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嫁55歲丈夫,相守10年丈夫離世,她冠夫姓改嫁,深情依舊

在民國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百花齊放,人人追求個性,追求解放,迸發了很多傳奇和有趣的故事。民國名媛,一直追求獨生主義,誓要為藝術奉獻自己一生的

張荔英,在自己24歲時,卻突然嫁給了比自己大31歲的老頭,這在當時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可是愛情啊,如果能控制的話,也就不是愛情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這句詩實在是很符合張荔英和她的丈夫。

24歲嫁55歲丈夫,相守10年丈夫離世,她冠夫姓改嫁,深情依舊

張荔英出生在書香顯赫人家,是當時有名的上流名媛家庭。父親是痴迷藝術的知識分子,思想豁達,與孫中山先生是一生的摯友;母親是大家閨秀,飽讀詩書,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造詣很高。

這對夫妻生的五個女兒,每一個單拎出來,都是才華與美貌並存的上流名媛,而這五人中,張荔英又是最佼佼者

張荔英從小便在繪畫上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父母又都是知識分子,很支持她走藝術這條路。在張荔英很小的時候,就特地為她請了俄國的繪畫啟蒙老師。張荔英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繪畫的路上,走得順順利利,風風火火。

年僅二十四歲的張荔英,繪畫作品多次入選獨立沙龍杜勒例沙龍,巴黎的一家著名美術館還收藏了她的一幅作品。要知道,在當時,亞洲女性的畫作能被巴黎認可,是一件多麼光彩,多麼了不起的事。

張荔英自己也很沉迷藝術,一直立志要為藝術獻出自己的一生,做一個獨身主義的人。誰都沒想到,在她年輕鮮嫩又大放異彩的時候,她的愛情,就這樣出現了

24歲嫁55歲丈夫,相守10年丈夫離世,她冠夫姓改嫁,深情依舊

55歲的陳友仁,曾經是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兼外事顧問,參加過凡爾賽和會,在孫中山先生去世時,是他在旁邊筆錄遺囑。在與張荔英相遇時,他早已過了最年輕氣盛,最光芒萬丈的時期。

儘管如此,年輕貌美,正處於大放異彩時期的張荔英還是與英雄遲暮的陳友仁陷入了熱戀,並且快刀斬亂麻的結婚了

在那個時期,老式的家族安排婚姻早已經不流行了,年輕的新時代青年都主張自由戀愛,張荔英的家人不是沒有反對過,自己這樣優秀年輕的女兒,最驕傲的女兒,卻嫁給了一個已經並不風光,甚至生活都艱苦的遲暮英雄

然而張荔英有自己的傲氣和膽識,她不顧家庭的阻攔,也並不覺得55歲的陳友仁有哪裡不好,甚至在她眼裡,55歲的陳友仁是“天下第一美男子”,這場雷厲風行的婚姻或許並沒有得到來自雙方家長的支持,但依然幸福。

24歲嫁55歲丈夫,相守10年丈夫離世,她冠夫姓改嫁,深情依舊

彼時陳友仁尚還在被通緝,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但是張荔英並未抱怨或嫌棄,愛情支撐著他們的婚姻。陳友仁在文學和繪畫上也有著很高的造詣,兩人雖然四處漂泊,但生活還算有情調

閒時,陳友仁會帶張荔英去看畫展,出席藝術家們舉辦的沙龍,天氣好的時候會帶她出去散步,在很多事情上面,陳友仁甚至能給張荔英指出一個很周全很有遠見的意見。

或許這也是陳友仁比張荔英大31歲的優勢所在,永遠溫柔寬和,有遠見,想法為人處世等等永遠走在張荔英前面,能給她以很好的指引

在一段婚姻裡,兩人能志趣相投真的很重要。有的時候陳友仁更像是一個寬和的師長,包容著張荔英的光芒萬丈,一個眼神就能懂她要表達的意思。

對於張荔英來說,這段婚姻是完美的,也是幸福的。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幸福的,還是那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不過短短十年,十年的時間,對於一段幸福的婚姻來說,真的太短了。

24歲嫁55歲丈夫,相守10年丈夫離世,她冠夫姓改嫁,深情依舊

陳友仁去世時,張荔英不過三十多歲,她選擇去了新加坡,當一名繪畫老師。後來,她也曾短暫的結過婚,但她卻仍然保留著她和陳友仁結婚後冠上的夫姓,所有的作品簽名也是CHEN

直到晚年的時候,張荔英也忍不住說,從未後悔自己當年嫁給劉友仁的選擇,唯一遺憾的是,世間給兩人的時間太短了

80多歲,獨身一人的張荔英去世,這段唯美的婚戀愛情才算是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