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出現過這種同事,工作的時候凡是和工作無關的一句話不說,從不跟同事聊天?

悲傷的三哥


這樣的人有很多,大多屬於內秀型,至少不是非常無能的人。

再說了,和同事打好關係,很多時候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有用,有時候甚至還要起反作用。不如保持“認識的陌生人”關係,至少他不瞭解你。

..

近年,人們對職業穩定性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普遍接受“能幹就不幹,不能幹馬上就走”,所以同事之間的相處,也隨之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比如,以前的職場明規則“打好群眾關係是基本”,但現在大家普遍都在經常換工作,身邊的同事很難固定下來。

而且即使做同事的時候關係好,在一方離開以後,也會很快互相忘記。所以,不如從一開始就別浪費那表情和時間。

.

現在的“群眾關係”沒以前有用了

以前,大家有可能一輩子都在一個單位工作,見面的次數可能比見自己兒子的次數都多。大家互相瞭解,也互相影響。

在這種情境下,如果某人對周圍的同事愛理不理,除了說工作,別的一句話沒有,那他是很難在這單位生存下去的。

因為周圍人會覺得他太狂、太傲、太傻、太不是東西,不配存在於這個集體。

眾人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旦被同一個集體內的眾人視為異類,那“異類”會很快被排除出去,且不容辯駁。

.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單位更新得很快,人們換工作的頻率也很高,除了體制內人員,誰還能保證自己一輩子在同一個單位工作。

即使是實力強勁、福利豐厚的大國企,近年來的人員流動也是頻繁了許多。

所以,慢慢的,“群眾關係”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甚至是根本不重要了——

  • 我只是來工作的,不想浪費時間在和同事拉關係上面;

  • 和同事搞好關係有用嗎?他是能幫我,還是在關鍵時刻不插刀我?


  • 這同事明顯和我不是一類人,決定不搭理;

  • 我明天就說不定就跟這單位88了,認識這同事有何用?

......

這種多見於隨時準備離開的人群

如果一個人打定主意“在這單位就幹半年到一年”,或者“有了機會就馬上走”,或者“學到東西馬上走”,那他除了自己,不會對這單位的任何事感興趣。

他知道得清清楚楚,自己只是來這裡過一遍水,既不想在這裡長呆,也不想在這裡發財。

這裡更像一個飯店,自己就是來吃幾頓飯而已。而周圍的同事,他覺得根本沒有關注的必要。

事實也是如此。沒幾個人會花時間與陌生人做無意義的溝通和交流,那太浪費時間,且沒有任何收穫。

.

有人一心想做事,不想浪費一秒鐘

曾經有次因業務事項與一家外企的員工作電郵交流。他對我的低效、描述不清、理解能力意見很大,並多次明晃晃地說:“又是一次無效交流。”後來他可能實在受不了,乾脆就不理我了 。

尷尬、羞惱之餘,也感覺新奇,因為在傳統單位基本沒見過這麼說話的人,更沒見過對效率、時間、理解力看得這麼重的人。

想了很久,終於想明白了,他其實是在說:“不要用你的愚蠢,來浪費我寶貴的時間。”

他雖然有點魯莽和直接,但相信,他肯定會比大多數人成長得要快。

.

總之,那些對同事不怎麼愛應酬,甚至不怎麼搭理、不會做任何多餘交流的人,也許他並不是真的沒情商,或者真的很內向。

也許,他只不過是心懷更高的目標,不願無謂地浪費時間而已;或者,他也許只是不願對周圍同事展現自己的真正情商而已。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同事,不要介意,不要生氣,更不要去欺負人家。一切只不過是價值觀不同而已,他並不是真的對你有意見。


也許雜談


我有一個在事業單位上班的朋友,他告訴我,在他單位上班,除了工作,絕口不說私人事,也基本不會跟同事聊天,因為在聊天這件事上,他吃過虧了。

朋友提到,以前他在公司跟同事合得來,聊球賽,聊汽車,聊電影,連家庭事都拿出來互相交流。

但有次,他跟同事吃飯時聊天,聊到媳婦的舅舅是當官的,逢年過節都收到很多禮品,燕窩、花膠、茶葉、洋酒等,因此,舅舅時不時都會給這些名貴的禮品他老婆,因為舅舅最疼愛這個外甥女了。

