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阿里巴巴市值能否超越亞馬遜呢?

布魯斯的非洲淘金日記


實話實說很難超越,很多人將亞馬遜定位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但它早已成為了一家人人懼怕的超級科技巨頭,很多人吐槽亞馬遜不盈利還沒有阿里巴巴賺的多,為什麼市值在某段時間是阿里巴巴的兩倍還多,因為亞馬遜創始人對如何賺取更多的利潤放在了次要位置,而將如何改變世界放在首要位置,貝佐斯一直強調的是飛輪效應,就是通過某一項業務帶動其他業務共同成長,從而相輔相成,達到共同進步,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憧憬阿里巴巴某天會超過亞馬遜,理由無非是盒馬、支付寶、阿里雲、菜鳥網絡等等。但是亞馬遜是很多行業的開創者,雲計算服務是亞馬遜最先推出的,2018年其佔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50%左右,而阿里雲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市場份額也只有區區的7%左右,兩者差距巨大。支付寶可能算是一個,但不要忘記螞蟻金服早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已經被剝離出阿里巴巴集團了,而且支付寶面對著微信支付的挑戰,受制於軟件屬性的問題,支付寶的打開頻並沒有微信高,所以支付寶每年都會有很多線下支付免金額的活動,以此來提高線下支付頻率。

再來說說兩者的核心業務:電子商務,亞馬遜算得上是電商的鼻祖,也算的上是行業開創者。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基本上處於壟斷地位,阿里巴巴進入較晚,很難對它形成競爭,再加上發達國家對假貨打擊力度很大,容易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而亞馬遜在印度市場投入巨大,企圖開拓這個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而阿里巴巴的精力更多的在東南亞一帶。

亞馬遜讓人遺忘的一點是其在線廣告業務成長迅速,已經成為繼Google和Facebook之後第三大數字廣告商,其廣告更加精準吸引了很多商家在其平臺上投放廣告。

亞馬遜的影響力在於其進入每一個行業都會形成巨大的影響力,讓這鞋商家大呼狼來了。收購全食超市讓很多以沃爾瑪為首的零售巨頭股價大跌,當亞馬遜宣佈進軍醫藥領域的時候,聯合藥店等公司的股票承壓,梅西百貨、凱馬特等老牌零售企業都因為亞馬遜的出現艱難的存活。

亞馬遜目前也在進軍影視界,預計後期會加大對影視領域的投資,而說到無人超市亞馬遜的技術積累更是目前中國企業需要追趕的。中國很多無人超市還不夠智能,需要一個個掃碼支付才能離開,而亞馬遜則是當消費者每拿起或者放下一個產品,購物車會自動加減,當你離開時會自動結賬,技術更加先進。

亞馬遜的人工智能一直處於世界頂尖水準,這是阿里巴巴所不能比擬的,其硬件設備包括Kindle是銷量最高的電子閱讀設備一直在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而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在全球市場也是王者般的存在,其語音助手Alexa結合先進的算法,目前處於世界頂尖水準。

綜上所述亞馬遜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其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是世界第一,去年曾看過一篇報道,具體內容已經遺忘,其當年的研發投入是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四巨頭之和還要多,每年保持的投入讓阿里巴巴很難超越它,畢竟大多數時候阿里巴巴面對的依然是國內市場,而亞馬遜則以全球市場為主,再加上近幾年中國人口增速下滑,電商市場早已一片紅海,阿里巴巴的增長速度想象空間有限,不會在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了,而海外市場的電子商務市場相比傳統零售業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穆里尼的小辣椒


阿里巴巴相對於亞馬遜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實現市值超越,而是價值超越,核心技術的超越,以及國際化上的超越。

儘管亞馬遜B2C業務已經開始逐漸退出中國市場,阿里巴巴依然跟亞馬遜存在較大的差距,單看市值阿里巴巴也只有亞馬遜一半不到。如果看業務具體一些,阿里巴巴的國際化做得遠遠不如亞馬遜,對於本土市場依賴很大,雲計算方面亞馬遜拉開阿里巴巴比較大的差距,阿里巴巴幾乎沒有超越的可能。

亞馬遜退出中國市場

前不久亞馬遜開始了在中國市場B2C業務的撤離,瘋狂發折扣券,大力促銷就是為了減少撤退時候的阻力。也幾乎是在同時,關於亞馬遜不是阿里的對手,亞馬遜不行了的言論又是甚囂塵上。

