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英宗復位,身為皇帝的景泰帝為何連說三聲“好”?

初夏的彩虹


因為朱祁鈺很欣慰

景泰帝朱祁鈺這一生,都很悲慘,事事不如意

1449年,他大哥朱祁鎮跑去打瓦剌,結果土木堡一戰覆滅,自己也成了俘虜。皇帝被人逮了,敵寇又大軍壓境,大明王朝該怎麼辦?危急時刻,群臣商議,另立新皇。備選帝王有兩個,一個是當時還是郕王的朱祁鈺,一個是朱祁鎮的太子兒子朱見深

如果按照宮廷劇本走,朱祁鈺應該屢翻算計,弄死太子侄子才對。可惜這郕王打死不幹,只想勉為其難的做個監國王爺,做皇帝純屬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幹

史書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大約是1449年8月某天,朝堂正爭吵著,忽然一名大臣舉起老拳,錘向了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一人帶頭群人跟進,文武大臣就這麼打起來了,當場打死馬順,還有一個叫王山的,打鬥過程中,朱祁鈺想躲,可當時的兵部侍郎于謙硬拉著不讓

事後不久,朱祁鈺就登基了,誰能說不是被嚇的?

1452年前後,這皇位坐了幾年感覺還行

朱祁鈺就想廢掉朱見深,立自己兒子朱見濟做太子,把皇位留給自己這一脈。為此賄賂太監,賄賂群臣,還向大臣們賣委屈,當初朕不想當皇帝,是你們逼的,現在朕想立個太子,你們還不讓,朕委屈……

好不容易求得大臣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立了自家兒子做太子,可朱見濟早夭了。事後,有大臣評價,“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翻譯成人話就是,你朱祁鈺就是個替代品,想不該想的,死兒子就是下場

皇帝當成這樣,還能再憋屈點不?

到了1457年,奪門之變,病重的朱祁鈺聽到外頭新皇登基鐘聲時,心裡頭很沉重,這一生真衰,命不保也就算了,連朱家的江山都丟了。問左右,是于謙登基了吧?左右回答,是太上皇復位了……

聽到這,朱祁鈺很欣慰,是哥哥就好,朱家的江山沒丟,連說三聲好!


靈石蘊珠寶


景泰八年正月(公元1457年)的一個早上,天剛矇矇亮,明代宗皇帝正在宮女的伺候下更衣起床,忽然大殿外一片嘈雜。他聽見了召集大臣的鐘聲。

代宗正在納悶,是誰在召集大臣?是內閣大臣于謙嗎?於是他詢問左右的太監。太監們告訴他,是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在召集大臣。景泰帝一瞬間就明白了英宗已經復辟,於是連聲說:“好!”。


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此刻代宗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浮現眼前。

撿來的王爺。

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病危,派人將朱祁鈺母子召到宮裡,對自己的母親反覆交代要善待她們,然後一命歸西。

這朱祁鈺就是日後的代宗皇帝,而他的母親原本是王府上一個婢女,宣宗被婢女的美貌和溫柔善良所吸引,就把秘密把她安置在一個離皇宮不遠的地方,沒多久生下一子,賜名朱祁鈺。但因為出身低賤,依舊不能回宮。


直到宣宗駕崩,朱祁鈺才得以回宮,朱祁鈺被封王,母親為賢妃。賢妃母子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偷偷摸摸在那個牢籠一樣的深宅大院度過了,做一個沒有身份的私生子了。誰知道天上掉下一個“王爺”,他成為了大明朝名正言順的皇子,這也太出乎意料了!

