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穿中國武將服裝,有的坐,有的站,“抓胎的”師傅讓你猜


河南省浚縣,天寧寺的四大王坐著,千佛寺的四大天王站著,什麼原因?

大伾山,位於河南省浚縣城東,故又稱東山。浮丘山位於浚縣大伾山之西,宋代稱小橫山,金、元時稱浮龍山,因山勢狀若浮舟而得名。明嘉靖年間,浚縣城牆橫跨其上,將山分為兩部。城內部分建一尼姑庵,因名小姑山;城外部分稱南山。

大伾山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到過大伾山。大伾山、浮丘山,均系太行餘脈,海拔高度130多米,它們不是叢山中的峻嶺,而是平原突起的孤峰。

大伾山的天寧寺,寺內的四大王天神像全部坐著,而南山的千佛寺內的四大天王會部站著。

對於外來的神靈來說,神像的製作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比如,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一到中土,便穿上了中國的武將服裝。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護持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持劍,護持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持蛇或赤龍,護持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持傘,護持北俱蘆洲。

為什麼東山的天王坐著,而南山的四大王卻全部站著?請教“抓胎的”泥塑師傅,泥塑師傅卻笑而不答,只說你儘管猜,猜不到了再告訴你們。

民間的各種文學題材,如古代的神話、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甚至各種口頭文學中的鬼神傳說都會對神像的製作產生影響。 民間神像從製作工藝的角度來講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以雕塑和繪畫的形式出現。

泥塑藝術發源於古老的中國,是中國的藝術寶庫之一。民間寺廟神像多以大型泥塑彩繪為主,以佛、道及民間諸神題材的作品較多。藝人對神像的雕塑與刻畫,也反映了敬神者的祭祀心理和審美觀念。

浚縣泥塑得古風土俗侵潤,經百姓世代錘鍊,形成了地域性頗強的造型模式,是民間藝術的絢麗瑰寶,是浚縣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寄託了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願望。最終,“抓胎的”泥塑師傅介紹,東山的四大天王坐著,而南山的四大王卻站著,這個原因和山上的寺廟建築空間有極大的關係,東山的天寧寺相對寬闊,南山的千佛寺空間相對狹小,泥塑師傅依據空間地形只能讓四大王站著護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