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回軍路上,石勒部眾確實艱苦異常。由於晉軍採取堅壁清野的戰略,石勒軍中無糧,士眾互相殺食之餘,兵士們把老弱病殘當乾糧,拼命北撤。

行至東燕,依張賓之計,石勒出奇兵奪取晉將向冰的戰船,把軍隊整船整船地運送過河,然後前後夾擊,大敗向冰,奪取大量軍糧和物資,終於挺過難關。

修整過後,石勒下令,長驅進攻鄴城的晉將劉演,擊降晉軍數萬。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石勒 畫像

由於鄴城三臺險固,石勒一時不能攻下,諸將皆建議不計代價死拼。

關鍵時刻,又是張賓出主意:“三臺不可輕易攻克,不如暫且舍之,令其自潰。今天下鼎沸,人無定志。得地者昌,失地者王,邯鄲、襄國,趙之舊都,依山憑險,形勝之國,可擇此二地為都城,然後命將四出,授以奇略,如此,霸業可圖。”

正是依從張賓之計,石勒攻佔襄國(今河北邢臺),有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從此,石勒一掃昔日百戰百勝但又飄忽不定的盜賊習性,開始有了更為長遠的打算。其實,劉琨先前的勸降書,對石勒及其謀士張賓等人,無形中也起了一點警醒作用。英雄謀略,自是不同凡人。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張賓 畫像

石勒在襄國立足未穩,首先遭受的嚴重挑戰是來自晉朝幽州刺史王浚派來的鮮卑聯兵。段部鮮卑的陸疾眷、其弟段匹磾以及其堂弟段末杯等率五萬多兵眾大舉進攻襄國。當時襄國城隍未修,守具缺失,石勒軍卒只能修築臨時隔城抵禦。

雙方交戰,鮮卑人戰鬥力極強,數次擊敗石勒的軍隊。諸將畏懼,皆建議固守不出。石勒認為,敵眾我寡,如果時間一久,外接不至,內戰斷絕,只能困於城中等死,應該出城一戰。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張賓 畫像

謀士張賓贊同石勒之議,他說:“敵軍大眾遠來,認定我軍寡弱不敢出戰,必然懈怠。段氏鮮卑勇悍,段末杯部更是強中之強,應出其不意,速在北壘鑿開突門二十餘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出,直擊段末杯大帳。打敗了這支精銳,其餘的鮮卑、漢族兵士就不足畏懼。”

石勒依計而行,命孔萇等將率兵從突門衝出,大敗鮮卑兵,生擒了段末杯,並乘勝追擊,鮮卑、晉軍伏屍三十里,丟棄鎧馬五千匹。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孔萇 畫像

鮮卑將領陸疾眷屯軍於渚陽,喘息之際,送鎧馬金銀,打算與石勒講和,想贖回被俘的段末杯。

諸將痛恨鮮卑屢次殺戮兵士,紛紛勸說石勒殺掉段末杯以挫鮮卑之銳氣。石勒不從,說:“遼西鮮卑,健國也,與我素無仇怨,他們只是受王浚指派來攻擊我。今殺一人而結怨一國,非明智之計。放段末杯回去,他們必定感懷,以後必不為王浚所用。”

石勒此議,深謀遠慮。石虎與陸疾眷結為兄弟,鮮卑軍隊引還。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王浚 畫像

段末杯更是感激石勒不殺之恩,歸途中不停向南跪拜石勒。自此,段氏鮮卑大部,再也不為王浚所用。

上白一戰,石勒攻殺乞活軍首領李惲(晉朝任李惲為青州刺史),石勒思其拒戰,要坑殺全部降卒。

洋洋得意之際,石勒騎馬從要被處死的漢人隊伍面前走過,忽然,他眼前一亮,發現勒從前一直善待自己的老僱主郭敬。

這位老頭子可憐巴巴,形容枯槁,鼻青臉腫。石勒趕忙下馬,執著郭敬的手問:“是郭三爺嗎?”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石勒 畫像

郭敬忙伏地叩頭,“正是在下。”

石勒淚如雨下,他青少年時代,如果沒有這位財主恩人相救,恐怕屍首早已喂野狗了。

“今日相遇,真是天意啊”!石勒悲喜之下,馬上吩咐從人獻上衣服車馬,立拜郭敬為上將軍,準備坑殺的數千漢人,也一併免死,歸為郭敬統領。

善有善報,終於在老實人郭敬身上體現了一回。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石虎 畫像

晉愍帝建興元年(313),石虎大軍攻克鄴城。石勒親派守令,重新營建,使他在河北的根據地日益擴大和鞏固。

不久,他利用晉臣劉琨和王浚之間的矛盾,使其互不相求,襲殺了王浚,佔據了幽州(詳情見《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接著,石勒軍將連破晉臣劉演、溫嶠等人,並鎮壓了河間等地王春的起義,大敗乞活軍王平,活捉了劉演的弟弟劉啟(劉演和劉啟都是劉琨的侄子)。

十六國第一謀士,智比張良,房玄齡贊其“機不虛發,算無遺策”

劉琨 畫像

石勒很仗義,因感激劉琨送歸其母侄,下命賜劉啟田宅,並派儒官為劉啟講授儒經。

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底,石勒在廣牧(今山西壽陽)附近山間設伏,大敗劉琨剛從拓跋鮮卑部收來的晉兵數萬人,幹掉了劉琨的全部老本兒。

晉朝幷州守軍也聞風投降,大英雄劉琨不得不投靠段匹磾,不久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