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後,終於在秦國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國君。這十九年的流亡經歷,把原本的紈絝子弟,磨練成了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等到晉文公即位後,齊國霸業已衰,晉文公雄心勃勃地想要取得像齊桓公那樣的霸業。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為此,晉文公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在國內任賢使能,大力發展農業和商業,積極擴張軍隊,為將來爭霸做準備。此時,晉文公爭霸中原最大的對手便是一心北上的楚國。在泓水之戰中打敗宋國後,許多小國都成為楚國的附庸,比如陳國、蔡國。此外,鄭國、衛國、曹國、魯國等,也紛紛依附於楚國。

兩強相遇,必有一戰。接下來發生的城濮之戰,開啟了晉楚兩國爭霸百餘年的序幕。此後雙方互有勝負,交替成為霸主,以至到最後雙方無力再戰,妥協後雙雙稱霸。

在和楚國對上之前,晉文公通過幫助周王室平定內亂,取得了巨大的政治聲望。而且周襄王把原屬於周王室的陽樊、溫、原等八邑賜給晉文公,這些城邑位於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晉文公有了這些城邑之後,南下爭霸便有了根據地。

城濮之戰的背景

當年,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有的國家對他尊敬有加,甚至許配宗室之女給他,比如齊國、宋國、楚國、秦國。但有的國家卻是對他無禮,比如衛國,“衛文公不禮”;曹國,“過曹,曹共公不禮”;鄭國,“過鄭,鄭文公弗禮”。這些經歷,也給後來晉文公討伐或者壓制這些對他無禮的國家,提供了理由。

宋國在泓水之戰中敗給楚國後,不得不暫時屈服於楚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但內心卻是仇恨楚國。等到 宋國看到晉國崛起,於是便在公元前634年主動背楚歸晉。宋國和鄭國一樣,都處於中原腹地,對於楚國北上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楚國對宋國的背叛自然是無法容忍。於是,楚成王派遣軍隊,開始攻打宋國。這其中,亦有楚國抑制晉國往東和往南擴張的意圖。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宋國背靠已經強勢崛起的晉國,再加上和楚國的恩怨,自然不會如此輕易屈服。但以宋國的實力,卻也抵擋不住楚國的軍隊,楚國的軍隊已經向宋國國都逼近。因此,宋國開始向晉國求救。晉國的大夫先軫對此提出了八字方針:“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意思是報答當年宋國對晉文公的禮遇,解救宋國目前的困境。通過這樣的行動,便可以威震諸侯,從而成就霸業。

只不過,宋國和晉國之間還隔著曹、衛兩國,而它們早已依附楚國。如果越過它們去攻打楚軍,有背腹受敵的危險。最終,在大臣的建議下,晉文公採取了“圍魏救趙”之計,以當年曹共公、衛文公對自己無禮為由,想要通過討伐曹國、衛國,來吸引楚軍北上,從而疲勞楚軍,而使得決戰朝對晉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只是,此時的楚軍非常強大,晉文公正面對上楚軍,心中亦無必勝的把握。因此,在和楚軍正式決戰之前,晉國開始了一系列伐謀、伐交的活動,藉此爭取戰略主動。

晉國伐謀、伐交

晉文公率領軍隊佔領衛國斂盂(今河南濮陽東南),西逼衛國,南望曹國,佔據了極為有利的軍事位置。而且在這裡,晉文公開始了一系列伐謀、伐交的活動。晉文公首先和齊國結盟,進而滅掉整個衛國,使得原本依附於楚國的魯國,也轉變為中間派,改變了原來親附楚國的態度。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後來,曹國國都被晉文公攻破,國君也被俘虜。然楚軍不為所動,坐看自己的附庸被晉國滅國,依舊猛烈攻擊宋國國都。宋國著急了,多次派人向晉文公求救。而此時的晉文公,也陷入兩難的境地。

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

這段話把晉文公的困境形象地描寫出來,尤其是齊、秦兩個大國的態度,對於晉、楚兩國可能發生的戰鬥走向,會有極深的影響。而且晉國此時的軍隊數量也處在下風,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與楚軍交戰,勝負未可預料。

於是,晉國的君臣商議之後,決定把齊、秦兩國也拖下水。讓宋國先假裝疏遠晉國,然後厚禮請求齊、秦,讓他們出面幫忙調停,讓楚國退軍。同時,把原來攻佔衛國、曹國的土地,分給宋國一些。如此一來,晉文公借衛國、曹國的土地,卻能落得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確實是非常高明的策略。

而原本依附於楚國的衛國、曹國,它們的土地卻被送給了宋國,楚國肯定不會接受齊、秦兩國的調停。這樣,楚國就會同時得罪它們,那麼,晉國、齊國、秦國三個大國便會站在同一戰線。事情的發展也果然如晉文公君臣預料的那般,楚成王拒絕調停,感到失去面子的齊王、秦王,派兵助晉。