要明白的是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一直表現不是特別好,尤其是淘寶出現以後,很顯然走品質電商路線的亞馬遜不符合中國市場用戶消費水平的特點越來越明顯,相應的作為國際大品牌,亞馬遜又不願意學微軟向中國市場妥協,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亞馬遜會逐步關閉中國區的B2C業務,只會保留AWS雲計算、以及跨境電商業務。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差距甚大

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532.69億美元,亞馬遜市值9254.95億美元,也就是說從市值上看阿里巴巴還不到亞馬遜的一半。

也不能說螞蟻金服什麼的,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本質上是兩家不同的公司,硬要加在一起,那麼貝索斯還有blue origin,有大名鼎鼎的華盛頓郵報,人家的火箭都已經飛到太空了。也不要說阿里巴巴那個空間站,在藍色起源面前,阿里的那個搭車的空間站就是一個玩具,對比的話其實還是挺尷尬的,不在一個水平。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的差距在於幾點:一是亞馬遜是一個全球化的科技公司、二是亞馬遜搭建起了全球的電商供應鏈體系、三是亞馬遜的AWS雲計算全球第一。

未來阿里巴巴要想真正成為亞馬遜的正面競爭對手,還需要在國際化上作出比較大的突破,雲計算方面阿里雲雖然目前排名全球第三,不過在市場份額方面只有3.7%行業份額的,亞馬遜的AWS市場份額高達54.1%,遠遠超過了阿里巴巴。


本文為字節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EmacserVimer


目前,亞馬遜的市值為8797億美元,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867億美元。整體上來看,亞馬遜的市值相當於兩倍的阿里巴巴,這樣的差距看起來可能有點嚇人。但仔細分析的話,感覺差距也不是那麼大,按照阿里的發展軌跡,也不是沒可能超不過。

亞馬遜的優勢在哪裡,首先就是他的電商,亞馬遜已經搭建起全球的電商系統。雖然說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亞馬遜比不過阿里巴巴。但在國際上他還是老大。

其次亞馬遜的AWS雲計算全球第一,在全球化如此重要的年代,能夠成為全球第一的雲計算實力自然是不言而喻。雖然說阿里雲也很厲害,雲計算也是位列全球前三,但在國際上的市場上來說,還是差那麼一截,

阿里巴巴要是想超過亞馬遜,那麼在這些方面就要比他做的更加出色。雖然差距這麼大,但阿里巴巴也不是沒有機會。

對於國際市場而言,亞馬遜可以說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因為他的市場就是面向全球。但是阿里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還在逐步建設。雖然現在的情況沒有亞馬遜樂觀。但等全球市場開拓之後,他的發展就會更上一層樓。

而在雲計算領域,也是一樣,只要市場打開,發展完全都沒有問題。更何況阿里巴巴比亞馬遜還多了一箇中國市場,這是天然的優勢。

因此,阿里巴巴要是想超過亞馬遜,那就必須要看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性,抓住國際市場,也就是抓住了機會。


