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你可能還想關注

查看更多[攝影]

領域優質大魚號

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海濱鄒魯、光明之城……“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間,千古遺風依然會在不經意間多次閃現,既古樸清雅又精緻婉約,既內斂深沉又舒展奔放。你喜歡古城、海濱和田園風嗎,喜歡獨特的風味小吃嗎,抑或喜歡你從沒見過的閩南調調嗎?這些泉州都會一一帶你領略。

TOP-1:清源山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云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里,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里。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岩石遍佈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幷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巖、千手巖、彌陀巖、碧霄巖、瑞象巖、虎乳泉、南臺巖、清源洞、賜恩巖等為勝。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2:崇武古城

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岩濱海石城-崇武古城,位於惠安崇武半島上。是我國古代東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為防備海盜倭寇,江夏侯周德興在崇武建造城池。初築時,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損失,鑑此教訓,勸募大修。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四月,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清代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這時全城周長2567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基寬5米,牆高7米,有窩鋪26座,城堞1304個,箭窗1300個。四面設門,東西二門築有月城,城牆上有烽火臺、瞭望臺和這放銃炮的虛臺。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3:開元寺

黃守恭獻地所建,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該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開元寺。該寺名僧輩出,寺內有名聞中的東西二塔等景觀。目前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一、建寺傳說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為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後。泉州開元寺風景照(16張)據《江夏紫雲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黃守恭為黃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孫,生於公元629年,卒於公元712年。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說,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鉅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說:“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4:安平橋

俗稱五里橋,在晉江安海與南安水頭交界海灣上。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後建成。它是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全橋長2255米,寬3-3.8米,橋墩361座,橋上有水心亭、樓亭、中亭、雨亭、宮亭等五座。橋東頭有白塔,高22米,五層六角空心磚塔,外塗抹白灰。高塔長橋,相映成趣。1961年3月,五里橋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撥鉅款重修巳傾圯塌斷的橋墩橋板,修復三座橋亭、橋塔和橋欄。掘除橋兩側淤積,恢復水映長橋美景,橋下游處今闢了公路和閘橋,交通更加方便了。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5: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

五店市傳統文化旅遊區位於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佔地126畝,共有特色建築132棟。走在斑駁滄桑的石板路上,舉目所見,既有獨具特色的“皇宮起”紅磚建築,還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樓”;耳畔響起的是千年雅樂南音的遺韻,是高甲戲、木偶戲各路主角熱鬧的旁白;囫圇吞下外酥內嫩的安海菜粿、爽口彈牙的土筍凍、再來一碗冒著熱氣的“拳頭母”,然後坐下來,點一段清香,在氤氳的香氣中品茶論道……這就是五店市所展現的閩南版“慢生活”畫面。虎帥爺:在五店市朝北大厝圍牆外,有著一個小小的庵宮,面積不過一兩平方米,神龕裡供奉著一頭蹲踞在蓮花上的老虎,人稱虎爺宮。相傳,遠在唐宋之時,閩南一帶尚少開發,附近居民經常遭受虎患。有一天,一個老者來到青陽山下,路上遇到老虎攔路,老者原來是土地神化身,他用柺杖在老虎頭上輕輕敲了兩三下,老虎遂伏地受教,土地公與它約法三章:“人畜無傷,小禽任嘗;歸返山林,巡祐四方;設廟以祀,犒賞瓊漿。”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6:德化九仙山

攀登刺激冒險的天梯,欣賞日出、雲海、霧松三絕,感受登山觀景的樂趣。景點介紹九仙山位於福建著名瓷都德化,山被火山岩覆蓋,巖體大部分都裸露,氣勢很是壯觀。山上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黃山松,千姿百態,其中以螺旋鬆、蓮臺楹最令人稱奇。野生紅豆杉在山中也十分常見,生長茂盛壯美,國內外多家畫刊都刊登過它的照片。四周的山樑彎間都是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九仙山有三絕“日出、雲海和霧松”,只有運氣足夠好才能欣賞到三絕中的一絕。山上氣象萬千,有佛光、雲海、霧凇等奇觀。四季景色如畫,春有杜鵑花海;夏有松竹吐綠;秋有紅葉鋪徑;冬有霧凇垂玉。山頂常年煙霧繚繞,空氣非常清新,是絕佳的避暑聖地。如果你是下午登山,建議帶一件長袖,以防感冒。登山途中,你會看見四周獨有的別墅風光,感受到山腳和山頂天然的氣候差距,攀爬冒險的天梯,遇見曲徑通幽處,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7: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坐落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側,佔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反映中國大陸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博物館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也是研究大陸與臺灣關係史特別是閩臺關係史的重要學術機構。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先後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主體建築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採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四道斜階斜穿屋面,每道斜階有108個臺階,可以直通館頂的觀景天台,縱覽泉州市區全景。整座建築充分利用紅磚、白石。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一座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完美結合的閩臺建築典範,該館的中庭、走廊、客廳迴廊等公共建築都是採用閩南出磚入石的裝飾技術。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8:泉州博物館

泉州博物館位於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園北側,是一座具有閩南建築風格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佔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泉州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民終身教育場所。泉州博物館成立於1985年1月,館址設在位於市中心的泉州府文廟大成殿。泉州府文廟於2001年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泉州博物館新館,新館於2002年9月開工,2005年元旦建成開放。泉州博物館佔地82畝,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整體建築包括泉州博物館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它也是泉州最大的綜合博物館。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9:源和1916創意產業

前身是創辦於1916年的“百年老字號”源和堂蜜餞廠,2011年開園以來,按照“保護性開發、創意性改造、傳承性融合”的思路和土地性質、產權、主建築風格“三不變”的原則,對破舊的源和堂蜜餞廠老廠區進行改造,基本保留老廠區的建築、路網、景觀等格局,運用工業元素,融入閩南地區獨特的“紅瓦坡頂、出磚入石”建築文化特色。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TOP-10:泉州東湖公園

東湖公園泉州東湖公園位於泉州城區東北隅,北望清源山,東眺靈山聖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號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唐代湖面曾達40餘頃,連晉江通東溟,層巒疊翠,湖波凝煙,唐有“二公亭”、“東湖亭”,詩云十里滄波帶古亭。架虹橋、植綺樹,流光泛彩,為宴遊佳處。宋有“波恩亭”,明有“攬古亭”。從唐貞元間刺史席相宴赴舉的歐陽詹等八秀士於東湖亭後日漸馳名於世,成為旅遊勝地。宋、明二度疏浚,壘土七墩,如鬥星,湖中盛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勝概。爾後數百年間,歷史變遷,湖區荒廢,建築無存,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的泉州留下沒有一個公園的歷史遺憾,建設東湖公園為泉州人民的迫切願望。解放後,歷屆政府數度提出復建公園,均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直至1990年,泉州市委、市府順應民情,決定重建,於1991年11月拉開建設序幕,94年春節正式開放。

攝影泉州:來古城必去的十大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