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被廢后,霍光為何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去立廢太子之孫?

CWL-淼焱


漢廢帝劉賀做了27天的皇帝,犯錯達1127起,被霍光廢為海昏侯,成為西漢歷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2016年3月2日,在江西南昌發現了海昏侯(漢廢帝劉賀)墓地,出土文物數量頗豐。(海昏侯墓地出土的金餅、銅錢)

漢廢帝劉賀緣何被廢?

漢廢帝劉賀的奶奶是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舅公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父親是漢武帝第五子昌邑哀王劉髆,公元前88年去世(一說公元前87年),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漢廢帝劉賀劇照)

他的六叔漢昭帝劉弗陵沒有兒子而駕崩,劉賀被徵立為皇太子,繼承大統。他將自己藩王屬地的200多人帶入宮廷,他要做一個有實權的皇帝。在他即位的27天內,指示自己的親信四處持節活動,拉攏群臣,索要財物,完全沒有把擁立他為帝的霍光放在眼裡,而是想奪他的權利。

霍光總攬朝政已經很多年,根深蒂固,怎麼能輕易讓他奪取權力,糾集群臣,以太后的名義廢除了劉賀,詔書中是這樣寫的:

“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做皇帝以來幹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2件事,應該是他的下屬四處招搖惹得。

劉賀奪權太急躁了,在被廢后對霍光說了這樣的話: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亡道不失天下”

意思指霍光你擁立了我,卻在他當上皇帝后不提醒他,讓他和他的手下任意妄為,然後再廢了他,霍光幹這事是有意而為之,就是不想他做皇帝。霍光下手也夠狠的,將漢廢帝帶去的200多人幾乎全部斬首,只留下了三個人,劉賀成了光桿司令。(霍光劇照)

我個人認為,漢廢帝劉賀做皇帝恐怕是霍光設的一個局,他也就是過度過度,為漢宣帝登基鋪路而已,亦或奪權操之過急!

劉胥為何沒有被立為皇帝?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長子太子劉據於公元前91年因巫蠱之禍自殺而亡;次子齊懷王劉閎於公元前110年病故,他的母親活著時曾經要求漢武帝將他封在洛陽,漢武帝以洛陽是國家的武庫和糧倉,漢朝建國以來沒有一個人封在洛陽,拒絕了她。將他封在齊國之地,他也覬覦皇位,只不過去世的早罷了;第三子燕剌王劉旦,在太子劉據自殺後,請示要進京替漢武帝把守宮廷,他這是要做皇太子,惹怒了漢武帝削去三個縣的封地。公元前80年,劉旦和霍光的政敵上官桀等人勾結,意圖奪取帝位,那時漢昭帝還活的好好的,事情敗露,自殺而亡,封國被除;第五子昌邑哀王劉髆在公元前88年去世。(劉胥劇照)


廣陵王劉胥和燕剌王劉旦是一母同胞,漢武帝的第四子。漢武帝在世時就沒有打算立他為皇太子,漢昭帝去世後,霍光也沒有立他為帝,而是立漢武帝第五子的兒子劉賀為帝;自然再立新的皇帝也沒有劉胥的事。

從宗法制度上來講,漢昭帝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他去世後,劉胥登上帝位的可能性已經很渺茫,古代有兄終弟及,沒聽說有弟終兄及的,除非奪權。只要立了漢昭帝的侄子即位,劉胥就沒有機會了。儘管當時漢昭帝去世後,漢武帝活著的兒子只有劉胥一人,也沒有立他,按照宗法制度應該立漢廢帝劉賀的同輩或者更低一輩的人做皇帝繼承人。

史書中記載劉胥體格健壯,孔武有力,力能扛鼎,但行事沒有法度,漢武帝早早就將他排除在皇太子人選之外,霍光自然也對他了解的清清楚楚,不可能立他。

其實劉胥這個人對帝位的渴望比誰都強,公元前54年,劉胥詛咒皇帝的事情被揭發,他將巫師和宮女二十多人毒死,意圖逃脫罪責。不過他詛咒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宣帝劉病已的事情還是被揭露出來,那個皇帝即位他就詛咒誰,漢昭帝和漢廢帝都中招了,皇帝位置沒做太久,被漢宣帝發現,他自盡而亡,封國被除。

為何立劉據的孫子劉病已(做皇帝后改名為劉詢)?