界動傳媒


目前,阿里巴巴市值為4867億美元,亞馬遜市值為8797億美元,亞馬遜市值幾乎比阿里巴巴多了4000億美元,短期想超越,恐怕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阿里巴巴就沒有機會了呢?
下面我就來簡單分析下兩家公司的各自業務區別。
第一:電商 阿里巴巴領先亞馬遜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8年,亞馬遜在美國的零售額將達到2582.2億美元,這將佔到美國電子商務領域49.1%的市場份額。
同時,該研究機構也發佈了中國電商數據,國外研究機構eMarketerr發佈了中國十大電子商務零售商的排名,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和京東以58.2%與16.3%的市場份額主宰了國內電商市場。
可見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要比亞馬遜在美國的要高不少,接近10個百分點,這顯示了統治力。
拼多多成為第三,超越了蘇寧易購,發展速度驚人。
GMV方面,阿里巴巴2018財年GMV高達4.8萬億元,摺合美元是7680億美元,是亞馬遜2018年預測GMV(2582.2億美元)的近2倍!
綜上所述,電商領域,阿里領先亞馬遜不少,這一點,阿里完勝。
二:雲服務:亞馬遜獨領風騷 阿里雲大幅落後
雲服務是亞馬遜的主要盈利點,目前佔據全球份額第一。
根據Synergy Research 數據顯示,亞馬遜目前佔全球公有云市場至少35%份額,且以40%增速不斷增加。
2017年度亞馬遜雲服務AWS營收增長43%,至175億美元,佔據亞馬遜總營收的大約十分之一。AWS 公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營收為 54 億美元,增長 49%。預計2018年達到220億美元營收。
再看阿里雲的情況。
2017年阿里雲營收112億元人民幣,不到20億美元,和亞馬遜差距非常大。
不過,全球排名上,阿里雲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位列第三,而且目前發展速度很快。
一季度亞馬遜營業收入510億美元,同比增長43%,市場預期499.6億美元,淨利潤16億美元。但大部分利潤都是由雲服務貢獻的。
阿里巴巴一季度營收為98.73億美元,同比增長61%,淨利潤為22.48億美元。
實際上,阿里巴巴大部分收入是廣告收入,這一塊亞馬遜也開始重視起來,去年廣告收入達到40億美元,預計今年可能達到90億美元以上。
除了以上業務,雙方都有新零售,娛樂,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業務,相比來說,阿里新零售並不比亞馬遜的差。
阿里在發力雲服務,亞馬遜在發力廣告,雙方都在進軍對方的核心領域。而且雙方在全球擴展方面,都是刻不容緩,都在加大東南亞,印度等地的爭奪。
阿里還有機會,真的。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財經


前不久亞馬遜股價上漲突破每股2025.27美元,市值正式突破一億美元大關,相當於兩個阿里巴巴還要多,即便兩家未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但數據擺在這裡,差距還是有的。

或許有人認為阿里巴巴旗下服務眾多,盤根錯節,現在又注重科技領域,目光長遠,市值超越亞馬遜不在話下。但別忘了,五年來,亞馬遜市值翻了近六倍,從新零售到雲服務靠的就是不斷搶佔先機。拼電商,亞馬遜早在全美甚至歐洲牢牢佔據了電商領域霸主的地位;論線下零售,盒馬鮮生剛剛起步,2017全美第六大日用品連鎖超市全食超市被亞馬遜斥資130億美元收購,正式進入總額7000億美元的日用品市場。

阿里巴巴市值想要超過亞馬遜,最不可小覷的還是亞馬遜雲計算領域取得的成功,雲服務是亞馬遜最賺錢的業務,雲服務的收入達到了54億美元。據說阿里雲要到2026年才能追平亞馬遜雲服務,路漫漫其修遠兮。

亞馬遜最為人稱讚的是成立至今儘管亞馬遜的利潤始終保持平緩還經常出現虧損,但收入一直在增長,這種獨特的“亞馬遜模式”實在讓人佩服,不是對阿里巴巴沒信心,而是對手是在太穩,太強大,未來市值超越亞馬遜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

究竟誰能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鎂客網


悟空問答的網友大家好。阿里巴巴過去一年的股票漲幅超過82%,騰訊過去一年的股票漲幅更是超過110%。有分析師預計,中國電商發展增速是美國電商的兩倍,但是阿里巴巴的變現率僅為亞馬遜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因此阿里巴巴有巨大的變現空間,這也可能使得阿里巴巴市值超過亞馬遜,率先進入1萬億美元俱樂部。

而過完春節,新零售的世界裡可能又將迎來一場硝煙瀰漫的戰爭。

過去的一年裡,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市值相加過萬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同時發力,保守估計,兩家公司去年至今已經達成了超過100億美元的零售行業收購案。商戶也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中選邊,希望從中國十幾億消費者口袋中賺得更多利潤。

充裕的現金流和股價的飆漲支撐了兩家公司瘋狂的收購。它們的競賽從線上線下延伸到支付、物流、社交網絡和大數據服務等各個領域。零售商也爭相投向兩大陣營,這些零售商既有中國的百聯集團和聯華超市,也有外國的家樂福和樂購。

去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法國歐尚和潤泰集團宣佈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約224億港幣。而自2016年10月以來,阿里以投資或收購的形式,將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幾家上市公司拉入自己陣營。此外, 阿里的新零售版圖中還包括銀泰商業和蘇寧雲商。

未來更為激烈的戰場是在中國13萬億美元的移動支付市場。阿里巴巴憑藉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佔得先機。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上市前,支付寶佔有移動支付市場33%的份額。支付對於零售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他決定了入口。

