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虎頭埔古窯,被稱為廣東第一窯


這裡

原是默默無聞的山丘

草木稀疏,碎陶遍野


這裡

原是嶺南極南的一隅

方音濃重,史稱蠻夷


普寧虎頭埔古窯,被稱為廣東第一窯

因著那年,伯樂相馬、子期聽琴,廣東第一窯——虎頭埔古窯群遺址被發現、開掘。自此,蠻夷之地瞬息坐上時光機,穿越時光隧道,從浮濱文化、經後山文化、到虎頭埔文化,從青銅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粵東文明史欣然撩起4000多年的神秘面紗。


普寧虎頭埔古窯,被稱為廣東第一窯


虎頭埔古窯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燒陶窯址,距今4000~3600年,為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在這嶺南極南的一隅,新石器時代便有與中原相媲美的大規模陶窯,十分難得。可4000年後的今天,古窯址被發現後已做了專業的保護,當年發掘古窯的專家也已難再接受採訪,面對如此難得的題材與文化寶藏,《廣東第一窯》克服各種困難,構想出以阿布燒陶的故事做線索,表達形式上既有創意又能激發想象,通過一個曾經的“存在”,與當代的古窯發掘過程進行時空交錯、穿越,尤其是阿布這個故事人物在未經連接點突然植入片中,加大雙線平行跳躍騰挪的優點,讓一個沉睡4000年的古窯址有了新的內涵。該片語言有張力,鏡頭幾近唯美,雙者結合互相打磨,讓節目極具震撼效果。


虎頭埔古窯


普寧虎頭埔古窯,被稱為廣東第一窯

虎頭埔古窯址位於普寧市廣太鎮綿遠村虎頭埔南坡,

遂以發現地命名。

虎頭埔古窯址之所以令人矚目,

是因為這裡是廣東省迄今為止所發現的

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結構最清楚的古窯群遺址,

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

專業化生產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古窯群遺址,

距今4000年左右,

被譽之為“廣東第一窯”,

並被正式命名為“虎頭埔文化”。

這也證明四千年前粵東一帶的文明,已經與中原同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