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最后辉煌,康熙五彩价值低估!真知堂:图12估值极高


瓷器鉴定真知堂:五彩,是釉上五彩的简称。由于技术原因,明代中国只能烧出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到了清康熙时代才烧成了釉下三彩。所以,五彩这种釉上彩瓷,就是古代彩绘瓷的主流产品了。图为馆藏康熙五彩麒麟芭蕉纹铜锣洗。这个命名有点问题,这种大洗和铜锣相距甚远。

瓷器鉴定真知堂:五彩,是以各色彩料在已经上釉素烧成功的瓷器上彩绘,再以800度左右低温烧成的瓷器。因为是在瓷釉而非瓷胎上绘制的,所以叫做釉上五彩。图为清康熙五彩婴戏莲纹罐。这个命名又错了,看似孩童玩莲,其实却画的是双犄牡丹。牡丹花似乎长了两个犄角故名,这是康熙时代画牡丹的特殊画法。

瓷器鉴定真知堂:五彩瓷,是在金元红绿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元代景德镇已经烧成了釉上红绿彩,到明宣德时期出现了青花五彩,当时称为青花间装五色。图为清康熙五彩高士图盘。更专业一点的命名应当为清康熙松下赏画图盘。


瓷器鉴定真知堂:五彩瓷明初不多见,嘉靖时代开始繁盛,到了万历时期社会上崇尚奢华,五彩就取代了青花瓷,成为主流。但此时的五彩中的蓝彩均为釉下青花所绘,其工艺还是斗彩的工艺。图为四川省博物馆收藏的五彩鱼藻纹盘,“在川知乐”款,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拨文物。此盘有明代遗风。

瓷器鉴定真知堂:直到清康熙后期,发明了釉上蓝彩,五彩瓷画手才真正可以一次性在釉面上彩绘出完整的画面来。所以,但凡属于釉上蓝彩而非釉下青花的五彩,均为康熙之后的器物。图为国博收藏的康熙五彩长亭饯别图棒槌瓶,注意口沿部分的时代特征。

瓷器鉴定真知堂:这件康熙五彩花鸟纹八方花盆,比较出名,是国家博物馆长期展出的康熙大器。陶瓷界一般认为清晚期才出现所谓波浪釉,是国家实力下降造成的。但康熙时期的这种大器也已经出现了类似现象。应该和窑内火力和阴阳相背有关。藏家不可不察。


瓷器鉴定真知堂:康熙时期,既是五彩瓷器的尾巴,又是五彩瓷器的最高峰。康熙晚期到雍正早期,在珐琅彩的工艺基础上创新了粉彩,色调柔和,滋媚细腻,几乎能完整的还原出自然界中所有真实色彩。图为清康熙五彩紫薇星君困兽图棒槌瓶。

瓷器鉴定真知堂:粉彩一经出现,立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景德镇烧五彩瓷的传统窑业立即萧条了。乾隆时期更是少了。直到清晚期光绪时期才出现仿制康熙五彩的现象。所以,景德镇又把五彩称为古彩。图为四川博物馆藏标为康熙的五彩侍女图笔筒,此胎釉和绘画功力来看,这应该是光绪时期的仿品。并且应该称之为笔海。

瓷器鉴定真知堂:康熙五彩,主要生产者为民窑,官窑则以颜色釉和素三彩为主。康熙后期,皇帝对珐琅彩如痴如醉,五彩瓷作为一个传统品种,显得有些落寞。图为上博藏康熙五彩百鸟朝凤图盘,官窑制品。


瓷器鉴定真知堂:民窑又称为客货,目前民间收藏有不少清代五彩瓷器,除了同光时期和民国仿品外,里面应当混杂了不少康熙五彩。但基本上以民窑为主,官窑制品少见。图为上博藏五彩凤凰梧桐纹盘。

瓷器鉴定真知堂:康熙时期民窑五彩瓷器多无款识,仅画以青花双圈或树叶,元宝一类,和清初禁止写款有关。官窑则均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以楷书为主。也有仿前朝的寄托款。图为成化款五彩杞子花蝶纹过枝盘,康熙,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藏品。

瓷器鉴定真知堂:康熙民窑五彩多见人物故事,风格大气。早期康熙五彩则多为红绿相间,有明五彩五彩遗风。但官窑此时却出现了类似后世雍正粉彩清新淡雅的风格。此类淡淡风的五彩瓷,堪称一代绝品。可惜存世数量太少。如图的鸳鸯芦苇纹碗就是这一时期的绝世佳品,


瓷器鉴定真知堂:最后这件是武汉博物馆展出的标为康熙五彩的仕女图笔筒。它到代吗?欢迎各位大行、同好予以点评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