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勢”在中國古典書論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從最為單純的一點一劃,到每個字的字形結構以及相生相發的勢脈關聯。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行勢


在古典書論中,衛恆的《四體書勢》是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

其敘《草勢》謂出於崔瑗,敘《篆勢》謂出於蔡邕。
蔡邕另一篇重要書論,即宋陳思《書苑菁華》所載的《九勢》。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形”與“勢”合言總括書法藝術的形象,相對而言,“形”偏於靜態的、表象的、結果的;而“勢”偏於動態的、內在的、因緣的。形乃指凝固於一切書寫材料之上的書寫痕跡。
體勢


由上述衛恆《四體書勢》可知,筆勢、草勢、隸勢、古文字勢之類,是用勢指代相應的書體的,這是一層意思。

《九勢》中說:“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差錯。”體勢尚有另一層意思,那便是字形大勢,如向與背,偃與仰,欹與正,縱與橫。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骨勢


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中雲:“王獻之善隸藁,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王僧虔《論書》雲:“郗超草書亞於二王,趣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


勢脈


蔡邕《九勢》中雲:“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又云:“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處相映帶。”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雲:“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震動,令筋脈相連。”


歐陽詢《傳授訣》所說“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即是此意,古人稱字形為“官令”,後人稱“承接”,管領承接之間,環環相生,便成勢脈。


筆勢


從蔡邕《九勢》經衛夫人《筆陣圖》再到張懷瓘《玉堂禁經》,幾乎把各種書之樣態都用勢描述過了。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取勢與換勢


“取勢”就是不同的點劃趨向如何調整而落筆的,所謂“觀古人書尤須察其落筆處”。


“換勢”首要明確一些關鍵之點,這些點在古典書論中被稱為“節點”或“關鈕”,所謂“節節換勢”即是指此。“節點”有隱有顯,顯處人人易曉,隱處則非善思善悟不易明確。



筆法無外兩端,一源於篆,一源於隸,劉熙載所謂“篆取隸合氣長,隸取勢險絕短,蓋運筆與奮筆之辯也”。


從筆的動力形態而言,運筆力合氣長,偏於水平運動;奮筆勢險絕短,偏於垂直運動。故古人又有“含忍之力與奮迅之力”之辯。



書法造勢的頂尖高手是這樣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