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最近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歷史大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中,該劇講述了大明王朝自永樂皇帝開始到天順年間結束,圍繞一個後宮佳人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電視劇一開頭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幕慘烈的戰爭畫面,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難之役”。先來說一說“靖難之役”的主角——朱棣。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國泰民安,修撰永樂大典,設內閣,派鄭和下西洋,佔領安南,五徵漠北開創了著名的永樂盛世。也因此,作為朱元璋第四子的朱棣被很多不瞭解明朝歷史的人認為是直接繼承父親朱元璋的皇位,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間其實還隔了一個明惠宗朱允炆,朱元璋當初是把這個皇帝的位置傳給孫子朱允炆的。那為什麼皇帝最後傳到朱棣手裡呢?原因很簡單,朱棣因被削藩無奈之下只得反了,結果打著打著,真的就憑藉從其他幾個兄弟手裡借來的幾萬軍隊打敗了朱允炆的幾十萬大軍,當上了皇帝。

從“靖難之役”可以看出朱棣是個不折不扣的狠人,憑藉一點點兵力就敢對抗整個明朝的數十萬大軍。但是其實如果他大哥朱標還在的話,朱棣壓根就不想反,也不敢反。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他最愛的女人馬皇后所生的兒子。在講究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古代,作為嫡長子的朱標的正統地位是如何的牢固不用多講了吧。更何況太子朱標自幼就被朱元璋帶在身邊,當做是下一代的繼承人培養,無論文治武功都比半路出家的朱允炆強了不止一個檔次。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再者,朱標為人寬厚、善良、和藹,對待弟弟們更是極好。朱標的弟弟們多次犯錯要被朱元璋責罰的時候都是在朱標的周旋下,向父親求情,才得以免受責罰,而朱棣被幫助的次數也不再少數。這也使得朱標在弟弟們心目中的地位極高。

《明史》: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最重要的是,如果朱標不死的話,朱元璋也不會因為怕朱允炆壓制不住當初陪自己打天下的那些功臣,而把功臣們殘殺殆盡。朱允炆敗就敗在空有數十萬大軍,而沒有一個能領軍的將領,被一個草包將軍活活葬送了大好局面。而且為人寬厚的朱標,就算真的要削藩,也不會向他兒子那樣削藩削的那樣狠,簡直不給幾個叔叔們活路。再加上他平時的威望做保證,相信幾個藩王們壓根就屁都不敢放一個。

如果此人不死,也許我們就看不到《大明風華》開頭中的那一幕了

朱標的英年早逝和朱元璋的偏愛導致了朱允炆的匆忙上位,而朱允炆的根基薄弱、急功近利加之沒有慧眼識人也導致了他最終的敗亡。如果朱標還在的話也許結局完全不同,但可惜的是這世上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