從親情上講霍光和漢宣帝劉病已沒有血緣關係,漢武帝的長子劉據和霍去病是兩姨兄弟,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子夫(劉據母親)的二姐衛少兒與霍仲孺私通生下的兒子,而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和衛氏家族沒有血緣關係。霍氏家族是因為霍去病而發達,霍光更是是霍去病帶到都城發展起家的,自然對衛氏後人的劉病已有所看重。(漢宣帝劇照)

其次,劉病已是太子劉據唯一存活的後代,他所依賴的外戚家族基本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在朝廷中沒有什麼勢力,無依無靠的皇帝使得霍光更容易把控朝政,後來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宣帝,霍光成了名副其實的外戚。

再者,霍光立劉病已為帝,等同於對衛氏家族和戾太子劉據一支的平反,糾正漢武帝的過錯,贏得了不少的民心。


穿越再現彼岸


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生於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西漢第九位皇帝。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徵召入朝,立為皇太子。 六月丙寅日,劉賀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帝的尊號。

劉賀帶領昌邑王的從官、馬官、官奴二百多人進宮,即皇帝位後,完全使用自己在封國的班底,對現任的朝廷官員做成非常大的威脅。而劉賀及其隨行官經常有不檢點的行為,因此霍光同群臣一起謁見稟告上官太后,廢除劉賀。

經過劉賀以後,以霍光為首的朝廷官員再選皇帝時,當然優先選年幼的容易控制的,此時的劉胥意見40歲左右了,早就過了可以控制的年齡。

劉詢是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漢武帝后期發生巫蠱之禍,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

巫蠱之禍時,劉詢出生數月,被收系郡國在長安的府邸中臨時設置的官獄裡,武帝臨終前留下兩道遺詔,一道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將劉病已收養於掖庭,並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

劉詢的爺爺戾太子劉據的舅父是衛青,而衛青與霍去病是甥舅關係,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而劉詢此時18歲左右,最重要的是劉詢在民間長大,並沒有封地,容易控制,且其與霍光能扯上一點關係,因此立劉詢比立劉胥合理。


歷史的新解


最關鍵的原因是,成年皇帝不好控制,後果難以預料。其次就是劉胥為人不適合做皇帝。第三就是他的輩分不適合繼承。劉詢隨時廢太子之孫,但是劉據死後冤案得以昭雪,漢武帝還建了思子臺,如果劉據不死,肯定會回覆太子身份,不能以廢太子看待劉詢。

第一個原因大家應該都明白,前面的劉賀就是很好的例證,成年繼位,要想得到實權,必須要處理掉朝中一班老臣,劉賀就是這麼做的,結果他失敗了,霍光等人一為自保,二為社稷著想,必須換掉劉賀。

漢武帝被稱千古一帝,但他卻是差點把西漢搞垮的罪魁禍首,漢武帝時期,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已經出現餓殍遍野的衰敗景象,加上晚年巫蠱之禍,牽連慎眾,朝中肱骨所剩無幾,正如唐朝宰相馬周所言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後,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馬周的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隋煬帝楊廣就是例證,他開疆擴土,征服四夷,修建大運河,也是一位武帝式的開拓型皇帝,而且楊廣並沒有巫蠱之禍這樣的內部大動盪,但是楊廣前面只是短短安定了幾十年,與不能達到文景之治帶來的穩定民心,所以很快土崩瓦解。漢武帝雖然勉強保住沒有亡國,但是國家體系基本處於危亡之際,漢昭帝雖然年幼,但能夠重用霍光,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這個時候形勢一片大好,照此發展,漢朝又可以恢復強盛。

如果劉賀能夠像漢昭帝那樣,繼續延續這一政策,重用霍光等人,是符合朝廷上下利益的,可是劉賀並不滿意做個被人指使的傀儡皇帝,剛接地位就指示自己的親信四處持節活動,拉攏群臣,打算做個有實權的皇帝,霍光等人老謀深算,為了能夠自保,也是能保持當下的良好發展勢態,決定廢掉劉賀,從新選一位皇帝。

