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兩年房價走勢會怎麼樣?

流浪行


今後兩年房價的走勢三四線城市預計會穩於一二線城市。原因:

1.三四線城市房價對比一二線城市房價本身就很低,因為沒有大的人流量,炒房客也不願意到三四線城市投資,所以一般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屬於比較合理的地步,漲幅也會趨於平穩。

2.反觀一二線城市房價近年來遠高於城市GDP增長,其原因就是炒房者和開發商不斷囤壓房產,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需求的人多了,賣的人少自然不斷升值。但觸底反彈,升頂回落是必然現象。

各大城市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管控房價,限購限價政策2016年就開始逐步實施,雖然現在房價依然沒有回落的趨勢,是因為大多數炒房者還能撐住,但這個現象我相信維持不了太久。因為商品房其實和車一樣也是商品,即便不住每年也要繳納物業費。

可以想象一下在地區人口逐步平穩後,有錢買房的人已經買了,沒錢買的人寧可多花一兩年時間等政府限價的樓盤。而那些手上十幾套房產的炒房客,每年繳納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物業管理費。再過幾年他們便會發現手上的房子不是金疙瘩,而成了燙手山芋。慢慢的就會有人撐不住開始拋售,但還是同理。只要他們出手的房價高於政府限價的需求量就會很小。慢慢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就會跌回到政府限價之下,迴歸平穩。


孤狐


對於房價吧,每個城市不一樣,我在蘇州,從2015年畢業到現在,房價一直蹭蹭漲!可能多上幾年學比如碩士博士出來晚點買了房子,以後過得還真不如早幾年畢業買房的本科生大專生…說實話,我不想讓房子漲價,我希望每個家庭每對小夫妻都能有個溫馨的居所,而不是一輩子為了房子壓抑地活著!但是,也聽其他城市的同學親戚朋友說,房子降了一些,但是再怎麼降低,也不會降到四年前的房價水平吧…哎


小樂樂楊楊楊


未來國內房價總的趨勢是跌的,只是一二線城市受到限購、限售政策的影響,會緩慢下跌,逐步與當地的剛需收入掛鉤。而三四線城市,未來房價可能會大跌,因為三四線城市因為人口流出大於流入,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棚改貨幣化安置退出。所以,很可能出現大起大落。決策層雖然不希望房價過快上漲,但絕對也不想看到大跌,未來房價會小幅上漲,現如今房價能不大漲就算是勝利了。更有觀點認為,大城市房價不可能下跌,只有三四線城市房價才會出現調整。

一二線城市不斷的吸引人口,經濟也越來越向一二線城市集中,創新也更多的發生在一二線城市,資源的集中使一二線城市的房價穩中有升,看好一座城市,要麼是在這個城市發展,要麼就是投資這個城市的房地產;城市發展和人口,大多數都是人口是正增長,城市GDP增幅趕上全國既定目標的,只要按照正常市場價,那麼基本不存在1-2年都賣不掉的情況。

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已接近尾聲,所以,國務院要求各取消棚改貨幣化安置,改為實物安置法。如今,貨幣化安置已宣告退出歷史舞臺,不過價格分化情況會很嚴重。對於產業結構單一,人口流出大於流入的城市,房價將會出現大跌。房地產也並非會一味的低迷,而是在去投機化後,房價回落到當地剛需能夠承受的區間時,會有更多的人買得起房,屆時房地產市場將會更加繁榮,而且這是可持續的發展。


裝飾小段


今後兩年房價走勢會怎麼樣?在我看來,房價的走勢只會趨於平穩,不會大漲大跌的,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國家政策的調控。現在的大政策就是房住不炒,所以呢,這樣的情況下,房子的價錢不會像原先那樣漲的那麼厲害,平穩的發展趨勢,你說會大跌,那也是不可能的。成本價在那裡擺著呢,哪個開發商會傻到賠本賣呢?


第二、炒房客的退場。國家政策的實施,對炒房客真的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不管從貸款或者稅率上一直壓著,炒房客還敢入場嗎?


第三、買家理性迴歸。現在很多的買家已經相當理性了,因為現在的信息都比較發達,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會知道。所以對於房價的上漲或者下跌都會提前知道,不會那麼盲目的跟風。

綜上所述,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些看法,不會大漲大跌,趨於平穩。純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打不死的小強aaa


據相關報道,4月24日,有關部門再一次明確了“房住不炒”,也就是說,今年的房地產發展主要以“穩房價”為主,同時,截止到目前,經過兩年多的調控,房價在兩年的時間裡也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的趨勢,所以有專家表示,房價在短時間內,很難出現大概率上漲的趨勢,但從長遠的角度出發,伴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不斷上升,房價上漲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但在此次的房價政策調控期間,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已經深入人心,但房價會不會出現突然的反彈情況,也是大家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但不難發現的是,房價上漲的黃金期早已經遠去了。