可是,更讓他們想不到的事還在後面。

撿來的皇帝。

1449年7月,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被瓦刺俘虜,明軍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史稱“土木堡之變”。

消息傳來,舉國震動。

當時的皇子朱見深剛剛兩歲,為了安定人心,太后讓英宗唯一的弟弟代理朝政。國不可一日無君,沒有合適皇帝人選的明朝,眾退朱祁鈺當了皇帝,領導北京保衛戰。


就這樣,朱祁鈺推到了前臺,稀裡糊塗做了皇帝。建立年號“景泰”,史稱“明代宗”。立英宗的兒子為太子。

按照太后的意思,明代宗這個皇帝只是暫時替代明英宗,江山終究要回到英宗一系。

但是人對於權力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面對著皇帝這種極致權力,又怎麼願意拱手讓人?繼位沒多久,景泰帝就把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廢掉了,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雖然朝中有不少想為英宗說話的人,可是縣官不如現管。在現任皇帝的淫威之下,滿朝文武噤若寒蟬,誰也不敢為英宗說話。

更令人氣憤的是——土木堡之變一年之後,明英宗回來了!可是此時他的身份已經變成了“太上皇”,因為紫禁城已經換了一個主人了。

明代宗給了明英宗很好的安排——囚禁。他把明英宗和錢皇后一起囚禁在了紫禁城一個偏僻的住處(南宮),外面用鐵鎖鎖上。每天不允許英宗夫婦離開院子一步,甚至連基本的飲食供給都不能滿足,錢皇后不得不靠做針線送出來賣來補貼家用。

就這樣,英宗夫婦被親弟弟朱祁鈺囚禁了整整七年。

奪門之變

七年之後的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了。

可是在明代宗病重之前,他的兒子已經先他一步離去,皇位再次陷入了沒有接班人的境地。

朝廷裡的主流民意,是擁立前任太子,英宗的兒子朱見深。還有一些人認為應該擁立代宗的叔叔襄王。但無論擁立哪個,他們都是合法的繼承人。

但如果擁立合法繼承人,那麼沒有人能夠在皇位更迭中得到利益。於是,一些野心家開始蠢蠢欲動了。

朱祁鈺病危之後,掌管皇城守衛的武將石亨,奉命面聖。在面聖之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景泰皇帝馬上就要不行了。

但是無論接班人是誰,都是文官決定的,輪不到他一個武將說話。所以,為了能在接下來的皇位更迭中為自己爭取一些利益,石亨決定鋌而走險:他找來了自己的好朋友掌管京城禁軍的都督張鞁和宦官曹吉祥商議。三個人商議之後的結論是——迎立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鎮,幫助他復辟。

因為武將和太監都是在政治體制之外的人物,政權更迭他們本來得不到什麼利益。但迎接明英宗屬於典型的政治賭博,英宗一定會感謝他們。


後來,他們拉上了在朝廷裡被排擠的文官徐有貞一起參與他們的密謀。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晚,一群人帶領京城禁軍,以瓦剌襲邊,保衛京城為名進入京城和皇宮。

一群人拆開南宮的牆,迎接出明英宗。明英宗在得知眾人來意之後果然大為感激,挨個詢問“功臣”們的名字,以示不忘報恩之意。眾人擁著英宗進入上朝的奉天殿,由徐有貞宣佈:“皇帝病重,現在太上皇真是復辟”。

群臣雖然極其驚訝,但是明英宗本身也有皇位繼承權,復辟雖然不太合理,但是從宗法上是過得去的。而且,在參與政變的軍隊的逼視下,眾大臣也只好跪拜,承認英宗復辟了。

當景泰帝聽說英宗復辟時,他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只能用三聲“好”,來等待著哥哥對自己的懲罰了。


小約翰


實際上,景泰帝在連聲稱好之前,還說了別的。《復辟錄》中相關的記載是這樣的:景泰帝聽到明英宗登基的鐘鼓之聲遠遠傳來,問身邊的人:“于謙耶?”

左右對曰:“太上皇帝。”

景泰帝曰:“哥哥做,好!”

那麼,景泰帝為什麼這麼說呢?個人認為,原因有這樣幾個:

第一,是最淺表的原因,就是景泰帝明白自己大勢已去,一切已成定局,所以連聲稱好,也算是一種表態,除了這樣,他還能做什麼呢?