2017年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同比增長10%。全國網上零售額71751億元,同比增長32.2%。中國實體店銷售仍然佔到中國零售總額的80%左右份額,這意味著移動電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阿里、騰訊、京東都想要分一杯羹,移動支付也將是這些互聯網公司未來業務的主要增長點。


Teku特酷


阿里要超過亞馬遜太難了,阿里的模式就是網絡房地產,全國最大的房東,不管開天貓,開淘寶的人都知道,在阿里上賣東西需要花費巨大的推廣費,才能賣的好,這就導致了誰花的錢多,誰就賣的更好,不推廣,流量就是一點點,做互聯網核心就是流量,這就是為啥騰訊京東聯合,微信和QQ給京東倒流量!還有阿里的最大命門就是假貨,這個是人人皆知的,為啥,第一,中國人仿製技術太強了,假貨太多,工商局打擊假貨不積極,第二,運營成本太高了,不賣假貨沒辦法賺錢,做線上比線下累多了,像孫子一樣,不要以為旗艦店就沒假貨,許多都是真假混合一起賣!第三,這兩年,電商讓中間商沒了飯碗,因為經濟不景氣,除了房地產和基建飄紅,大家都不好過,都省錢,就導致大家都去網購便宜的,那樣導致許多門店做不下去,影響了實體經濟,許多人開始發現了電商的深層次危害,如果錢都讓馬雲賺走了,其他人怎麼辦!第三,中國的電商是以低價為主,這樣導致了利潤非常低,做不起研發,附加值少,這樣,就做不了品牌,沒品牌就沒溢價能力,那樣就是價格戰,抄襲非常厲害,總之,不看好電商的發展,本身我也是做天貓的,最近也準備在線上線下一起做,不然過幾年會餓死


清168536577


從全球市值的排行來看,騰訊和阿里也都穩定進入了前十的榜單。特別是阿里系,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逐步擴大東南亞地區的市場份額。從業務層面來看,阿里巴巴跟亞馬遜非常相似,兩家都在重點佈局零售和雲業務。那麼,阿里系和亞馬遜誰會成為電商行業的終極霸主呢?下面簡單為大家分析:

在市值方面,亞馬遜佔據優勢

我這裡提到的阿里系,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物流及旗下的各種子公司,是大阿里的概念。截止到目前,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了5000億美金。並且,根據媒體的報道,螞蟻金服目前的估值超過了1500億美金。菜鳥物流估值也達到了1300億,所以,從總的市值來看,阿里系應該會超過7000億美金。如果螞蟻金服成功上市,可能數字比這個還要大一些。那我們再看一下亞馬遜的情況,截止到目前,亞馬遜的市值超過了7700億美金。從市值的角度來看,亞馬遜的優勢非常明顯,阿里系還需要繼續加油。不過,隨著螞蟻金服等公司的上市,這個差距將會逐漸縮小。

在利潤方面,阿里系暫時領先

根據阿里近期發佈的財報,公司在上個財年的營收超過了2500億,淨利潤超過了830億人民幣。而在同一時期,亞馬遜2017年淨利潤達30.3億美元,不到200億人民幣。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阿里2018財年GMV達到了4.82萬億人民幣,在全球電商平臺當中都處於領先地位。這也說明,阿里系的電商業務發展潛力巨大。儘管大家都認為,亞馬遜將利潤都投入到未來的發展當中。但作為公司來講,當下的盈利能力也需要值得關注。所以,僅從這一點來看,阿里系做的更好。

在業務方面,兩家各有優劣

雖然阿里系和亞馬遜都是從電商起家,但兩家的發展路線還是有較大的差異。阿里的業務重點在中國和東南亞,亞馬遜的業務重點在歐美和較為發達的區域。阿里系目前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的投入力度,並且打造了螞蟻金服這樣的巨無霸出來。而亞馬遜依然沿著電商路線,為企業提供雲服務,甚至在線下開展零售業務。兩家公司不同的發展方面,會也導致不同的結果。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更看好阿里系。畢竟金融服務,這種錢生錢的玩意,未來的想象空間會更大一些。而在雲服務和新零售這兩個領域,阿里也不斷縮小跟亞馬遜的差距。依託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龐大的人口基數,阿里系開展新零售業務的優勢會更大。

阿里系和亞馬遜,到底誰會成為全球電商行業的終極霸主呢?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行走在創業路上,追逐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1987


這個問題現在看不對啦,阿里巴巴已經超越過亞馬遜。問題應該是,是否會再次超越?

