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沙特有什麼區別?

用戶55163007877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1,伊朗是黑袍,沙特是白袍

伊朗著黑袍的傳統來自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沙特穿白袍的傳統來自白衣大食(倭馬亞王朝)


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兩個階段,倭馬亞王朝先建立,後來阿拔斯王朝藉助波斯人的力量推翻了倭馬亞王朝。

2,伊朗是波斯人,沙特是阿拉伯人

伊朗歷史悠久,波斯帝國赫赫一時,其一統中東之時我國尚處於春秋時期。


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世紀崛起,651年滅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從此波斯人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沙特便是當年阿拉伯帝國的起源地。

但沙特家族並非當年穆罕默德的哈希姆家族,哈希姆家族在近代北沙特人趕到了約旦地區,所以沙特也不是正統。

如今阿拉伯國家聯盟有20多個國家,總部設在埃及,埃及也是最大的阿拉伯國家,曾是阿拉伯國家的帶頭大哥,五次中東戰爭都是埃及為首,但現在想領導阿拉伯世界的還有伊拉克和沙特。

3,伊朗信奉什葉派,沙特信奉遜尼派

伊斯蘭教主要分兩大教派,在中東伊朗、敘利亞和一半的伊拉克屬於什葉派,而其餘的阿拉伯國家屬於遜尼派。

什葉派和遜尼派之爭,最初只是是否堅持哈希姆家族的正統性,什葉派認為只有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後裔才能任哈里發,而遜尼派則認為有能者居之。

伊朗最終選擇什葉派,其實也是為了跟阿拉伯國家相區分,在無法改變伊斯蘭教影響的前提下,強調波斯文明的獨特性,其實也就是伊斯蘭教的波斯化。

4,伊朗是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沙特則是閃米特人

按說,阿拉伯人與以色列同源,伊朗與歐洲人同源。可是今日的中東亂局,以色列卻與歐美聯盟,伊朗、沙特、以色列之間卻矛盾重重,伊朗與歐美矛盾不斷,所以決定國家關係的依然是利益。


總之,伊朗和沙特除了都信奉伊斯蘭教外(內部派別還不同),沒什麼相似點,由於地緣和宗教矛盾兩國競爭不斷。


心向青山


伊朗和沙特的關係生動的解釋著一個現象,雖然都信一個“神”,唱一本經書,但穆斯林之間真的不全是兄弟。

先從最外表的說起,穿著區別很大。比如,下圖,伊朗現最高精神領袖,前總統哈梅內伊。
沙特國王薩勒曼和他們部分兄弟們(沙特王位是兄終弟及)。


穿著不一樣的原因非常簡單——不是一個民族。

雖然伊朗是個伊斯蘭教國家,國民卻是波斯人,不屬於沙特當“群主”的阿拉伯”大群“,類似還有土耳其,是突厥人後裔,也不屬於阿拉伯圈子。所以,信真主、唱《古蘭經》的可不全是阿拉伯民族。

從歷史傳承上來看,伊朗人是雅利安——波斯人種後裔(希特勒那個所謂的雅利安人帶有種族主義色彩,是錯誤定義,波斯這個是正版),一直都說波斯語;而沙特是正經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均屬閃族後裔(別看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整日你死我活的,實際上是血緣上非常近的兄弟民族)。

伊朗的祖先——古波斯人曾經建立過龐大而強勢的波斯帝國,將中東,中亞踩在腳下,十分威猛。近現代的伊朗,無論是世俗的巴列維王朝還是當今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都以重振波斯帝國雄風為己任,立場堅定,不接受示弱行為。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波斯被阿拉伯帝國蠶食,最終被強行併入了阿拉伯帝國版圖,但享有一定的自治權,還維繫著自己的王朝傳承。
這一時期,原本信仰“拜火教”(咱們中國稱作“祆教”)的波斯人在阿拉伯帝國的稅收政策和其他軟硬兼施的手段下,大多成了穆斯林,但卻一直堅持著自己波斯人的民族認同。

相比較而言,伊朗的文明程度是明顯高於從沙漠中走出,剛剛脫離矇昧野蠻的阿拉伯文明的,有意無意之間,阿拉伯文明無論在政治制度還是文化習俗上,都深深地受了波斯文明影響。所以,波斯人雖然多選擇皈依了伊斯蘭教,但始終覺得自己在文化、文明上高人一等,非常驕傲,特別有優越感。

