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災禍產生於言語,少說是避開災禍第一法,越活人緣越好

老話說“亂之所生,以言語為階”,很多時候溝通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性活動。我們通過溝通來交換意見,傳播知識,排遣孤獨……溝通的好處很多,但卻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一句話說錯了就惹來禍事,小則做的事前功盡棄,大則甚至有殺身之禍。

《易經·繫辭》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很多的災禍因為不密,不夠謹慎,而招致災禍。

易經:災禍產生於言語,少說是避開災禍第一法,越活人緣越好

三國時期著名的謀臣楊修,原本聰慧過人會有美好的前途,卻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以至於最後落得個身死兵營的下場。

楊修本身並沒有做錯什麼,他看見曹操在糕點盒子上寫“一盒酥”,就知道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因而自作主張不問而食。陣前,聽見曹操說“雞肋!雞肋!”,就知道他不想繼續進攻,於是便多嘴告訴將領說要退兵。

楊修見微知著,能揣測人心,本是一種獨特的才能,本可以靠著這種優勢為自己謀取許多便利,卻自以為是,多嘴亂說,惹得生性多疑的曹丞相對他產生厭惡之情,最後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把他殺了!所謂察見淵魚者不詳,可見一個人太聰明瞭,也不是好事!

易經:災禍產生於言語,少說是避開災禍第一法,越活人緣越好

做人要智慧,更要謹慎,如果連說話都不能謹慎的話,又能做什麼大事呢?

《易經》中節卦初九爻辭說:“不出戶庭,無咎。

節卦是講節制的,不邁出庭院,就不會有危害。說明人應該好好約束自己,明瞭通塞之道,在不該多言的時候就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嘴巴。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世界複雜無比,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有時候看明白了只需要靜觀其變,在適當的時候果斷出擊即可。如果到處去說,反而可能會多生事端,讓事情發生不可預料的改變,讓自己白白錯失機會!

當我們還沒有能做到隨時嚴格要求自己,一刻也不鬆懈的時候,與其多說,不如學會閉嘴。沉默是金,並非一句空話。

易經:災禍產生於言語,少說是避開災禍第一法,越活人緣越好

《增廣賢文》作為一本蒙學書籍,從小就告誡孩童“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說話是一門藝術,點到即可就好,把所有的一切和盤托出絕不是智者所為!生活中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我們不能確定對方來和我們溝通到底是為了什麼。該說的要說,否則會讓人覺得太不近人情,不該說的千萬不要說,否則落入不良之人的耳朵裡,難免會被人當做對付自己的工具。

言行謹慎,才能趨吉避凶!酒場上,許多人喝得微醺之後就喜歡誇誇其談,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昔年霸王項羽也是在鴻門宴上看劉邦老實厚道,自以為對方不成氣候便不加追求,以至於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這難道還不能令人警醒嗎?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