有相關房產專家劉全表示,在未來十年的時間裡,全國的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可能會出現上漲50%,甚至翻一倍的情況,同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同樣會上漲,而上漲的依據則是建房成本的不斷提高,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的土地成交量價格都實現了上漲,同時,建築材料的上漲幅度也比較大, 所以水漲船高,就會帶動房價的上漲,這一消息發佈之後,很多朋友則表示,這個觀點很難讓大家贊同,因為僅僅考慮了單方面因素,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可能會帶動房價的上漲,但房價上漲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防城港房產分析


一、利多因素

1、人口:2018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接近60%,摩根士丹利11日對外發布藍皮書報告《中國城市2.0:超級都市圈》預測,203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提升至75%,未來將會有大量的“新人口”進入城市,而國家發改委高層也曾經表示將會推進1億人口進行戶籍改革,也就是說1億農村人將會變成城市人。而且,國家已經放開二胎,並進一步放開更多的生育限制。

2、 地方政府負債率高,財政收入依賴房地產,土地財政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如果土地賣不了高價的話,個別地方政府將會發生債務危機,進而“破產”。前段時間有多個城市忍受不住,曾試探性放開房地產的限制(如開封、菏澤)。

3、 2015年11月10日,習主席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中指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房地產去庫存化。經過16、17幾年的一系列政策(如棚戶區改造),我們國家的房地產庫存並不多,也就是說可能。

4、 房價下降,將會對建材、鋼鐵、水泥、家電等行業營收降低,影響就業。這不是最為嚴重的,最嚴重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底層信用大多就是土地和房子,漲價萬無一失,但是跌價將會帶來嚴重的問題,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5、 好城市依然虹吸大量人口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房子依然是14億中國人的信用,我國人對於房子的預期沒有從根本上轉變。

2、 利空因素

1、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公司都是高負債行業,有個別房企負債達到90%以上,而現在高層收緊房地產信託,也就是說不讓房企融錢了,截止目前為止有近350家房企破產。即使這樣政策還是持續收緊,絲毫不放開。個別城市放開對房地產的限制,但是並沒有成效,甚至將已經發布的文件撤回(開封、菏澤等)。

2、 高層決心經濟去地產化——房住不炒,長效機制,現在已經將“因城施策”去掉了,我國不論是股市還是房市全部是政策市!!!!只要高層定調了,再多的利好消息也沒用(個別城市例外)。

3、 我個人的觀點

現在國家所有的政策全部是穩字當頭,也就是說房價不準漲、不準跌。我暫時認為未來5年將會是這樣,房價不漲,物價漲、工資漲、租金漲、通脹漲,以時間換空間。最終房價水平會和我們個人的工資水平一致,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可能有人會說我國有可能會和日本一樣,房價暴跌,買房子甚至不用花錢,我想說絕不可能!我國制度的優點就是在於對經濟的全面把控,有極高的控制能力。國家有幾百種方法維持房子的穩定(比如二手房斷供,只准買不準賣)。

感謝大家垂閱,如有問題請多多指教。


小夥子衝鴨


今後兩年房價的走勢三四線城市預計會穩於一二線城市。原因:

1.三四線城市房價對比一二線城市房價本身就很低,因為沒有大的人流量,炒房客也不願意到三四線城市投資,所以一般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屬於比較合理的地步,漲幅也會趨於平穩。

2.反觀一二線城市房價近年來遠高於城市GDP增長,其原因就是炒房者和開發商不斷囤壓房產,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需求的人多了,賣的人少自然不斷升值。但觸底反彈,升頂回落是必然現象。

各大城市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管控房價,限購限價政策2016年就開始逐步實施,雖然現在房價依然沒有回落的趨勢,是因為大多數炒房者還能撐住,但這個現象我相信維持不了太久。因為商品房其實和車一樣也是商品,即便不住每年也要繳納物業費。

可以想象一下在地區人口逐步平穩後,有錢買房的人已經買了,沒錢買的人寧可多花一兩年時間等政府限價的樓盤。而那些手上十幾套房產的炒房客,每年繳納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物業管理費。再過幾年他們便會發現手上的房子不是金疙瘩,而成了燙手山芋。慢慢的就會有人撐不住開始拋售,但還是同理。只要他們出手的房價高於政府限價的需求量就會很小。慢慢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就會跌回到政府限價之下,迴歸平穩。


小小魚的爸爸


房價的漲跌,每個地方因城而異,但主流的觀點一致是:

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

同時也取決於這個城市目前的房價水平(與全國的同類城市相比,是高還是低),如果目前過低,未來1-2年會大概率發生補漲的事情(像16年的鄭州,17-18年的西安),如果已漲到較高水平,會在1-2年內保持穩定。


朱曉東1001


國家調控政策下,房價大漲或者大跌,都是不太可能的,今後兩年,我認為房價還會相對穩定,一二線城市的熱點區域和主城區,價格依然會小幅穩定上揚,畢竟物價及人工都在漲,可拿的地也寥寥無幾,物以稀為貴,價格幾乎沒有降的可能。位置比較偏的區域,可能會因為供求關係,價格會有一定回落,但總體來說,穩定還是大範圍的大概率。如果是剛需購房者,我建議可以關注一下次新樓盤的二手房,有部分業主,會因換房或者急需用錢,出售手中多餘的房產,價格比較優惠,撿個漏也說不準呢!


深莞房產小吳


2019年,房價調控已經實現了“穩防跌”到“穩控漲”的轉變。

2019,樓市的穩定前所未有!

最近,多個城市紛紛出臺調控政策,大家應該心裡有數:

比如蘇州樓市限價年漲幅不得超5%;南京部分銀行上調房貸利率;深圳有銀行停貸;西安房價4月同比漲幅23.8%“四限”重出江湖......

上面幾個政策分別是:收緊限價、收緊利率、限購、限售,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具備普遍性。因此,觀察君認為,針對每個政策進行分析,只適用當地!放在全國而言,這樣的以偏概全的辦法其實並不適用。

也就是說,地方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或收緊、或放鬆;或自行出臺或收緊“五限”,或自行放鬆或解除“五限”。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樓市短期內再也沒有所謂的全國性調控週期了,意味著樓市想要像過去那樣根據中央的要求保證絕對穩定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

2015-2018這三年,將是我們經歷的迄今為止最後一個樓市全國性的調控政策週期,在這三年,中央地產政策起著決定性作用,地方要做的只是及時下發各種政策達到中央制定的標準,最終實現全國一盤棋的目的。

但是這樣的模式在2019年已經不再適用,為什麼?

簡單說,在穩(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大前提下,未來幾年的樓市,將不再有全國週期,也沒有大起大落,各地將按照中央的要求,完成目標。

但最重要的變化是,樓市調控權已經從中央下發到了地方,地方可以通過土地供應來控制新房供應,調節入市土地數量;也可以通過“限購”、“限貸”、增加首付比例等等,控制買房需求;還可以通過各種政策的收緊和放鬆,有調整市場對房價漲跌的預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情況下,地方、房企、買房、換房等各方的邏輯也就完全發生了變化!

那麼問題來了,該怎麼辦?想要知道該怎麼辦,必須弄明白一個問題:

未來支撐房價的點在哪裡?換句話說,高層要房地產託底經濟,為房產尋求的新的支撐力在哪?

從城鎮化看房價支撐力!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在60%左右,也就是說全國近14億人口中,有近6成住在樓房裡,比例不低。

但是,對比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就顯得略低了。公開數據顯示的美國城鎮化率已經有83%了,其他如韓國83%、日本94%、英國83%、法國80%也均在80%以上,即使是墨西哥80%、巴西86%也要高與我們。

橫向對比一下,其實我們的水平也就相當於上世紀美日50年代,也就是說,未來我們的動力還很充足。

城鎮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一個必經過程。我們自然也不例外,未來中國,城鎮化繼續加深是必然的,這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經濟規律。

1、2018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就已經發布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在該份文件中,對未來幾年的人口政策已經做好了規劃

2、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再次公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文件中,著重提出“四建”,推動城鎮化進程,出臺全面放寬、放開落戶戶籍限制政策

兩次重磅文件的發佈,也為觀察君認為的“城鎮化將成為房價的新的支撐力”的觀點提供了政策依據。

那這個支撐是如何形成的?兩個方面:

政策上,國家正傾向於人為干預、加速“自然演變的城鎮化”之路——“城市群規劃”、“允許收縮型城市存在”等策略性變化就是最好的證明。

經濟上,重新確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規劃”、“中部崛起”等經濟群,人為推動、拉動產業、人口集聚、城市聯繫等作為也是很好的證明。

以部分熱點城市(深圳、西安、杭州、廣州)為例,這些城市均是目前人口集聚的熱點城市,本身就業機會、福利資源、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周圍一定範圍內的優質選擇,天然吸引力就高,每年都會吸引幾十萬的人口(不一定落戶)到來。

而這幾十萬人只要想留在這些城市,那住房一定是不折不扣的剛需,而背後的家庭,就是隱藏在背後的強大購買力。

以深圳為例,房天下曾有數據統計顯示:2017末,深圳商品房套數只有128萬套,而每年新湧入深圳的人數均在數十萬,即使有人離開,但每年積累下來的人數也絕對不算少,可以說這些城市的市場一直是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的,這樣的情況下,價格根本沒有大幅下降的基本面。

套用現在流傳的一句話:上一批進城的人還沒買房,下一批就來了。而這樣的規律放在全國來看,支撐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然,這個邏輯仍舊缺失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目前普遍認為我國住宅偏多,市場存量巨大,城鎮化不足以撐得起三四線,甚至是四五六線城市的的房價。這個怎麼說?