第二,哥哥明英宗復位,比起其他的選項,爭論最大,對景泰帝最不利。但起碼不會引發巨大的動盪和混亂,所以景泰帝會說“好”。

奪門政變之前的形勢是:景泰帝膝下無子,皇太子之位空虛。另一方面,太上皇明英宗被軟禁在南宮,他的兒子、原來的皇太子朱見深也在景泰三年被廢掉。

所以,當景泰七年冬天景泰帝病重之後,大臣們感覺到了皇位的危機,急於確立皇儲,以防萬一。當時私下裡有過幾種方案,一種是請廢太子朱見深監國,然後再迎請太上皇回到大內。這個方案傾向於朱見深,一旦景泰帝駕崩,由他繼位,明英宗仍然做太上皇。

另一種方案是迎立襄王的世子做皇太子。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的五兒子,籓地原本在長沙,後來改到襄陽。

襄王沉穩,有智慧,名聲好。當初明宣宗去世時,皇太子朱祁鎮只有八九歲,有一種觀點是讓他的同胞弟弟、襄王朱瞻墡繼位。張皇后權衡之後,最終還是讓皇太子朱祁鎮做皇帝,就是明英宗。

現在又有人提到了襄王這一枝,而且有傳言說,王文、于謙、太監王誠等人都支持這個選項。

天順元年正月十七日的深夜,石亨、張靰、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政變,迎回南宮中的太上皇,推上皇位。可以說,石亨等人這樣做,也是現實、可行的一種選擇。

從景泰帝的角度來看,哥哥明英宗恢復皇位,比起朱見深、襄王世子的選項,表面看更可以接受。但是,明英宗恢復皇位,從皇位傳承的角度來看,意味著對景泰帝八年來皇位合法性的一種否定,所以景泰帝才會不明不白地死去。

耐人尋味的是,景泰帝聽到政變的消息,第一個懷疑的人竟然是于謙。他應該不是懷疑于謙自己做皇帝,而是誤以為是于謙主導了這次事變。這種懷疑本身,對於謙不公平,也說明君臣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起碼的信任,他們出事、落敗也就是必然的了。


於左




朱祁鎮和朱祁鈺只有兩兄弟,因為明宣宗朱瞻基只生了這兩個兒子。哥哥朱祁鎮是孫皇太后的嫡子,比弟弟朱祁鈺大一歲,弟弟不是皇太后的兒子。他們的父親朱瞻基只活了37歲,朱祁鎮9歲登基做皇帝,馬上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兄弟倆感情相當好。

正統十四年,公立1449年,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來犯的蒙古人,命令21歲的弟弟朱祁鈺率百官在北京居守,相當於是監國,這體現了哥哥對弟弟極大的信任。一個月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為了應對局勢,兵部左侍郎于謙等人擁立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鎮變成太上皇,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一切麻煩從此而起。

朱祁鈺當上皇帝不久,蒙古人就要送朱祁鎮回來當皇帝,朱祁鈺當然不同意,只好周旋。一年後,于謙建議還是要把明英宗朱祁鎮接回來,皇位已經定了,您還是皇帝,太上皇回來還是太上皇。朱祁鈺這才把哥哥接回來。朱祁鎮回到北京後,被關進了南宮。其間不斷有大臣和親王上書,建議朱祁鈺要經常去看望哥哥,不能那樣對哥哥,哥哥當年對你這麼好,不能以怨報德。朱祁鈺堅決不去看哥哥。

太子還是哥哥的兒子,這如何是好?朱祁鈺於是和大臣們說,父有天下,故當傳於子。在朱祁鈺的運籌帷幄下,成功廢掉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下,朱祁鈺滿意了。可是老天爺不滿意,第二年,朱祁鈺的太子就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兒子,一直生不出兒子,而南宮之內的哥哥,像母雞下蛋一樣,過一兩年生個兒子,過一兩年又生個兒子。