到了公元1258年,阿拉伯帝國被突厥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滅亡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顯比阿拉伯人要表現的頑強,也更團結,進而能堅持維繫著自己的薩法維王朝。當然,名義上還要歸屬於整個奧斯曼帝國,效忠土耳其蘇丹的。整個奧斯曼帝國和英法殖民時代,波斯和阿拉伯世界雖然互相看著不爽,但還算相安無事。

直到二戰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尤其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蘇伊士運河戰爭),泛阿拉伯主義盛行,一個要統一阿拉伯各國成為一個國家的理想出現了,埃及的納賽爾成了各國的“老大”,沙特和敘利亞並列為二當家的。
(下圖,1956年,三個老漢就統一阿拉伯世界,發難伊朗,友好的達成了協議。左為敘利亞總統庫瓦特里,中間為沙特國王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右為埃及總統納賽爾)
此情此景下,阿拉伯國家竟然一致倡議要改“波斯灣”為“阿拉伯灣”,並向伊朗提出領土要求。各種種咄咄逼人的行徑引起了民族感極強的波斯人對阿拉伯世界的極大反感,也極大的刺激了巴列維國王,他甚至發出了“不惜斷交”的警告。

不過,此時多數阿拉伯國家和伊朗都跟美國的關係都不賴,尤其是巴列維王朝的伊朗,與沙特、以色列並列成為美國中東地區的鐵桿盟友和主要軍火出口對象。因此,在美國的平衡下,伊朗和沙特並沒發生什麼明面上的激烈衝突。

此時,對阿拉伯圈子懷著滿腔怒火的巴列維國王選擇把巨大的熱情傾注於前伊斯蘭時期的古波斯帝國榮耀,致力於宣揚波斯民族的身份認同,大躍進般的倡導,甚至強制“世俗化”,儘可能地淡化伊斯蘭教的影響,來跟阿拉伯國家“劃清界限”。

其中,最能彰顯巴列維國王民族主義特性的,莫過於他於1971年,牛哄哄的燒錢搞了那場——“王的盛宴”。

在古波斯帝國的遺址上,巴列維斥巨資打造了古波斯帝國建立2500週年的慶典活動,闊氣的用真金白銀全程復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國)的盛大閱兵和慶典場景,其中還穿插著拜火教的各種元素。觀禮臺上,西方各國政要元首都盛裝來捧場,整個活動全程,跟伊斯蘭教半毛錢關係都沒捱上。

下圖,巴列維國王夫婦在歡迎儀式上用全西方禮儀接待各國政要夫婦。這次慶典的規模絕對算是空前絕後。歐洲各國國王在英王喬治六世(現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爸爸)葬禮後還從來沒有這樣齊聚一堂。

整段視頻在網上能搜到,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欣賞一下。即便用現在眼光看,這也是不亞於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大手筆。

據後人分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燒錢的活動和全程對伊斯蘭教的蔑視,激怒了部分伊朗民眾,為巴列維王朝的倒臺埋下了伏筆。

到了1979年,伊朗換了天地,霍梅尼上臺後,搞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一個什葉派的神權國家。這麼看,大家都專心信神,唱一部經書,矛盾應該緩解了吧。相反的是,此時的伊朗與沙特的關係開始不斷走向惡化,甚至曾經一度斷交。

還是開頭那句話,穆斯林之間,並不全是兄弟。

雖然”革命“後的伊朗和沙特同屬伊斯蘭政教合一國家。但是沙特屬於遜尼派阿拉伯;伊朗屬於什葉派波斯,奉行伊瑪目派,兩派互視為”異端“,水火不相容。

伊斯蘭世界有這麼個名言,很說明問題——“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

火上澆油的是,在霍梅尼時代,什葉派的神權國家伊朗還號稱要向阿拉伯人的國家輸出什葉派伊斯蘭革命,這讓阿拉伯國家無比忌憚。結果不久後,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直接進行了軍事對抗,這就是持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此時,伊朗對抗的不僅僅是明面上的一個伊拉克,而是整個阿拉伯世界。