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漢昭帝無後,劉賀作為侄子繼承了皇位,現在劉賀被廢,就要選一位新皇帝來繼承漢昭帝大統,按照禮制,父業子承,迫不得已才會兄終弟,都是向下繼承。皇帝只能在劉賀的同輩和後輩中選擇。劉胥是漢昭帝的哥哥,他繼位是向上繼承屬於反坐,可以直接被排除。

劉胥是劉弗陵的哥哥,雖然身材高大,體魄壯健,但喜歡玩樂,行為沒有法度,武帝時就沒有考慮過讓他繼承皇位,昭帝在位期間,他覬覦帝位,又使女巫施巫蠱詛咒。肯定沒人會願意這樣一個人接替皇位,否則昭帝時期好不容易換來的穩定環境又不知會成什麼樣子,保持這個發展勢頭是重中之重,選一個聽話的皇帝非常有必要。

廢太子之孫劉病已,從小生活在遠離政治的角落裡,險些喪了命,他們有什麼野心,霍光等人可以控制,再加上他是前太子之孫,巫蠱之禍的受害者,漢武帝生前就給太子平反,劉病己作為漢武帝玄孫,本來就有皇位的繼承權,輩分低於漢昭帝,甚至低於當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劉賀,也符合向下繼承的規定。推他做皇帝能夠服眾。

更為關鍵的是他遠離朝堂,朝中沒有勢力,雖然已經成年,但不可能像劉賀那樣謀取獨立,霍光等人能夠控制,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非常正確的,漢宣帝早期重用霍光,霍光死後,看到局面要失控,及時消滅了霍光殘餘勢力。劉詢少時遊歷長安三輔,體察瞭解民情,深知對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這對施政治國有直接影響,漢宣帝在歷史上可以與漢武帝媲美,他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同時重視聯合西域一些親漢藩國,大破匈奴,不但解決了匈奴對大漢的威脅,還沒有像曾祖父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其功業甚至可以說超過漢武帝。


山野論史



我覺得,劉賀被廢后,霍光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卻去立廢太子之孫,是因為霍光想立一個年輕,沒有根基的皇帝以便自己能夠掌控朝堂。

首先,霍光作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忠心耿耿的輔佐了漢昭帝。

漢昭帝英年早逝之後,霍光可以說是位極人臣,權勢滔天。


能夠處於霍光那樣的位置,對權利的掌控應該是上癮的,所以劉賀被廢后,霍光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卻去立廢太子之孫,想繼續把握權利。

其次,霍光假如立漢武帝的兒子劉胥,劉胥年紀相對較大,肯定有自己的根基勢力和親近相信的人,對於霍光廢劉賀之舉肯定有想法。


所以,霍光假如立漢武帝的兒子劉胥,等於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大幫仇敵,所以劉賀被廢后,霍光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卻去立廢太子之孫。

然後,廢太子之孫即後來的漢宣帝劉詢,當時年紀相對較小,沒有自己的勢力根基,勢單力薄,霍光立之為皇帝等於是給他送了份大禮,等於有擁立之大功。


作為皇帝的恩人,霍光可以繼續安安穩穩的掌控朝堂,所以劉賀被廢后,霍光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卻去立廢太子之孫。


花開花落緩行客


這個問題似乎不全面,試試這樣問怎麼樣。

1、漢武帝廢掉太子劉據以後,為什麼不立三子劉旦或四子劉胥,而偏偏立了小兒子劉弗陵?

2、昭帝劉弗陵死後,霍光為什麼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而偏偏立了個五子劉髆的兒子劉賀?

3、劉賀被廢后,霍光為何放著武帝的兒子劉胥不立,而偏偏立了廢太子之孫劉病已?

