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讓明朝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盛世,明朝的國都也從南京遷到了朱棣的龍興之地北京,從此拉開了明清兩代600年的大幕。今天就來說一下明成祖朱棣的造反上位的故事。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把長子朱標立為太子,為了把太子培養成為大明帝國優秀的接班人,朱元璋把當時大明朝最優秀的人才都請來給太子講學,有大文學家宋濂、以及開國名將徐達、常遇春和李善長等。太子朱標也沒讓朱元璋失望,長大成人的太子溫文儒雅、仁慈勤政,與朝廷大臣的關係也非常好,日後登基必定是一位賢明的仁君。公元1377年朱元璋為了培養太子的治國能力開始讓他處理一些政事,朱標的寬厚仁慈與朱元璋的嚴厲苛刻行事風格,讓二人經常會因為一些問題產生爭執,但是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朱元璋手裡,這就讓太子心情很鬱悶。由於朱標本來身體就比較弱,再加上心理鬱悶得不到釋放,最後導致朱標在公元1392年結束了25年的儲君生涯,離開人世。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懿文太子朱標

太子的逝世對當時已經年過花甲的朱元璋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自己精心培養的皇位繼承人就這樣說走就走了。可是太子雖然去世了,但是國家不能沒有儲君,朱標死了以後太子之位就空出來了,由誰來接替朱標就成了一件頭等大事。當時,眾大臣都以為朱元璋會從自己的兒子當中選一個立為太子,而朱元璋的兒子當中,燕王朱棣是最受朱元璋賞識的,而且能力也是最大的,在朝中的支持者也很多,連朱棣自己也覺得太子之位應該是自己的。可是歷史總是富有戲劇性,朱元璋偏偏沒在兒子裡邊選接班人,反而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孫子,也就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此時的朱允炆還不足十五歲,但是為人聰明孝順,正直勇敢很受朱元璋的喜愛。朱標是馬皇后的長子,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非常深,馬皇后也是唯一一個能在朱元璋大肆屠戮開國功臣的時候能勸諫他的,愛屋及烏所以朱允炆就很順利的被立為了儲君。為了讓自己的親孫子將來能夠坐穩皇位,朱元璋是大費苦心想為朱允炆拔掉荊棘上的刺,為此,朱元璋大肆製造冤獄,轟動一時的藍玉案中,僅剩的開國元勳誅一公、十三候、二伯,牽連被殺的人數達到一萬五千多人。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允炆被立為了太子,作為兒子的朱棣心裡就有意見了,朱標當太子是名正言順的我沒有意見,但是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當太子憑什麼,論治國打仗他哪裡比得上我,而且按照祖訓來說也應該是我做太子。雖然心裡不服氣,但這時的朱棣也並不敢真的造反,後來朱允炆乾的事才讓朱棣下定了決心造反。

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同年,朱允炆發佈太祖遺詔,令諸王留於封地,不要進京奔喪。此時的朱棣已經在奔喪的路上了,但是接到了朱允炆命令返回的消息,此舉令各地的藩王非常不滿。這些藩王都是朱元璋的親兒子,雖然他們與朱允炆是君臣關係,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也都是朱允炆的親叔叔,所以跟他們講政治和大局對朱允炆來說就有點尷尬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朱允炆劇照

明朝建立之初,為了確保江山穩固,流傳萬世,朱元璋就效法古代的分封制,把自己的二十四的兒子封為藩王,駐守全國的戰略要地。當時很多藩王都是手握重兵,獨霸一方,如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晉王、北平的燕王等。藩王之中實力最強的當屬燕王朱棣,擁兵十萬,負責防禦北元的勢力。建文帝繼位之後,為了鞏固中央皇權,迅速實行改制,立足革新,更定官制、寬和政治、寬緩刑法、寬免賦稅、削藩等五個方面,核心就是寬和的仁政,史稱"建文新政。"新政緩和了朱元璋時期激烈的政治氣氛,給社會帶來了新的氣象,得到了人們的擁戴和支持。兵部尚書齊泰、翰林學士黃子澄、翰林侍講方孝孺等都是朱允炆的主要謀士,因此也被稱為秀才朝廷。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朱允炆劇照

兵部尚書齊泰認為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實力強大,而且燕王素有大志,不安心居於北部一隅,應當首先被削。黃子澄認為燕王準備周密,一時難以削除,應當先從實力弱小的藩王下手,去除燕王的手足,等到燕王孤立無援的時候便可一舉將其消滅。最終建文帝聽取了黃子澄的建議,一場影響的大明王朝走向的削藩運動拉開了序幕。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為了快速達到削藩的目的,朱允炆首先派兵包圍了周王朱橚的王府,將周王貶為庶民,遣往雲南。然後有利用代王、珉王、湘王、齊王的藩王的不法行為廢除了他們的藩王爵位。就在削藩運動發展的轟轟烈烈的時候,有人想建文帝建議,削藩不能過於匆忙,防止引起大的變動,應當效法西漢時期的"推恩令",逐漸完結藩王,使其難以抗衡中央。然而朱允炆並沒有採納這一建議,最後朱允炆把矛頭指向了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為了防止朱棣造反,朱允炆派人嚴加監視,一有動靜隨時報告。如此一來就打草驚蛇了,朱棣看到幾位藩王相繼被削,自己不能坐以待斃等著被削,不如拼死一搏,或許會有一線生機,於是朱棣下定了造反的決心。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朱允炆劇照

朱元璋在位時,制定了皇明祖訓,祖訓中提到:皇明正臣,內有奸佞,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正利用了祖訓,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說齊泰、黃子澄是奸臣,我要討伐奸佞。公元1399年7月朱棣舉兵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是靖難,就是平定禍亂的意思,所以又稱自己的軍隊是靖難軍,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為"靖難之役"。起兵之後,燕王迅速拓展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攻取了居庸關、懷來、密雲和東邊的薊州、遵化等地,掃清了外圍的後顧之憂。後來朱棣又和朱允炆派來的耿炳文、李景隆、盛庸等人的軍隊多次交戰,互有勝負。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朱棣劇照

1401年冬天,南京城內太監送來密報,說城內空虛,宜直取。朱棣直接率部南下,直指金陵城。第二年正月,朱棣直接繞過防守嚴密的濟南,直接南下徐州,四月抵達宿州。在此關鍵時刻,建文帝聽取了大臣的意見,把徐輝祖的軍隊調回南京,朱棣抓住時機在靈璧大獲全勝,這一戰朱棣軍隊生擒將領和大臣一百多人,徹底擊潰南軍主力。燕軍士氣大振,朱棣趁機度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等戰略要地,渡過長江。數次戰爭之中,燕王曾多次深陷絕境,但又由於建文帝曾對軍隊下令:不要讓讓我背上殺叔叔的罪名,不能傷害朱棣要活捉,才讓朱棣屢次死裡逃生,化險為夷,甚至自己親自給部隊斷後,而沒人敢阻攔他。建文帝一系列的錯誤使得朱棣積蓄力量,多次取勝的同時還能死裡逃生,並最終導致了朝廷被推翻。因此朱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建文帝在削藩問題上急於求成,缺乏大略方針,用人失誤和他本身柔弱的性格導致的。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對他幫助最大的卻是朱允炆

此時,朱允炆大勢已去,想通過割地求和的方式拖延時間,但是被朱棣拒絕了。1402年6月,朱棣從瓜州渡過長江,鎮江的守將投降,朱棣率軍進攻南京,南京城北金川門守將李景隆開門投降,朱棣進入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