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到底有多厲害?

陷於才華\n


明朝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到公元1644滅亡,歷經十六位皇帝!最後一任皇帝是崇禎皇帝!享國276年!

明朝的國土強鼎盛時候多達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在封建王朝中名列前茅!主要是繼承了元朝的版圖!

明朝被人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強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沒送過一位公主去和親!這種骨氣不是每個王朝都有的!

明朝的皇帝也是各有特色,各路奇葩輪番上陣!草根皇帝太祖,奪位稱帝成祖,皇位失而復得英宗,只娶一位老婆孝宗,修仙皇帝世宗,木匠皇帝熹宗!有作為的皇帝不多!

明朝的軍事實力也就一搬!除了建國的時候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取得了戰績,再就是成祖朱棣在位時經常率兵攻打蒙古各部,再也沒有大什麼大勝仗!土木堡一敗差點就亡了大明,還好最後于謙力挽狂瀾,最後還落得個被殺頭的下場!再沒有什麼大仗了!最後與後金的戰鬥中節節敗退,失去了遼東!

經濟實力也就一搬水平,沒有漢唐那樣的盛世!只是國大人多所以國力就強盛罷了,到不是民眾多麼富足!

民眾的生活也就比水深火熱好一些罷了!皇帝設立錦衣衛和東廠來監視官吏和鎮壓人民!官員見了錦衣衛和東廠的人就像老鼠見了貓!民眾就更不用說了!

朱元璋為了讓他的子孫都能享受到富貴,就把他的子孫分封到各地做了藩王!藩王整天不幹什麼事還拿著國家的鉅額俸祿!這些藩王閒著沒事就是造人!結果藩王越來越多,他們的開銷佔到了各省開銷的一半以上!還不受法律約束,無法無天,肆意妄為!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後代達到了幾十萬之巨!朱元璋是徹底把大明當成是他自己家的大明瞭!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

還有就是殉葬制度!本來這個制度很早就被廢除了!可朱元璋又給他恢復了!他的子孫也這樣做了!簡直是社會的倒退!

如果說明朝還有一點值得稱讚的那就是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萬戶發明了火箭!明朝時期火器使用廣泛!如果清朝能繼續使用明朝的火器並加以改良也就不會被列強踹開國門,簽定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了!

整體來說對明朝印象不是很好!負面多於正面!








南宮雁門說史


我是趣說正史,將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長河,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建立的王朝。總是有人會問大明王朝到底有多厲害?被詢問者就會回答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正是大明王朝的厲害之處。這句話並沒有錯,但是有時候會讓詢問者聽起來過於模稜兩可,還是不清楚大明王朝厲害在哪些地方。

一、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

靖南之變後,明成祖朱棣奪得帝位。自永樂元年起,明成祖就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派使臣出使安南、暹羅等國,有人認為明成祖之舉是想尋找失蹤的親侄子朱允炆。自永樂三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載員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倉劉家港出發。宣德五年閏十二月第七次下西洋,於宣德八年返回劉家港。鄭和下西洋為七次,持續時間長達二十八年之久。說起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在二十八年期間,鄭和所率領的船隊到達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第一次航行,比哥倫布首航美洲早87年,比達·伽馬開闢東方新航路早93年,比麥哲倫航行早116年。與此同時鄭和下西洋繪製的《鄭和航海圖》是中國第一部航海地圖。鄭和下西洋所耗費的費用也是數以億計的。

二、鉅額的白銀資本流入中國

全球地理大發現之後,衝擊了傳統的朝貢貿易體制,把大明王朝也帶入了“全球化”貿易的新潮流。中國生絲、茶葉、瓷器和絲織品等產品在歐洲市場需求量極大。因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等國為了購買中國產品,則使用由墨西哥和秘魯出產的白銀支付,然而中國市場卻不需要歐洲產品,從而產生了巨大貿易逆差,導致源源不斷的白銀流入中國。鉅額白銀資本流入勢必水刺激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出產大宗商品生絲的太湖流域。這一時期出現了外國人為了和中國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國人支付白銀的現象,使得每年美洲出產二分之一白銀都流入中國。