說罷,同事都羨慕他有個當官的親戚。這件事很快就不了了之。

誰知,一年後,他被提升了,跟一同入職的同事們拉開了一段距離,惹來同事們的妒忌。自然就少不了閒言閒語:說不定是託他老婆舅舅的福,靠連帶關係升職了,如果我大舅是局長,我也會連升兩級了……

當他賣掉8年的車置換了一臺中高端車時,又聽到同事們的閒言閒語:領著1萬躲的工資,也能買得起中高檔車,他老婆的舅舅給不少吧……

還有些時候,某個同事想辦成事,就去求我朋友帶帶路,託託關係,讓他老婆的舅舅幫幫忙,看行不行……

總之,用我朋友的話來說,跟同事透露了太多自己的私事,猶如扒開皮給人看了個透,毫無隱私可言。

從此,他變得謹慎小心,除了工作的事,其他事一概不聊,以免成為同事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因此,如果你身邊有同事也一樣不愛聊天的,那是非常正常的事。因為職場的是非特別多,防人之心不可無,你不知道下一刻,你曾經無意中透露的消息,將成為同事傳播的八卦。

我認為,工作中有些事是絕對不能說的:

1、家庭隱私

2、同事/領導的壞話

3、自己的工資

我們花了一年時間學會說話,卻需要用一輩子來學會閉嘴。職場是工作的地方,避免惹來是非,多做事,少說話吧!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我同事小潘就是個悶葫蘆,在我去公司之前,他就已經幹了好幾年了。

根據我的觀察,除了工作,他對娛樂八卦不感興趣,也不喜歡跟同事聊天,能動手的絕不動嘴,嗯,主要是針對工作。

說句實話,他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我很喜歡、也很欣賞。

我們部門常常開會討論活動方案,小潘基本都會參與,他很少說話,但是每說一句話都很關鍵和精準,讓人感覺他身上有一股殺手一樣的氣質。

小潘很少與人交往,看上去獨來獨行,但他做的工作很紮實,又不貪功,我交給他的事情也很放心,重要的是省心,不需要過多的交代,他就能準確領會上司的意思。

這種下屬話不多,該乾的都幹了,而且都到位了,誰不喜歡這樣的下屬呢?

那年10月的一天,我們在辦公室忙碌了大半天,快下班的時候,辦公室主任給我打來電話,讓小潘去他辦公室一趟。我也沒有多問,心想可能是找小潘有什麼事。

沒過多久,辦公室主任跑過來,跟我耳語了幾句,我趕緊跑到窗戶旁邊往下探看。

只見小潘雙手被拷在胸前,兩個警察把他架著往警車上送。我不由自主的想喊一聲“小潘”,卻沒有喊出聲來,只能目送小潘跟著警車走遠了。

事後才搞明白,原來小潘犯過刑事案件,潛逃了好幾年都沒有抓住,用假身份證應聘到了我們公司,直到專項打黑行動抓捕潛逃人員,警察發現了一條新線索,才設計抓捕住小潘。

原來如此!我不禁感到有些後怕,原來在我們的身邊,有這麼一號危險人物,難怪小潘如此低調,不吭聲、不作氣,也是給我們招人提了個醒。

他讓我想起了曹操說過的一句話:你知道腳為什麼這麼白嗎?因為它隱藏的深。

不過我還是從內心裡希望,小潘不要被判的那麼重,他可能只是一念之差,本性並不壞,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惜了一個好員工啊。

關注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喻派職言


太巧了,我們公司就是這樣的~

我們公司的所有同事,都是這樣的表現。

除了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討論以外,從不談論任何其他的事情。不管是上班還是下班時間~甚至,如果上下班路上遇到了,基本也不會打招呼。

說起來也是很奇怪,我們大多數都已經有了2年的同事關係了,為啥會有這樣的表現呢?

其實去年還沒有這樣的,只是今年越來越沉默了,反正公司就這麼點大地方,每個人都在幹自己的活,能聊的話題也不多,基本上也沒啥可聊的。我們公司是典型的只幹活不走心的~

就是該乾的工作,做好了。但是其餘的,就沒有了。什麼同事關係啦、什麼聚餐啦、什麼團建啦,不存在的。當然了,公司內部也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吃飯糰體,就是有些人不帶飯,就順便一起去吃個飯。然後其餘時間裡,基本上都是沉默。