楚成王一看對手陣營太強大,命令將軍子玉撤兵回楚國。但狂妄自大的子玉對此卻不以為然,堅決要求與晉軍決戰。對此,楚成王的態度模稜兩可,未能堅決制止,從而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揭開了晉楚爭霸百年的序幕。

退避三舍的策略

重耳從楚國返回晉國的時候,受到了楚成王熱情而又隆重地款待,兩人之間還有一個“退避三舍”的約定。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諸侯禮待之,重耳謝不敢當。

遂以客禮見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卑甚。成王曰:“子即反(通返)國,何以報寡人?”重耳曰:“羽毛齒角玉帛,君王所餘,未知所以報。”王曰:“雖然,則何以報不榖?”重耳曰:“即不得已,與君王以車兵會平原廣澤,請闢王三舍。”

楚成王在酒席間問重耳:“以後你當上晉國國君,怎麼報答我今日對你的禮遇呢?”晉文公以玉帛一類的東西,楚王都不缺少,實在是沒有什麼能報答的。但楚成王一定要讓重耳說,於是重耳回答:“其他沒有什麼能報答的,但假如我們將來在戰場上相遇,我一定不敢和你的軍隊交手,會後退90裡(一舍是30裡)。假如這樣還不能熄滅你的怒火,我才會和你決戰。”

楚將子玉怒曰:“王遇晉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孫(通遜),請殺之。”成王曰:“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此天所置,庸可殺乎?”

子玉認為重耳的言語十分無禮,想要殺掉他。但楚成王卻認為重耳受到上天保護,逆天不祥,但“退避三舍”的約定卻是在這裡定下了。

晉文公和曹國、衛國私下商議,如果它們和楚國絕交,則可以讓他們復國。兩個小國無能為力,只好答應。而子玉派來的使者,也被晉文公趁機扣押。如此一來,驕傲自大的子玉便被激怒,提軍前來和晉國決戰。晉文公不負當年的約定,後退90裡到達城濮一帶。晉文公不僅完成了當年的約定,還贏得了輿論上的同情,同時疲憊了楚軍,使得對方鑽入晉文公早已設計好的圈套。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晉軍退到城濮一帶後,齊、秦、宋的軍隊也到達附近,策應晉軍的軍事行動。但此時,晉軍在兵力上,還是處於劣勢。子玉帶領中軍(楚國主力)、左軍(楚軍)、右軍(陳國、蔡國軍隊)直撲城濮,而且狂妄宣稱:“今日必無晉!”

晉軍利用子玉輕敵自大的性格弱點,制定了正確的軍事策略。晉軍給馬匹蒙上虎皮,首先攻擊陳、蔡兩國的軍隊,陳、蔡兩國聯軍迅速被打敗。然後晉軍又把目光瞄準了楚軍的左軍,晉軍裝作要逃跑的樣子,子玉很容易便上當,命令左軍前去追擊,最終楚國左軍又被晉軍消滅。到了此時,子玉才知上當,帶領楚國精銳迅速脫離了戰場,總算把中軍保存下來。

等到楚軍退回楚國後,在楚成王的嚴厲責備下,子玉無奈自殺。城濮之戰,以原本處於弱勢的晉軍大勝而終結。此戰之後,晉文公登上了霸主地位,結束了自齊桓公死後十餘年間,中原諸國沒有霸主的局面。此戰之後,晉國帶領中原諸國,和楚國展開了將近百餘年的抗衡,雙方互有勝負、相持不下。

晉文公稱霸中原

晉文公在城濮大勝之後,移兵鄭國。在晉國的軍事壓力下,鄭國叛楚歸晉。公元前632年,接過“尊王攘夷”大旗的晉文公,給周天子獻俘,送上戰車100乘、士兵1000人。至此,晉文公完成了尊王——安定周王室,禮尊周天子;攘夷——打敗被視為“蠻夷之國”的楚國,團結了中原各諸侯國。

晉楚爭霸百年,始自城濮之戰,晉文公一戰而奠定霸主地位


而在獻俘之後,周天子給了晉文公很豐厚的賞賜,並封他為諸侯之長。晉文公像齊桓公一樣,登上了霸主的地位。此後,晉文公多次召集會盟,齊、魯、宋、鄭、蔡等國,都匯聚在晉文公的大旗之下。

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

晉文公實現了當初“取威定霸”的戰略目標,除了軍事上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外,晉文公採取的伐謀、伐交的措施,更是堪稱經典。齊、秦兩國和晉國站在了同一戰線,避免了戰場上其他變數的發生。後來更是示敵以弱,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從而伺機決戰,最終取得城濮之戰的大捷,奠定晉國的霸業。

城濮之戰是關係到晉國、楚國命運以及中原形勢的一場重要戰役,深刻地影響了春秋的走勢。從這個意義上講,城濮之戰的意義遠超出這次重大戰役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