有些地方是註定要落寞的!

去年12月份,網上一份數據刷屏,具體出處觀察君沒有確定,但是這份數據表示,目前中國房屋總數量已達2.7億套,人均住房比超1套,套戶比例已達1.13。很多朋友表示,存量這麼多,怎麼可能支撐得起房價?

那以此來看,貌似我們的城鎮化率就應該達到100%了?顯然不是,套戶比並不是一切,也不能說明一切,那只是一個參考。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數據的背後包含了:

1、公有產權住宅

截止上世紀末,我國公務體系普遍存在分配住房的情況,在一些老電視裡我們還會經常看到因為單位分房而鬧出的戲劇,這個存量絕對不低;但是基本均屬於單間、筒子樓、老破小的存在,註定是要被淘汰的。

2、城市自建房、噱頭房

這些房屋雖然是大多數“北漂”、“南漂”等等追夢者的“最愛”之地,但是顯然不屬於剛需購房的對象,租住是可以,但是有多少人會買呢?

還有些開發商以“大牌”、“養老”、“未來前景”等名義開發的所謂住房,離城市遠的要命,但是價格卻高的嚇人,其實都是地產商用來割JiuCai的.....

3、鎮住房、村住房

中金數據曾公示一份數據:目前中國有43%的住房都是鎮區住房,2.7億套住房中,鎮區佔有1.15億套。

什麼是鎮住房、村住房?

就如名字所示,縣屬鎮、部分村住房。這些住房現在的狀態如何呢?鎮住房,說十室九空嚴重了,但是半數空置還是有的,並且多數家庭子女均已經不在本地。至於村住房,可能有些朋友對這個不是很瞭解,這算是政策遺留問題了。前些年,地方為了單純的推動城鎮化,部分地區直接在村落附近蓋樓房,村民從民宅直接住進了樓房,這些也是被算入數據的。

但你能說這也是剛需住宅嗎?

4、城市“廢置”區域住房

這一個可能短期內不會凸顯,但是未來絕對會出現。有的朋友可能想到了,沒錯就是人口持續淨流出的城市,這並不稀奇,看看美國的汽車城,曾經多麼輝煌?如今的城市卻落魄到了什麼程度?

這樣的城市住宅是有主的吧?但是被拋棄了後,房主到其他城市落戶,你能說這不是剛需?這些你能算到未來的城鎮化裡面去嗎?即使是已經城鎮化的區域,也可能會為新出現區域的房價提供支撐的。

以上這些未來被註定無人居住的、會被放棄的住宅,談論他們的房價、住宅價值沒有什麼意義。

未來房價只有一個趨勢!

未來幾年,房價“穩控微漲”將會是唯一趨勢!

不論是年初房價面臨下跌,還是如今樓市又面臨大漲的局面,高層對於樓市的政策和定位卻未變過,一個字“穩”!

目前我們正經歷一箇中國曆史上房價前所未有的“穩”時代,但是“穩中有跌”與“穩中有漲”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大漲是肯定不可能的,不僅僅在於未來人口紅利程度的下滑壓力,更是在於如今“居民槓桿率”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已經到了必須要調控的程度了,雖然最新數據顯示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最近又有些抬頭了。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去槓桿調控得以充分落實,未來房價只能言穩,難談大漲(控制居民槓桿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房價)。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城市房價冒頭的太厲害,就會迎來嚴調控的原因。比如被住建部點名的那十幾個城市

因此,我們得出一些觀點:

一二線想要城區區域(包含郊區)房價想要下跌真心不可能,以蘇州為例,限價只讓漲5%,意味著什麼?想想吧......至於遠離城區的那些,嚴格意義上只能算是鎮住房,基本屬於開發商炒作起來的;

而針對這些城市未來房價漲幅,翻倍什麼別想了,對標蘇州一年有個5%就頂天了,真要是熱點樓盤,自然另當別論。

三四線城市算得上中堅區域了,拋去那些逐步收縮的城市有價無市不談,這些城市房價的支撐力不說十足,但仍舊充足(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迴流,以及五六線縣鎮補充)。

而真正需要擔心的其實是五六線甚至是七線(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說法)的縣鎮住宅,這些區域,未來將有很大一部分會成為“無人區”,是真正的“1元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