可能我們是真的沒有特別深的感情吧~

有一個同事,基本上不說話,基本上也不和大家往來。雖然我們也差不多,不過好歹還有工作上的聊天。她是直接有什麼在群裡說了,微信溝通就成。

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領導們就希望我們大家以這種形式存在。

就是你把你的事情幹好了就成,其餘的不用費心思。大家的關係也不用特別近,免得拉幫結派。

我們公司去年大家關係和睦的時候,就曾經有人離職了,然後拉著別人一起離職。當然了,我個人認為這屬於個人行為,和別人的拉不拉沒啥關係。一個人想留下,別人怎麼勸也會留下,一個人不想留下,別人不拉也會走。

也有可能這樣的情況真的存在吧~

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的私下感情也確實沒啥感情。

想想看,除了工作以外就沒有任何交集的,能靠什麼聯絡感情呢?靠工作上的8個小時麼?不存在的,都忙著上班工作,哪有時間想著和你搞好關係呢?

而且大家的性格愛好都不同,平常時間各玩各的,也沒什麼可聊的。所以基本上大家的同事關係,就只有同事關係~

這樣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工作上以把活幹好,而不是把人處好,有些時候甚至不用顧忌什麼私人感情,有些工作不方便,有些話不方便說。


大童小逸y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子,你跟他溝通工作的事情,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相反因為他溝通工作問題的時候一句廢話都沒有,整個溝通起來異常流暢,效率奇高。

但很顯然,他不怎麼願意搭理同事們。大家點餐,問他要不要一起點,他就點點頭,然後很快還錢。要是沒問,他自己到點自己一個人點。吃飯的時候,也是自己一個人,除非是我們一起點的。

然後公司團建的時候,他也會去,只不過自由活動時間他就是坐在一旁玩手機,跟誰也不說話。

但是他的工作是沒得說的。只不過是不願和同事交朋友罷了。

一、來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

其實如果在職場中工作了很多年的人,應該會知道同事和朋友之間其實是有很大差別的。沒離職前一個同事會跟你關係好到像個鐵哥們,但是一旦離職可能連你叫什麼都記不清。所以,如果有些人經歷多了類似情況,就會對職場關係心灰意冷。

而且,本身我們到職場首要目的是工作掙錢,交朋友只是附帶的,最後沒交到也沒什麼。

有些人其實不願意和職場中同事維持表面上的關係,但是礙於情面,又不得不往來。而題目中這個同事就灑脫得許多,他來上班,他把工作做好了,他對得起自己拿的這份工資。而對於同事間的虛情假意,他一概不想搭理。儘管有可能他會錯過一些真心實意。

他來這裡就是單純地想把工作做好拿到工資, 他對交朋友沒什麼興趣。

二、內向的人。

這是另外一種情況。內向的人原本就不擅長社交,工作中的必要溝通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同事之間的閒聊就並非必要。而在自己抗拒過多表達的情況下,他們顯然更願意遠離這些場合,保持沉默。

總結:

職場中會有行行色色的人,其實只要不影響工作不影響自己,就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畢竟,同事關係,原本也沒有太過親密。


歡迎關注@筆記先生 職場領域優質創作者,分享更多職場觀點。


筆記先生


不聊天的人不一定就是壞人。只是各人性格不同而已。我曾認識一對長輩夫婦,男的三扁擔打不出一個屁來,女的卻特別的會聊天!有一次我到他們家串門,剛進屋,跟著門鈴又響了,男主人趕緊去開門,我進廚房看女主人做飯去了,不一會,男主人回來幫夫人做飯了,我轉身看看他們家誰回來了卻不見有人,於是問,他女兒回答我說,是他父親的同事有事來找她父親的,我說那怎沒見進屋的?、他女兒說,她父親的同事朋友,有事在門口說完就走了的,如果都象她媽媽的朋友一樣的話,她們幾姐弟將沒飯吃。連夫妻都差異如此之大,更何況其它的人呢!


