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大家還記得《如懿傳》裡那個囂張跋扈的豫嬪嗎?和她同時期入宮的還有三名妃子,可她卻是最得寵的,因此她的戲份也比較多,而其他幾個新入妃子的位份和家世背景都遠遠不如她,所以就沒有那麼多鏡頭了。今天要講的是那三個妃子其中的一位,劇中除了登場那一次給了她大特寫外,剩餘的劇情她多出現在背景中,存在感不強。她便是瑞貴人索綽羅氏,歷史上也是乾隆皇帝的瑞貴人索綽羅氏。


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看到這個姓氏,想必大家都能猜得出來,她是個滿洲女子,她的家族在大清歷朝歷代都出過不少厲害的人物,所以說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可是入宮後,乾隆只是把她草草封做了常在,這是為什麼呢?乾隆對家世顯赫的妃子不是一向都很好的嗎?就算不是嬪位,最差也應該給她個貴人呀。

乾隆做出此舉,只能有一個解釋,可能索綽羅氏的背景不如表面那樣好,她的祖上是很風光,但到她這一代已經有些衰敗了,如果不是其父任禮部尚書一職,尚且算位高權重的話,她可能連個常在封號都混不到。


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乾隆二十四年,索綽羅氏入宮,根據歷史記載,她入宮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隨乾隆的令妃學規矩,算是拜令妃為師。因為令妃皇后的身份(令妃死後被追封為皇后),索綽羅氏也跟著沾光,跟著這個皇后師傅進入史官的筆記之中,否則,她很可能只會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入宮次年,索綽羅氏得到晉升,成為了瑞貴人,入宮第二年就得到晉升,而且又無兒無女,只能說明是乾隆看在她“師傅”令妃的份上才晉封她的。一般內務府在冊封禮前會選出幾個吉利的字交給帝王,然後由他親自從其中挑出適合那位妃嬪的封字,所以從嬪妃的封字中,我們往往能看出帝王對一位嬪妃的喜愛程度。


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而索綽羅氏收到的瑞字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也絲毫沒有概括出索綽羅氏身上的優點,這說明乾隆對她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刻,甚至是比較陌生的,也完全沒有把她放在心上過,便只能隨便挑箇中規中矩的字給她了。

一個地位低微,連皇帝都不屑一顧的妃子,史官自然也不會花太多筆墨去描述她,關於她的文獻資料唯寥寥幾筆,乾隆三十年,瑞貴人去世,她的遺物於乾隆三十九年被清點了出來。


她在《如懿傳》僅出現一次,歷史上卻拜皇后為師,入宮次年就晉封


看完她的全部資料,我們從中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她的命運和其他不受寵的妃子並無不同,從一入宮她就相當於在守活寡,從未得到過乾隆的半分寵愛,何其悲哀?死對於當時的她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吧,至少她自由了,再也不用被禁錮在紫禁城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