既然朱祁鈺沒有兒子,那大臣們又紛紛上書,要求朱祁鈺重新將原來的太子立為太子。朱祁鈺當然不同意,他還在等生出親兒子,畢竟自己才二十幾歲。有個叫鍾同的御史說,皇上,您太子死了,這是報應,不要再犯錯誤了,趕緊復立朱見深為太子,這是天命。結果鍾同被朱祁鈺下令亂棍打死。過了不久,朱祁鈺的皇后又病死了。再過了不久,朱祁鈺自己染上重病,再不久大臣們擁立哥哥朱祁鎮為皇帝。

朱祁鈺知道哥哥復位後說好,意思大概是:這皇位本來就是哥哥朱祁鎮的,我只是個打工仔,為了這個皇位,七八年來自己整天精神交瘁,兒子死了,老婆死了,如今物歸原主,總算解脫了。


坐看東南了


朱祁鈺終於在病榻上結束了自己的帝王人生,他本無意帝王之位,最後卻受帝王之累,他的內心不知最終是否走向了平靜。

明英宗朱祁鎮和他的弟弟景泰帝朱祁鈺的故事我們都不陌生,這對可以說是“生死的冤家”,其命運的起伏也頗具戲劇性!


哥哥朱祁鎮復位了,此時身為皇帝的朱祁鈺說了三個“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1. 第一個“好”,確認了還是朱家的天下!根據史書《復辟錄》記載,在景泰皇帝窩在病床上,聽到宮外傳來的聲音,那是有人登基的聲音,他知道有人直接越過他登上了皇位,於是他就問身邊的人“于謙耶?”,他們告訴景泰帝說是“太上皇帝”,爾後朱祁鈺說了“好、好、好!”。朱祁鈺以為還是于謙的主謀推翻自己的帝位,結果到最後還是哥哥朱祁鎮回來了,那樣為好,自己就把皇位還給他好了!
  2. 第二個“好”,明白了自己戲劇的一生。第一個好字,景泰帝知道了答案,也明白了這一天終於到來。自己沒有子嗣,朝臣們也早已自作打算,自己曾經不願意當這個皇帝,最後卻不得不被皇帝之位所累,真是可笑,我想,躺在床上的朱祁鈺突然明白了自己這回到原點的7歲,如同“黃粱一夢”一般!


  3. 第三個“好”,帶著遺憾和無奈,做完這個帝王夢。是的,當哥哥御駕親征命令自己當監國的時候,朱祁鈺並沒有想到自己可以成為皇帝,當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做了階下囚時,自己也並不想當什麼皇帝,只是為了大明王朝,自己就必須扛起這份擔子,可是之後,自己突然就捨不得這至高的權力――皇位了,可是自己並沒有合法的繼承人,真是“天道好輪迴啊”,就如同夢一場!

我想景泰皇帝朱祁鈺之所以說了幾聲“好”字,是因為他的皇帝夢就是和哥哥朱祁鎮的糾葛,最後他釋懷了,也放棄自己的皇帝夢!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如果歷史的記載是真的,那麼很可能是景帝最後認命了,那三聲好,是對命運的屈服。

景帝的皇位是天上掉下來的。哥哥親征,結果被俘,自己受命於危難之際,卻力挽狂瀾。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當時景帝稱帝時,孫太后還下了一道詔書,朱見深為皇太子,而不是景帝的兒子!也就是說,你景帝只是個代替,最終皇位還是要還給你哥哥!

這特麼的換誰也不願意啊,尤其是景帝還打了勝仗,憑啥?

於是他把太子給換了,於是他把回來的哥哥軟禁了。最高權力面前,啥親情都是狗屁。也許他哥哥覺得回來已經很知足了,但是景帝給他哥哥的待遇是很差的。所謂的太上皇,也就是個高級囚犯而已。史書上記載著這麼個故事,英宗軟禁的地方有片樹蔭,英宗沒事幹,就喜歡去乘涼。結果有個小人給景帝打報告,說是那鬼地方可能埋伏著奸人,景帝立馬派人把樹剷平了。

但是上天看不下去了,收走了景帝唯一的一個兒子朱見濟。

這下完蛋了。

本來很多人對於景帝對他哥哥的態度就是有看法的,如今更是群起洶洶了。景帝惱火之餘還忙著夜裡加班加點再生個兒子,一來二去就病危了(靠,如今特麼的杜蕾斯都不夠用,打胎還得排隊,哎)