泉水叮咚167559400


不好意思,我就是題主說的這種人。那我就站在我的角度跟題主分析一下。

一、在公司,我只聊工作的事

我大學畢業後,用3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到技術經理,我是怎麼做到的,靠關係?靠拍馬屁?我只是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普普通通的小夥子,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沒有money。

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好,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我什麼都沒有,唯有靠自己努力了。在前三年時間裡,我每天就是不停的工作,每次技術部有什麼新項目,我都是積極參與,有什麼技術難題,我都是迎難而上,自己搞不懂的,上網查資料,查資料也找不到答案的,找師兄,找老師,找前輩,我一直相信,多看,多做,多問,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彭于晏曾說過: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我也是一樣,我真的不怕吃苦,就怕學不到東西,剛畢業出來社會,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還在混日子,不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哪天公司裁員,自己就變得十分被動。因此,在公司,上班時間,我從來只是聊工作的事情,而且一旦談工作的事情,我比誰都熱情,這並沒有影響我在公司的人際關係,反而給同事留下來了專業的印象。

二、我不討厭社交,但是我討厭無效社交

社交在職場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無效社交,我真不喜歡,我不知道,大家一起組團打遊戲樂趣在哪?意義在哪?我也不知道,大家在一起討論家常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既然是家裡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就好了,沒必要說出來,每個家庭的環境不一樣,所面對的問題也不一樣,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就好。



也許,你們會覺得我太偏激,太無趣,只工作不享受,有何樂趣?

但是,

當你背後無人依靠的時候,你就知道,只有工作才能慢慢抵消掉你心裡的焦慮感。

當你每個月看著信用卡賬單的時候,你就知道,只有工作才能慢慢的抵消掉你心裡的無助感。

當你回家看到小孩可愛的笑臉,看到老婆幸福的微笑,你就知道,只有工作才能讓你得到這些滿足感。

我喜歡去看行業展會,喜歡去聽技術研討會,喜歡跟牛逼的前輩交流經驗,只要跟工作有關的社交,我都願意並且主動去做。



因此,每個人的目標不同,每個人的壓力不同,每個人的愛好不同。所以不喜歡跟同事聊天的人,不是你們想象的那麼孤僻,那麼難相處,只是每個人的交流方式不一樣,尊重差異,不強求即可,沒必要太在意。

溫少爺:3年時間,從職場小白到部門經理,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溫少爺


誠邀回答,這樣的同事,我不但遇到過,還在我的部門,與我朝夕相處......

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不太喜歡說話,直到我遇到了這個同事,才讓我知道了什麼叫沉默是金。


剛入職的第一天,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直接來了句:大家好,我叫。。。,謝謝。

好吧,可能是剛來,孩子比較認生,以後慢慢相處就好了。

不過在後來的接觸中,我才發現,他還真是一個惜字如金的傢伙。

我說:嘿,吃了嗎?

他回:嗯吶。

我問他吃的啥。

他遲疑了一會,緩緩說道:麵包。

我實在也不知道怎麼往下說了,咱總不能接著問一句:麵包好吃嗎吧


其實如果遇到工作上的問題,我們交流還是不少的,但是除了工作,他幾乎從來都不會主動與我們交流溝通。

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天性極度內向者

世界上的確存在這樣的人,就連跟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歡說話,人家就是不喜歡說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沒什麼,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嘛。

2.可能壓根不願搭理你

可能說我天天問他吃什麼給他問煩了,所以人家不願搭理我,這也是沒準的事,哈哈。

3.天性孤傲

也許覺得我們並不是一路人,他是天之驕子,來我們這工作只是過渡一下,所以說沒必要留下什麼痕跡,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句話語,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咱也沒必要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呢,三觀不一樣,沒必要硬融。


對於這類人,我們只需要做到四個字就好:佛系對話。

  • 人家跟咱說話,咱就回,不跟咱說,咱也得保持應有的禮貌,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沒事的時候儘量多帶帶他,讓人家快速進入溫暖的集體生活,畢竟人是群居動物,良好的溝通會塑造溫馨的環境,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也是大有幫助。

  • 我是李大頭先生,專注於個人成長,想了解更多幹貨知識,歡迎關注我的主頁。<strong>

李大頭先生


不聊私事的同事在職場上比較常見。對他們而言,工作就是工作,不是聊私人事情的地方。

這些人看似冷漠,實際上他們做事情是非常有原則的。

01

工作只有工作的交集,本應如此,為什麼要參雜其他的部分?

