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新政出來後各個老闆對足球投資欲下降甚至撤資?

熬骨撕龜


新政出臺之後,對於中超影響甚大,甚至對於中國足球未來影響甚大!其中關於對本土球員限薪舉措是否能夠有積極作用,還是一個疑問,這裡柱子認為只是適得其反!在引援調節費上做出適當調整,由全額收取改為差額收取,在一定程度是給重金引援開了一個口子!

但是在規劃球員使用上釋放的信號處處充滿矛盾,歸根到底足協不認可規劃球員,此次規劃只是為了衝擊世界盃而已,完全是權宜之計。

從足協在領導會議上怒懟恆大冠軍“無用論”,到萬達計劃從一方撤退,可以想象現在中國足球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新政出現不是這次輿論的導火索,而是火上澆油!

說白了,從恆大開始搞足球到現在,完全就是博取“上位”開心,不單單是恆大一家,包括上港、國安等等在內的絕大多數俱樂部,初心不在於為中國足球做貢獻,而是順勢而為,不然每年在投資足球上入不敷出,每年都有近億元的虧空,誰還堅持下去,畢竟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恆大則是個特列,在這場金元足球風暴中,許老闆商人嗅覺真的太厲害了,完全把握“上位”的喜好,雖然引爆了中超,但恆大迅速崛起,成為商業帝國,賺的缽滿盆滿!

萬達集團再次進入足球圈也是迫不得已,要知道王健林此前大連實德時期就宣佈永遠退出足球,不再染指中國足球!憑藉王健林的嗅覺,在恆大入主中超最初的兩年,恆大品牌效應迅速打響,萬達能不迅速抓住機會強勢入主嗎?反而在17年才開始佈局中超,整整晚了6年,6年時間裡恆大體量增加了多少!

萬達之所以開始搞足球,完全是為了“自救”,畢竟在馬來西亞大馬城偷了央媽一手,虎口奪食之後,國內的輿論和風頭對於萬達不利,接連爆出萬達集團各種問題,包括資產轉移的醜聞等等,對於轉賣馬競的股份也有“自我救贖”之嫌。

轉回到國內足球產業中,大連是萬達的根,扶持大連足球發展也是順理成章,但是從17年開始投入足球之後,從萬達佈局足球砸進去幾十億的資金,帶著鉅額陪嫁,到頭來卻沒有任何名分。其實不單單是一方俱樂部自己,中超、中甲很多球隊都存在問題,內部管理混亂不堪,都是“照貓畫虎不成反似犬” ,很多人都堂而皇之認為只要投錢一切就可以迎刃可解,實則是摸著石頭過河,說白了就是不職業!

在國內很多人都認為搞足球類似於慈善,為了中國足球發展可以傾盡所有,這種觀點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國足球發展停滯!足球從上到下就是一種產業,從建設基礎設施,到搞青訓,培養球探,發掘球星,都應該是一種成熟的產業,要讓投資人有利可圖,利之所在才能前赴後繼!

而事實上,俱樂部投資人從足球身上獲得利益少之又少,就拿簡單的青訓聯合機制補償費來說,國內聯賽有名無實,在之前膨脹的轉會市場上,國內球員動輒千萬轉會身價,但收到聯合培養補償的青訓俱樂部有幾個,就拿青訓大戶魯能來說,都不知道找誰去要,在這件事上連個監管、監督的部門都沒有。

此外,在球衣/球鞋贊助上來說,五大聯賽每支球隊有權利尋求贊助商,而中超、中甲球衣萬年不變,被足協牢牢把持著!不成熟的聯賽、不合理的機制,投資人光出不進,能不寒心?


我是柱子,喜歡的點贊,關注訂閱一下!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交流一下,記得轉發哦!


迫擊炮手柱子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足協剛出臺的新政,到底對恆大有什麼好處!

第一就是對於規劃球員的政策,意思就是說,每支俱樂部的規劃球員都可以按照本土球員的名額去註冊,有血統的規劃球員可以不受限制,但是非華裔球員只能上一名,再上就得使用外援名額上,也就是說像艾克森、阿蘭、高拉特這樣的非華裔外援,恆大可以用本土球員的名額去註冊,這樣就不會浪費外援的名額,雖然出場比賽只能上一人!但這樣也給恆大俱樂部更多的選擇機會!

第二就是外援的新政,中超每一個俱樂部可以“上四、報五、注六”,每場比賽可以同時上場四名外援,這對於恆大來說,估計整個出場11人估計有一半甚至更多都是非本土球員,恆大本來就是中超的霸主,隊內的大牌“外援”很多,新政一出,恆大不但不用清理這些人,反而還有名額去挑選更優秀的外援!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你讓其他俱樂部怎麼玩阿,其他老闆也不是傻子,不撤資才怪呢!