除此之外,大明王朝自始至終也未發生歷朝歷代所出現的宦官和外戚專權的現象。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趣說正史


元末蒙古統治者日益殘暴黑暗,到元順帝時期,暴發了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等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朱元璋接到了好友湯和的邀請信,思量再三,參加了當時的濠州大帥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分支,先後南征北戰。

1364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史稱西吳政權。1368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達、常遇春等北伐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 ,攻佔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原歷經97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中國進入明朝統治。

明朝初年國力強盛,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勵精圖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間,明朝以北進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錫蘭,羈絆馬來諸島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一個接一個,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博、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萬邦來朝”。

1442年後,宦官王振開始擅權,1449年發生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永樂以來的軍事優勢遭到破壞,並使國力大損,景泰帝果斷任用於謙擊敗瓦剌,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後又經歷景泰、天順兩朝經營恢復,國力有所回升,到明中葉孝宗弘治時期再次大治,此時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對外復立哈密等衛,重新確立對西域的羈絆和控制,歷史上稱此時期為“弘治中興”。

正德朝開始逐漸中衰,至嘉靖時推行新政,政治國力一度有所恢復,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開始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至隆慶年間徐階,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罷海禁,冊封俺達等人,史稱隆慶新政。到萬曆朝時,在著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的輔政之下實行改革,再度中興。此時期海內清平,又先後平定甘肅,貴州叛亂,併為援救朝鮮擊敗侵朝日軍,史稱萬曆中興。 此時明朝經濟文化極其發達,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一。

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員更加腐化,地主階級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江南民變的發生。萬曆末年,關外建州女真叛亂,明朝開始走向衰亡。

天啟年間,中官黃門集團的專政加快了這一進程的發展。至崇禎年間,因為連年災害,明廷因財政破產,無力鎮撫,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後金的軍隊也突破長城防線,五入關內。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同年清軍入關。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擁立明朝宗室建立幾個政權,史稱南明。1662年,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殺於雲南昆明,南明滅亡。臺灣鄭氏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進攻臺灣,鄭氏投降,監國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 明朝疆域 宣德時期 疆域 明朝疆域達1100多萬平方公里(後期約570萬平方公里),包括內地兩京十三省、東北、新疆東部、 西藏、青海、南海諸島引、今緬甸北部、內蒙古大部、越南中北部,西伯利亞東部等地,並曾在東南亞舊港等地設有羈縻管理機構,影響力波及整個亞洲和非洲東岸,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島,首次在臺灣島設立行政機構一府兩縣(東寧府,下轄天興、萬年兩縣)正式管理臺灣全島,臺灣收歸中國版圖引。 經濟 明朝皇帝御圖集(13張) 明朝經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屬於發達階段,後世計當時朝廷稅收,明朝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一。明朝早期君主集權強化,皇帝大權獨攬。宣德以後,皇權開始削弱,權力在內閣與宦官之間爭奪。從明朝晚期開始,西方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科技發展很快。與此同時,中國也湧現了徐光啟,宋應星,徐霞客,馮夢龍等一大批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西學也隨著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東西文化的交流開闢了窗口與機會,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進入了最後的加速發展階段。

1,文化思想

明朝的哲學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中國出類拔萃的時代,僅次於春秋戰國,清朝除了個別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在哲學、思想、文化等領域是全面的大倒退。

2,制度建設

明朝的制度建設走過了明顯的初創期、穩定期、發展期和變質期等幾個階段,最後走向全面崩潰,明朝的制度其實是孕育了新的發展方向,明末全社會處於一個制度大變革的前夜。清朝整合了明朝失敗的教訓,用最簡單的愚民政策,實行全面的高壓統治,使國家趨於穩定。

3,經濟發展

明朝在歷史首次出現私營工業,後來被清朝全部取締,導致中國後來落後於強國之列

4,科技成就

明朝的科技成果是中國歷史上進步最快的時期。清朝科技雖有成就,但是從清初漸漸落伍。也沒有讓科技知識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

5,對外交流和國際影響力

明朝七下西洋:為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繫,朱棣派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