兩伊戰爭中,薩達姆他老人家的人緣處於巔峰時期,儼然阿拉伯世界主持正義的“帶頭大哥”形象。各國也都搶著貸款給他,其中最積極的要數科威特了,出了140億美元,這就是日後海灣戰爭的導火索,呵呵。

時到今日,除了不同民族、互相敵視的教派等等的固有衝突等等外,兩國在大國關係的處理上,正好互為反義詞。沙特和美國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先舉個例子,沙特最大的企名字叫“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阿美”是個縮寫詞,全稱是:沙特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從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來這家公司與美國不可說的關係。

加之,美國對中東的諸多軍事行動,都非常依賴沙特的軍事基地,沙特儼然成了美國主導的,中東“小北約”來合圍伊朗的主力,美國各種對沙特的“小縱容”很多是出於安撫沙特,遏制伊朗的考量。

(沙特的金鍊子套餐,美國總統,人手一條,統統的套住)

鐵打的國王,流水的美國總統。
再看伊朗,這個不必多加贅述,早早的就被美國定義成了“邪惡軸心”,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各種的恐嚇、制裁;而伊朗這邊也專挑美國看著不順眼的國家結盟,比如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以來,敘利亞的阿薩德能在逆境中屹立不倒,除了俄羅斯的支援以外,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伊朗的力挺。還有伊朗和俄羅斯日益密切關係,正應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規律。

總之,沙特和伊朗選擇了美國和俄羅斯站隊,再摻雜著與兩國曆史一樣長的恩怨和教派矛盾,關係不和諧是常態;不過,雙方的矛盾衝突是個老問題,加上背後的兩個大國也不願意兵戈相見。因此,雙方都無意開闢新的戰場,直接對抗。平時互視“異端”,經常詛咒一下,罵道氣頭上就“斷交”,才是兩國關係的日常。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最希望伊朗“換個活法”的國家,除了美國,估計就是與伊朗有全方位競爭關係的沙特了。沙特和伊朗都是賣油大國,經濟上競爭激烈。其次,沙特自認為是阿拉伯帝國的歷史繼承者,要取代伊朗(波斯),當中東“老大”。就是宗教上的原因了。所以,兩國一直以來各種明爭暗鬥。1979年以後的伊朗和美國翻了臉,指責沙特是美國的“江湖馬仔”。而在1979年之前,伊朗和沙特的關係非同一般。

沙特成立於1927年,禮薩汗在位時的伊朗(1935年之前國名為波斯)卻對沙特不理不睬。不過,兩國都是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伊朗佔據伊朗高原,沙特佔據阿拉伯半島,各自在國際戰略上都有重要位置。二虎相鬥,必有一傷,還是和為貴的好。兩國於1929年8月10日正式建立關係。

那時的伊朗,還是蘇聯與英國的“半殖民地”,蘇聯控制其北部,英國控制其南部。蘇聯與英國對沙特來說,就是兩個龐然大物,哪個也惹不起,乾脆不說話。不過,在三十年代,沙特已與另一強國美國搞好了關係,有了美國當靠山,沙特可以坐山觀虎鬥。美國早就想控制伊朗,但蘇聯塊頭太大,搬不動。二戰後,蘇聯與英國勢力退出了伊朗,美國這才趁虛而入。

五十年代,美國花了4500萬美元(貸款),博得了伊朗年輕國王巴列維二世的好感。伊朗最怕北方強大的鄰國蘇聯捲土重來,所以特別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就像現在的波蘭極力討好美國,不怕得罪俄羅斯一樣,伊朗與蘇聯基本翻臉。

作為美國在中東伊斯蘭國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小弟”,伊朗與沙特之間,就像親兄弟。而且,沙特與伊朗走得近,還因為一個國家,這就是埃及。

中東有四個大國,除了伊朗、沙特,就是土耳其、埃及。沙特擁有鉅額石油資源,自認為可以做阿拉伯世界的老大。但是,埃及卻擁有沙特往歐洲賣油最關鍵的通道——蘇伊士運河,雖然在1956年之前,埃及並沒有控制蘇伊士運河。在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中,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敵人以色列大打出手,輸了,不過卻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好感,地位要高於沙特。不過,埃及是個世俗的阿拉伯國家,反對中東等阿拉伯國家的君主制,這就得罪了沙特。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時,沙特是支持埃及對抗以色列的,大把金錢撒過去,還和英國、法國斷絕了關係。至於伊朗討厭埃及,除了伊朗當時也是君主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埃及與蘇聯關係好。埃及反對伊朗與美國交好。而美國又是伊朗對抗蘇聯的靠山,埃及讓伊朗拆伊朗的臺,伊朗豈有不恨埃及之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兄弟(美國)的兄弟就是兄弟。於是乎,沙特與伊朗肩並肩,衝著蘇聯與埃及橫眉怒目。當然,沙特和埃及畢竟是阿拉伯兄弟,關係不能說多好,但至少要比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係近得多。