1999年馬雲帶領18位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時候,肯定期待過未來阿里巴巴的高度,但不知道他有沒有預想到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能和亞馬遜一分高下。

所以說啊,我一直認為阿里是一個表現不錯的股票,儘管會出現短期乏力,但是公司增長引擎仍然很足,只是短期調整影響。

說回來,想當時阿里馬上超越亞馬遜,可以說是中美互聯網整體實力的較量了。兩家公司同為電商起步的科技公司,都在以雲計算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AWS是目前亞馬遜最核心的業務之一;而阿里雲正成為阿里巴巴的新增長極。會不會再超過亞馬遜?大家從電商、物流、新零售這些角度說了很多,那我就說說雲計算。

市值就是要的一個預期,比如之前阿里巴巴發佈的季報超過分析師預期,其股價已經翻倍,而亞馬遜則沒有達到分析師預期,兩者市值差距迅速縮小。

預期數據說話: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20年,亞馬遜AWS的毛利潤將達到400億美元左右,估值將達2700億美元。

然而,AWS增速卻在下滑,2017年的營收剛剛超過170億美元。這一結果低於2017年AWS約為220億美元的預期營收值。

可以看出,AWS營收實際上將縮水約100億美元,到2020年僅達301.4億美元,估值應為2034.5億美元,遠小於原來的2700億美元。

阿里巴巴在過去2年中平均季度營收增長55%,是亞馬遜的2倍。在這段時間內,阿里巴巴股票回報率為88%。

雲業務則是近兩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根據阿里雲最近的財報,摩根士丹利在假設業務營收將在2024年達到285億美元的前提下,將其估值從390億美元提高到了680億美元。

根據複合增速計算,可以預測2020年阿里雲計算的營收為50.6億美元。而從目前阿里雲的發展速度來看,顯然將會高過這個數字。

與此同時,阿里雲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也讓許多中國人看到了趕超美國巨頭亞馬遜AWS的希望。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利好:4月底的時候,阿里宣佈增資收購芯片設計公司中天微,同時,宣佈了自家AI芯片Ali-NPU,在整個中國科技圈都是一個個大新聞。

為什麼這個新聞這麼重要?公司收購中天微的戰略不僅能減少雲計算業務成本,更加顯示了對該板塊的投入和看重,亞馬遜的業績已經證明了IaaS的需求有多強大,現在的阿里雲就像成長初期的AWS,面前擺著中國區這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你說,阿里超過亞馬遜的機會,是不是很明顯?


TMT視界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分別是中美兩國電商領域的巨頭,兩家企業的市值都很高,但亞馬遜的市值比阿里巴巴又高出了不少。根據最新數據,亞馬遜市值為9313億美元左右,僅次於美國的蘋果公司,位居世界第二。而阿里巴巴最新市值為4047億美元左右。目前亞馬遜市值比阿里巴巴高出5000多億美元。

那麼阿里巴巴市值能否再次超過亞馬遜?為什麼是“再次”?因為阿里巴巴的市值曾經也領先亞馬遜。在2014年9月19日剛上市的時候,其總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而此時的亞馬遜市值只有1500多億美元,直到2015年6月,亞馬遜市值才追平阿里巴巴。

在小編看來,阿里巴巴的市值是有可能再次超越亞馬遜的。市值不僅僅與營收有關,而且與淨利潤、未來的發展潛力、發展空間以及市場的樂觀情緒等都有關係。阿里巴巴剛上市的時候,它的營收不如亞馬遜,當然現在也不如,但是阿里剛上市的時候,它的市值就比亞馬遜高。所以只要阿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市場對阿里巴巴就會保持樂觀情緒,那麼就會給予更高的估值。去年阿里巴巴的股票漲幅就超過80%。

當然,如果後續增長乏力,發展遇到瓶頸,那麼市值下降也在所難免。比如騰訊,去年騰訊市值漲幅超過110%,其總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但是年初至今,騰訊市值蒸發近萬億港元。這受到騰訊增長速度放緩,用戶增長遇到瓶頸,後續增長乏力,“頭騰大戰”加劇等多方面影響。至於阿里巴巴市值能否超過亞馬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