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最後輝煌,康熙五彩價值低估!真知堂:圖12估值極高


瓷器鑑定真知堂:五彩,是釉上五彩的簡稱。由於技術原因,明代中國只能燒出青花和釉裡紅兩種釉下彩。到了清康熙時代才燒成了釉下三彩。所以,五彩這種釉上彩瓷,就是古代彩繪瓷的主流產品了。圖為館藏康熙五彩麒麟芭蕉紋銅鑼洗。這個命名有點問題,這種大洗和銅鑼相距甚遠。

瓷器鑑定真知堂:五彩,是以各色彩料在已經上釉素燒成功的瓷器上彩繪,再以800度左右低溫燒成的瓷器。因為是在瓷釉而非瓷胎上繪製的,所以叫做釉上五彩。圖為清康熙五彩嬰戲蓮紋罐。這個命名又錯了,看似孩童玩蓮,其實卻畫的是雙犄牡丹。牡丹花似乎長了兩個犄角故名,這是康熙時代畫牡丹的特殊畫法。

瓷器鑑定真知堂:五彩瓷,是在金元紅綠彩瓷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元代景德鎮已經燒成了釉上紅綠彩,到明宣德時期出現了青花五彩,當時稱為青花間裝五色。圖為清康熙五彩高士圖盤。更專業一點的命名應當為清康熙松下賞畫圖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五彩瓷明初不多見,嘉靖時代開始繁盛,到了萬曆時期社會上崇尚奢華,五彩就取代了青花瓷,成為主流。但此時的五彩中的藍彩均為釉下青花所繪,其工藝還是鬥彩的工藝。圖為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五彩魚藻紋盤,“在川知樂”款,1957年故宮博物院調撥文物。此盤有明代遺風。

瓷器鑑定真知堂:直到清康熙後期,發明了釉上藍彩,五彩瓷畫手才真正可以一次性在釉面上彩繪出完整的畫面來。所以,但凡屬於釉上藍彩而非釉下青花的五彩,均為康熙之後的器物。圖為國博收藏的康熙五彩長亭餞別圖棒槌瓶,注意口沿部分的時代特徵。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康熙五彩花鳥紋八方花盆,比較出名,是國家博物館長期展出的康熙大器。陶瓷界一般認為清晚期才出現所謂波浪釉,是國家實力下降造成的。但康熙時期的這種大器也已經出現了類似現象。應該和窯內火力和陰陽相背有關。藏家不可不察。


瓷器鑑定真知堂:康熙時期,既是五彩瓷器的尾巴,又是五彩瓷器的最高峰。康熙晚期到雍正早期,在琺琅彩的工藝基礎上創新了粉彩,色調柔和,滋媚細膩,幾乎能完整的還原出自然界中所有真實色彩。圖為清康熙五彩紫薇星君困獸圖棒槌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粉彩一經出現,立刻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景德鎮燒五彩瓷的傳統窯業立即蕭條了。乾隆時期更是少了。直到清晚期光緒時期才出現仿製康熙五彩的現象。所以,景德鎮又把五彩稱為古彩。圖為四川博物館藏標為康熙的五彩侍女圖筆筒,此胎釉和繪畫功力來看,這應該是光緒時期的仿品。並且應該稱之為筆海。

瓷器鑑定真知堂:康熙五彩,主要生產者為民窯,官窯則以顏色釉和素三彩為主。康熙後期,皇帝對琺琅彩如痴如醉,五彩瓷作為一個傳統品種,顯得有些落寞。圖為上博藏康熙五彩百鳥朝鳳圖盤,官窯製品。


瓷器鑑定真知堂:民窯又稱為客貨,目前民間收藏有不少清代五彩瓷器,除了同光時期和民國仿品外,裡面應當混雜了不少康熙五彩。但基本上以民窯為主,官窯製品少見。圖為上博藏五彩鳳凰梧桐紋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康熙時期民窯五彩瓷器多無款識,僅畫以青花雙圈或樹葉,元寶一類,和清初禁止寫款有關。官窯則均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以楷書為主。也有仿前朝的寄託款。圖為成化款五彩杞子花蝶紋過枝盤,康熙,遼寧省鞍山市博物館藏品。

瓷器鑑定真知堂:康熙民窯五彩多見人物故事,風格大氣。早期康熙五彩則多為紅綠相間,有明五彩五彩遺風。但官窯此時卻出現了類似後世雍正粉彩清新淡雅的風格。此類淡淡風的五彩瓷,堪稱一代絕品。可惜存世數量太少。如圖的鴛鴦蘆葦紋碗就是這一時期的絕世佳品,


瓷器鑑定真知堂:最後這件是武漢博物館展出的標為康熙五彩的仕女圖筆筒。它到代嗎?歡迎各位大行、同好予以點評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