很明顯,三次選擇的機會,劉胥都沒有被選中,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漢武帝的選擇,他最先去掉了劉胥這個選項。


劉胥跟他的同父同母的哥哥燕王劉旦同一天被封為王,跟他那個年輕時就熱衷於做皇帝的哥哥不同的是,劉胥是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所以當皇帝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想都沒想過的。

劉胥有兩大愛好:遊山玩水、空手搏鬥,他搏鬥的對象可不是人,而是熊、野豬等猛獸,相傳劉胥身高體壯、力能扛鼎,相信戰鬥力也是非常驚人的,不然應該早已死在猛獸之下了。不過也是正是他的這個愛好,讓漢武帝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直接PASS掉了,理由也很簡單——動作無法度。

所以,在霍光兩次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劉胥都沒有入選,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既然當初武帝都不選,作為在武帝身連侍侯數十年沒有犯過錯的霍光,又怎麼可能會選呢?


不過,劉胥上了年紀以後,可能是跟野獸搏鬥有些吃力了,所以開始轉變愛好了,他想當皇上了。不過他選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爭帝”之路——詛咒。

於是乎劉胥就近找來了著名巫女李女須,巫山作法,說來也巧,連續兩次都“成功”了,李女須的連續作法之中,很快就換了兩任皇帝,漢昭帝英年早逝,昌邑王劉賀被廢,可是,很不幸,漢宣帝“命硬”,詛咒了二十來年,也沒有成功,最後,終於事發,劉胥自殺而死,還有兩個姬妾因為太愛他,也隨他而去了。


水一白聊歷史


簡單來說,霍光想要保證自己的權力。

漢武帝一生風流,留下的子嗣卻不多,只有六個,長子劉據、次子劉閎、三子劉旦、四子劉胥、五子劉髆和六子劉弗陵,也就是漢昭帝。

漢昭帝去世後,由於昭帝無子,霍光就舉辦了一次皇位繼承人選拔大賽,他就是總評委,昭帝的近支親屬為候選人,也就是昭帝還在世的兄弟們和他們的後人。

無論是為昭帝著想還是為自身利益著想,霍光的首選都是輩分低於昭帝的親屬,這樣才好過繼給昭帝,又因其年輕,更好操縱,所以昭帝唯一在世的兄長劉胥就被排除了。連帶的,劉胥的六個兒子也不可能被選中,不然劉胥的地位將非常難搞,他要是趁機掀起風浪,就夠霍光頭疼的。

劉據一家在巫蠱之禍中幾乎團滅,只剩下一個孫子劉病已,因為巫蠱之禍的原因,他是罪人之身,排除。劉閎早夭無子。劉旦曾想造反奪漢昭帝的皇位,失敗自殺,他的兒子們自然也排除。

於是乎,就只剩下劉髆的獨子——劉賀。

藩王繼位的事,漢朝已經發生過一次了,那就是漢文帝,只不過漢文帝是兄終弟及,宗法上沒什麼壓力,劉賀還要去給六叔當兒子,不過這個兒子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劉賀的手腕遠不及漢文帝,霍光又不是周勃,最終的結局似乎早已註定。

劉賀被廢的原因在史書上是“荒淫無度”,可事實上,奪權失敗才是他被廢的原因。劉賀在繼位之前已經繼任昌邑王,有自己的昌邑國舊臣輔佐,他們的身份等同於當年漢文帝的代國舊臣,劉賀當了皇帝,他們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可漲得太快了,引起了霍光的不滿。

劉賀剛一繼位,就把昌邑國舊臣叫來長安,為以重臣,比如昌邑國國相安樂被任命為長樂宮衛尉,要知道衛尉可是掌握宮城宿衛部隊的禁衛軍長官,是京城權力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發動政變和拱衛宮城的主要力量。

當年呂后擔心百年之後呂氏被誅,就安排兩個侄子呂祿和呂產擔任掌握京城南北軍的衛尉和中尉,意在呂家擁兵自保。現在劉賀把自己人安插進去,一旦站穩腳跟,霍光就很難把控住宮城了,權力自然削弱。

這方式跟當年漢文帝的一模一樣,劉賀只是照虎畫貓,可惜漢文帝面對的是陳平、周勃等功臣集團,還有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制衡,而劉賀面對的是霍光,權傾朝野連昭帝后宮都能管的霍光,局勢不同了,同樣的方法是會引發不同後果的。