通往權力的道路上,永遠有人想走捷徑。於是就奪門之變了。

最後景帝慨嘆了三聲好,很可能是他對命運的屈服。也許在他內心,在自己病危沒有兒子時,也動過把皇位還給哥哥的念頭,但是萬一自己好了呢?再說,皇帝怎麼可能承認錯誤呢?景帝並不是一個特別厚黑的人,如果是的話,明英宗全族都不可能保存下來,也就是他這種不夠厚黑的特點,決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最後慨嘆一句,朱祁鈺,但願你轉世投胎,生生世世都不要投胎在帝王家!


笨笨熊QIQIXIXI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分清楚英宗與景泰帝之間的關係:公元1449,明英宗朱祁鎮帶領著明朝精銳部隊遠征瓦剌,但是明朝軍隊卻被瓦剌包圍消滅,明英宗也被擄走。這次重大事變稱為

“土木堡之變”。接著在瓦剌南下威逼北京的情況下,大明王朝危在旦夕。

這時朱祁鈺被大臣于謙等推舉為皇帝,繼續領導明朝與瓦剌之間的戰爭,是為“景泰帝”。但是明朝勝利之後,明英宗也就是景泰帝的哥哥被瓦剌送回國了。為了避免尷尬,景泰帝將英宗囚禁。但是在景泰帝病重前,明英宗在石亨的支持下復辟。在這個時候,景泰帝得知了自己的哥哥重新登基,便連連說好,這是為什麼呢?

(明英宗畫像)<strong>

一:景泰帝的皇位是從英宗手上接過去的,還給他也算“物歸原主”。

剛才已經提到,景泰帝的繼位是在明英宗遠征失敗被俘,明朝危在旦夕的情況下發生的。景泰帝本便不願意成為皇帝,也是無可奈何。而此時英宗的復辟正好給了景泰帝將皇位還給兄長的“好時機”,所以景泰帝才會連連說好。

二:景泰帝病重,無子嗣,皇位繼承懸而不決。

在英宗復辟的時候,景泰帝已經深染重病,時日無多。而且景泰帝唯一一個兒子已經先離他而去了,如果英宗不復闢的話,明朝將會面臨著不知道將皇位繼承給誰的尷尬。而英宗的繼位正好解決了麻煩,在這個時期的明朝已經沒有比英宗更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了。

(景泰帝、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strong>

三:解決了外姓威脅。景泰帝時期朝中重臣結黨營私,勾心鬥角,各個集團相互傾扎。

在皇位繼承的危機關頭,英宗的復辟正好將景泰帝心中高懸的石頭落下了。因為雖然英宗曾經被退位,但終究比其他朱姓族人要強上不少。皇帝留給他坐,也比較合適。

所以,在種種威脅,種種考慮之下,英宗復辟是比較可以接受的結果。這也正是景泰帝連連說好的原因。

<strong>

我的回答完畢,您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我叫弋北談古今,歡迎大家關注!



<strong>


弋北談古今


當時景泰帝已經是病入膏肓了,皇位又回到自己的皇兄手裡,總好過旁落到其他血緣宗親手裡。他自己沒有兒子,如果他還有兒子,一定會急得急死。因為他哥哥復位後有可能會報復他的後代。現在他是將死之人了,沒有這份擔憂了。

另外,當時朝廷內政已經由以于謙為首的文官集團掌控。當時,有了王振禍國殃民的教訓,景泰一朝朝廷上下都很注意防止宦官專權,再加上武將勳貴都在土木堡之戰中基本被消滅了,所以文官獨大。而且,皇帝的內閣班子庸庸碌碌,根本比不過能力威望強大的于謙,于謙雖是兵部尚書,但權限遠不止兵部,六部之中兵部最大,有宰相之實。還有部隊調兵遣將之權,在部隊中威望也相當高。這種人雖然大公無私,但那個皇帝都怕這種人成為第二個司馬懿。當時景泰帝知道不是于謙後才終於放了心。


