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背誦是語言學習最好的方法。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想學好,都離不開背誦。

據說著名作家茅盾,能夠背誦出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著名作家巴金,能夠背誦出整部的《古文觀止》。

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1.反覆法。

背誦就是重複。

重複的次數越多,背的越牢固。

如果你見一個人,你盯著他看,看三十分鐘,一個月後再見到他,不見得人還認識他。

但是如果你每天看他一分鐘,30天,每天都看一分鐘,第31天的時候見到他,已是非常熟悉了。那面孔,已經深深的印刻在腦子裡了。

所以背誦課文,並不見得每天背的時間有多長,最關鍵的就是重複的次數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是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的,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的速度會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這就是艾賓浩斯曲線。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如果背誦的課文一天後不抓緊時間再背,所記住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數量也會減少。

背誦課文,想記得又牢又快,最好的辦法是在初次背誦之後,根據記憶規律確定好重複的次數和時間點。

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2.回憶法。

課文在經過第一天的背誦之後,第二天再記時,不要簡單的翻出課文來,再重新看一遍,而是要先嚐試回憶。

先嚐試回憶,如果能順利背誦出來,那麼今天的背誦任務就完成了。如果有背誦不出來的,再打開書看一看,加強記憶。

通過回憶法,檢驗自己的記憶效果,可以讓自己清楚已經記住了哪些,還有哪些沒記住。從而讓再次的背誦更有針對性。

實驗表明,如果讓背誦的人瞭解自己的背誦效果,也就是給自己積極的信息反饋,往往能夠提高背誦記憶的效果。

每一次的回憶,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一次積極的信息反饋。

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3.大聲朗讀法。

在著名的衡水中學,每天早晨校園的操場上,跑操前,都會看到孩子們大聲的背誦課文。

不是那種小聲的叨唸,而是放開聲音的高聲朗讀。

大聲朗讀,能夠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提升背誦的自信心,又能夠讓自己更專注,不會走神,從而背得又牢又快。

人在大聲朗讀的時候,可以增加呼吸量,從而讓自己吸入大量的氧氣來提高血氧飽和度,從而更加促進了新陳代謝。

聲音洪亮的朗讀,讓文字變成了聲音,能夠再次進入自己的大腦,這樣有節奏,有韻律,也會有形象,伴隨著更多的情感,這種情況下的背誦能夠激發右腦湧現出大量的a波,從而使大腦變得更加的靈敏,提升背誦效果。

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4.思維導圖法。

在背誦課文的時候,老師可能會建議你先把課文抄一遍,或者是抄幾遍,說這樣有利於背誦。

是的,抄寫確實對背誦課文有利。

但是一味地抄寫,既枯燥又耽誤時間。還有一種比抄寫更好的,有利於背誦課文的,又能和寫相聯繫的方法,就是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法比一味地抄寫最有利的方面,就是他用過通過繪圖的方式理清了所背課文的邏輯,邏輯線清晰,不僅背的快,而且背過了不容易忘。

第一步,先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層次,勾出關鍵詞。

第二步,在紙上繪製課文的思維導圖。

第三步,在腦海中回憶思維導圖。

第四步,一邊回想圖像,一邊出聲背課文。

這種背誦方法,多種感官齊上陣,能夠快速流利地背誦課文,還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什麼方法背課文又快又好?


5.印度記憶法。

在印度,一些古代的教典需要通過口傳的方式保存下來。需要記住這麼龐大的教典,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於是他們採用了一種,一點一點增加記憶量的方法。先準確無誤地記住第一句,然後再來背誦第二句,而在記第二句之前,一定要對第一句進行復習之後再背,記第三句時要先複習第一句和第二句,然後才能記住第三句,就這樣類推,循環往復。這種記憶方法被稱為印度記憶法。

背誦一些比較長的文章,也可以用這種辦法。

背誦一些特別長的文章時,不是一天就把它背下來。而是第一天背誦第一段,第二天覆習了第一天背誦的第一段之後再背誦第二段,第三天,先複習,第一天背誦的第一段和第二天背誦的第二段之後,再背誦第三段,以此類推。

這種背誦,無論多大的量,總有一天,都會牢牢地背記在腦子裡。

6.自我講課法。

在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研究中,只是單純的聽和讀,內容留存率都比較低。而教授他人,留存率竟然達到90%。所以把需要背誦的課文,如果能給別人講授出來,特別有利於自己的背誦。

即使沒有給別人講授的條件,也可以採用給自己講授的方法,來背誦課文。

假想自己有許多聽眾,自己給自己講課,講課的內容就是要背誦的文章。

要真正的講出聲來,有時還需要自己給自己提點問題,由自己來回答。這樣講了幾遍,你不知不覺的就發現,你已經把課文牢牢地背過了。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的記憶特點不同,所擅長的記憶方式也不同,上面給大家推薦的這些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試一試,是哪個效果好就用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