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對於昆明的最初印象,來自於汪曾祺先生的《翠湖心影》。昆明城裡的翠湖,被汪曾祺先生稱為“昆明的眼睛”, 而且“翠湖可不能挪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瞭。”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翠湖呢?

昆明之行提前做功課,翠湖不僅是一處水光瀲灩,綠樹成蔭的幽境,還是自古歷史人文薈萃之地,環湖古蹟眾多,這樣的老地方正是體驗一座城必去的景點。上網查了查地圖,看了翠湖地理位置,四通八達,去各景區交通便利,於是就在翠湖邊定下了客棧。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翠湖邊的街巷裡有一家賣醃製品的小店,雲南人會吃,從小店裡色澤各異、琳琅滿目的醃製品可見一斑。各種蔬菜、瓜果都可以用來醃製著吃,而且很受歡迎,吃客擠滿了櫃檯。路邊擺了不少地攤,多是售賣瓜果和鮮花,問了問價錢不貴,看起來都很新鮮,雲南溫潤的氣候環境,一年四季不缺鮮花和水果。

翠湖公園邊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創辦於190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與天津北洋講武堂、奉天東北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走出了兩位元帥(朱德元帥、葉劍英元帥)和二十幾位上將,被朱德元帥稱之為“中國革命的熔爐”。南方地區的近現代公共建築多為中西合璧,講武堂是一座二層黃色走馬轉角式合圍老樓房,東大門門樓高高聳立,明顯的西方哥特風格。東西樓可以參觀,各有百年軍校、中國遠征軍等主題展覽,院內有操練和閱兵集會用的寬闊操場和槍炮展示,老軍營氣氛濃厚。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翠湖東南岸邊有些沿湖老街巷,依稀可尋覓老昆明的舊模樣。“石屏會館”保存較完整,高高的大門氣勢不凡,入戶門前延伸兩級圓形石臺階很有特色,這是在昆明的石屏人乾隆年間始建,民國十年復建的大型古建會館。大門上四個大字“石屏會館”由石屏狀元,也是雲南唯一的科舉狀元袁嘉穀題寫。一進三院的土木建築會館,規模大,設計精巧,楹聯、名人字畫隨處可見,古色古香中透著雅緻的文化氣息。會館現為商業特色餐館,石屏豆腐、石屏煎魚、乳餅、雲南米線等雲南特色美食很是誘人。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湖水、柳樹、粉紫色的水浮蓮、紅魚,共同組成一個印象:翠”,走進翠湖,綠柳垂拂,亭臺禪院,一灣灣清澈豐盈的湖水,這就是汪曾祺先生稱為“昆明的眼睛”的翠湖。城中央有這麼一處綠蔭碧水,確實像鋼筋水泥叢林中鑲嵌的一塊碧玉,十分難得。“一進了翠湖,即刻就會覺得渾身輕鬆下來;生活的重壓、柴米油鹽、委屈煩惱,就會沖淡一些。”當年,動亂戰火,翠湖楊柳依依、湖水清清,西南聯大的青年學子在這裡庇得了心靈的休憩。

一陣悠揚電子音樂聲傳來,走過去看,那湖岸邊有人支著攤,坐在那裡忘我地彈著電子琴,旁邊湊近站著一頭頂太陽帽、戴著墨鏡的老者,叉腰俯瞰,聽的津津有味。這畫面很有意思!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各得其樂,何樂而不為呢。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蓮華禪院和放生池,是“濠上觀魚”處,汪曾祺先生筆下“湖中多紅魚,很大,都有一尺多長。這些魚已經習慣於人聲腳步,見人不驚”, “有時夜晚從湖中大路上過,會忽然撥剌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大魚,嚇你一跳。”,現在翠湖紅魚,蜂擁而至的遊人投餵太多,養尊處優,看它們在水裡肥嘟嘟、慢騰騰地遊蕩的樣子,應該是跳不起來的。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不見“到翠湖圖書館去看書。這是我這一生去過次數最多的一個圖書館,也是印象極佳的一個圖書館。”的“翠湖圖書館”;也不知道湖中的那兩層樓閣建築是不是汪曾祺先生說的“路東伸進湖水,有一個半島。半島上有一個兩層的樓閣”的茶館?““收茶錢!”堂倌走過來,數一數碟子,就報出個錢數。我們的同學有時臨窗飲茶,嗑完一碟瓜子,隨手把鐵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進了水裡。”汪老先生的文字太傳神,凝望清澈的綠蔭湖水,我想那臨窗的水底現在還可以撈出許多小白鐵皮碟子來。

昆明的眼睛,是怎樣的一個翠湖

與湖光山色的滇池比起來,綠柳碧水的翠湖實在不大。翠湖築有東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為四,湖心亭飛簷黃瓦,前後兩院有書畫等雅集展覽。沒有想象的幽境,當年,“翠湖的好處是建築物少。我最怕風景區擠滿了亭臺樓閣”,如今環湖商業、攤販,翠湖那溜冰場和廣場舞的音樂聲太吵,昆明的眼睛如果能保持靜謐、清爽些才好。時過境遷,汪曾祺先生筆下那個的翠湖,也只能想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