所以綜上所述,之所以各個老闆投資慾望下降甚至撤資,我認為其根本原因還是足協對於恆大的照顧,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既然這樣,那就讓你恆大一個人去玩吧,我們不奉陪了!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呢,歡迎評論點贊交流!

(我是話說球球,原創不易,希望關注鼓勵一下,謝謝大家!)

話說球球


如果你有很多錢,想買個著名球星,但是後面有個足協規定你買什麼樣的合理,你開心嗎?

如果你可以組織一支強大的球隊,並且拿了很多冠軍,但是有人整天逼逼“拿那麼多冠軍有用嗎?”,你還願意投資嗎?

如果你奪冠了想搞個奪冠慶典,但是足協說你願意搞就搞,但是沒有獎盃,你還願意投資嗎?

如果足協告訴你,要搞足球,就必須穿我規定的品牌球衣,你還願意投資嗎?

如果足協告訴你,雖然你投資的足球,但是我想抽你的人就得無條件贊成,你心裡還願意嗎?

如果有人一邊跟你講情懷“多為國歸化點”,一邊給你撤梯子限制歸化你還願意嗎

如果有人總想著不投資也想拿冠軍你還願意投資嗎


卡拉斯科斯基


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現在所有的中超球隊都沒有一個自身的造血功能,都是要靠大企業去推動前進的。大企業不斷增加投入,最根本的想法是推廣自己的品牌。當然了,一些領導說外國成功的如利物浦,曼城,巴塞那些都是中性名字,但那是要長時間地沉淟的。或者又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中超聯賽不打平安的名字,中國平安會白花錢嗎?大家可別忘了,這是一個商業聯賽。


來自廣州的我


中超新政已經確定:1.新賽季中超國內球員年薪不超過1000萬,入選國家隊可上浮20%。2.2020年1月1日後簽訂的外援年薪不超過300萬歐。3.U21球員年薪不超過30萬4.新賽季外援政策為累7、注6、報5、上4(一傢俱樂部最多可以累計7名外援,同時註冊6人,每場比賽報5人,同時上場4人)。

新政減負

2019年中超球員薪水總額為48億,算下來人均1000萬,這比一些英超俱樂部球員的薪水都還高,大部分俱樂部給球員開的薪水佔俱樂部投入的70%左右,新政一下來,著實給許多企業減負。外援300萬歐的限薪令也讓俱樂部高興不已,奧斯卡2400萬歐、胡爾克2000萬歐、阿瑙托維奇1600萬的年薪可能會成為歷史,不過這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以後想在中超看到大牌外援的機會就很少了。所以說,不是俱樂部投資慾望下了,而是不用像以前花大價錢買球員了!

萬達不屬於撤資

至於撤資的情況,目前來看只有萬達集團,但萬達撤資的主要原因是:2年來投入近40億組建青訓梯隊、修建足球基地、為前任償還債務,大連此前在2018年就承諾一年內搞定一方債務和股權的問題,不過萬達至今還沒有獲得大連一方的股權。王健林感覺自己又被耍了,這才憤然撤資,而且萬達也說不會退出大連足球,日後將會組建新的俱樂部參與職業足球。

總的來說,足協的新政大部分還是不錯的,中超球員“高薪低能”的表現早已讓球迷憤怒不已,外援超高的年薪也讓大家覺得中超俱樂部一直在當冤大頭。不過新政對於中國足球的改變我們還要等時間去考證!


各位,意下如何?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嚴重打擊投資人熱情,且不先不談新政是否能有效改變中國足球現狀,就連青訓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沒青訓未來國足更爛。投資人一旦撤資不玩絕對青訓都會撤退一起。本來缺乏大環境青訓沒了金主更加找不到好學校基地,什至乎踢球場地談何還有未來?任何事缺乏市場支持你叫孩子們家願意從小就送去廢棄了的足球項目荒廢前途?


巡城馬543


投資者投資都是想在短期內獲得回報的,因為投資是有運營成本的,中國的足球基礎設施水平太差,後續人才的持續供給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哪個老闆都會擔心的!說到底就是人才供應不足,培養人才的基礎設施滿足不了大量的參與和投入者,包括投資者和投身踢球以其為職業球員的人,這是大環境所決定的,光靠那幾個足球學校培養不出來中國足球足夠的足球文化氛圍和真正的足球人才,包括大量的教練班子人才,少數人玩的東西很難真正提高競技水平,由於對資源的壟斷,將大多數真正有天賦的沒有財力的人被擋在了門檻門外,無形之中網中無大魚,小魚翻不了大浪!這就是中國足球懸而難解的癥結所在!沒有足夠的足球文化氛圍,就壯大不了足球市場需求!


