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與丈夫結婚36年在一起4年,因為婚姻不幸竟與魯迅結下半生緣

每一個交替中的時代隨著新思想開始普遍被人們所接受時,一段段故事也就演繹成了時代的背景,也變成了時代的特色,就像是一個個標誌一樣寫在每一個名人的身後。那個水深火熱又推陳出新的民國便是這樣的,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的矛盾就是它的標誌。

包辦婚姻下的男女,但凡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都選擇與妻子離婚,或是像魯迅那樣保留著妻子的名分和別的女人在一起。也難怪胡適在文中寫著,洋學生拋棄包辦妻子幾成時尚,嗚呼哀哉。

她與丈夫結婚36年在一起4年,因為婚姻不幸竟與魯迅結下半生緣

不只是男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子同樣有著掙脫舊時代婚姻的束縛,選擇自由戀愛,去追尋自己要的幸福。但是已然踏入包辦婚姻的女子又是如何去接受這個不想要的開端,和不想要的結局。蘇雪林的故事或許也是那個時代大多數女性的共同遭遇。

蘇雪林生於1897年,祖籍安徽,她是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才子蘇轍的後代,她還是與冰心、馮沅君、凌叔華、丁玲並稱“五大才女”的名作家。

自幼便喜愛讀書蘇雪林卻因為家庭奉行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從童年到少年時代的蘇雪林只是接受了斷斷續續的教育,但是她並未因此而放棄學習。

她與丈夫結婚36年在一起4年,因為婚姻不幸竟與魯迅結下半生緣

後來蘇雪林為了能夠說服家裡人讓她去上學,不得不也用出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手段,才得到父母的憐惜,讓她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後來新文化的浪潮風起雲湧,蘇雪林覺得自己長大成人了應該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未來,她偷偷的報考法國里昂大學,甚至在臨行前一天才告知母親。

但是蘇雪林的法國留學並不順利,不僅遭受著水土不服的折磨,思想上也受著自由戀愛和包辦婚姻的衝擊,家中父親病重之後,多次寫信催她回家結婚,與一個從未謀面的人結婚。她想要掙脫,可是世俗的束縛讓她左右為難。

父親過世之後,她回到家中,為了不讓傷心欲絕的母親再受到打擊,她也就被迫的答應了這段婚姻,男方也是一個有修養有文化的青年,叫做張寶齡。

她與丈夫結婚36年在一起4年,因為婚姻不幸竟與魯迅結下半生緣

兩人的文化水平相差不大,但是文理的差別讓兩人在對待生活的態度上有明顯的差異,文學家所有的浪漫對於直男來說都是平平淡淡,兩人的信件來往也是雞同鴨講,兩人根本沒有共同語言,雖三觀不合,然而張寶齡也曾感動過蘇雪林,母親病倒之後,張寶齡日日的塌前服侍,一度感動了蘇雪林,也因為這次感動,兩人也曾甜蜜的度過四年,然而生活的本質讓這段感動變得越來越淡,兩人也就走著走著就散了。

她與丈夫結婚36年在一起4年,因為婚姻不幸竟與魯迅結下半生緣

蘇雪林將這段甜蜜寫成了書《綠天》,也因此結緣魯迅。她前期的作品中對魯迅讚不絕口,也以魯迅為她改稿為榮。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在魯迅過世之後,蘇雪林卻走上了“反魯”的道路 。讓人感到意外。

在蘇雪林性格里的柔軟和妥協,才讓她被拖進這段不美滿的婚姻。而魯迅的婚姻態度可能觸碰到了她的逆鱗,她可能討厭魯迅婚外再找女人,也討厭自己沒有勇氣去找自己要的愛情。

參考文獻:

《蘇雪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