那個蟲兒敢作聲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

這個問題老龍很喜歡(老龍最近追了電視劇如懿傳,特地找了個帖子來說說明英宗和景泰帝的真實的歷史糾葛)。

1幼主繼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首先老龍給大家介紹一下明英宗這個人:英宗(1427年生人)是明宣宗朱瞻基膝下長子朱祁鎮,九歲在皇太后張氏的認可下登基稱帝,號正統皇帝,皇帝年幼,太皇太后與名臣楊榮,楊士奇,楊溥,治國,隨著太后和輔政大臣先後去世,英宗開始掌權,這個時期的英宗得志之後,重用宦官王振,雄心壯志的英宗覺得親征瓦剌(老龍認為此時的英宗才20歲,想以此來效仿他的父親-明宣宗曾經御駕親征打敗作亂的漢王)可是大意之下被瓦剌俘虜。

2親征瓦剌,被俘被囚

景泰帝:我們簡單介紹景泰帝,英宗同父異母的弟弟,在英宗親征瓦剌是讓當時還是郕王景泰帝朱祁鈺監國,皇帝被俘虜,國之大辱,不過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大臣于謙的建議下孫太后立了郕王朱祁鈺為帝,號景泰帝,後瓦剌多次敗於實力雄厚的明朝軍隊,放了英宗歸國。《明實錄》這麼記載了這對兄弟這次奇特的見面“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

3順天皇帝再登基

英宗被囚七年,明實錄記載景泰帝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沒有給太上皇足夠的錢財,野史曾說錢皇后甚至自己做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貼英宗,為後人不齒的是景泰帝質疑廢了兄長兒子皇太子朱見深,可是讓人唏噓的是自己的兒子夭折了,太上皇的復辟:在當時的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貞,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幾人的支持下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復辟(號天順皇帝,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兩次登基稱帝的皇帝,這個國號當真名副其實的順了天意)。

老龍結語:

1;景泰帝在位八年妻子兒子先後去世,不可謂不艱難,應該有人生大起大落的感嘆.

2;景泰帝本來就是臨危授命做了皇帝應該有物歸原主的感嘆。

3;景泰帝大病才發生了奪門之變,本來就是生病的人,就算是皇帝生病了誰還不是個寶寶啊(老龍該打),這個時候聽說皇位丟了還是被自己嚴密囚禁的哥哥,氣急之下,說幾個好好好,既是情緒的宣洩也是無奈之舉。

4:景泰帝一直當心的事情終於發生,好好好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一種類似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感嘆吧。

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求關注

補:自古以來帝王家庭無親情,景泰帝的繼位,英宗的被俘虜,很大程度上是英宗自作自受,從後期瓦剌無奈求和明朝來看,若不是英宗自己作,也不至於落得被囚被俘,被軟禁的結果!英宗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


老龍史社


誠邀,如題。代宗和英宗的恩怨,還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話說英宗在位,年輕氣盛,不聽老臣良言,在宦官的慫恿下御駕親征來犯的瓦剌也先,這也就罷了,關鍵英宗還瞎指揮,搞得大明三十萬精銳全部埋骨沙漠,英宗自己也被瓦剌人俘虜。這時候也先率領軍隊進攻北京,北京城無兵可調,大明危險了。

此時站出來的,是于謙和代宗

在北京保衛戰裡,于謙和眾大臣以代宗為帝,史稱景泰帝,景泰帝坐鎮北京,十萬殘兵終於打退了蒙古人,也先撤退,大明重獲新生。

大明是就活了,但是代宗和英宗兩兄弟的情義算是徹底沒了

皇位真是個可怕的東西,代宗本不貪戀皇位,但是當他入繼大統之後,如果不立自己的子孫為帝,難保英宗的太子會報復他們,可惜自己的子孫死的太早,到代宗重病之時,太子位依然空著,這就是某些人要發動奪門之變的原因,他們得給自己找後路,所以代宗會對英宗篡位稱好?小編是不相信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