空觀道人12345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首先,中超是一個不成熟的聯賽,這種不成熟不僅僅體現在球員的水平上,而是體現在方方面面,這樣就需要有關部門指定政策,實行有效的監管和控制。

在這個聯賽中,各俱樂部的性質也不一樣,有魯能,上港這樣的國企,也有恆大、萬達這樣的私企參與其中。

由俱樂部的性質可以看出,各傢俱樂部對球隊的投資不是沒興趣,更不是沒錢,而是政策出臺,限制了俱樂部投資的比例,根據最新的政策,俱樂部每個賽季的運營成本不能超過11億。

再來說一下萬達撤資,這個事件與新政的關係不大,差在萬達投入了將近40個億,至今沒有得到一方的股權,某些部門的承諾放了空炮,這才導致萬達要撤資。




閒來半支菸


中國足協在2019年12月25日公佈了2020年聯賽新政,新政主要包含了外援政策、限薪政策、俱樂部名稱中性化、U21球員轉會&U23登場政策、球隊支出限制等方面的具體細化措施。總的來說,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俱樂部考慮的,也是從政策層面為俱樂部減負,對於非理性的金元投資起到了抑制作用。

然而,即便這樣,在一些職業球隊中仍然暗藏著變動。先是廣東華南虎俱樂部傳出轉讓傳聞,後是萬達集團宣佈不再繼續以現有方式支持大連一方,還有沒有其他俱樂部醞釀著變動,我們不得而知。儘管最後,華南虎發佈官方聲明,俱樂部繼續將會保持穩定並且正常參加聯賽,萬達集團也在官方聲明中聲稱不會退出中國足壇。但是,在新政出臺的前後出現這樣的情況,未免讓人把這些情況與足協的新政聯繫起來。

事實上,今年新出臺的政策,總體感覺還是比較積極的,也能夠更多的從俱樂部的角度去考慮。我們知道,對於俱樂部和它的母企業來說,足球是一種商業行為,他們考慮問題首選用商業思維,那麼盈不盈利、值不值得投資就是他們放在第一位的了。如果一個俱樂部老闆撤資了,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其原因:

一是投資人是否願意繼續通過足球擴大其品牌影響。在中國,體育產業是一門新興的朝陽產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體育活動,“體育+”或“+體育”的運營模式成為很多企業營銷的一種手段,成為擴大其品牌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足球作為體育產業中受眾面廣,群眾參與度高以及社會影響力大的一個運動項目,自然成為眾多資本投向的目標。在中超球隊裡,凡是運營著球隊的企業,其品牌知名度都是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如果說投資人撤資不玩了,那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要放棄足球這個版圖。

二是其投入與產出是否能夠平衡。當前,沒有一家中超俱樂部能夠實現盈利,都是靠母企業的不停輸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當然就要考慮投入和產出的比值了。在金元足球時代,沒有錢持續投入根本就玩不動,像上港、恆大、蘇寧、大連等這些俱樂部每年都是以數十億的資金投入,這對於一般的小本經營的俱樂部來說,很難與之抗衡。早些時候,貴州恆豐隊的美女老闆文筱婷接受採訪時說道,像他們這種球隊每年投入10個億也就是隻能保個級,可見在經濟下行壓力這麼大的情況下,要維持一支職業球隊的正常運營確實不容易,難怪在去年有網友調侃一些中甲球隊被動衝超成功、一些球隊成功留在中甲。

三是現行的政策環境是否有利於繼續投資。這些年,中國足壇的政策確實不夠連續,有些政策的出臺還比較倉促,沒有給投資人留夠足夠的反應時間,讓投資人無所適從,以致有“中國足協打個噴嚏,中國足壇就得感冒”的說法。再者,在中國目前的足球環境裡,大家都比較急功近利,難以有耐心做好一件事情,投資的風險就會增多,自然讓投資人有諸多後顧之憂。

四是俱樂部的建設有無達到預期的要求。就中超現有的球隊來說,大部分球隊離真正的職業俱樂部還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球隊的日常管理、球隊的經營運作、足球文化的培育養成、青年人才的培育,等等,俱樂部作為企業的一個窗口,社會關注度高,稍有情況就會引發較大的輿情反應,讓一些母企業疲於應付,牽扯精力,在這種情況下,退出或許對某些企業來說就是一種解脫。


大灣區創客


主要是足球水平低,導致投資人擔心沒有球迷看球,做虧本生意。再加上現在各行各業競爭十分激烈,利潤普遍不高,實體經濟低迷等等原因導致各個老闆對足球投資欲下降和撤資。就是說新政出不出來投資人都會這樣做,因為足球水平低,導致投資人虧損收不回成本虧損嚴重。應該按照現在足球水平來發足球運動員工資,應該把足球運動員年薪控制到十萬以內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