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說起波黑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但說起薩拉熱窩,熟悉的人就很多——那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所在。而薩拉熱窩,正是波黑的首都。

波黑,這個不怎麼正經的國名,全名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也是一個不怎麼正經的國家。

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波黑位置地圖

波黑麵積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400萬,2018年人均GDP約6000美元,是巴爾幹半島上經濟較差的國家之一。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比較富裕,波黑本也有這種機會,然而,常年的戰亂讓這個國家沒辦法發展經濟。直到1996年波黑才從內戰的泥淖中緩慢走出來。

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旅遊業是波黑的重要產業,這裡物價較低適合更多人前往

波黑戰亂的原因在於民族矛盾,而事實上這裡的民族全都來自於斯拉夫人,曾經文化習俗是高度相似的。歷史上,羅馬帝國分裂後也導致了基督教的分裂,產生了東正教,而巴爾幹半島地區正處於分界線上,由此也產生了兩種不同的信仰。更糟糕的是,後來奧斯曼帝國統治了巴爾幹半島,又帶來了伊斯蘭教,至此波黑地區擁有了三種信仰。也為日後的麻煩埋下了伏筆。

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薩拉熱窩的拉丁橋,當年費迪南大公夫婦就是在這裡被刺殺的

1992年,波黑內戰的火藥被點燃。開始時塞爾維亞族佔上風,一度佔領國土面積的70%以上,之後北約軍隊介入,塞爾維亞族實力不敵被迫妥協,1996年各方代表簽訂代頓協議,戰爭結束。這是一場血腥的戰爭,波黑有30萬人被屠殺,85%的經濟建設遭到破壞。

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薩拉熱窩的墓地,在城市裡最好的地皮上

現在波黑有三種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波斯尼亞克族。分別信仰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現在統一的波黑國土上,塞爾維亞族在自己的地盤上成立塞族共和國,克羅地亞族和波斯尼亞克族成立穆克聯邦。各族關係仍很糟糕。

波黑——巴爾幹半島上小國的不幸

今天的薩拉熱窩,城市發展得還是很快的

波黑政治體制也很特別,三個民族分別選舉自己的領導,由三名領導組成一個主席團,共同管理這個國家。每屆政府的三名主席團成員輪流當國家元首,如同過家家一般,每人一次執政8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