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古人云: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日月星

一、天有三寶;

這句話的雛形應該出自《黃帝內經》,最早遠古時候人們觀測天象的時候,星星還沒有現在這許多名諱,古人因為看到太陽、月亮、星星會發光,便稱其為“三光”!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這是因為在地球上肉眼觀之,太陽和月亮都如銀盤大小,而星星則太遙遠,看起來很小,被分類在太陽和月亮之下。

可不要小看這樣的分類,這暗含古人深藏的哲學,如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稍晚的《易傳·繫辭傳》裡則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這兩者之間,三即是四象,八卦即是萬物也。“四象”者,掌管天際二十八宿星官者,“三”者,“三才也”,足見“三才”在古人概念中有多麼重要。

古人以天、地、人為三才,因為只有人通達的智慧,能上達天地之間。

所謂天有三寶,日,即是兩儀的太陽,月,即是兩儀的太陰,星,指群星,即是能生萬物的“三”。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水火風

二、地有三寶;

所謂地有三寶,水火風該怎麼理解呢?

中國古人最早在西周年代誕生的《易經》裡就有“五行”的概念,而印度直到戰國時期才誕生了“四大”的概念,四大即地火水風,隨著佛教東漸,這四大也就漸漸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不過並未能動搖中國根本“五行”的基礎。換而言之,地、火、水、風能構成小世界,但五行才能構成大世界。

水、火、風皆備,獨缺地,也構不成小世界;而地之一大,自身蘊含“五行”的“土”與“金”,甚至“木”也仰靠“地”而生,故地仰仗三寶“水火風”來構成小世界運行的基礎。水者,天下柔弱之物也,至柔又至剛,善能滋潤;火者,天下至銳之物也,煞時而起煞時而滅,善能燃燒;風者,天下至剛之物也,至剛卻又至柔。

這三者都需要“地”的“溫厚”才能發展,人的性格也應如此。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精氣神

三、人有三寶;

精氣神,這是道教哲學,《周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本來只有道家哲學的精神或者精氣,被道教吸收成為精氣神。

所謂“精”者,泛指世間有形之物;氣者,泛指無形卻存在之物;神者,泛指精氣之活力,也指神智、靈明,無形之物,無法證明其存在,但卻不能否定其不存在。

精、氣、神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在人身上分別指肉體、氣體、精神,是組成人生的關鍵,涉及道學、醫學、哲學等領域。

精、氣、神三者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助長,不得不察。


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們!

穿旺衣,行旺運,我有易風衣道。

易風衣道 | 國學,易經,衣服,哲學,命理,運勢,民俗,雅事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