當埃及趨於“平靜”後,沙特與伊朗又多了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薩達姆的伊拉克。伊拉克比埃及野心還大,要統一阿拉伯世界,並在阿拉伯建立像蘇聯那樣的模式。這一點,沙特與伊朗都絕對不能接受。另外,伊朗與伊拉克之間還有很大的地盤爭端,比如阿拉伯河出海口的爭議。而伊拉克的支持者,又是在中東無孔不入的蘇聯。

早在五十年代,沙特和伊朗已有了矛盾,這次是因為以色列。第二次中東戰爭,沙特強烈譴責以色列,但伊朗卻和以色列“眉來眼去”。原因很簡單: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是死敵,(1979年以前的)伊朗卻不是。以色列又是美國的“親弟弟”,搞好與以色列的關係,有助於伊朗討好美國。另外,伊朗還參加了一個美國搞的組織,這個組織是防禦蘇聯勢力南下的(但沙特認為這個組織也支持以色列),伊朗不顧沙特強烈反對,於1955年10月參加了這個組織。所以,沙特以及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態度非常反感。伊朗當然是基於本國的利益才這麼做的,沙特等阿拉伯的反對,伊朗是不會在乎的。

圖-伊朗女孩

另外,伊朗宣稱要負責波斯灣的安全,讓沙特很不滿。“波斯灣”這個名字叫了很久,但阿拉伯國家不滿意,改成了“阿拉伯灣”。兩國爭端不斷,但在整體上,還都是有底線的。直到1979年,伊朗“換了一種活法”。沙特成了新伊朗的重點攻擊對象,各種罪名從天而降,兩國關係就不必多說了。


地圖帝


伊朗和沙特的區別,就分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講。

人口

民族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波斯人佔66%,阿塞拜疆人佔25%,庫爾德人佔5%,還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亞里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及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

沙特人口2838萬(2013年),其中沙特公民1941萬,約佔70%。沙特男性974萬;沙特女性966萬;外籍人約7萬。2017年,沙特人口約為3255萬,其中沙特公民約佔62%。沙特阿拉伯主體民族為阿拉伯人。遜尼派穆斯林占人口大多數,分佈在全國各地。什葉派人數極少,約佔全國人口的10%,主要居住在東部地區。

宗教

伊朗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也允許遜尼派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和祆教合法存在,這可以統稱為五大合法宗教。在全國約7000萬人口中,90%的人信奉什葉派伊斯蘭教,8%屬於遜尼派伊斯蘭教,基督徒大約30萬,祆教徒在3.5萬到6萬之間,猶太教徒從1979年前的8萬減少到目前的兩三萬。




沙特阿拉伯也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在沙特阿拉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其中,遜尼派穆斯林佔85%,什葉派穆斯林佔15%。




政治

伊朗政體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及霍梅尼執政後,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佈,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伊朗伊斯蘭議會是


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議員共290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議會設有主席團和12個專門委員會。主席團由議長、兩名副議長、三名幹事、六名秘書共12人組成,主要負責制訂會議議程、起草會議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滿後由議員投票改選,可連選連任。

伊朗政府是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並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其它專門事務。現任總統為哈桑·魯哈尼,現任第一副總統為埃斯哈格·賈漢吉里(Eshaq Jahangiri)。本屆內閣於2017年8月成立。




沙特是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有權任命、解散或改組內閣,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有權批准和否決內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頒佈《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特阿拉伯王國由其締造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中的優秀者出任國王。


沙特協商議會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是國家政治諮詢機構,下設12個專門委員會。協商會議由主席和150名委員組成,由國王任命,任期4年,可連任。