牽線木偶想把線扯斷,霍光自然無法容忍,於是有了史上第一場臣子廢皇帝的政治大劇,劉賀被貶為庶民。

儘管廢了劉賀,但霍光的權力遠遠沒有達到自己坐皇位的程度,他廢皇帝都是逼著群臣乾的,再借他三個膽子都不幹篡位,那就只好再立皇帝,繼承人選拔大賽再次開始。

這一次,候選人少了一個,霍光選來選去,圈定了劉病已。

從廢帝可以看出,霍光選人首先是要保證自己的權力地位,其次要照顧一下昭帝的宗法有後。如果立劉胥,劉胥年長、封國一幫人守著,他本人又孔武有力,不僅會讓昭帝絕後,也足以跟霍光日夜防備,擔心權力被奪。

如果立劉旦之子,劉旦反叛就是被霍光平定的,這樣純屬自找麻煩。那就只能是劉病已了。

雖然武帝臨終前恢復了曾孫劉病已的皇族身份,將其收入掖庭撫養,可劉病已身上始終罩著巫蠱之禍的陰影,壓根沒人認為他能繼承皇位,娶的妻子也是佐吏之女,在時人看來,這才是門當戶對。

這種地位低的困境,反而成了劉病已的“優勢”,沒有封國班底支撐的他,被霍光迎立為帝,即漢宣帝,他也很識相地委政於霍光,直到霍光去世後,才將霍氏一網打盡。


平沙趣說歷史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年僅21歲。劉弗陵去世時尚未有子嗣,所以皇位繼承人只能從皇室宗親中選立。

當初漢武帝臨終前“殺母留子”,由霍光等人輔政,後來經過一番權力爭奪,其他輔政大臣落敗,漢王朝的大權實際掌控在了霍光手中,皇位繼承人也由霍光定奪。



(漢昭帝劉弗陵劇照)

漢昭帝去世後,霍光先立了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但由於德行欠佳,在位27天,犯下1127條罪狀,可謂是罪行累累,千古罕見。霍光本著對大漢王朝負責的態度,與自己的外孫女、年僅16歲的上官太后認真商議後,決定廢除劉賀,改立新君。

當時,漢武帝的兒子劉胥雄心勃勃,志在帝位,為何霍光不立劉胥,而偏偏選擇冷門的廢太子之孫劉病已呢?

野史君認為,這個問題可分兩部分討論,即劉胥為何不能立與為何要選立劉病已?

一、劉胥為何不能立?

劉胥是漢武帝第四子,公元前117年被封為廣陵王。劉胥是個志在帝位的藩王,早在漢昭帝在位時,劉胥就窺伺帝位,命女巫詛咒漢昭帝。昌邑王劉賀繼位後,劉胥又命女巫詛咒劉賀。劉病已繼位後,他又命人詛咒劉病已。



(漢武帝劇照)

劉胥簡直成了詛咒狂魔,整日坐在家中,抱著小木偶亂戳。他幻想著皇帝死翹翹,自己當皇帝。可是,他的小木偶最終沒能戳死皇帝,卻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公元前54年,劉胥詛咒皇帝的事情東窗事發,他為了保命不惜殺害巫師、宮人二十餘人,試圖滅口。不過,這最終未能救他。自知難逃一死的劉胥最終選擇了自縊而亡。

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劉胥的德行似乎並不比劉賀強,甚至與劉賀相比更殘暴,這樣的人自然不能繼承帝位了。



(廣陵王劉胥劇照)

此外,古時皇位的繼承有嚴格的禮法限制。古時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之說,但絕無“子死父繼,弟終兄及”的道理。廣陵王劉胥乃漢昭帝劉弗陵之兄,漢廢帝劉賀的伯父,以禮法而言,劉胥便已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明朝時,燕王朱棣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得帝位,但朱棣絕不承認自己是建文帝的繼承人,而宣稱自己是洪武帝朱元璋的繼承人。為了讓自己的帝位更具合法性,朱棣極力抹殺建文帝。甚至取消了“建文”的廟號,沿用“洪武”年號。



(朱棣畫像)

可見禮法觀念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重,劉胥作為兄長、伯父是絕無機會繼承皇位的。

二、為何選立劉病已?