我有個同事,他的話比較少。在整個項目組和其他同事交流的時候,除了進行必要的工作溝通與協調之外,從來不提家裡的任何事情。

甚至同事從他的朋友圈裡,也看不到他家裡的任何事情。不是面試的時候,填了個人信息表,大家甚至都以為他就是孤家寡人一個。

年底公司聚會,他作為優秀員工可以把家人帶到公司來一起享受這份榮譽,這時大家才知道他的生活和其他人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後來有一位關係比較好的同事就問他,為什麼你從來不在公司同事面前提起自己的家人。

他很自然地回答到,我在工作上的表現,並沒有因為我提自己的家人而變得更好,或更差。那麼,為什麼我一定要去提這件事情呢。

他的這番話讓大家啞口無言,畢竟他就是得到了優秀員工的表彰。他在平時與同事的工作溝通中,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可見,並不是人人都願意在同事面前提起自己的私事。只要把工作做好了,沒有對工作造成阻礙,他就已經盡到了一份員工該有的職責。

02

不喜歡提私事的員工,也不喜歡對別人的私事指手畫腳

每個人的想法和觀點是不一樣的,當一個員工不願意在同事面前提起自己的私事時,說明他更關注的是工作,而不是閒言碎語。

這樣的人往往也不喜歡去窺探他人的隱私。因為在他看來,和工作無關的事情,就不是自己應該去了解的事情。

說句不好聽的話,叫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又何必去關心別人的私人事情呢。

很多人喜歡對同事提起的私事,是想讓同事誇讚、或者安慰,甚至幫忙解決一些問題。可這樣往往就把同事的關係越界了。

處理得好沒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提的意見或建議,對他沒有起到幫助,反而會對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

03

真正關心自己私事的同事,幾乎是不存在的

最後,我想說到的一點就是,作為同事,大家的關係,僅僅是基於工作關係,而非其他。也就是大家不具備任何的私人感情。

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把對方當作很親密的人,經常說一些個人的私事,反而容易對自己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實際上,個人的私事在同事眼裡看來,並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你跟他說了之後,他並不會幫你保守任何的秘密。

如果這件事情你本身只想跟同事說,而不想擴大範圍,但實際的情況可能是,對方再次給你傳播了出去。對自己而言就是一種負擔。

當大家不認為你的私事非常重要的時候,本身就不會在私事上給到你任何良好的建議和意見。

當自己說出了私事,但對方反應冷漠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會因為他的這種反應而有所懷疑。

所以為了不將同事關係擴大化,保持工作上良好的溝通與協作,不提自己的私事是很正常的一個反應。

當然了,這種程度每個人可能不一樣,有些人會偶爾說一點,有些人是從來不說。但只要不影響工作就沒有什麼壞處。

我是 ,管理諮詢公司COO,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擅長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專業書籍《從零開始學招聘》全網售賣。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這種現象很正常,我曾經也被別人這樣認為過。

那會剛到新單位不久,工作環境、同事啥都不熟悉,我就很少說話。加上我本身也是比較內向的人,所以能不說的話儘量不說。以至於要是哪天,我不在辦公室,他們也不會察覺。(這是我同事後來跟我說的。)

現在在單位待久了,話比以前多了。不過,即使這樣,在別的辦公室同事或者領導眼裡,我還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就拿最近發生的兩件事情來說吧。

第一件是:前幾天,另外一棟樓的同事,偷偷問我辦公室同事,說:“你們辦公室的XXX是不是從來不說話?”

第二件是:領導有一天,一大早就把我後排的同事叫去談話。話題居然是關於我的。領導問:“那誰誰誰在辦公室和你們說不說話啊?不會得抑鬱症了吧?”我同事說:“沒有啊,她挺好啊!”

原來,領導說最近總看到我把頭趴桌上,不說話。其實,我是最近有點累,偶爾趴桌上休息了會。一共就兩次,全被領導看到了。領導就以為很多次都這樣。

所以,有的時候眼見未必為實。

而且,有的人即使真的工作時不說一句“廢話”,也是很正常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熟悉新環境中

可能是剛來,不知道新公司的文化氛圍,生怕說錯話,忍尷尬。也可能是初來乍到,有所收斂,等熟悉後就大變樣了。

二、時間寶貴、效率為王。

這年頭,時間就是生命。誰比別人多一點時間,誰就更能延長生命的長度。因為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各種想做的事情。比如,充電學習、發展興趣愛好、開發副業等等。

三、性格原因,無可厚非

可能人家比較內向,不善言辭,或者有社交恐懼症等。這些都無可厚非,只要人家工作玩的溜,一樣可以得到老闆器重。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逆風成長。不管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做全職主婦,學習永遠是不可丟的一件事。

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人,體驗不同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歡迎關注@魚豐徐徐,一個既工作,又帶娃,還寫作的職場寶媽;一個靠不斷學習,努力靠近夢想的新時代斜槓青年。

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