沙特的司法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由司法部和最高司法委員會負責司法事務的管理。2007年,阿卜杜拉國王頒佈《司法制度及執行辦法》和《申訴制度及執行辦法》,建立新的司法體系。設立最高法院、上訴法院、普通法院等三級法院,並建立刑事、民事、商業、勞工等法庭。最高法院院長由國王任命。申訴制度規定設立直屬於國王的三級行政訴訟機構,即最高行政法庭、行政上訴法庭和行政法庭。

文化

伊朗從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波斯帝國至今,其語言文字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語時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語時期(公元9世紀初至今)。幾種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巴哈伊教、馬茲達教等都是起源於伊朗,目前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大部分人屬於什葉派穆斯林,也有屬於遜尼派的。



沙特一年有兩個重大的宗教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開齋節休假七天,古爾邦節長達兩星期。每年伊斯蘭教歷的9月為齋月。在齋月的30天內,除病人、孕婦、餵奶的婦女和日出前踏上旅途的人以外,人們從日出到日落禁止飲水、進食。宰牲節在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宰牲節也是朝覲的日子,從12月9日到12日,數百萬世界各國的穆斯林湧向沙特,到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朝覲。沙特禁酒,在沙特喝酒是違法。

以上就是伊朗和沙特主要區別。()


談笑觀察室


伊朗是一個文化大熔爐,擁有波斯人,土耳其人,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波斯文明已有數千年曆史。包括波斯語在內的伊朗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伊朗的藝術,文學,音樂和科學非常豐富多樣。伊朗曾有自己的傳統信仰體系,與許多中亞信仰體系和印度的吠陀宗教同源。即使是現在伊朗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文化遺產,這種遺產既強大又充滿活力。伊朗是一片充滿山脈,肥沃的平原和沙漠的國家 ,地理和文化一樣多樣化。

沙特阿拉伯在目前的形式上並沒有真正存在相當長的時間(約100年)。如果波斯/伊朗代表不同的國家,沙特阿拉伯代表著一個統治半島幾乎完全是沙漠的家庭。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麥加和麥地那位於沙特。儘管如此,兩大聖地的控制權大部分時間並不在沙特人的手中。

半島阿拉伯半島比伊朗更為同質,說的是閃米特語(阿拉伯語/半島阿拉伯語),其文學歷史並不像波斯語那樣多變,並且與伊斯蘭文化密切相關。儘管伊斯蘭教傳播到伊朗,但阿拉伯文化遇到了強烈的抵抗,未能滲透到伊朗社會。因此,伊朗作為什葉派伊斯蘭教先鋒隊的事實上的地位因其與伊斯蘭搖籃的文化差異而受到輕視。

因此,在文化和歷史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幾乎沒有共同之處。伊朗曾經是像土耳其這樣的世俗國家,但伊斯蘭革命改變了這種狀況。目前,兩國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因為石油資金和美國聯盟對沙特的新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走進伊拉克


除了都是中東國家以外,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一,歷史的沿革不同。伊朗人的祖先原來是波斯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馴象等。帝國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軍隊攻擊,在651年滅亡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國,請求唐高宗救兵抗擊阿拉伯入侵,唐朝護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錫斯坦一帶於661年建立波斯督護府,但到663年終為阿拉伯所滅。

二,教派不同。雖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但因為教派不同,兩個的相互關係也就一直是貌合神離。沙特阿拉伯屬於佔穆斯林人口90%以上的遜尼派的大哥,而伊朗是什葉派的領頭羊。

而沙特阿拉伯人的先祖則是阿拉伯人,公元六世紀,他們居住的土地上誕生了伊斯蘭教,而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到過地方麥加和麥地那則是全球穆斯林的聖城。

三,對美國和以色列政策不同。中東地區國家到外交政策大多都是“選邊站”,大樹底下好乘涼。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傳統盟友,是美國在中東售賣軍火最大的買主。伊朗在巴列維王朝終結了統治以後,迅速和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走近,成了美國的敵人。對以色列也是一樣,沙特為了抗衡伊朗在黎巴嫩真主黨影響,暗中和以色列眉來眼去,而伊朗則是支持黎巴嫩真主黨以反制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遏制。


閒看秋風999


這個問題要談歷史就太多了,還是說說當下吧:

1.都是中東國家,都想當老大

作為原來的大國埃及消沉後,現在中東地區能夠稱為大國也只有沙特、伊朗,還有就是現在正在大打出手的土耳其!

