與國民黨裝備的中正式步槍差不多。

說起當時製造五五式步槍的經歷也是令人很感慨,當時由於現實原因,八路軍制造槍械很缺乏一些高性能的鋼材,最後只能動員部隊去襲擊鐵軌,再將鋼軌進行煉製用以作為製造槍械的原材料。可以說生產一把五五式步槍不僅技術上面臨諸多困難,而且僅原材料一項就有可能讓戰士們付出鮮血的代價。至於五五式步槍的命名也是表達了對我軍八路軍總指揮朱德的尊敬,當年五五式步槍造出來以後,恰逢朱德55歲生日,於是五五式步槍成了送給朱總的生日禮物。

再來說另一個冷門槍械,八一式馬步槍。這支步槍曾被彭德懷稱讚為“天下第一準星”,在當時的八路軍內部有著很高的名聲。當年八路軍總工部的工程師劉貴富帶領研究小組研製出了這支步槍。雖然是本土“笨方法”生產,但是它的性能卻很佳。體積小,攜帶方便,射擊精準度高,外觀也很大方,於是一出世就受到戰士們的好評和追捧。這支步槍的原型仿造自德國,7.92毫米的口徑,僅重3.36公斤,射程可達400米。這支步槍是黃崖洞兵工廠歷史上質量最好的一支步槍,作為八路軍指戰員的標配,曾伴隨抗戰,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雖然我們的武器裝備能力提高了無數個級別,但是每每看到這些“老傢伙”,時不時就會想起革命先烈們為抗戰做出的貢獻,心中滋味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