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長孫。戾太子劉據本是皇位繼承人,但在武帝末年,漢武帝寵信江充等人。江充構陷太子劉據,逼迫劉據起兵,劉據兵敗後自殺而亡,未能繼承帝位。



(漢宣帝劉病已劇照)

劉據之死是小人陷害的結果,武帝晚年也十分後悔,而劉據的遭遇也得到了當時百姓和官員的同情。霍光立劉據之孫劉病已得到百官和百姓的擁戴。

此外,劉病已從小養在民間,在朝中沒有根基,相比劉賀,劉病已更好控制。擁立一個沒有根基的人為帝,也會得到對方的感激。從這一點而言,劉病已是霍光最佳人選。

劉病已雖然養在民間,但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在當時的皇室宗親中最有德行。霍光雖然是一代權臣,但也想光復漢室,做周公、伊尹那樣流芳千古的名臣,顯然劉病已是更合適的人員。



(霍光劇照)

劉病已是漢昭帝的同宗孫子,漢廢帝的同宗侄子,在血脈傳承上也合乎禮法。

綜上所言,無論從那一方面比較,劉病已都比劉胥更適合繼承帝位。


野史著作郎


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英明一世,他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歷史上那是數一數二的。若是將中國曆代皇帝都放在一起,我想除了秦始皇以外,就算是像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乾隆這樣的明主,估計也不敢說自己能超越他。


但是,如此英明的漢武帝在晚年卻犯了很嚴重的錯誤——相信巫蠱之術,殺害太子一家。廢除太子,讓太子後人流落民間。經過漢武帝這樣一折騰,漢帝國的皇位就出現了問題,朝政由大臣霍光把持著。在經過幾番周折後,霍光還是找回太子之孫,立他為皇帝。其實,立劉病已為帝,霍光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首先,他是太子之孫,明正言順。

漢宣帝劉詢也就是劉病已,受巫蠱之術的迫害,流落民間,從高高在上的太子之孫變為平民,從小過著艱苦的生活。甚至坐過牢,對於自己是皇室之後一點也不知道,估計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有天能當上至高無上的皇帝。



劉病已雖然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但是這也遮掩不了他是皇室之後的事實。霍光找回劉病已,一方面別人會說他霍光雖位高權重,但不忘皇恩;一方面大家都會認同這個皇帝,由這樣一個人來繼承,才是正統,才有合法性。

有劉病已來繼承皇位,既是名正言順,也不會敗壞霍光的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然後,就是從找回民間太子之孫,好控制不會威脅到自己。

劉病已從小流落民間,任何人都會覺得,他對政務、國家大事一竅不通。霍光只是四大託孤大臣之一,在朝堂上雖然很多事都是霍光說了算,但還是無法一手遮天。對於自己把持朝政,本就有很多大臣不滿,只是因為自己的威嚴不敢表露而已。

霍光如此聰明的一個人,自然不希望除了其他三大託孤大臣以外有其他人威脅到自己。那流落民間的太子之孫自然就是最佳人選,選這麼一個毫無政治經驗的人,無疑對自己是最有利的,也是做好控制的。



最後,選落難的人推上皇帝之位,肯定是對自己心存感激的,肯定是最聽自己話的。就算以後被他掌權,自己或自己的家族、後人犯了一些錯誤,也會看在自己功勞的份上,不會下手太重。

只是,霍光怎麼也沒有想到,劉病已是一位和漢武帝一樣雄圖偉略的皇帝。在漢武帝之後,又將大漢王朝再次推向鼎盛。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說


因為劉胥力能扛鼎,空手跟熊搏鬥,立這樣的人為皇帝,他能撕了霍光,這樣不講規則的人,能做出什麼事,誰也預料不到,

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胥壯大,好倡樂逸遊,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

霍光是權臣,可以任意廢立皇帝,可以殺皇帝,控制皇帝的X生活,他肯定想擁立一個弱勢皇帝,這樣便於控制,繼續做權臣。

如果立劉胥這樣的牛人,想把劉胥變成傀儡,估計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劉胥一個想不開,一掌拍死了霍光,霍光怎麼辦?

歷史上那麼多小皇帝、弱勢皇帝能上位,都是一樣的原因,因為基於大臣的利益,一個弱勢皇帝比強勢皇帝容易控制得多。

而一個強勢皇帝,必然會收權,加強中央集權的,這是權臣不願接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