目前來看,沙特野心很大,伊朗也不示弱!

2.有野心的兩個國家跟從大哥不同

為了能夠成為中東地區性大國,兩個國家都選擇“大樹”:

沙特是美國傳統盟友,遜尼派老大,近期很活躍!

伊朗是前蘇聯盟友,現在跟著俄羅斯,組建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什葉派之弧!

3.沙特軍力一般,伊朗軍力更好

沙特軍人被稱為“老爺兵”,打槍不用糊,單槓吊死豬,就是很貼切比喻。雖然武裝到牙齒,無奈都是僱傭性質,掙錢才是王道,戰士沒有多少信仰,沒有榮譽感,更沒有必勝的決心與意志!

伊朗,跟伊拉克打了八年,然後被美國各種制裁,好不易簽署伊核協議,現在看來,再過不到90天,特朗普估計就要“拒籤”了!所以,未來伊朗面對美國壓力可想而知!

4.未來必有一戰

美俄中東鬥法,總得找到代理人!所以,沙特與伊朗鬥爭,是必然。地點,就選擇在也門了!

話說,也門胡賽武裝,已經打的沙特滿地找牙,不知道將來怎麼樣!?

拭目以待!

沙特送錢給以色列,讓其打伊斯蘭國家,實在是不該,理應受到伊斯蘭世界反對!


英武


如果在區別這個範疇下討論,我們只能粗糙地梳理下歷史和國關史:

首先說說寥寥無幾的共同點:都是真主的信徒,穆罕穆德的子孫,古蘭經,承認四大哈里發,工業時代之後擔任世界油爹至今,土豪但是當今打仗不專業系列國家。

下面開始說區別:

1、民族就不同

沙特最主要的是阿拉伯民族,而且純度比較高,長期居住在阿拉伯半島。而對面的伊朗,人家是波斯民族,雖然在波斯民族興起之時並不算該地域完全主導的民族,然而依然是主要民族和強勢民族。所以首先,人家兩國民族就不同,只是說長的有些類似,類似漢族與蒙古族、朝鮮族這樣的遠近程度。


2、各自的文明都曾達到鑽石級別(橫跨歐亞非三洲)

波斯帝國達到最興盛的時候,我們在春秋時期,沒時間互相認識熟悉。波斯帝國中最厲害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怎麼形象地說呢,也就是今天的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埃及、利比亞、保加利亞、巴基斯坦、中亞的各個斯坦、印度北部、統統都是人家波斯人的。只不過後來打希臘打了50年沒打下來,也是醉了,著名的馬拉松戰役,都是波斯大敗,所以每次馬拉松,伊朗都會覺得怪怪的,之後還反被亞歷山大一波反殺。雖然沒被亞歷山大殺乾淨,但是後期難以復興,最終被阿拉伯給滅了,注意是阿拉伯滅的。

而阿拉伯帝國呢,它最強盛的時期在我們楊玉環和李隆基那會,所以我們也沒工夫互相認識熟悉,只不過給了個名字,大食國。阿拉伯帝國最強勢的時期是四大哈里發前半段到中段:

阿拉伯帝國比當年波斯帝國最興盛的時候差不多,這張圖是倭馬亞王朝,不僅搞定了波斯,還一度拿下了大部分的西班牙,拿下過法國南部。阿拉伯帝國各個王朝期間故事和事故都不少,不過最後又沒擋住蒙古鐵騎,阿拉伯被蒙古帝國滅掉。

3、都和歐洲人有點仇

波斯人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時候50年沒打下希臘,這是早期一段;後來波斯人也就是伊朗也經歷過半封建半殖民社會,時間大概是20世紀初,瓜分伊朗的是英俄,法國奧地利也強迫伊朗簽過不平等條約。之後的矛盾產生於民族獨立時期,而當前的矛盾,是以色列。

而現在的沙特嘛,不好說了,阿拉伯帝國時期和歐洲十字軍打的架不少,是相當有仇的。後來的,沙特其實是被英美扶植起來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據非正史說,現在沙特國王家族是當初被英美從沙漠裡撈出來的所謂沒落貴族,真實身份沒人說的清。。。不過這種歷史,阿拉伯人自己還是門清的。雖然阿拉伯人當前親美,然而對於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這些穆斯林還是有底限的。

4、宗教派別嚴重分歧

伊朗是什葉派領頭羊,遜尼派領頭羊是沙特,兩派的分歧除了宗教上關於哈里發的觀點以外,其實也有很多歷史、政治和民族矛盾在其中,只不過七師弟跟大家說,他們兩再鬧,也不會藉著外國勢力真正滅掉對方,也不可能與以色列妥協。


七師弟


伊朗和沙特的區別集中在經濟、政治、宗教等多個領域。首先伊朗還算是個民主國家,即便是哈梅內伊、霍梅尼這些最高精神領袖,也不得不任由伊朗總統管理國家,普通民眾還有上街遊行和參與選舉的權利,儘管政府財政困難重重但是社會福利還是應有盡有的(可能福利沒有大家想象的好);而沙特就不一樣,它就是一個民眾麻木、王室獨裁、貧富差距嚴重的國家,沙特不僅沒有選舉權連一般的重要政府職位、經濟職位也全部由王室成員掌握,這是一個極端封建的國家,政府只會在社會矛盾加劇、國際環境緊張的時候拿出一部分少得可憐的錢來改善民眾生活。

此外,在政治立場上沙特和伊朗存在天壤之別。沙特不顧一切的投靠西方堅決排斥俄羅斯,而伊朗則尋求在兩者之間的平衡,藉機謀取更大的國家利益。沙特為了獲得美國和以色列的支持基本忘記了巴以衝突給穆斯林的恥辱,沙特還幫助美以兩國逼迫埃及政府,讓這個曾經的阿拉伯老大哥放棄對巴勒斯坦問題的堅持,用經濟援助換取埃及倒向西方,並最終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和解使得西奈半島迴歸埃及。

沙特投靠西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將國內主要的石油產區承包給西方石油巨頭,美國的的石油公司都在沙特保有鉅額的投資,沙特在經濟上嚴重依賴美國。在經濟領域的政策是沙特與伊朗最大的不同之處。伊朗堅決主張經濟自由,為了抬高國際油價不惜減低石油產能。而沙特就不一樣了,它是歐佩克組織中產能最高的國家,其出口市場的選擇也受到美國的左右,因此說伊朗比沙特更加自主一些。但也因此遭到美國的記恨,因為一旦伊朗、委內瑞拉這些石油大國恢復正常的貿易地位,美國再想控制世界油價就會難上加難了。

在宗教問題上兩國存在嚴重對立,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歸根結底的說是兩種宗教觀念的差異,也就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血統問題,在此不做詳細講解。伊朗希望團結更多的什葉派,儘量幫助什葉派穆斯林奪取所在國政權,而沙特要做的剛好與之相反。目前黎巴嫩的真主黨、也門的胡塞武裝、敘利亞的巴沙爾政府都被人認為是什葉派穆斯林,因此伊朗不遺餘力的支持上述地區奪取政權,但沙特則將其視為眼中釘。這就是兩國交惡的主要原因。


利刃號


伊朗與沙特

在地理位置上同處西亞,同屬於中東國家;同樣信仰伊斯蘭教,同屬於伊斯蘭穆斯林國家。

主要差別;

沙特人屬於阿拉伯人種,說阿拉伯語;伊朗人屬於波斯人種,說波斯語;由於阿拉伯人遍佈中東,中東又被統稱阿拉伯國家,但這不包括伊朗。

伊朗是文明古國,曾創建波斯帝國統治過阿拉伯世界;後來風水輪流轉,伊朗又被阿拉伯帝國征服,雖波斯人頑強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文化,但被迫接受了伊斯蘭教,成為了伊斯蘭穆斯林國家。沙特是伊斯蘭教發源地,(610年起,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奉真主之命開始在麥加、還有麥地那傳播伊斯蘭教),以擁有伊斯蘭教兩大聖城麥加、麥地那成為伊斯蘭世界的“老大哥”。

雖然沙特伊朗同屬伊斯蘭穆斯林國家。但沙特屬於遜尼多數派穆斯林掌權國家,而伊朗屬於什葉少數派掌權國家,這兩派在伊斯蘭教發展歷史上,是一對水火不相容的兄弟。

沙特與伊朗長期敵對,國家關係處於緊張狀態。宗教內部衝突是可看見的原因。還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在地緣政治上稱霸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